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211.50KB ,
资源ID:621601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2160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心理学教案.doc)为本站会员(kpmy5893)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心理学教案.doc

1、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心理学的性质和理论体系一、心理学的性质1、心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中间科学 ) 从主体上看: 人具有双重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从研究方法上看: 既有自然科学方法 也有社会科学方法从研究原则上看: 全或无原则、概率原则从心理现象的产生上看: 有自然条件下产生的 也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二、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一) 主干学科 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 最基础的学科。(二)基础理论社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心理学史(三) 技术理论实验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实验设计和方法心理统计学用数学手段研究心理现象

2、心理测量和测验心理测量手段、各种心理量表(四) 应用科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教学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实践中人的心理规律 医学心理学 在医学实践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护理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非正常人的心理特点心理咨询学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障碍咨询、问题咨询和发展咨询) 环境心理学个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工业心理学在生产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工程产品地铁) 司法心理学司法实践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犯罪心理学、侦察心理学、警察心理学、证人心理学等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 教练员掌握心理学知识

3、 (谢君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文艺心理学文艺创作、欣赏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朝发白帝城 军事心理学 军事实践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指挥员心理学、战士心理学创造心理学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如何培养创造能力灾难心理学人们在灾难中、灾难后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第二节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 什么是普通心理学有三种常见的定义:1. 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常用)2. 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内在的活动:思维、情感、记忆)(外显的活动行为:语言、五官、四肢的动作)(意识、下意识、无意识、 )3.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动物的研究比

4、较心理学和动物心理学)二、 心理现象的构成(一) 心理过程(二) 个性心理( 人格) (一) 心理过程 心理发生发展的历程,包括:认 知知情感(绪)情 三种心理过程。意 志意1. 认知(认识)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现象、本质的反映过程。 (既反映现象,又反映本质) 个体接收、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过程。(现代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定义)认知过程包括以下心理现象:感觉单一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 信息的接收知觉多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信息的接收记忆过去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信息的储存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对事物的 本质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反映。 信息本质的提取想

5、象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信息本质的提取. 情绪(感)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3. 意志(意)过程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与前二者不同,是表现于外的过程。(二)个性心理(人格)1、定义: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性的总和。2. 人格的成分:(1) 个性的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2)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人格不独立存在,

6、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3. 个性心理(人格)的特点: (1) 社会性在后天社会中形成发展起来,并通过学习实践而获得 如世界观、理想、价值观、性格、信仰等都有强烈的社会性(2) 倾向性决定人的活动方向具有道德色彩,决定人做什么,不做什么 如正义、邪恶等(3) 稳定性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经常表现出来,在大多数时间和空间都表现出来,但不是任何时间都如此 如英雄怕打针、善意的谎言 (4) 本质性个性揭示一个人心理面貌的根本属性,但不包括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5) 整体性个性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完整的统一体 .第三节 人的心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观点: 客观:上帝赋予人类心理 上帝创造人类圣经主观:心理是主观

7、自生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吾心即宇宙”陆九渊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心理是大脑分泌的特殊物质(霍布斯、狄德罗)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践活动第四节 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法国 17 世纪的唯理论笛卡尔英国 17 世纪、18 世纪的经验论霍布斯、洛克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提供实验方法柏尔、马戎弟脊椎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区别雷蒙德神经冲动的电现象赫尔姆霍茨用青蛙的运动神经测量神经的传导速度布洛卡语言运动区(布洛卡区)

8、杰克逊大脑皮层的基本机能界线1879 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学派的纷争 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铁钦纳内省法、心理现象由元素构成 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 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默、柯勒、考夫卡心理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异常行为、释梦、自由联想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罗杰斯、马斯洛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认知心理学模拟计算机的程序建立人的认知模型,以此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生理

9、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超个人心理学20 世纪 60 年代末,心理学的第四势第五节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辩证发展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 调查法个案法 实验法 测验法第三章 认识过程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感觉概述一、感觉及其种类、作用感 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的种类:外部感觉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 。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

10、、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感觉的作用: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信息超载“冷漠”、 “感觉剥夺”不安、痛苦)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二者成反比。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j.n.d) 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差别感觉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公式: I/I=K该常数叫韦伯常数)(

11、I 差别感觉阈限、 I 是原理的刺激强度、K 是一个常数, 不同的感觉道,韦伯的分数是不同的。重量感觉的韦伯分数是 1/52、音高辨别的韦伯的分数是 1/333、味觉的韦伯的分数是 1/5。费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即刺激的强度按对级数增长,它所引起的心理的强度却只按算级数在增长,这就是费希纳定律。 公式:KlogR K 是一个常数是心理量;R 是物理量; log 表示和是对数关系 此定律只适应中等强度的刺激。三、感觉现象(六种) 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明暗、嗅觉适应 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正

12、、负后象 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马赫带现象 相继对比:吃完药再吃糖感觉糖更甜)联 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感觉的现象。(红色看起来温暖、蓝色看起来清凉) (胖人尽量少穿黑色衣服) 感觉的补偿当某一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另一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会高度发展起来来弥补这种感觉的现象。 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器官接受不同刺激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有噪音时感觉字迹模糊、歌手利用灯光音响弥补声音的不足) 四、各种感觉视 觉、 听 觉 嗅觉和味觉 皮肤感觉 平衡觉运动觉 内脏感觉 痛 觉* 知觉一、知觉的定

13、义、与感觉的关系及其作用* 知觉的定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却会有差别。 知觉具有主观性。 *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相同点: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认识过程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不同点:反映的内容不同 个别属性整体属性反映的器官不同 单一器官多种器官知识经验参与不同 无经验参与有经验参与 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综合,是感觉进一步的发展,是高水平的感觉* 知觉的作用 察觉发现事物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分辨把一个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个事物或属性区别开

14、来。 确认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为其命名,并把它纳入一定的范畴的过程。二、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 选择性恒常性 理解性组织性 知觉定势 三、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 觉第二节 记忆一、记忆及记忆过程(一)记忆的定义 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 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 进行过的动作操作、 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 人脑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二)记忆的种类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经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

15、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 的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三)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识记: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再现: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四)记忆的方法理解记忆夏禹商汤周武王,秦朝统一秦始皇,西汉刘邦汉高祖,东汉刘秀也称王形象图解记忆形象、各种实验卡片笔录记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手过一遍 联想记忆接近联想、相似联想(类似联想) 、 对比联想(五)遗忘 1. 遗忘的定义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或发生了错误的回忆

16、或再认叫遗忘。2. 影响遗忘的因素(五个)记忆的时间 “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 记忆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的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要慢得多;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识记材料越多,忘得越快,材料少,忘得较慢。 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到达无误背诵的标准的学习;过度学习如果到达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的学习。实验证明,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而过度学习的材料比前者记忆效果要好一些。当然过度学习浪费时间和精力。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3. 遗忘的理论 衰退理论 干扰理论 提

17、取失败理论 动机性遗忘理论 干扰之一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干扰之二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二、表象(一)表象的定义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也叫心象。(二)表象的特性 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脑中产生某 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概括性表象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具有抽象概括性。可操作性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象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三)表象的种类(从表象信息的感觉道来源来看) 视觉表

18、象在头脑中出现具有视觉特征的形象。 听觉表象在头脑中浮现具有听觉特征的形象。 运动表象在头脑中浮现出与动作系统相联系的形象。三、三个记忆系统(一) 三个记忆系统按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存储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被迅速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像记忆。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象记忆。 瞬时记忆的特点: 鲜明的形象性 信息存储量大、保持时间短(0.254 秒) ; 信息未经任何加工,而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 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

19、中,并在此赋予意义。、短时记忆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 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个项目。如果短时记忆超过容量,受到干扰而容易发生遗忘;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即容易记住的是语言文字的声音,而不是它们的形象; 短时记忆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经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 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 记忆容量的信息种类或数量都是无限的; 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 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如不有意回忆,一般是无意识的; 自然的衰退或干扰会出现记忆的遗忘。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

20、记忆是近 20 年来形成的一个较新的记忆研究领域内隐记忆:被试存在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外显记忆: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响。 受意识控制的记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关系1. 加工深度因素对二者的影响不同:对内隐记忆不影响,对外显记忆影响明显;2.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保持时间不同;3.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 对外显记忆有影响,对内隐记忆无影响;4. 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有不同的影响: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 时,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

21、,而对外显 记忆无影响。第三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一、思 维(一)思维的定义及特性(一)思维的定义及特性思维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二)思维的种类1.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 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3. 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 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5.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6.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三)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1.

22、分析与综合2. 抽象与概括3. 比较与分类(四)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 问题解决的含义2. 问题解决的途径3. 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二、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言语要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语言只有得到人们的使用才是活的语言。所以,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1. 语言的特征(五种):创造性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汇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结构性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的、孤立地存

23、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意义性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意义性使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指代性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社会性与个体性个体运用语言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人只能使用社会上已经形成的语言,用词来表达意义也只能是约定俗成的。2. 言语的形式(四种)对话语言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语言活动,通过相互谈话、插话的形式进行。特点:情境性、简略性、直接性、反应性独白语言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特点:独自性、开展性、有准备性和有计划性 书面语言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

24、的影响。特点: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内部语言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特点:隐蔽性(语音 )、简略性3.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运动中枢左半球额下回外侧裂部分 表达性失语症(布洛卡中枢) 言语听觉中枢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 接受性失语症(威尔尼克中枢) 视觉性言语中枢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 失读症书写性言语中枢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部分 失写症三、想象1. 想象的定义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与想象不同,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它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所以属于思维的范畴。2. 想象的种类(按其是否有意识

25、、目的分)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例子。幻觉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又可分为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理想、空想) 。 第四节 意识和注意 意 识 一、意识概述(一)意识具有不同的概念:意 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

26、体的身心起统合、管理和控制作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分为不同层次或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意识还存在一般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二、无意识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无意识行为自动化行为、不受意识控制 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事件对其行 为产生影响 (麦凯实验) 盲视韦斯克朗兹案例。大脑 17 区受损的病人,其视野的绝大部分变成了一个大的黑点。尽管他无法觉察到,也报告不出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但 可以对呈现于这个黑点内的不同刺激进行区分,超过几率水平。 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人的脑电波的变化规律:清醒和警

27、觉时,多是频率为 1430 赫兹、波幅较小 波;安静和休息时,是频率为 813 赫兹、波幅较大的 波;在睡眠状态下,主要是频率更低、波幅更高的波。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轻度睡眠,此时人失去意识,进入睡眠,心率减慢,呼吸有些不规律,躯体肌肉放松并可能引发全身反射肌收缩,这种睡眠中急促抽搐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约 10 分钟第二阶段: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步幅大的独特的脑电波纺锤波,是睡眠与觉醒的真正分界,个体很难被叫醒。约 20 分钟第三阶段:新的脑电波出现,即 波,其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约 40 分钟第四阶段:约小时后,进入深度睡眠,脑波几

28、乎完全呈 波,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约 90 分钟左右 (二) 梦梦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可以用眼动仪来监 测人的睡眠。梦有很多特点: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注 意一、注意的含义及功能 注意的定义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伴随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 注意的功能选择的功能维持的功能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生理指标外在动作表情:眼睛、头部朝向刺激物并有相

29、应的表情生理指标变化:心脏、血管、呼吸、内分泌腺分泌量、皮肤点反应、瞳孔大小及脑电的变化 如在非注意 注意非注意三种状态下,正常儿童的肾上腺素分泌量变化幅度大,而多动症儿童变化幅度小。注意时瞳孔会变大。二、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定义: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刺激强度、对比关系、新异性 注意者本身的状态:需要、兴趣、情绪及过去经验 (二)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定义: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依赖的条件: 加深对活动的理解 了解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 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进行智力活动时,排除外界的干扰,创造习惯

30、的工作条件(三)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定义: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一般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是有意注意,通过努力学习,既熟悉了学习的对象,又有了兴趣,此时即使不花费多大的意志努力,学习也能继续维持下去,就成了有意后注意。 三、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广度定义: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的范围。其受制于刺激的特点和任务的难度等多种因素。简单的任务下注意的广度大约是个;互不关联的外文字母的注意广度是个。有个体差异(二)注意的稳定性定义: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但是,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

31、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叫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三)注意的转移定义: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注意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这两种活动的态度。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分散是离开了当前的任务。(四)注意的分配 定义: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能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于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一般说来,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但不能在同一感觉道,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第五节 需要和动机 需 要一、需

32、要概述需要的定义: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的特点: 对象性; 发展性;动力性。二、需要的种类 (一)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等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社会需要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又叫获得性需要。如求知、交往等的需要。(二)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如对食品的需要,对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要等;精神需要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如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欣赏的需要等。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物质产品

33、的要求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审美的观念;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还得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来保证。(三)需要层次理论 1968 年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 机一、动机的涵义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但可根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二、动机的功能从动机和行为的关系上分析,动机具有以下功能: 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

34、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指向功能动机不仅能激发行为,而且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维持功能维持功能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动机的维持作用是由个体活动与他所预期的目标的一致程度来决定的。三、动机的种类(一)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又叫驱力或内驱力。如吃饭、穿衣、休息、性欲等的动机。社会性动机 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 如交往的需要引起交往动机,成就的需要产生成就动机,权利的需要产生权利动机,以及兴趣、爱好等都是社会性动机。 (二)原始的动机与习得的动机 (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原始的动机以人的本能为基础的动

35、机。一般生理性的动机都是原始动机。习得的动机后天获得的各种动机,或经过学习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动机。 如恐惧和获得赞许的动机(三)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有意识的动机能意识到自己行为活动动机,即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幼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如定势的作用人们往往是意识不到的。(四)外在的动机和内在的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外在的动机人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行为动机。如学生为了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嘉奖或免受父母或教师的责备、惩罚而学习。内在的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

36、引起的动机。如由于儿童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或对学习产生兴趣,因而积极主动地学习。第四章 情绪、情感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和情感的组成成分: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 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每种情绪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人们不同的感受,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 人的主观体验与外部反应存在着固定的关系,即某种主观体验是和相应的表情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表 情(emotional expression)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它

37、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面部表情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姿态表情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语调表情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语调表情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 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是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根据情绪状态与某些生理指标相联系,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测谎仪,记录伴随情绪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联系:二者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互相联系的,曾统称为感情。二者是强调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区别:情绪指的是情感的反映的过

38、程,即脑的活动过程。情感是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 适应功能 2. 动机功能3. 组织功能4. 信号功能第二节 情绪理论外周理论 詹姆斯(美国) 、兰格(丹麦)分别于 1884 和 1885 年提出内容相同的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丘脑理论(坎巴德情绪学说)坎农(192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恼。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想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

39、,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高血压、心跳加快、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准备状态。认知理论莎赫特(美国)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动机分化理论有些心理学家主张情绪具有动机的性质。汤姆金斯和伊扎德建立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把情绪看做是动机,认为内驱力的信号需要通过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而情绪正是起着这种放大作用的心理过程。伊扎德指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第三节 情绪、情感变

40、化的纬度及其两极性一、情绪和情感的纬度和两极性情绪、情感变化的纬度是指对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度这几方面来进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情绪、情感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征。二、情绪、情感的纬度(一)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二)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三)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的两极(四)紧张度有紧张和松弛的两极第四节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 基本情绪 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有其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复合情绪

41、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敌意是由愤怒、厌恶和轻描淡蔑组合的复合情绪)(焦虑是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起来的复合情绪) 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心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封闭时间 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外冲突引起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和遇到危险情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通过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二、情感的种类道德感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

42、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爱国爱集体爱社会的情感,荣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美 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理智感是在理智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第五章 意 志一、意志概述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为叫意志行为。二、意志行为的过程(一)准备阶段包括确定目的或目标、制订计划、心理冲突、作出决策等环节。(二)执行决定阶段执行所采取的决定的阶段。此阶段既要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制那些妨碍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还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及时修正计划,保

43、证目标的实现。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1. 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鱼和熊掌”的矛盾冲突 2. 双避式冲突两种目标都想避开,但只可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避开损失大的目标的冲突。如被人抢劫财物并危及生命时3. 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冲突。如既想吃糖又怕发胖的心理冲突4. 多重趋避式冲突人们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所遇到的冲突。 如两种工作,一种地位高但待遇低,另一种待遇高但地位低。 三、意志的品质构成意志力的稳定因素叫意志品质。人们的意

44、志品质存在巨大的个别差异。主要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独立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独立性不同于武断。武断表现为置他人的意见于不顾,不考虑具体情境而一意孤行。于独立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受暗示性表现为盲从、没有主见,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地品质。果断不同于轻率。它是以充分的根据、经过周密思考为前提的。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后者的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动机冲突,是缺乏勇气、缺乏主见、意志薄弱的表现。 坚韧性(坚定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高度坚定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充满必胜的信念。 “

4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就是其表现。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刚愎、执拗。动摇性是遇到困难便怀疑预定目的,轻易放弃对预定目的的追求。刚愎、执拗是对自己的行为不做理智的评级,总是独行其是。自制性(自制力) 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有自制力的人,能控制自我,克制与实现目标不一致的思想情绪,排除外界诱因的干扰,迫使自己执行已经采取的、具有充分根据的决定。缺乏自制力的表现是易冲动、意气用事,不能律己,知过不改等。 第六章 人格第一节 人格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46、,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二)人格的特性1. 独特性 2. 整体性 3. 稳定性4. 功能性5.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三)人格的结构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和动机,是人格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向,是人格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格积极性的源泉。 人格的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是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的结合,构成一个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说明心理面貌 的个体差异。第二节 能力一、能力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能力能力的概念很复杂,一般认为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和完成某种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心理特

47、征;其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分不开,表象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其中发展。英文中有两个词来表示:Ability指对某项任务或活动的现有成就水平。Capacity指容纳、接受或保留事物的可能性。我们平时所说的能力包括以上两方面。 (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工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关 系: 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 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能力的发展。(三)能力、才能和天才才能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不是依靠一种能力,而是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互相联系,保证了某种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才能。天才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能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