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42KB ,
资源ID:579430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7943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doc)为本站会员(11xg27ws)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doc

1、中韩五加皮植物历代文献整理作者:李承炫 李兴广【关键词】 五加皮【摘要】 本文就中韩药用五加皮植物的历代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比较。两国五加皮植物较多,有其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韩国五加皮中的无梗五加、刺五加与中国的五加皮拉丁名称相同为同种五加,但产地不同;中国药典规定以细柱五加为正品,韩国药典规定以无梗五加为正品。韩国药材市场多以自产唐五加皮的根皮做中国的细柱五加。关键词 中韩 五加皮 植物 文献对比五加皮始载于本经 1 ,列为上品,谓五加皮“味辛,温,无毒。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小儿不能行,疽疮,阴蚀。 ”国内古今药用五加皮植物包括五加科五加属的多种植物外,还有同科不同属和不同科的植物。

2、如:萝摩科植物香加皮,有毒性。目前文献 2 记载药用五加皮的植物有 26 种 8 变种。广布于全国各省,长江流域最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规定五加皮的正品来源为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根皮。刺五加另条收载,北五加皮也单列为香加皮。现就中韩五加皮的古代文献有关记述整理如下。1 中国药用五加皮的文献整理关于五加的植物形态,历代本草多有记载。 名医别录 4 载:“五加皮,五叶者良,生汉中及冤句。五月、七月茎,十月根,阴干。 ”蜀本图经 5 曰:“树生小丛,赤蔓,茎间有刺,五叶生枝端,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骨硬。 ”图经本草 6 曰:“

3、春生苗,茎,叶具青,作丛,赤茎又似藤蔓,高三五尺,上有黑刺,叶生五叉,作簇者良,四叶三叶者最多,为次,每一叶下生一刺,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今江淮间所生乃为真者,类地骨,轻脆,芬香是也,其苗茎有刺类蔷薇,长者至丈余,叶五出如桃花,香气如橄榄,春时结实如豆粒而扁,春青,得霜乃紫黑;江淮吴中往往以为藩篱,正似蔷薇金樱辈。 ”本草蒙筌 7 曰:“ 山泽多生,随处俱有。藤蔓类木,高并人肩。 ”本草纲目 8 曰:“春月于旧枝上抽条,山人采为蔬茹 ”。中国药用五加皮自古代以来,品种较为混乱,究其何者为五加皮正品,历代医家说法不一。 图经本草 6 曰:“五加皮今所用乃有数种,京师北地者,大片

4、类秦皮、黄柏辈,平直如板而色白,绝无气味,疗风痛颇效,余不入用。吴口乃剥野椿根皮为五加皮,柔韧而无味,殊为乖失。 ”近代医家对其品种也有如下两种观点。其一,李维贤 9等依本经和名医别录上所载的五加皮异名“豺漆” 、 “豺带”进行品种考证。他认为“豺漆”是借助豺的毛色与形态,喻示五加体茎密生着“茶褐带微红” ,就是酷似“豺毛”那样的针状刺。实际上是取其茎态的形象比喻而命名。红毛五加符合这一特征,故认为“豺漆”是指红毛五加。其二, “豺节”是借助豺毛的另一种颜色与形态,喻示五加体茎还有密生着“黄灰”色针状刺者。实际上是取其茎态的形象比喻而命名,而符合于现在的刺五加。宋学华 10 认为“豺”是指瘦,

5、 “漆”是指漆树。所以本经中载有“豺漆”之名是以五加似漆树有分泌树脂的功能但细瘦而命名的。而名医别录的“豺节” 中“节”字为“棘”之误写。因此“豺节”应为“豺棘” ,故“豺节”是以五加细瘦且具粗刺的形态特征而命名的。他又对证类本草 、 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五加附图与五加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确定历代本草所载的五加皮,均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的根皮。同时,把文献记载的五加皮形态及产地结合现今五加属植物分布与形态,经考证五加皮正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 Smith) 10 。并对证类本草 、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五加附图与五加皮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确定历

6、代本草所载的五加皮,均为五加皮属植物的根皮 102 韩国五加皮的文献整理五加皮在韩国古代文献中对其产地、形态等均有论述。朝鲜时期(1417 年) 乡药救急方曰:“五加皮五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 ,对其采集时期及炮制方法进行了描述。朝鲜时期(1433 年) 乡药集成方 11 曰: “五加皮一名豺漆,一名豺节。五叶者良。五月、七月茎,十月根,阴干。 ”朝鲜时期(1433 年) 东医宝鉴 12 云:“五加皮生山野,树生小丛,茎间有刺,五叶生枝端,如桃花,有香气。三、四月开白花,结细青子,至六月渐黑色,根若荆,根皮黄黑,肉白,骨更,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干。 ”上述五加皮形态描述与中国本草文

7、献证类本草 13 , 图经本草6 中记载的内容几乎一致。韩国现存最早的官修方书乡药集成方 11 将五加皮列为上品,可见在当时韩国已对五加皮的药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据东医宝鉴 12 曰: “五加皮生山野” ,可以推测出当时五加皮在韩国各地均有生长,但缺少具休的分布地域和形态方面详细的描述。自 20 世纪以后,对其药用品种和形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1909 年日本学者中井总结另一日本学者内山 1900 年 10 月 18 日在韩国京畿道南汉山,及 1902 年 8 月 19 日江原道金刚山上采集的无梗五加(A.sessil iflorus seem) ,在国际学术界公开发表 1416 。这也是近代可

8、收集到最早对韩国有关五加皮树的研究报告。其后,他于 1912 年整理发表了 R.G.Mills 采集的刺五加皮(A.sentico sus Harms=E.senticosus Maxim.)和 Min 刺五加皮(A.senticosus forma inermis=E.var.subinermis) 1517 924 年又发表了韩国产 Acanthopanax 属 2 个新种岛五加皮(A.koreanum)和智冀山五加皮(A.chiisanens) 15 19 。 1927 年再追加了 3 个新种京城五加皮(A.seoulensis) 、毛五加皮(A.rufinerve)五加皮和王刺五加皮(

9、A.senticosu s var.koreanus) 15 ,16,20 ,至此韩国的五加皮增加到 8 种 15,16 。1963 年韩国学者安等追加了栽培植物唐五加(A.Seboldianum Makino) 15,16,21 。1976 年日本学者北村四郎等发表了毛山五加皮(A.divaricatus )自生在韩国的五加皮 15,16 ,22 。同年韩国学者陆昌洙等增加了无梗五加的变种中部五加皮(A.sessiliflorum forma chungbunensis C.S.Yook)和南部五加皮(A.sessiliflorum forma nambunensis C.S.Yook) 1

10、5, 16 。陆昌洙等 1994 年又发表了白毛五加(A.divari catusvar.albeofructus)和真五加(A.pedunculus ) ,将国内自生的五加皮属植物整理为 10 种 4 变种 23,24 。 中韩药典规定五加皮的正品来源为:无梗五加(A.sessiliflorum Seemann)的根皮 25 。3 中韩五加皮属植物的品种及外形特征比较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全世界约 35 种,分布于亚洲。到目前为止,中国有 26 种 8 变种,占世界首位,而韩国有 10 种 4 变种。其中刺五加、无梗五加是中韩共同存在的,然其产地不同。从历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其一般外形特征,两国基本

11、相同。如其共同具有的特点是:“落叶灌木,枝、叶柄上有刺或毛。小叶 35 片,叶为掌状复叶,互生。伞形花序,花瓣5。核果浆果状,紫黑色彩等。 附 1 中国五加皮植物检索表 略 附 2 韩国五加皮植物检索表 略 注:目前有关白毛五加( A.divaricatus var.albeofructus)和真五加(A.pedunculus)的研究还无报告。4 讨论中韩两国古代以五加皮用药历史悠久中国汉代神农本草经始出现关于五加皮的记载。据史书记载韩国高句丽时期(516年)从中国传授到韩国的历代医学书籍有 164 卷,其中包括神农本草经 、 名医别录 、证类本草等医学专著,可惜这些本草专著均已亡佚。在韩国对

12、五加皮最早认识始于古代韩国三国时期(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时期) 。按历代本草对五加皮原植物形态的描述分析,古代所用五加皮应来自五加科五加属的多种植物。 名医别录 、 图经本草 、 本草经集注等古代文献所述五加皮产地、形态描述不同,可见药用五加皮植物不止一种。甚至图经本草指出宋朝时期五加皮产地、形态描述不同,可见药用五加皮植物不止一种。甚至图经本草指出宋朝时期五加皮已出现伪品的情况。韩国古代文献对多种五加皮也未明确指出其在产地、形态、用药方面的区别,可见在当时多种五加皮植物混在一起使用。近年经过大量研究,两国对各种不同五加皮植物有了新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在中国被称为五加皮植物的共有 26 种 8

13、变种,韩国有 10 种 4 变种。中国规定以细柱五加为正品五加皮,而韩国规定以无梗五加为正品五加皮。中韩五加皮的外部形态共同特点是小叶 35 ,掌状复叶,叶柄上有散生的小刺或毛绒。伞形花序,黑色核果状果实等。故,可以说其基本外部形状是一致的。经调查已证实中韩五加皮中的无梗五加、刺五加是两国使用相同拉丁名称的同种五加皮。但是韩国除刺五加以外,还存在王刺五加和 Min 刺五加等两种刺五加皮,疑为变种刺五加皮,也反映出五加皮属植物的形态变异频繁的特点。另外,韩国自生唐五加皮虽其拉丁名称为(A.sieboldianum Makino) ,但在目前韩国的文献中被记载为中国产进口落叶灌木,在韩国药材市场中

14、其药用根皮通常被誉为五加皮,而其外部形态类似于中国的细柱五加(A.gracilistylus W.W.Smith) ,故疑为同种五加皮。 本文对两国的药用五加皮的文献整理,旨在为了更好的促进两国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为中韩两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积累资料,以方便两国学者对五加皮属植物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展开两国共同存在五加皮植物的生药探索,有助于进一步对其化学成分及临床疗效等方面的研究。参考文献1 吴普等述,孙星衍辑,鲁兆麟等点拨.神农本草经,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著.常用中药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第 2 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

15、学联合出版社,1995,672-674.3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48.4 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247.5 唐慎微原著,艾晟刊订.大观本草,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40.6 苏颂撰,胡乃长,王致谱辑注,蔡景峰审订.图经本草,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09.7 陈嘉谟撰,王淑民等点校.本草蒙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75-76.8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110.9 李维贤,曹先兰.古代药用五加品种的探讨,广州 :新中医,198

16、4 ,55-57.10 宋学华,徐国钧.中药五加皮的本草考证,广州:新中医, 1985,8:53-54.11 俞孝通编著,郭洪耀,李志庸校注,刘振荣,李秀满协校.乡药集成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865.12 许浚编著 .东医宝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914.13 唐慎微撰,尚志钧,郑金生,尚无藕,刘大培校点.证类本草,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356.14 Nakai,T.Flora ,Koreana,Jour.coll.Sci.Univ.Tokyo,1909 ,26:1-304.15 陆昌洙 .韩国产 Acanthopanax 属分类.汉城:生药学会志, 197

17、6,7(3 ):179-190.16 李愚. 关于韩国五加皮属植物分布研究.汉城:生药学会志, 1979,10(3):103-107.17 Nakai, T.Plantae Millsianae Koreana,Tokyo Bot.Mag,1912 ,26:37.18 Nakai, T.智异山植物调查报告书.朝鲜总督府,1915 ,1-98.19 Nakai, T.Araliaceae Imperii Japonici,Jour.Arnold Arbor,1924 ,5:1-36.20 Nakai, T.Flora Sylvatica Koreana XVI,1927,1-32.21 安鹤洙.

18、汉城: 韩国植物名鉴, 1963,139.22 北村四郎,村田源.原色日本植物图鉴.保育社,1976,192.23 金永珍,朴文洙.五加皮属植物形态及解剖学的特性比较.汉城:韩育志,1997,29(1):56-63.24 陆昌洙.药用五加皮,汉城:庆原社,2001,110-124.25 韩国药学大学协议会,药典分科会编著.大韩药典,汉城 :新日商社,2003,1208.2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五册).第十三卷,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58-778.27 辛民教.临床本草学,汉城:永林社,1992,509-511.28 辛民教,郑普变共.乡药大辞典,汉城 :永林社,1990,432-435.29 李昌富.大韩植物图鉴(上册) ,汉城:乡文社,2003,811-814.(收稿日期:2004-06-30)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药系中药教研室(编辑一 坤)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