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5KB ,
资源ID:60538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0538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忘不了那田间小道.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忘不了那田间小道.doc

1、1忘不了那田间小道忘不了那田间小道武汉市十大名师 程良焱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大约有三公里。我每天从它上面走过,不间断地走了一年。我不知道这时间是长是短;但是,它在我四十年的教书生涯中,印记却是很深很深的。说是一个人走,其实不很准确。1971 年,我被“选拔”到“大队”(相当于现在的“村”)学校教书。学校“小学戴帽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共七个年级。我教初一年级,语文、数学“包班”(其实我也只是个 1967 年武昌县一中毕业的初中生) 。那时的“大队学校”老师,多数是“民办”,我的家在学校南边,因此,每天南来北往,像候鸟一样。那时候,比“大队”还小的行政单位叫“小队”。我们“小队”有

2、两个自然村,相距一公里多,中间隔着一条高高的长长的“岭”,乡亲们称为“长岭”。我家住在“长岭”东2边;还有一位学校同事,叫朱功淮,大家喊他“朱老师”,住在“长岭”的西边。我们是一个“小队”的人,自然比一般的同事多了一层关系。说起朱老师,这个人可真不简单。他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中专学历, “公办”教师,这在当时的“大队”学校,那是少之又少了。他在一所初级中学教过几年生物,又在一所规格很高的小学长期从事毕业班数学教学,教学效果很好,名气很大。教师“下放”,他从镇上的小学回到家乡大队的学校,教初中二年级数学。更令人称道的是,他虽然是一位数学老师,语文功底却很深厚,他曾经长期购买和阅读上世纪六十年代中

3、华书局出版的中华活页文选 ,胸中“藏书”很多,还写得一笔好文章;而且字也写得不错,毛笔书法在小天地里也算是出类拔萃了。每天放学后,我和朱老师便相约一起回家。一个三十岁开外,一个二十岁不到;一个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羔子”,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新贩子”;一个虽然说不上“学富五车”,却也知识丰富,一个勉强读完了初中,算是了解一些常识。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田埂上的路太窄) ,不舍不弃,不紧不慢。3出校门,向南,穿过一片稻田,跨过一条小巷,走了大约一半的路程,要分路了。(工作体会 )我朝左,顺着 “长岭”往南走,然后转向东边回家;他向右,穿过一畈农田,绕过一片树林,就到家了。可是,我们几乎很少在这里分手。

4、先是邀请一番,谦让一番,后来则是习惯成自然,谁走在前面,就朝着自己回家的相反的一条小路走,一直走到非分路不可才各自朝着自己的家走去。这样,每次总有一个人要多走一里多路。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天南海北,东拉西扯,几乎无所不谈。现在回忆起来,说得最多的主要是两方面内容,一是知识,二是方法。古今中外,文史哲经,数理化生,什么知识都讲;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方法,教书的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内容。一般情况下,都是他讲我听;也有相互讨论乃至争论的时候。我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几张纸,是一期中华活页文选 ,他让我带回去读一读。那上面有一篇古人的什么文章,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最后有一首林则徐的

5、即目诗,却印象很深刻:“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眼前直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得名。 ”这是清朝嘉庆二4十四年(1819) ,林则徐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途中经贵州境时写的一首七律。之所以至今还记得,一是我当时认为,诗的最后两句写得很通俗,很生动,很有味道;二是当天晚上我回家以后背了几遍。我还记得有一次,他向我说到他自己晚上读书的事,他说,有些文章读起来很有味,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听见鸡叫了。他还顺便说到了古人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两个典故,觉得很新鲜、很刺激。慢慢地,我开始跟着他读一些东西。那时的读物

6、很少,因此,凡是我们能够找到的,都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记得当时学校订有人民日报和湖北日报 ;还有两本杂志,都是上海出版的,一本是文学杂志,叫朝霞 ,另一本是理论杂志,叫学习与批判 。我们差不多是每一篇文章都读,每一个字都读。有读得懂的,也有很多读不懂的。晚上放学以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就经常讨论读过的这些东西。说来也巧,说着话,不知不觉就走完了该走的路要分手了,只好暂时打住,以待明天再议。很多时候,分路时双方都颇感到遗憾,甚至耿耿于怀,真不知是什么魔力在作怪。小路一天天地走,时间一天天地过。我感到自己像5一个正充着气的气球,渐渐“鼓”起来了那么一点点。现在回过头去看一看,想一想,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一个初“入道”的青年教师,有一个德才兼备的有经验的教师带一带,是多么难得、多么必要啊!可是,好景不长,我和朱老师的“蜜月”只维持了一年。第二年,奉上级指示,大队初中一律“摘帽”撤除,全“公社”集中办一所初中。朱老师是公办教师(新的初中只要公办教师) ,又是全公社的权威教师,首先就被选拔走了。从此,在这条几公里的田间小道上,无论上学放学,只有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了。1971 年,是我走上教育之路的起点;那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多少年来,一直蜿蜒在我的心里。(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夏一中)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