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6.45KB ,
资源ID:604024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60402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春节各种习俗由来.docx)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春节各种习俗由来.docx

1、 春节各种习俗由来1.春节拜年的由来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 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2.春节守岁的由来守岁,即除夕之夜人们通宵不寐,打牌、聊天、放鞭炮、包饺子 守岁习俗始于南北朝,梁朝的庾肩吾、徐君倩,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

2、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3.鞭炮的由来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进学升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只要为了表示喜庆,人们都习惯放鞭炮来庆祝。这个习俗在我国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当然是迷信,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到了唐朝,鞭炮又被人们称为“爆竿“ ,大概是将一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爆破之声。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

3、竿灰。“ 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后来,炼丹家经过不断的化学试验,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于是发明了火药。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北宋时,民间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还有丹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 鞭炮“。4.年夜饭各种吃食的由来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 “,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亭宴会。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

4、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 馄饨“与“浑囤“ 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 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

5、鸦头“ 、“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饯有了长面、短面,不少地方在吃年饭的时候还搭配些副食品,要想讨个吉利的口采。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如意) ,吃杏仁(幸福来 ),吃豆腐 (全家福),吃三鲜菜(三阳开泰 ),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年糕年糕,一年比一年高)。当然,现在的年夜饭品种就更加丰富了,什么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大约一年中能见到的最好的菜肴都摆上了餐桌。5.舞狮子的由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我国民间都盛行舞狮。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几个大狮子欢腾跳跃,平添了许多节日的喜庆、热闹气氛。舞狮子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有关狮子舞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礼

6、乐志,其中提到“象人“,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 “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至迟三国时已有狮子舞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狮子舞。到了唐朝,狮子舞已发展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 ,又叫 “五方狮子舞“。当时的狮子舞,还流传到了日本。日本的一幅 “信西古乐图“中,就画有古代的日本奏乐舞的场面,与唐代的相似,只是规模小得多。唐代以后,狮子舞在民间广为流传。宋代的东京梦录记载说,有的佛寺在节日开狮子会,僧人坐在狮子上做法事、讲经以招来游人。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时,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狮子舞的盛况。6.红色

7、表示吉祥的由来在中国人心目中,红色意味着吉祥。过节过年,要张贴大红对联;嫁女娶妇要披红挂彩;生了孩子要送红喜蛋;送贺礼要有红纸包裹;开张奠基,要剪红绸缎。总之,一切表示喜庆、吉祥的,都离不开红色。其实,中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用红色表示吉庆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用过黄色代表吉庆,也曾用过黑色和白色代表吉庆。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 “。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就成了人民崇尚的颜色。汉朝以后,我国各地崇尚红色的风俗习惯已基本趋向一致,并一直沿袭了下来。7.皇家建筑多用红墙黄瓦的由来参观过故宫、颐和园、北海吗?你注意没有这些皇家建筑多用什么颜色 ?皇家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

8、的砖墙。为什么喜欢用黄色和红色呢?这与我们中国人对颜色的看法有关。黄色在我国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因其在“五行“ 学说里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不能采用。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钉,以后便按此规定沿袭下来。其实皇帝很多东西都是黄色的,龙袍啦、圣旨啦,就连室内的许多装饰也是黄色的。如果民间随便穿黄色的衣服,真有谋反篡位的嫌疑了。红色在我国被视为一种美满喜庆的色彩,意味着庄严、富贵。远在公元前 11 世纪周代,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红色,并流传后代。因为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必须处处显示“ 至高无上“ 、“尊贵富有“

9、,因此,绝大多数古代宫殿都是红墙黄瓦。8.祝寿送寿桃的由来每逢祝寿,尤其是给老年人祝寿,人们都喜欢送寿桃,以此来预祝过生日的寿星健康、长寿。这个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据说是从孙膑开始的。传说,孙膑 18 岁时就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一晃十二年过去了,孙膑在师傅那里刻苦学习,废寝忘食,甚至从来没回过一次家。五月初五那一天,孙膑突然想起来,今天是母亲的生日;老母亲已经有八十高龄了,天天盼着儿子回家。十二年没见面了,不知母亲身体如何。再说孙膑的家里,这天大摆酒宴为老母亲庆寿。老母亲见全家人唯独少了一个孙膑,心里难过便哭了起来。正当一家人劝慰母亲时,孙膑回来了。孙膑看见母亲那因为思念儿子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傅送的桃送给母亲说“今日告假回来,师傅送我一个桃孝敬您。“大家看见孙膑的母亲吃了桃以后,变得健康年轻了,纷纷效仿孙膑,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甚至是一般亲朋好友过生日的时候,送上寿桃,表示衷心的祝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