1、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诗词一、春 节(一)基本概念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 ,而实际上古代的“春节” ,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别称: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 “过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地域: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加蕴味无穷。(二)节日习俗开门炮仗、拜年、给压岁钱、占岁、贴画鸡、聚财(不能动用扫帚,假
2、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三)相关诗词田家元旦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丁卯元日-钱谦益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钓帘欲迎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
3、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元旦 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春节-江南靖士
4、暂解城区烟火禁,兆丰雪霁在年前。街街饰彩家家掸,扫尽桃符换对联。二、元宵节(一)基本概念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别称:上元节、上元、元夜、元夕。俗称:灯节。(二)节日习俗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三)相关诗词客中过上元节熊亨瀚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七律.十三元(上元节)月色蒙胧灯火喧,星光闪烁映兰轩。天台午夜莲花宴,楼宇春光桃李园。吾蘸江头挥墨宝,君遨瀚海领清源。添诗共贺新年好,做赋温馨度上元。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5、) 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上元夜 (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诗曰 (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诗
6、曰 (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诗曰 (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爱元宵三五风
7、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元 宵 (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
8、欢。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Comment Mayd1: 三、社日节(一)基本概念古代祭祀的日子,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八月。春、秋二社相比来看,春社的活动更多一些。而二月二相传又是土地神的诞辰,所以这一天的享祀也就格外隆重。(二)节日习俗北方地区:引龙、除虫、薰虫、剃龙头(理发剃头) 、食俗、嫁女住春、禁忌(忌动针线、忌担水、忌洗衣、忌磨面) ;南方地区:祭社(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三)相关诗词春社 (宋)梅尧臣年年迎社
9、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春社 (宋)陆游桑眼初开麦正青,勃姑声里雨冥冥。今朝有喜君知否,到处人家醉不醒。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柴门西畔枕陂塘,社雨新添一尺强。台省诸公方衮衮,故应分喜到耕桑。太平处处是优场,社日儿童喜欲狂。且看参军唤苍鹘,京都新禁舞斋郎。秋社 (宋)陆游雨余残日照庭槐,社鼓咚咚赛庙回。又见神盘分肉至,不堪沙雁带寒来。书固忌作闲终日,酒为治聋醉一杯。记取镜湖无限景,苹花零落蓼花开。 生查子秋社 (宋)吴文英当楼月半奁,曾买菱花处。愁影背阑干,素发残风露。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
10、。泥落画梁空,梦想青春语。四、寒食节(一)基本概念时间:清明节前一天(一种说法是清明前两天,现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过) 。来源: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 ,封赏随其逃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 。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不愿当官,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绵山改为“介山” ,立祠祭祀介子推,并把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动烟火,只吃冷食。(二)节日习俗禁烟冷食、拜扫祭祖、插柳、踏青、荡秋千、踢蹴球、咏诗等。(三)相关诗词和子由寒食 (宋)苏轼寒食
11、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寒食 (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途中寒食 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五、清明节(一)基本概念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二十四节气
12、之一。又叫踏青节起源: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二)节日习俗扫墓、踏青(三)相关诗词清明 (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闾门即事 (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 (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
13、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郊行即事 (宋)程颢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六、端午节(一)基本概念时间:农历五月初五俗名:龙舟节释义:“端午”本名“端五” ,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 “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 ,改为“端午” 。 来源:纪念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著作有离骚 、 天问 、 九歌 。(二)节日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
14、雄黄酒、佩香囊。(三)相关诗词五月五日 (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端午节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巳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午日观竞渡(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五日选一(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
15、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五丝 (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竞渡诗 (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
16、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乙卯重五诗 (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菩萨蛮 (宋陈与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端午(江
17、南靖士)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端午 (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 (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七、七夕节(一)基本概念(二)节日习俗(三)相关诗词时间:农历七月初七来源: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习俗
18、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八、中秋节(一)基本概念(二)节日习俗(三)相关诗词时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来源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
19、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习俗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相关诗词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軿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
20、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阵志岁 京华
21、中秋望月寄台湾哲友东家策赏景山巅,露里呼俦坐小筵。临风迭起赓唐句,隔海遥闻咏汉篇。两岸人看中国月,千邦友仰北京天。此夜明台应久话,清空万里共婵娟。注释:1.策赏:筹划物赏。2.千邦使:中国各建交国使节。九、重阳节(一)基本概念(二)节日习俗(三)相关诗词时间:农历九月初九释义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
22、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演变阴历的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中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习俗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具体习俗如下所列:、登高重阳节、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不过呢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
23、敬老节的说法。但于 1989年时修改.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十、冬 至(一)基本概念(二)节日习俗(三)相关诗词时间: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在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
24、习俗。十一、除 夕(一)基本概念(二)节日习俗(三)相关诗词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时间:农历一年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当年十二月是释义: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除” ,本义是“去” ,引申为“易” ;“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 ,引申为“夜晚” 。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 ,来年才会无病无灾。别称:“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
25、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习俗北方人风俗大致一致,过年包饺子、蒸馍等等;而南方各地则风俗不同,如做年糕、包粽子、煮汤圆、吃米饭等等,南方不同的地域有着诸多不同的过年风俗。水饺形似“元宝” ,年糕音似“年高” ,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梦粱录卷六:“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 ,谓之除夜 。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
26、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万历嘉兴府志:“腊月,乡人以朱墨涂面,跳舞于市,行古傩礼。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欢,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始自南北朝。 (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除夕之夜,尚有“辞岁” ,置、送“压岁钱”之习俗。 燕京岁时记:“凡除夕,蟒袍补褂走竭亲友者,谓之辞岁。家人叩竭尊长,亦曰辞岁。新婚者必至岳家辞岁,否则为不恭。 ”“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除夕之夜
27、,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 ,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 ,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少数地方风俗不同,比如贵州,桌上的鱼不是不能吃的,是要剩下一些,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 ,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
28、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跳火群/tiu-h-gn/”只是按闽南语音译成汉字。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我也不清楚。大胆猜测是:本来是从“火堆”上跳过去,但必须进屋到达“天公灯”才算完成一趟,接着又返回来,再跳,所以就成“群”了。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
29、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