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1 ,大小:452.55KB ,
资源ID:622979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2297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知识点.pdf)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知识点.pdf

1、 1 2016 考研政治 毛中特 分析题 必背 知识点 主审 :陈欢老师 跨考 考研政治 教学与研究中心 2 2016 考研政治毛中特 分析题必背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关系 答 马克思 主义中国 化 历史过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两者 之间 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

2、的理论准备。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内容 答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主要包括: ( 1) 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 2) 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 3) 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关系的思想; (

3、4) 关于坚定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5) 关于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的思想。 3.“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答 ( 1)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2)必要性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的 必要性在于 , 首先,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次,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再次,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 3)重要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

4、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4.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 答 ( 1) 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 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2)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 3)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则 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4)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

5、本保证。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答 新民主 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而是 新 式 的、特殊的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它具有新的内容和特点: ( 1) 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2)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 ( 3)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4)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区别 答 (1)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6、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主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 2)在经济上保护民主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 3)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3 ( 4)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7.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道路的原因 答 (1)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2)近代中国的广大农

7、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为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 了坚强后盾。 (5)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8.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 (1)必要性: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

8、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由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不平衡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2)可能性: 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一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9.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答 在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践 证明

9、,党坚持 社会主义 改造与社会主义 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 促进 生产力发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坚持用和平的办法,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 顺利进行 ,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 10.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答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

10、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又还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的八大正确的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人民同

11、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这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的矛盾。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4)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 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 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4 11.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答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强国。 (1)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

12、稳步前进的方针。 (2)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 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 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3)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毛泽东还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则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13、”。 (4)关于科学和教育。 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实行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发展战略,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5)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周恩来提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观点,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使得他们得以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1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答 党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 丰富 的 经验 ,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造成

14、了 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答 ( 1)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以及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过程 资本主义社会到

15、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 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逐步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14.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答 ( 1)初级阶段 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 2)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显示了一系列

16、新的阶段性特征。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15.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答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 基本 路线规定的 党 在社会主义触及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5 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

17、,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 依靠力量;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是我们党的优良 传统 ,也是实现 初级 阶段奋斗 目标 的根本立足点。 16.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原因 答 社会主义 本质理论 揭示 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 ,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 实践 的迫切要求。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我国 的 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

18、因而发展 社会 生产力的任务尤为 艰巨;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改革 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下气力多方面地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 力 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 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 实现 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如何推进科技创新 答 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有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1)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

19、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 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密切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4)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 (5)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 习近平强调 ,我们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 及早 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 创新 潜力更好 释放 出来,充分 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作用。 18.中国梦的内涵,关

20、系和实现措施 答( 1)内涵 :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 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生活在伟大的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 2)关系: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幸福

21、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3)途径: 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9.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答 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如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挂席、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等 等 , 有利于把握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 石头 过

22、河就是寻找规律,从 实践 中获得 真知 ,6 是 实践 ,认识, 再 实践,在认识 。 同时 需要 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 的 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3)处理好改 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 是 动力, 发展 史目的,稳定是前提。 20.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内涵和要求 答 (1)内涵 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主要是在更好地促进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命运共同体认识,是确立互利共赢的思想基础。 (2)要求: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

23、强劲、课持续、平衡增长,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实施互利共赢战略,要着力建构互利共赢格局。中 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要求 答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程度继续加大。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因此,必须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

24、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推动贸易平衡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提高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深化投资、贸易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为各国在华企业创造公平经营的法治环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 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机遇,以开放促发展;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人类 文明 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了 人类 的共同进步;

25、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2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 (1)必要性 按劳分配是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 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重要性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是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26、2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答 (1)是以劳动作为生产 要素参与分配。 这里 不包括 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主要是个体劳动者(个人劳动经营所得)和 被 雇佣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出卖劳动力)。 (2)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主要 包括 : 资本 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 生产要素 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利息 ; 以 实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3)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7 24.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的特点

27、答 (1)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3)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5.经济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表现 答 (1)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2)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动力和保障。 (3)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已超过第二

28、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部门。 (4)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结合,共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26.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措施 答 (1)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持续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2)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 (3)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 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27.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9、政治发展道路 答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人民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 生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 当家作主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 当家作主 ;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不仅从制度上、法律

30、上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 ,而且 也 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28.坚持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答 全面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 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 完备 的法律 规范 体系 、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 系 、 严密的法治监督 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 坚持走中国特

31、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 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 具体体现在 党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一方面 要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另一方面 ,要改善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 2)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社会 主义制度 。 法律 制度 与社会性质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社会性质,就 必须 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 ( 3)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 贯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理论。坚定 不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离不开中国特

32、色社会 主义 法治理论的科学 指引 。 8 29.实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 体系 、 建设社会 主义 法治 国家 的总目标,应该坚持什么原则 ? 答 第一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社会 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 领导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第二, 坚持人民主体 地位 。人民 是 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已发保障人民 当家作主 ,法律 既是 人民保障自身 权利 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三 , 坚持 在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 是 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 组织 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 法律 的特权; 第四 , 坚持依法治国 和以德治国

33、 相结合。 国家 和 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 公共 发挥 作用 , 实现法律 和 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 第五 ,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0.全面依法治国 的主要任务 答 全面依法 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 , 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法治 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为 实现 这一奋斗目标,全面 依法 治国要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第一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 宪法 是 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 的 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 首先

34、 要坚持依宪执政; 第二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 加快发至政府 建设 。 法律 的 生命力 在于 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政府 使 执法主体,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 法治政府使法律实施的核心; 第 三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 司法公信力 。公正 是 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 具有 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第 四,增强 全名 法治观念, 推进 法治社会建设。 人民 权益 要 靠 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 靠 人民维护; 第五 ,加强法治 工作 队伍建设。 全面 依法治国,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人才队伍是关键。 31

35、.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 答( 1) 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 为根本,以增强 党和 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2) 改革目标: 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以 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为 根本,坚持和晚上人民 代表 大会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 改进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 治理 国家; 更加 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保证 人民 依法 实行民主选举

36、、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更加 注重发挥 法治 在国家治理和社会 管理中 的 重要 作用,维护 国家法制 统一 、 尊严、权威 , 保证人民 依法 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 3) 改革的主要任务 十八届 三中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有 : 第一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 俱进。 坚持 人民 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 制度 作用; 第二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协商 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 路线 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第三, 发展基层民主。 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

37、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 。 32.如何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 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答 核心 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观体 现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 基本 特征,反映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 实践 哟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 集中 表达。 第一 ,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首先要充分认识两者的内在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9 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

38、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 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核心 价值 观和核心价值体系都坚持重在建设,就是要弘扬共同理想、 凝聚 精神力量,形成道德 风尚 ; 第二 ,把握好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还要 认识到两者各有侧重, 特别是 要 看到相比于社会主义 核心 价值体系,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33.如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 所谓 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 具有 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 力量既表现为 具有 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 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 现为 强大 的文

39、化软实力。 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具体 表现 为: 第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需要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 文化自觉 自信 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个必要条件 ; 第二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 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要 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 发展 文化生产力; 第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没有 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就不可能转变为现实的文化力量; 第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 文化管理 体制 ; 建立 健全现代文化市场 体系 ; 构建

40、 现代 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 文化开放水平 。 34.如何 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 开放 和 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目的。 建设 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 把 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一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第二 ,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要 建立 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 第三 , 形成 合理 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 第四 ,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 ,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 推进 医

41、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 35.如何创新 社会治理体制 答 ( 1) 解决我国 在 社会管理领域 存在 的问题,必须深入认识新形势下社会治理规律, 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 、 体制机制、 方法 手段,提高社会管理 能力 ; ( 2) 党的十八大指出, 加强 社会建设 , 必须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 , 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 体制机制; ( 3) 党 的十八 届 三中 全会 进一步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提高 社会治理水平,

42、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 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具体 可以从以下方面 进行 创新: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 坚持 系统治理 、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 处理 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 社 分开, 推进 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 创新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体制;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36.坚持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答 良好 的生态环境是 人 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节约 资源 和 保护环境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 ,坚持 节约 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 资源开发和利用中, 把 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在环境保

43、护工作中, 把 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 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 这 三个 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 有机 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 第二 ,着力 推进绿色 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 在经济 发展 中, 要 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10 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在 保护中发展 、 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 发展 、低碳发展; 第三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 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 方式 、生活方式 ; 第四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 环境 。 37.如何 完善生态文明

44、 制度 体系 答 建设 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 方式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 革命性 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 。 建设 生态 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 保障 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 ,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 建立 系统 完整的生态 文明 制度体系,最重要的 是要把资源消耗 、 环境损害、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 第二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生态 红线 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

45、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 第三 ,健全 法律 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顺应 生态 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涉及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要不断与时俱进。 38.在 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 面临 的来自国内方面的 机遇 和挑战 答( 1) 机遇 一是 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 强固 。 经过 新中国 成立 60 多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的 建设 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 综合国力大为 提升, 保障 可持续 发展 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 二是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 当前 和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阶段,不仅将继续拉动巨额的城镇基础设施和住房等投资,还将

46、继续拉动 由 大量农村居民变 为 城镇居民 而 带来的成倍增长的生活消费; 三是 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 。 政府 应对 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 。 四是 制度优势日益显现。 随着 我国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 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的全面深化,新的更大的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 将 会不断地创造和释放出来。 ( 2) 困难和挑战 一是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 当前 我国 经济增速回落既是宏观调控的结果,也是市场需求 环境变化的反映,尤其是受外需不振甚至下滑冲击的影响; 二是 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随着 经济 增速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 部分 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 暴露 ; 三

47、是 科技创新能力 不强 。 产业 技术 水平整体偏低,以企业为主体 、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 不健全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 39.在 战略机遇期,我国发展面临的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影响 答( 1) 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将对我 国 稳定出口增加难度; ( 2) 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调整 经济结构 的巨大压力; ( 3) 国际金融 商品市场 可能持续动荡。 在 国际流动性总体过剩的 形势 下 ,全球 大宗商品价格有可能持续高位波动,不仅将增加我国进口能源 的 成本, 还 将使 我国 面

48、临相当大的输入性通胀压力; ( 4) 我国周边环境 中 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东海 、 南海不断发生 事端 , 使 我国发展的良好周边 环境受到影响 。 40.如何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 推动 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 潮流 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 共同心愿 ,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实践 的 延续。推动 建立 以 合作 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就要 : ( 1) 把合作共赢 理念 体现到政治 、 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政治 上 ,要 树立建设伙伴关系的新思路;经济上,要

49、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前景;安全上,要营造各国共享安全 的 新局面;文化上,要形成不同文明包容互鉴 的 新气象。 ( 2)坚定 不移 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 发展 同世界各国的 友好合作 。 按照 大国 是关键 、 周边是首要 、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多边 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深化 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努力使11 自身 发展 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 3)坚决 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 中国 坚定 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 倡导合作共赢是有底线的,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是中国外交的神圣使命。 ( 4) 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要 积极 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 依法 处理涉外经济、社会事务,增强我国在 国际 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运动法律 手段 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1.坚持 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 要坚持 党的领导,必须不断 加强 和改善党的领导, 改善 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 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问题 。 首先 ,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作用 。这是 加强 和改善的那个的领导的 重要 原则, 其 有利于加强和完善 党 的领导体制, 改进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