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讲 主知主义教育理论,2,主知主义教育理论,一、赫尔巴特的生平和教育活动经历 二、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3,主要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J.F.Herbart,17761841),4,一、赫尔巴特的生平和教育活动经历,1776年出生一个律师家庭,幼年教育受益于母亲和家庭教师 ; 1794年入耶拿大学学习法律,后改学哲学; 修完大学课程之前,即去瑞士担任一贵族(Steiger)的家庭教师; 1799年曾访问过布格多夫,与裴斯泰洛齐相识; 1809年-1833年任哥尼斯堡大学教授,接任康德教席;讲授哲学与教育学,并创立教育研究所; 先后办师范研究班,附属实验学校和教育研究所。著普通教育学(18
2、06)和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1833年,重回哥丁根大学任教,于1841年逝世。,5,赫尔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赫尔巴特提出了作为独立的一门科学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6,二、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一)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 (二)教育学思想,7,(一)伦理学和心理学思想,1、伦理学思想:五种道德观念 内心自由:要求个人的意见和行为摆脱外在的干扰,服从内心理性的判断,真正认识到个人行为的意义,使意见与行为协调一致,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完善:当意见和行为之间发生矛盾且无法调和时,则依靠“完善”的观念加以解决,即
3、用多方面理智能力加以协调,使行为完善起来。,8,1、伦理学思想:五种道德观念,仁慈:当“完善”的观念还不能解决意见与行为的矛盾,两者仍然无法协调时,就要用“善意”的观念,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去解决。这就是要求个人的意志与他人意志协调,能为别人谋利益,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而不与任何人发生“恶意的冲突”,从而维护安定的社会秩序。 正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经常发生的,这就要求用“正义”的观念予以调节,即要求安分守己,互不侵犯,遵守法律,从而巩固社会秩序。 公平:假如上述各种观念仍然不能约束一个人的行为,他还发生破坏社会生活秩序的错误行为时,则用“报偿”的观念对损害社会生活的恶行,给以应
4、受的惩罚,对好的行为予以褒赏,做到赏罚分明。,9,2、心理学思想,兴趣 “假如在单个人身上没有多样性、哲学和道德品格的统一,那么他始终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兴趣的多样性能令他获得用以恢弘其精神力量的广袤土壤。” 教育必须使学生作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多方面兴趣,取得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将来选择职业作好准备。,10,观念 是心理的最基本的要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就是观念的集聚和分散。心理学是研究观念集聚、分散、结合和消失的科学。教育过程就是不断向学生呈现“观念”的过程。 “意识阈” 在人的意识中聚集着无数的观念,其中一些观念由于力量较小而被抑制,沉降于“意识阈限”之下,而另一些观念由于力量较强,则浮于“
5、意识阈限”之上,这些就是当时支配人的意识的观念。但各种观念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经常运动、斗争的。意识阈限下的某些被抑制的观念,由于各种原因,会穿过其他观念而呈现在“意识阈限”以上,而意识阈限以上的某些观念又会因力量减弱降至意识阈限下,同类观念互相增强则促进观念的呈现,异类观念相互削弱则阻碍观念的呈现。 “统觉”的思想。统觉是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重要依据之一。,11,统觉 人们心灵中已有的旧观念可以同化、吸收新的观念,使自己得到补充、丰富,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观念。这个过程称为“统觉”。统觉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统觉的过程。,12,普通教育学内容框架 绪论:说明教师学习教育
6、学的意义与作用;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与作用等问题。 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二编:“兴趣的多方面性” 第三编:“性格的道德力量”,(二) 教育学思想,13,管理,教学,训育,教育,14,管理的意义:为教育教学创造条件。 “只教不管”,会使教育工作变成徒劳;相反的,如果只管不教,则会导致对“心智的压迫”。 “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 管理的方法: 课业:“课业是一切管理的基础”,“无论如何儿童一定要有事做;懒散会导致做坏事与不受约束” 。 威胁:事先警告儿童,不守纪律必受惩罚,强迫他们就范。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两种危险:首先是一些本性顽强
7、的儿童蔑视一切威胁,仍然为所欲为,使威胁不发生效用;其次是数目更多的本性软弱的儿童承受不起威胁,也会产生不良后果。,、管理论,15,管理的方法:,监督: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可是必须运用得当,否则必然造成极大的危害。赫尔巴特说:“拘于细节与经常的监督,对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均同样是一种负担,因此双方面易于以欺骗相结合”。同时,在经常监督的压力下成长的人们必然缺乏创造的能力,果断的精神,自信的行为和多才多艺。 惩罚:在实践中违反禁止和命令的事情是难以避免的,这时则采用惩罚。如剥夺自由、禁止用餐、关禁闭、打手板、使用惩罚簿等。,16,管理的方法:,命令和禁止:这要与威胁、监督配合运用。无论命令或者禁止都
8、应明确、具体,发出之后即不再收回,要求儿童绝对服从。 权威和爱:赫尔巴特重视权威的作用。他说:“人心屈服于权威;权威能拘束心的出乎常轨的活动,因此在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成长的意志,权威可以有很大用处。”爱可以减轻管理工作,有着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当以慈爱之心对待儿童,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和谐起来。 ,17,多方面兴趣理论: 教学的直接目的和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存在于德行这个概念之中,但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的,教学必须特别包含较近的目的,这个较近的目的可以表达为“多方面兴趣”。,、教学论,18,多方面兴趣(从自然到社会),兴趣,思辩,经验,审美,同情,宗教,社会,19,经验的
9、兴趣 这是关于认识事物“是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地理等。 思辨的兴趣 这是关于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为数学、逻辑学、文法。 审美的兴趣 这是对事物美丑善恶进行评价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文学、唱歌、图画。,20,同情的兴趣 这是关于人类交际知识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外国语(包括古典语和现代语)和本国语。社会的兴趣 这是关于民族和社会知识的兴趣,是同情兴趣的扩展,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历史、政治、法律。宗教的兴趣 这是关于研究人与上帝关系的兴趣,与之相适应的学科是神学。,21,教学四阶段,预备,应用,概括,联想,提示,22,苏联学者凯洛夫的
10、五阶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五段教学法,运用巩固,检查效果,23,教育性教学,“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24,训育的目的:通过训育形成性格(造就忍耐精神、求索精神和勤勉精神) 训育的种类:偶然的训育和连续的训育 训育的作用: 训育可以防止狂热(抑制欲望、习惯于纪律、培养责任心); 训育可以控制情绪,可以使学生铭记体谅同伴的态度,可以使学生小心谨慎(限制冒失的尝试,习惯于监督等)。,、训育论,25,训育的阶
11、段和方法 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道德自制 方法:陶冶 、压制、强迫和惩罚,赞许、教育者作为榜样、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26,4、赫尔巴特的主要贡献及其影响,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使教育学开始走上科学的道路。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近代课程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7,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形式阶段”理论,是当时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为近代教学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在历史上首先从理论上明确地把教育与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28,19世纪60年代以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形成“赫尔巴特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传到美国、欧洲和日本,并通过日本于清末传到我国。 过分强调教师、书本的作用,并把他的教学方法绝对化、形式主义化,认为在任何学科、任何教材中都同样适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29,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