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50KB ,
资源ID:611141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1114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耳石症的复位手法 2011-10-6.doc)为本站会员(w89153)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耳石症的复位手法 2011-10-6.doc

1、1耳石症的复位手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叫壶腹嵴顶耳石症,俗称耳石症,多见于 4060 岁的人,女性多于男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李哲生教授说,位置性眩晕约占眩晕门诊的 17%,据近年统计,发病率高于美尼尔病,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调查显示,70 岁以上老年人,大约 50%出现过至少一次耳石症。可自愈亦可复发。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都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躺下时,或半夜向一侧翻身时突然发生。患者突然出现天旋地转,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眩晕只在某种体位或头位时发生,如变换体位到另侧,能迅速好转,重复某种体位后症状又出现。眩晕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 1 分钟;眩晕发作时无耳鸣、

2、耳聋现象,病情多在数周或数月内自行缓解,个别人也可持续数年;病期中不头痛,亦无其他中枢神经体征。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可能与头外伤、耳科手术、病毒性迷路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关,但多数病因不明。怀疑是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头位性眼震检查、冷热变温等前庭功能试验和纯音听力测试进行诊断。2李哲生教授说,耳石症一般可在一年左右不治自愈,但也可以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位置性眩晕者,可行单孔神经切断或后半规管阻断术。保守治疗分为口服药物治疗、强迫体位锻炼和管结石复位法治疗。(1)药物对症疗法,可口服安定、谷维素药物。(2)强迫体位锻炼可利用具有疲劳反应的特性,每日固定在诱发体位上进行长期

3、锻炼,久之即可适应而不再有眩晕感。手法复位可重复治疗。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有平衡功能。一旦内耳出现问题,人就会感到天旋地转。内耳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上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称为耳石。某些情况可引起椭圆囊的囊斑蜕变,导致耳石脱落。耳石脱落后,有可能掉到内耳中的半规管,产生眩晕。李哲生教授介绍说,管结石复位法的目的是使自由游动的微粒经总脚移出后半规管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病理反应。管结石复位法可在门诊进行,具体操作分四步。管结石复位法后,患者回家需睡高枕 48 小时,不向患侧卧位。一周后不痊愈,可重复治疗。如超过 3 次仍不好,应进一步检查,包括 MRI 检查

4、,除外颅内病变。耳石症复位法第 1 步: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 45。第 2 步: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对于后半规管来说,这个位置也正是后半规管 BPPV 诱3发的位置,即 Dix-Hallpick 实验的体位,因此,这个位置时引发的眩晕和眼震更为显著。耳石从近壶腹的位置沉降到后半规管中部,内淋巴离壶腹流动,产生同侧的眼震,伴随眩晕症状。至少保持这种位置达 30 秒以上,或者直至眼震症状或眼震消失,这也意味着耳石已经从原来的近壶腹部沉到了后半规管的中部,而沉降的过程也是引发眼震以及眩晕的基础,反过来说,随着眼震和眩晕的消失,我们也可以推知耳

5、石已经被移动到了新的位置,没有了前庭激惹的症状,也就意味着耳石已经稳定在新的部位,而且,不再活动。因此,保持这个位置上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以便耳石充分沉降在半规管的中部,为下一步向总脚的移动奠定基础。第 3 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 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 30 秒以上。由于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共同享有一个单脚,因此,耳石被移动到总脚的时候,完全有可能误进上半规管形成上半规管的结石症。在这个位置时,切记不要把患者的头部后垂过低,否则,容易造成耳石脱落到上半规管内。第 4 步: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 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 30 秒以上。解剖学上,水平半规管的单脚位于总脚

6、的前下方,因此,这个时候的耳石容易进入水平半规管造成该管的耳石症。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头位的旋转不要大于 45 度,而且,不要抬头过高,否则,可能造成水平半规管的位置过低,耳石利用自身的质量下沉到水平半规管内。第 5 步: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其4实,此时耳石已经进入椭圆囊近囊斑的位置,耳石所处的空间突然增大,而且,面对着三个半规管的五个脚,所以误进入半规管形成前庭结石的可能性也最大,尤其是后半规管的前庭结石症,因为该管的壶腹最靠下面。至此,Epley 耳石复位已经全部完成。在执行 Epley 变位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步骤的头部所处的位置,特别是旋转的角度,这决定着是否将患者的责任半规管(即后半规管)放置在最利于耳石沉降的位置,为下一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同时,准确的头位不仅保证了耳石沿着我们预想的方向沉降,也使得误入其它半规管继发形成另外类型的 BPPV 的可能性减小到更低的限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