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尾骶汤合董氏奇穴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尾骨痛 22 例 作者:袁学松 汪木英(指导) 更新时间:2005-12-29 浏览次数:1856 关键词 尾骶汤 董氏奇穴 针刺 原发性尾骨痛原发性尾骨痛常发生于直接撞伤或慢性撞击之后,其疼痛持续时间往往很长。有的可达数月甚至半年之久,用一般药物或封闭或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且手术有较高的并发症及失败率。自 1997 年来,笔者运用尾骶汤合董氏奇穴针刺法治疗原发性尾骨痛 22 例,发现有较好的疗效。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 22 例中,男性 12 例,女性 10 例;年龄最大 42 岁,最小 8 岁,平均17.5 岁;病程最长为 3 个月,最短
2、1 天,平均为 10 天。所有病例均有明显的外伤史,X 线摄片等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尾骨疼痛;其中尾骶之间半脱位者 5 例,无骨折病例。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口服尾骶汤,基本方为马鞭草 10g,所有病例均口服尾骶汤,基本方为马鞭草 10g,荔子核 10g,牛膝 10g,香附 8g,杜仲 10g,小茴香 6g,丹参 10g,红花 6g,延胡索 8g,赤芍 10g,续断 10g,炙甘草 3g。便秘者加火麻仁,炙枳壳或制大黄;腹胀者加入木蝴碟;臀部麻木者加威灵仙,地龙;病久者加皂角刺。尾骶骨半脱位者服药前均予手法复位理筋,带1 次性手套,外涂开塞露,以润滑之,中指塞入患者肛门与拇指一起提捏尾骨进
3、行复位。所有病例均用毫针针刺正会穴及后会穴,进针得气后留针 45min 钟,每 15min 钟行气 1 次,日施术1 次。3 疗效标准 治疗 1 周为 1 个疗程,3 个疗程内尾骨痛消失为显效;咳嗽或大便时无疼痛但有轻压痛者为有效;症状无改善者为无效。4 治疗结果其中显效 14 例,占 63.6%;有效 7 例,占 31.8%;无效 1 例,占 4.6%;总有效率为 95.4%。5 典型病例患者 女性,37 岁。行走时不慎坐跌致尾骨疼痛剧烈,在某医处就诊经中药及尾骶骨处风湿止痛膏外贴,症状未见明显减轻,且出现臀部酸胀下沉感,行走不便,小心翼翼,咳嗽、大便时如临刑具,痛楚万分。经人介绍搀扶来诊,
4、X 线摄片未见尾骶骨半脱位,即予针刺正会穴、后会穴,得气后留针 45min,每 15min 行气 1 次。术毕患者即感疼痛明显减轻,顿感轻松许多,行走不用搀扶,予尾骶汤 7 剂,隔日针灸 1 次,1 周后症状明显减轻,3 周痊愈。6 讨论(1)尾骶汤为杭州市名老中医汪木英副主任中医师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而来的用来治疗外伤性尾骶骨痛的经验方。汪老认为此方中马鞭草活血化瘀止痛,兼有引经作用为主药;杜仲、续断、牛膝入肾主骨,接骨续伤;赤芍、红花、延胡索、丹参活血化瘀以止痛;荔子核、香附、小茴香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以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止痛续筋之功。(2)正会、后会为董氏奇穴中的两穴,为台湾针灸名家董其昌创用。正会、后会实即为传统经络学中的百会穴和后顶穴,董氏用之以治疗尾骶骨痛为一大发现,其运用了循经远取,下病上取的原则,两穴并用构成所谓“倒马针法”,能明显增强疗效。特别是对于尾骶骨疼痛剧烈,臀酸下沉的病人,针刺后立觉疼痛明显减轻,临诊不妨试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