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28.50KB ,
资源ID:610707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1070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doc)为本站会员(hyngb9260)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doc

1、1浅谈( 北师大版) 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选用及其价值东莞市可园中学 韦红摘 要 本文主要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使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插图的运用价值作一个简单的探讨。关键词 宋刻本周礼书影 三教共栖图 尽善尽美 史记书影一、教材中插图的使用须尽善尽美要想上好一堂课,课本中的文字、插图是关键。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通过一年的新教材教学(初一)和对新教材课本的初步研究发现:虽然大部分插图运用恰到好处,但是也有一些须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一)一部分插图缺少文字说

2、明历代古书课本中出现多处,使用的插图大多呈现给学生的是:该书的书面或者是该书的前言,而无实际内容,这就给学生理解增加了难度,另外也会给学生造成误解。例如昌盛的文化一课中的插图史记书影,光出几本黑色封面的古书(没有书名)和四本书的序,由于序的字过小,学生完全看不清楚。又如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一课中的宋刻本周礼书影,该插图中的文字学生基本上能看清楚,但是大多是繁体字,没有标点符号,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看懂这一书影是非常不易的事情。(二)少数插图过于模糊过于模糊的插图难以表达插图的原意,让学生容易产生误解。例如: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齐桓公与管仲(山东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一图,齐桓公、管仲五个字字迹

3、模糊,学生无法辨别,图中三个人物的表情、动作、服饰等基本无法知道,此图采用的价值不大。又如: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中的蓝田丞印(西安章台出土秦封泥)一图,蓝田丞印四个字已经无法辨别,用在此可能只是多占空间,学生根本无法入手。(三)小部分插图的科学性存在争议初中历史立求于向学生表述真实的过去,教材中所使用的插图也应体现这一点。虽然教材绝大部分的插图围绕这一重点,但是还是存在少数问题。例如:昌盛的文化一课中三教共栖图,让学生第一感觉到在春秋时期三大教派的创始人曾经在某处相遇,共同讨论宗教问题。然而这一插图用意是让学生在意识形态里知道在东汉之后,中国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以2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

4、并立到补的局面。对于这一幅图内容的真实性,目前已经有许多学者证明它的不存在性。(四)少数插图表意不准对初中学生而言,插图比起文字来说更为形象,更易接受。但是如果插图内容与文字不相符,那么使用插图反而弄巧成拙。例如: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课中的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一图,此图表述的是一农民坐在秧马上两手紧握秧马上的扶绳,双脚踏地正处于四周秧苗围绕的秧田中。秧马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是宋朝农业生产工具的先进代表。秧马是农民插秧时节使用的工具,农民坐在上面比弯腰劳作节省体力,还能加快速度。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一图用在此难以表达其科学性、先进性,其一:秧马处于秧苗之中不符合常理,其二:农民双手紧握秧马

5、上的扶绳而不是插秧的动作难以证明其先进性。虽然在教材中插图的使用仍存在一些不足,但使用插图的重大意义是不能抹杀的。二、事半功倍历史插图的运用(一)引题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读,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引导艺术,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心上来。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教学秦帝国的兴亡一课,首先,引导学生看秦始皇图:秦始皇头戴冕流,身著龙袍,踌躇满志,左手执剑,右手评点江山。从装束到表情,可以看出他这位始皇帝的雄心、威严和胆识。对于秦始皇,同学们可能有

6、一些了解,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呢?学习本课,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上来,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二)突出重点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隋的统一与大运河一课中,“贯通南北的

7、动脉”一目指出: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但掌握这些知识,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本运用了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让学生既增加地理知识,又轻而一举掌握这一系列的问题。(三)突破难点3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新编历史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为教学难点的突破起了辅助作用。例如唐太宗的贞观新政,旧课本尽管用了大段文字来说明,但学生却不易消化,教学中费时费力。而新编课本用了唐朝三省六部简表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又如商鞅变法,变法内容多而杂,学生难以记忆难以理解,课本利用三幅图使学生一看则明。再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这一部分,要想理解都江堰结构、领略其不俗之外光靠文字既费时又费力,但只要认真观察都江堰示意和都江堰外景图,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既易掌握、印象又深,在不知不觉中攻破了难题。参考文献及书目1、教育报2000.2.19。2、统计数据来自 1990-2000 年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 料中中学历史部分。3、http:/ 论,北京 学科教育1999.7 。5、顾明远:基础教育与创新精神 ,中国教育学刊1999.2 。6、陈至立: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7、中国教育报2000.10.13。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