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水处理方案一、基本概述:1、背景资料: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境内,有三条以著名校友名字命名的支渠穿流于建筑楼群之间,其形正好构成一个“川”字。其中德水位于校区东北侧,与轴线景观水道平行,为直线带状景观。用直线造型喻指朱德的戎马一生。驳岸设计依据高差情况分别设置为自然缓坡和硬质台阶驳岸,在 400 米的长度内,依次安排了树阵,滨水广场,主题雕塑区,自然植被区等区块。2、现场调查:岸边石板上有许多青苔,周围植被较多但是人流较少。渠中水基本没有流动,看不见池底,水色呈绿色,水中有不少藻类。靠近行政楼方向的水面上还有白色泡沫。德水全长大约 400米,宽度平均 3 米左右,水深不详。 (还没有定量测)3、
2、污染源分析:1)雨水地表径流所带来的地表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和氮磷元素;2)大气降尘所带来的外来有机物和氮磷元素;3)水中本身不断衍生死亡的生物群落积累而成的有机物等。4、相关规范和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5、处理原则:(1)提高水质,并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2)绿色生态,不产生二次污染(3)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可实施性强6、主要方法:物理过滤及吸附、强制水流循环、曝气充氧、微生物分解、机械去污、小型人工浮岛2、水质监测:(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主要对水质进行详细的分析,根据污染物的情况确定详尽的处理方法,并且根据前后结果的对比,可以明确处理的具体效果,进行客观全面
3、的分析评价。3、处理过程:(1)初步处理:1、采用物理吸附和过滤装置,去除水中较大颗粒的污染物;2、采用曝气装置,向水体中充入氧气,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以达到水体净化目的。因为德水是死水,水质恶化严重。所以我们需要在渠中制造循环水流,实现“流水不腐”的自然净化。在流水状态下,可以有效抑制藻类的爆发,显著提高物理吸附和过滤的效果和效率,也可以使水体均匀增氧,增强曝气效果。(2)强化处理:1、采用微生物法,按照一定距离的网点安放生物载体,选择培养适宜的微生物,快速、高效地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并且能够捕食分解藻类;2、采用型人工浮岛,在德水区域内设置 2-3 个小型浮岛,考虑用一些纤维材料或者废弃物
4、材料做框架,根据水体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种类、水体营养化,选择降解效果好、比较耐贫营养的植物。这样可以利用植物根茎表面对藻类吸附和分解,并且可以防止已沉淀的悬浮物再次上浮。通过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对食物链中的生物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使食物链中各个生物之间能相辅相成, 使整个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稳定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我们用生物方法来处理景观水体,模拟自然界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比例。水生植物就是景观水体当中的生产者,水生动物就是景观水体当中的消费者,微生物就是分解者。在实际运用当中,会结合项目本身需求,辅助搭配一些物理技术,以求更好的进行
5、景观水处理。(3)后期维护1、对德水进行定期的水质监测,控制其质量;2、对德水的污染源头,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3、对前期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机械打捞清除,后期过程里,主要通过维护生态系统的生命力和稳定性来保证水体的自净能力;4、对渠底的微生物载体要进行定期的更换和清洗,避免参与污染物的危害,并且保证微生物的活性;5、当水质提高到一定标准,可以考虑在渠中养水生动物等。4、工作安排1、水质监测:为期一个月。 (2014 年 12 月下旬至 2015 年 1 月下旬)组员 A 负责对渠水水质的质量监测,一个月至少 8 次采集水样,尽量晴天雨天阴天都有至少一组数据,取到实验室进行监测评
6、估;组员 B 负责对渠底泥进行取样分析评估,采集频次和时间应跟水样采集时间一致;组员 C 负责对德水附近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其污染源、流向等地理环境,丰水期枯水期等自然情况。2、初步处理:为期四十天。 (2015 年 1 月下旬至 2015 年 2 月底)通过物理方法对水质进行处理,达到渠水开始循环流动并且明显清澈的效果。3、强化处理:为期三个月。 (2015 年 3 月至 2015 年 5 月)这个时期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气候适宜,有利于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我们需要在渠底布点安放微生物载体,培养适宜的微生物;同时,在渠道上选取三个位置设置人工浮岛,种植适宜的景观植物或者蔬菜。4、后期维护:后期持续进行(2015 年 5 月开始)主要工作就是加强水质监测,定时清理污质,维护生态系统的功能,保证水体自净的效果。5、费用预算调查费用:1000 元设备费用:4500 元人工费用:1000 元材料药品费用:2000 元论文发表:2500 元总计:11000 元6、项目评估(可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