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游黄果树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作者简介玛拉沁夫(1930 ) 现代蒙古族作家。辽宁省吐默特旗人。幼时家境贫困,只读了几年书。1945 年参加八路军,受到部队生活的锻炼;他还参加过内蒙古解放初期急风暴雨般的阶级斗争,担任过基层领导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深厚的生活积累,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1951 年,发表处女作科尔沁草原的人们,受到文艺界的重视。1952 年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得到许多著名作家的指导,开阔了艺术视野,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1954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9 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民族文学杂
2、志副主编、主编。玛拉沁夫主要从事小说创作。1956 年长篇小说在茫茫的草原上(后更名为茫茫的草原)上部出版,这部小说反映了内蒙古察哈尔草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内蒙古自治运动和解放战争初期所进行的尖锐复杂的斗争,以及同民族上层分子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终于获得解放的斗争生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具有独特生活道路和个性的人物。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抒情笔调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解放后第一部反映蒙古族人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0 周年文艺评奖文学一等奖。此外,先后出版的还有短篇小说集春的喜歌(1954)和花的草原(1962)、中篇小说第一道曙光(1980)、玛拉沁夫小说散文选(
3、1982)等。 玛拉沁夫也从事散文与电影文学创作,散文集有远方集,电影文学作品有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和祖国啊,母亲。 玛拉沁夫的创作,著力描写的是草原生活,以及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其作品始终没有离开歌颂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茅盾在花的草原序中曾说,“玛拉沁夫的作品,好处就在它们都是从生活出发”,他的作品“民族情调和地方色彩是浓郁而鲜艳的”,“写草原风光,笔墨轻灵而明丽”。玛拉沁夫的有些作品已被译成英、俄、日、法、世界语等文字。【相关资料】黄果树瀑布介绍白水河上的九级瀑布中,从上至下,黄果树瀑布位居第四,但却崖高水急,水帘宽阔,昂首于九级瀑布中,成为最大也是最为壮观的一级瀑布。其上其下,
4、分别为第三级和第五级小瀑布。白水河沿着成串出现的瀑布、跌水浩浩荡荡,仿佛蛟龙出游,忽急忽缓,穿峡谷,坠深潭,逐级下落,声震数里,水雾弥漫,蔚为壮观。白水河在黄果树一带,河床宽约 20 多米,但到达黄果树瀑布处,豁然开朗,陡崖拔地而起,高达 668 米,宽 812 米。水流至此,像决堤的洪水,咆哮着直往下坠,跌入陡崖下的“犀牛潭”中,发出轰然巨响,势如山崩地裂。“ 犀牛潭 ”三面环山,均为陡崖绝壁,形如刀劈斧砍,构成深邃的大峡谷景观。潭中碧水,幽深莫测。黄果树瀑布以其特高的落差、宽阔的水帘而闻名于世,以其“雄、奇、险、秀”吸引中外游客。明崇祯十年(1637 年),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
5、游历贵州,途经黄果树瀑布时,曾对黄果树瀑布做过记述:“担夫曰: 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 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歉歉。随流半里,有巨石桥架水上,是为白虹桥。其桥南北横跨,下辟三门,而水流甚阔。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白水之名不诬矣!渡桥北,又随溪西行半里,忽陇箐云蔽,复闻声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 ,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下瞰
6、,不免神悚。而担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之一)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的描述是很生动而贴切的。黄果树瀑布水量充沛,气势雄伟,它的瀑高、宽度都是世界上届指可数的。漫天倾泼的瀑布,带着巨大的水流,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展示出大自然的壮美和力量。水帘形若云烟幔帐,悬挂壁间,细雨碎珠,倾入深潭,显示出黄果树瀑布一种神秘的景色。黄果树瀑布景观,随四季而替换,昼夜也不同。夏秋季节,洪水较多,水量最丰富,瀑布水层变厚,水中因含有大量泥沙而显得黄浊,此时瀑布翻崖直下,捣金碎玉,气势最为雄壮。瀑布跃入潭后,涌起水柱数丈,忽高忽低,激起水花万朵,四处抛洒,卷起漩涡无数,上下翻滚,不禁令观者心悸魄荡,同
7、时也会产生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此时,前来游览者远远的就会未见其瀑,而先闻其声,及至几百米处,水帘清晰可见,雾雨升腾之中,传来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响声,那是黄果树瀑布在向世人炫耀它的伟岸壮观。春冬季节,瀑布“消瘦”,水流清澈。遥望瀑布,“ 若冰绡之被玉肌,烟毅之笼皎魄 ”,别有一番轻流曼舞的婀娜风姿。平时,即中水期,瀑布倒挂在悬崖上,分为 4 个支流,第一支(自左至右) ,水势最小,泼洒得开,十分秀美;第二支水量最大,具有豪壮之势;第三支水势略小,上大下小,具有雄奇之美;第四支水势稍弱,上窄下宽,洋洋洒洒,显出潇洒风采。每到丽日当空,阳光灿烂,黄果树瀑布宛若一条银龙,喷吐着浓浓的迷雾,在阳光的照射
8、下,虹霓隐现,景色神奇美妙。升腾的水雾四散,笼罩着西边的村寨,每当日出或日落时分,阳光将水雾染上一层神奇的金色,因此村寨便有了“水云山庄”的美名。傍晚,气温下降,飞溅的水汽凝结下来,如蒙蒙细雨飘扬落下,飞到寨子上那条唯一的小街上,于是便有了“银雨洒金街” 的美。而当夜色降临,皓月当空,星辰稀疏,伫立观瀑亭前,举目望月,吟诵着“年年今夜,月华如练”诗句,再观赏对面夜色中的瀑布,宛若银河从九天而落,从潭中升腾起来的层层水雾直扑脸面,仿佛是一幅神秘幽美的世外图画。黄果树瀑布,除壮观之外,还有二奇:一是瀑上瀑与瀑上潭,即主瀑上面还有一瀑,高约 45 米,称为瀑上瀑。其下还有一个深达 111 米的潭,即
9、为瀑上潭。瀑上瀑小而优美,与其下的黄果树瀑布形成了十分协调的瀑布组合景观。二是水帘洞。在瀑布后面的绝壁上,有一个溶洞,称“水帘洞” 。水帘洞常年被瀑布遮拦,以往很少有人冒险进去,而今已开发出来了。沿瀑布两侧绝壁凿洞,连通,游人可随意左右进出。此洞是瀑布钙华悬挂、堆积、架空而成的。这个钙华洞长 134 米,由 6 个洞窗、6 个洞厅、3 股洞泉、6 个通道组成。游人不仅可以沿着它从瀑布这边走到那边,而且可以通过洞窗走到瀑布后面,伸手摸摸那倾盆大雨般倾泻着的瀑布,还可以隔着这串珠状、屏风似的水帘向前望。对岸烟雨迷蒙,游人若隐若现,景色瞬息万变。而当丽日晴空,站在瀑布对岸回头看水帘洞,只见蓝天白云、
10、青山绿水之间,银白色的瀑布中有几孔黑洞,破洞而出的点点红装,在水帘后晃动,显得分外妖娆,俨然一幅彩色山水人物画。水帘洞洞内像迷宫一般,有倒挂仙人掌,其实是洞顶悬挂的形状像仙人掌的钟乳石;在出口与入口处有古榕悬根奇景。另外,第一洞赏花台的抬头见花,第二洞听涛洞和试风口的听涛试风,第三洞摸瀑台的晶宫亮泉、观瀑触瀑,第四、第五洞窗含虹口,以及出、入口处的霓虹双舞等景观,令人赞叹不已。第三窗孔外侧长着一些小树、藤本蕨类植物,蔓绕窗壁,把窗孔装饰成绿色花边的彩门。由此窗观瀑,别有一番情趣。水帘洞之奇,前人有诗赞曰:“晨观犀潭霓虹舞,暮赏西山落日辉。”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黄葛树瀑布、黄菖墅瀑布。它
11、的美色很早就被人们所欣赏。早在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中就有文字记载,后来,在嘉靖年问的贵州通志贵州山泉志和贵州名胜志等都有记载。赞扬黄果树瀑布美丽壮观的诗文,也累见于各种书刊中。清代安顺府永宁州知州黄培杰便有诗曰: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周铭先白水沉犀诗中曰: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有一副楹联,对黄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写得更简洁,联文如下: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当地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更让人寻味。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果树瀑布旁边住着一户人家,家中老翁种黄果树
12、百棵。一年后,百棵黄果树仅结一果,十分奇特。此事被一商人得知,要出高价买下这个黄果,并约定百日后,商人前来摘取此果。没料到,老翁九十九日便将黄果摘下来了。次日,商人见此情况十分惋惜,叹道:“可惜仅一天之差,此宝力不足矣。”说着便将黄果扔进白水河下的深潭。顷刻间,河水断流,潭水干涸,无数金银财宝堆满潭底。商人喜出望外,下到潭底,尽收财宝而上。当走到半途时,突然一声巨响,白水河飞流直下,白练当空,商人淹没潭中了。从此,这里跌水四季不绝,形成了黄果树瀑布。传说终归是传说,那么,黄果树瀑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成因,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它是岩溶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断陷而成的;有人认为是岩
13、溶侵蚀断裂落水洞式形成的。最近研究表明,黄果树瀑布前的箱形峡谷,原为一落水洞,后来随着洞穴的发育,水流的侵蚀,使洞顶坍落而形成瀑布。因此是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黄果树瀑布。其形成时代大约从距今 2700 万年1000 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地表到地下,再回到地表的循环演变过程。 (选自李方正、王芬主编 中华旅游探秘丛书 西南山水名胜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l 版)【阅读指导】1重点词语积累流连忘返形容留恋某些景物,不忍离去。惆怅(chu chng)伤感;失意。咆(po)哮(猛兽)怒吼。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落落大方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
14、,既不拘谨,又不矫揉造作。狂狷(jun)这里形容黄果树的瀑流又猛,又大,又急。锐不可当(dng)这里形容水流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孟夏 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众目睽睽(ku)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2课文研究这是一篇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游记散文。这篇游记写出了作者重游黄果树瀑布的独特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并热情赞颂了黄果树瀑布壮美的雄姿。作者是按冬季和夏季黄果树瀑布的不同景色和作者的不同感受来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的。课文的重点放在了“雨季重游黄果树”。“ 旧地重游”,作者重新认识了黄果树,全新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在和谐与不和谐中,作者道出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作者第一次来黄果树是
15、在冬季的枯水季节。在水流之中发现一块黑色巨石,像显眼的黑瘢,拦路挺立,完整、和谐的画面被它破坏了。作者从极度的和谐中,感受到了极度的不和谐。然而,这篇游记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季节与时间的变化。山河依旧,瀑布常流,但景象更新了,变化了。当作者重游黄果树时,适逢孟夏的雨水季节,黄果树瀑布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狂狷的瀑流将悬崖的横断面和黑色怪石完全淹没了。作品充分显示了黄果树瀑布“中国第一瀑” 的风采,使读者对黄果树瀑布的美景获得了全方位的总体印象。这幅变化的画面,告诉读者一个深刻的哲理:这就是大缩为小,小中见大;显因时隐,隐因季变;闹中取静,动静结合;极度不和谐中呈现出极度和谐。这种大自然的美,就在
16、这大与小、显与隐、静与动、和谐与不和谐之中客观地存在着,并形成完美的统一。这篇游记具有极强的审美性,并饱含深刻的哲理。这篇游记在写法上独具特色,并非自然美的机械复制,而是融入了作者的审美评价,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变化与客观的自然景物变化的完美融合。从这篇游记的字里行间,透视出了作者思想上的、文学艺术上的修养。课文语汇丰富,运用恰当。景物描写,抓住了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征,手法灵活,自然流畅,并借助丰富的艺术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写景状物。如“水流带着自身的冲力,且又增加了下跌的压力,一阵头昏目眩的跟头把式,便从七十米高处坠落到山下的深潭中”。再如,“ 水流跌入深潭之后,抖了抖身子,在潭中
17、漫游片刻,仿佛是一则稍作喘息,二则观察一番周围的情势如今究竟跌落到了何处?当它缓过气,认准了方向,便又落落大方地继续前行了。那无以按捺的咆哮,早已变成轻悠、舒缓的歌唱”。此种描写,形象而富有动感,犹如身临其境。状难写之景于眼前,含不尽之理于言外,这就是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所在。作者让读者从黄果树瀑布的水流中,感受大自然的美,理解其中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以及所蕴涵的哲理。正如作者所说:“大自然的美与和谐,就在这喧腾中、奔流中、众目睽睽中,庄严地复生!”从中我们领悟出了:大自然的美就在显与隐、静与动、大与小、和谐与不和谐之中客观存在并形成完美统一的深刻哲理。3感受和鉴赏提示(1)本题的设计,旨在引导
18、学生掌握和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参考答案略。(2)本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鉴赏游记类散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学会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体会其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和所起的作用。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瀑流比作巨大的水帘、天幕。虽然两者本质不同,但有相似之处。作者用大家熟悉的水帘、幕布作为喻体,使那些不曾亲眼见过瀑布的人,有了形象而深刻的印象。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黄果树瀑布的“水流”当作人来写,赋予它某种人的行为动作和情态。如“抖了抖身子”,“ 稍作喘息”,“观察一番周围的情势”,“又落落大方地继续前行了”,“清悠、舒缓的歌唱” 等描述,把充满生命活力的 “水流” 极形象、极有情致地展现在读
19、者面前。(3)本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旧地重游”的兴奋之情和所悟之理。作者第一次来黄果树是在冬季的枯水季节。当时河水流量小,作者在水流之中发现一块黑色巨石,像显眼的黑瘢,拦路挺立,完整、和谐的画面被它破坏了。作者从极度的和谐中,感受到了极度的不和谐,心头便罩上一层无名的惆怅。当作者重游黄果树时,适逢孟夏的雨水季节。水势大而猛,狂猾的瀑流以锐不可当之势,将悬崖的横断面完全淹没,黑色怪石不见了。作者从这又大又猛的水势中,重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与和谐。从中我们领悟出了:大自然的美就在显与隐、静与动、大与小、和谐与不和谐之中客观存在并形成完美统一的深刻哲理。【能力训练】一、知识积累1给加粗的
20、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惆怅( ) 堕落( ) 狂狷( ) 千山万 h( ) 众目 ku ku(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头昏目炫 锐不可挡 流连往返 轻攸舒缓安然无样 自出心才 忍俊不尽 意想天开3修改下列病句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芜湖的“傻子” 瓜子不仅闻名省内,又享誉全国。4为了丰富校园生活,你希望学校开展什么课外活动?请你写出活动的名称,并给这次活动拟一条标语。活动名称:_宣传标语:_二、阅读拓展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一)晶莹的泪珠陈忠实(1)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2)我要求休学一年。(3)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
21、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4)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5)“就是的。”(6)“不休学不行吗?”(7)“不行。”(8)“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9)“亲戚也都穷。”(10)“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11)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报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
22、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12)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 我看着那双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是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13)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
23、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14)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15)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16)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
24、,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 。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17)我抬起头来,猛然看见那双睫毛很长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她的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着劲儿说:“老师我走咧”(18)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
25、“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19)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睫毛上滑落下来,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次虔诚地向她鞠了一躬,然后转身走了。(20)25 年后,父亲在弥留之际,对坐在他身边的我说:“我有一件事对不住你”(21)我惊讶得不知所措。(22)“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23)我浑身战栗,久久无言。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陷入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那时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学那一年”我 1962 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名额大大减少,我们班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考取了几个人,而上一年我们学校有 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父亲说:“错过一年让
26、你错过了20 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24)我猛然想起休学那年,出校门时那位女教师溢满眼眶又流挂在鼻翼上的晶莹的泪珠。我对已经跨进黄泉路上半步还向我忏悔的父亲讲了那一串泪珠的经历,父亲听后喃喃地说:“可你怎么不早点给我说这女先生哩”(25)我今天把 40 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当今,各种欲望膨胀成一种强大的浊流冲击着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泪泉,如女教师那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哦(选自陈忠实散文精选集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有删改)5阅读第 114 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
27、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6结合第 2024 段内容,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7阅读文章,说出“40 年前”和“ 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 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 150 字)(二)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将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 春蕾计划 ”,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
28、愿,岂不是更好?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
29、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
30、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8选文第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9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问:文中的“黄金屋” 指的是什么?答: 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问:文中的“试金石” 有什么含义?答: 10选文第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11选文第段中加横线
31、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12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13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参考答案:一、1chu chng du jun 壑 睽睽2炫眩 挡当 往忘 攸悠 样恙 才裁 尽禁 意异3应改为: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改为:芜湖的“傻子” 瓜子不仅闻名省内,而且享誉全国。4示例:活动名称:辩论赛。宣传标语:引经据典长见识,唇枪舌剑练口才。二、(一)5示例:诧异 忧郁 惋惜 担忧6要点:表达父亲对当年自己决定的后悔。引发“我”对女教师的回忆。表现当
32、时女教师劝“我”不要休学的意义。 740 年前,作者从女教师的泪珠中感受到的是对自己的关怀、安慰和期待。今天,作者认识到女教师饱含晶莹泪珠的泪泉是滋养生命灵魂和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带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像女教师那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纯真和善良。 (二)8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9“黄金屋” 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 “ 试金石”是说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意合即可)10示例: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予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11为后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来电) 和收到贺卡埋下了伏笔。12因为没有感激之心的人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