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页第 4 节 脐疝 一脐疝(内脏从脐环内疝出)分型(一) 先天性脐疝(脐膨出、胎儿畸形)(二) 婴儿脐疝(三) 成人脐疝二分型诊治(一)脐膨出(先天性胎儿畸形、先天性脐疝)1病因:在胚胎期?未融合,造成脐带?,未还纳腹腔内,即形成脐膨出。2诊断(1)生后第一天即出现脐膨出,囊膜?柔韧、半透明状,可?皱褶混浊脆弱。囊膜破碎后,内脏可全部脱出,婴儿多并于腹膜炎。(2)脐环(即门环或疝门) 。平均 68CM。疝囊仅有薄层腹膜及羊膜构成的被膜,无皮肤掩盖,腹壁皮肤仅止于膨出的底部的边缘,有脐 A、V 分布在表面,内容物主要为小肠,有时可有肝脏、胆囊、胸、脾、胰等,肝脏膨出预后不良。3.治疗原则(
2、1)较小脐膨出生后,立即手术治疗:切除疝囊 将?等还纳于腹腔内。逐层缝合腹壁。 (2)较大脐膨出,在一后 6-12 个月内进行手术。(二)婴幼儿脐疝1.病因:因脐环(疝环)未闭锁不全(因胚胎发育异常所致) ,即脐带内的结构粘连不牢固,生后因啼哭,便秘等使腹内压增大,即使腹腔内脏器从脐环薄弱处膨出。55 页 2.诊断(1) 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数周至一年内,出现脐疝,其表层真皮,皮下是从薄弱脐环处膨出的脏器,呈球形向外膨出。(2) 胦环(疝环)多在脐环上方偏右 R2CM,贴膏法治疗,如 3 岁以后仍不愈,宜手术修补。(三)成人脐疝 1 病因 因为婴幼儿脐疝持续存在或因腹腔内压力增高再发所致。2
3、诊断 (1)30-50 岁,女性多发(2)表现上腹部隐痛不适。绞窄率高(3)体征脐部出现向外膨出的囊性包块 不通完全还纳? 易合并绞窄,出现绞窄征3 治疗(1)囊带压迫法,至少半年。 (2)上法不愈,手术修补(见手术图谱)56 页第 5 节 白线疝一 发病率 053%二 病因(一)腹白线先天性发育薄弱 (二)腹内压增高性疾病三 诊断(一)早期疝环小,不易发现,元任何临床表现(二)疝环增大时,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才来就诊。(三)手夹疝块向外牵拉时,可引起腹痛。(四)包块还纳后央上腹壁正中线疝,可探及有缺损。四 治疗原则(一)疝环狭小者,能自愈。(二)疝环较大,症状明显,做疝
4、修补术。1 上腹正中切口,清除膨大的脂肪,切除疝囊,双重结所疝囊。2 水平方向缝合修补缺损,腹白线的裂隙,外加腹直肌鞘重叠向内翻转法修补。第 6 节 腹壁切口疝一 发病率 1-3% 二 病因(一)手术操作不当损伤了神经与腹壁组织(二)切口感染裂开(三)有贫血、低蛋白致切口化脓不愈(四)有腹内压增高三 诊断(一)切口内出现膨胀性包块,站立时增大,平卧时包块缩小或消失(二)腹部有隐痛,伴恶心呕吐,便秘等不全肠梗阻症状(三)疝块还纳后,在切口内能摸到缺损(四)疝囊不完整,疝环较宽大,嵌顿少见57 页四 治疗原则(一)术前准备1 忌烟酒茶2 纠正贫血、低蛋白治疗并存疾病3 纠正腹内压增高性疾病4 术前
5、清洁洗肠(二)术式 修补术1 小切口疝修补法(1)切除皮肤切口瘢痕(2)显露疝环,缝合修补(3)加固腱性组织缝合修补2 巨大切口疝或切口复发疝(1)行筋膜移植术(2)自体皮瓣,连续缝合修补(3)用修补材料修补第 7 节 骶骼筋膜脂肪疝诊治一 病因(一)骶骼关节处上方的筋膜上有臀上皮 N 及伴随的小血管,在此处穿出,形成圆形孔隙,此处筋膜薄弱,可因为损伤而破裂,使筋膜下脂肪组织从撕裂的孔隙内向外疝出形成脂肪疝。(二)嵌顿的脂肪组织,可压迫臀上皮 N 而产生局部疼痛或放散痛。二 诊断(一)病史 损伤史、中老年肥胖女性多发(二)表现 在下腰部两侧,即 4.5 腰椎两侧的髂嵴上方皮下可触及有压痛性结节
6、或包块。58 页三 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切开皮肤,皮下,扩大筋膜上的疝环,切除膨大的脂肪组织,将周围组织粘连的臀上皮 N 分离切断。第 8 节 腹内疝一 腹内疝发病率 占总商品粮的 0.4%,占引起急性肠梗阻原因的 0.2-3.5%二 腹内疝分类(一)先天性腹内疝1 先天性膈疝2 先天性大网膜囊疝3 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4 先天性腹膜隐窝疝5 先天性 12 指肠?疝6 先天性育肠?疝7 先天性乙状结肠间疝(二)后天性腹内疝1 ?膈疝2 手术后内疝形成3 粘连索带套入,勒压形成4 -式 PG 术后形成5 手术后形成裂孔疝6 感染后形成裂孔(三)具体分类1 隔疝2 裂孔疝3 隐窝疝4 腰疝5 骨盆疝 (1)会阴疝 (2)闭孔疝 (3)坐骨疝59 页三 病因(一)腹内疝形成的解部因素(内因)1 肠系膜过长 2 肠回转不全 3 有明确疝环形成(1)腹腔内存在有正常的裂隙或先天性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