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7.50KB ,
资源ID:595991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9599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眉山三苏祠导游词.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眉山三苏祠导游词.doc

1、 眉山三苏祠导游词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早上好,我代表绵职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致以最诚挚的欢迎,我是你们本次三苏祠游览的地陪唐敏,大家可以叫我唐导,可千万别叫“躺倒”那样我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游览过程中希望大家紧跟着我的步伐,带大家回到我们的北宋时期一起走进大文豪们“三苏”。更加详细的了解他们。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吧!从成都前往乐山的高速公路上,大约经 80 公里的行程路经一个名叫“ 眉山”的城市,这里曾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即今天的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眉山市城西南隅的一条街巷中。不宽的街道却是来往不断的各种车辆,使这里的交通较为拥挤。这里

2、的“三苏” 故居,由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占地约 56800 平方米,整座建筑红墙环抱,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园林庭院。苏氏父子是北宋人,但他们家在眉山定居,却还要早上二三百年。据说唐代有名的诗人苏味道做眉州地方官时曾遗下子孙,传到苏氏父子时,已是眉山城里的世家了。不过三苏故居建成祠堂,则是直到明开国洪武年间才得以完成的。三苏祠门口有大家熟知的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联意气魄很大,但符合苏氏父子的文学地位,并不让人觉得是吹嘘不实之词。三苏祠的大门,资料记载: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门外是纱彀行,大门为三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 13.11 米,进深一间 5.1 米,房通

3、高 7.51 米。素面台基高 0.4 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筒瓦屋面,正脊两端饰鸱吻,垂脊、戗脊饰龙头和卷草式图杂。门楣上悬挂朱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 三个金色大字。檐柱上对联为“克绍箕裘一代文章三苏父子;堪称楷模千秋万代永馨香” ,为辽东人姜书阁撰书。门柱支联为“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 ,为已故川大国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向楚撰文,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刘孟伉手书。祠堂大门并无多少特色,直面着尘土的街道,默默伫立了千年。当初,它就是这样迎接衣锦还乡的苏氏兄弟,也是这样送走了一代文豪。从此,开始了他们的仕宦生涯。除了苏洵的葬事,苏氏兄弟再也没能

4、回来静静地在宅中踱步,清谈,写诗,填词。他们都走的很远,天涯海角。太白云:蜀道难。当某个深夜苏轼临皓月蓦然思乡之际,他一定不胜感慨,蜀道难,仕道更难呀!但是,他终究没再入川,而是在仕道上更艰难地跋涉着。走过黄州,密州,游过湖州,杭州,踏过广西,海南,迈出一串串坚实、沉重的脚印。 稀稀朗朗的游人,于经营者是不爽的,而于我,于苏公在天之灵,愈少的喧哗,就是愈多的惬意。川府山明水秀,久副盛名 ,一座宅院也整饬的宛若江南的园林。廊亭台榭,幽竹剑兰,半池残荷,卧听风雨,一汩流泉,静诉千年。宋时的庭院,历经沧桑,依旧于青竹绿草中沁出彼时的宁静安详,一派恬然自得,肃穆内修的风格。既不象洛阳城外龙门石窟,有着

5、盛唐的英气与繁荣,也无金陵古城墙残破中现出的烽火气息,虽有些似苏州的园子,但少了其中争奇斗妍,玲珑剔透的生活情趣。可见三苏虽然不合时宜,敢做仗马独鸣,但在那个存天理、灭人欲的时代,终还是受了潜移默化的牵碍,弄出如此沉静的庭院。不过这样也好,煌煌中华五千年的历程,总该百花齐放,不拘一格吧。虽然宋的风气颓唐了些,但是出了个苏东坡,便宛若有了擎天一柱,自得一片可供后人景仰的天地。 走进三苏祠的大门,相继映入游客眼帘的是正殿堂、启贤堂、木假山堂、济美堂为中轴线荷花池岸亭阁徐徐向外展开,显得疏而不散,紧而不促,布局自然流畅。正殿有苏洵、苏轼、苏辙的塑像;启贤堂是苏氏父子的文物陈列室;木假山堂是游人们参观

6、文物后极为理想的休憩场所。东侧有一方水池,池中池水清清,石山峻峭,游鱼飘忽。由池水将绿洲亭、抱月亭、云屿楼连成一组园林。亭小水阔,树密楼奇;西侧一泓池水为“百坡亭” 廊桥横断,向北望,透过“披风榭 ”可见隐于竹林中的东坡卧塑像。 披风榭的建筑造型独特,飞檐冲天,座南朝北。一楼一底,重檐歇山式,四周置飞来椅,北面留 7 米宽门道。面阔、进深均为 9 米,房高 10 米。房面为筒瓦覆盖,正脊有寿字形宝顶饰物,有卷草式图案。据史料记载,诗人陆游来眉州,曾游环湖,登披风榭,瞻仰东坡遗像,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的诗作。但随着时代更替,沧桑横移,眉州环湖和披风榭都不复存在了。目前的披风榭,是清光绪二十

7、四年(1898),眉州人为纪念苏轼、魏了翁、陆游,在三苏祠内修建的,因原披风榭规模式样已不可考,故未绘东坡像。在披风榭对面约二十米处,既是一九八二年由四川省著名雕塑家赵树同塑的苏东坡盘陀塑像。它不仅愿了披风榭绘有东坡像之说,而且从园林景观看,瑞莲池南端往北观赏,依次为瑞莲亭、百坡亭、披风榭,透视焦点为东坡盘陀塑像。 三苏祠庭院内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频架,曲径通幽,堂馆亭榭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错落有致,有“三分水,二分竹 ”的“岛居”之称。徜徉于三苏祠庭院,是一种极为惬意的享受,独特的环境氛围不由得不使人遐想连篇。朦胧中,好像看见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曲径通幽的亭台楼榭中缓缓而行;又好似

8、在水岸边父子三人吟词作赋 在三苏祠内,不仅能得到身心的享受,而且一代大文豪的众多作品更是令人大开眼界。祠内拥有“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表忠观碑”和“ 罗池庙碑”四大名碑的金石碑文或碑拓本;陈列有数以千计的匾联书画等文物。这些宝贵的收藏可堪称为举世无双的无价之宝。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苏洵之子。他从小就非常的聪明,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其父游学四方,由母程氏教授他诗书。苏轼“奋厉有当世志” ,准备为国建功立业。嘉右二年(1057),进士及第,后又同弟辙参加工了秘阁的制科考试,入三等,(宋王朝建国以来制策入三等的,连苏轼仅二人),从此,苏轼文章名扬天下,学者多从讲问,

9、皇帝还自 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他官至翰林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专为朝庭起草文告,给皇帝讲学,还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并先后出任凤 、杭州、密州、湖州、徐州、颖州等地方官。他在长期的地方官任上,做了不少好事,如救灾治水、发展生产、抑制豪强、整顿军纪等。他曾一度反对王安石议行新法,受到打击,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晚年又因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又遭迫害,从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岛)。元符三年(1100),被赦北还,提举成都玉局观,次年街至常州病逝,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追谥为“文忠公” 。苏轼 一生,道路坎坷,但他胸怀宽广,爱国爱民,倔强豪放,至死不衰 .他既善于诗、记、文、赋;又长于书法、绘画,而且造诣很高,成绩卓著,誉贯古今。 相较苏州的园林,祠内无甚好景致,但有了三苏,有了东坡,自然就有了古风,有了文采。即将离去,一掸眼,望见水榭对面的一副联: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好似谶语,莫非我们的到来,真是缘定三生的轮回?而那千年的岁月,风云际会,爱恨情仇,真个事如春梦,了无痕迹,不禁黯然,又有了几分空明静澈。 这么一个庭院,这么一处圣地,别了。或许,我这样一个匆匆的过客,也会如东坡先生一般,从此处踏出去,五岳四海,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