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144.50KB ,
资源ID:594060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9406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doc)为本站会员(gnk289057)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案例设计与反思.doc

1、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刘艳一、 设计构思二、 课程目标的确定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分布。2.掌握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与表现。3.理解并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4.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能力目标: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2.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二)学情分析学生能力、水平存在差距,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却很薄弱,甚至不会阅读地图,更谈不上如何利用地图。但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应该能够阅读和基本运用地图,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本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有了一

2、定的地理思维能力,能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一般的地理问题,对生活和生产实际中产生的一些地理问题能做出相应的评价。但高一学生的空间思维仍然较薄弱。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一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两单元内容,已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有关特征,估计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二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本节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理的环节,而

3、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四)确定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理环境的特点差异性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三、 教学过程设计1. 展示四幅图片:干枯了的胡杨林、枝繁叶茂的椰子树、傲立的雪莲、娇艳欲滴的荷花。引导学生分析分析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即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终年气候湿热;气候寒冷,土质瘠薄的高山地区;气候温暖的湿生环境。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22.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引出“自然带”的概念。3. 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归

4、纳其分布规律。首先播放两段录像“热带雨林景观”与“苔原带景观”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景观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展示一组“从我国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的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景观体现了什么变化规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展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哪个纬度的大陆地区表现得更明显?为什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呢?4.师生共同归纳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 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规律南北更替东西延伸垂直于海岸更替平行于海岸延伸图示成因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引起的热量差异, 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得明显主要是由于距

5、海远近引起的水分差异 ,在中纬地区表现明显四、 对学生反馈预测及调控设计3五、 板书设计4地理环境中存在地域差异自然带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六检测题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 “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 风带) ,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3A 地终年受赤道

6、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 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地的自然带是_带。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是以_为基础的。七、课后反思 如何积极发挥新课标的作用,并主动推进教学改革是当前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1)由封闭式学习转为开放性学习。本课设计注重学生将知识外化,侧重于所学知识的应用。如让学生通过分析

7、生长在不同地区的植物特征,讨论分析得出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存在。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外化,实现学生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的结合,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间回归,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2)由学习解决问题转为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在问题解决中学习不仅重视分布表现5结果如何,而且把结果和过程统一起来,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得新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在教学中,“地域差异的空间尺度”这一难点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手上资料,学生自己探究学习解决的,这样更易于激发学生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2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标呼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地理教师应

8、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多项信息的交互传递,教师不再以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索形成结论,同时伴随着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及整合,得出合理性的认识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这节课的教学,我曾考虑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牵引”式,即用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实现教学目标;上完课,知识点都能落实。另一种是“疏可走马”式,即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构筑开放的地理课堂,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给学生以

9、自由发展的空间。这两种方法在我试讲的过程中都已尝试过。两者各有优缺点:前者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课堂中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展示,而教师总会不自觉地变成课堂的主角。后者“疏可走马”式的方法让我重新审视了学生的能力,要相信学生,不要总牵着学生走,更不要怕学生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疏可走马”式教学所需时间较长,如果教师调控不到位,学生的反应很难归一到教学目标上,使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而且,课堂教学的环节可能完不成。因此,正式教学中,我借鉴了两种方法的柔和使用。通过这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会继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争取早日成熟起来!最后,留给自己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