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0.50KB ,
资源ID:5858669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8586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1、 1 / 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2、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教学目标:1、会认“螺、谙”等 2 个生字,会写“亭、庭”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1、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 。 2、 “独坐敬亭” 、 “洞庭胜景” 、 “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

2、,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1、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 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 , 绝句等。 )2、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 “洞庭胜景” “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第 1 课古诗词三首 。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2 / 7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

3、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1、简介作者及敬亭山: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 ti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公里,山高 2米。2、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4、交流: 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3 年)秋

4、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独”坐是“谁”独坐? 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 ?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 “相看”是相互看: 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3 / 7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

5、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 ,在长音后划“” ,再读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

6、、长音标示出来) ,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齐背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 ,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2、介绍洞庭湖。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 “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 4 / 7“庭” “潭” “螺”都是形声字, “庭”的中的“廴” ,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

7、笔势。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 ,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 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1、读古诗,想象画面: 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

8、面才“两相和”呢? 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 “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 ?(“有微波” ,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 。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 “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 ,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 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全班汇报交流。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5 / 7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

9、意。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 。设计意图: 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 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 注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 cng,是“曾经”的意思。谙 n,熟

10、悉。“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3、说说词的大意。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 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 “风景旧曾谙” ,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6 / 7花” “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

11、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 “红胜火” ,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红” “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 (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 (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 (学生

12、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五、综合比较(异同) ,总结全课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 同: 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 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 。7 / 7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板书设计: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1、古诗词三首:同: 作者朝代同。景物地点同。诗词内容同。异: 体裁形式不同。诗人情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设计意图:板书三首古诗词的异同,既检验了学生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是对三首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总结梳理,是对诗词理解的提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