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量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好坏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 (1) 活性污泥的浓度(MLSS) 指以 1L 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或挥发性悬浮固体的量。污泥浓度的大小可间接的反映废水中微生物的浓度。一般在活性污泥曝气池内常保持MLSS 浓度在 26mg/L 之间,多为 34mg/L。 (2) 污泥沉降比(SV)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在静置 30min 后,沉淀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号表示。它可反映污泥的沉淀和凝聚性能好坏。污泥沉降比越大,越有利于活性污泥与水的迅速分离,性能良好的污泥,一般沉降比可达 1530%。 (3) 污泥容积指数(SVI)又称污泥指数,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经 30min 沉淀后
2、,1g 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体积,单位 ml/g,它实质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污泥指数越大,则污泥越松散。这样可有较大表面积,易于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但污泥指数太高,污泥过于松散,则污泥的沉淀性差,故一般控制在50150ml/g 之间。但根据废水性质的不同,这个指标也有差异。如废水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时,正常的 SVI 值可能较高;相反,废水中含有无机性悬浮物较多时,正常的 SVI 值可能较低。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SVI = SV * 10 / MLSS 2.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出来的。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
3、度;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使具有降解废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1.1 菌种和培养液 除了采用纯菌种外,活性污泥菌种大多取自粪便污水、生活污水或性质相近的工业废水处理站二沉池剩余污泥。培养液一般由上述菌液和诱导比例的营养物如淘米水、尿素或磷酸盐等组成。 1.2 培养与驯化方法 1.2.1 有异步法和同步法。异步法主要适用于工业废水,程序是:将经过粗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成 BOD5300-500mg/L,加培养液,连续曝气12d,池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 11.5h,排除上清液(约池容的50%70%) ;再加粪便水和稀释水,重新曝气,待污泥
4、数量增加一定浓度后(约 12 周) ,开始进工业废水(1020) ,当处理效果稳定(BOD 去除率 8090)和污泥性能良好时,再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每次宜增加 10%20%,直至满负荷。处理城市污水时可采用同步法,即曝气池全部进废水,连续曝气,二沉池不排泥,全部回流。 1.2.2 在培养和驯化期间,应保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如温度 1535,DO0.53mg/L,PH6.57.5,营养比等。 2.正常运行工艺控制 2.1 曝气系统控制 2.1.1 一般,负荷较小时,MLVSS 较高,DO 也应相应提高;当 DO 不变时, 空气量 Qa 主要取决于入流 BOD5。 2.1.2 实际曝气量估算
5、公式 Qaf0 (S0-Se)Q/300Ea 式中 f0 为耗氧系数,指去除单位BOD 所消耗的氧量,与 F/M 有关。当 F/M0.20.5KgBOD/(KgMLSS d)时,可取 1;当 F/M2 毫克/L。 4) 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或回流,5) 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若发生厌氧现象, 6) 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7) 也会使污泥上浮,8) 沉降性能变差。而 9) 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这种情况时除排泥和清除沉淀池内的死角,10) 并缩短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外,11) 还应提高曝气池 DO 值,12) 使出入沉淀池的水保持较的溶解氧,13) 或者在污泥回流
6、进入生化池前曝气再生。如左图所示。 在解决了以上问题后,如果污泥膨胀现象仍得不到控制,就得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下面针对几中常见的工艺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方法,供污水处理工作者参考。 A. 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 目前国内对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通常采用中等负荷(0.3KgBOD5/(kgMLSSd)) ,而在实际中人们从经济角度考虑总是采用较高的负荷,所以高负荷下的污泥膨胀在中国具体较为广泛的意义。在高负荷情况下,最常见的是 DO 不足,所以先采取提高气水比,强化曝气,在推流式曝气池内首端采用射流曝气等方式,观察一段时间,找出问题的所在。 如果在以上措施采取后一段时间情况仍无好转,则可考虑在曝气池头部加
7、设软填料。这一部份对于有机酸去除率很高,从而去除丝状菌的生长促进因素,帮助絮状菌生长。这个方法比较有效,但造价较高,且对以后的维修管理造成不便。或者在曝气池前设置一个水力停留时间约为 15min 的选择器,一般能很有效的抑制丝状菌的生长。 对于间歇式进水的 SBR 工艺来说,反应器本身是完全混合式的,而且在时间上其污染物的基质就存在浓度梯度,所以无需再另设选择器。通常间歇式 SBR 工艺产生污泥膨胀的原因是,污泥浓度过高,而进水有机物浓度偏低或水量偏小而导致污泥负荷偏低。对于这种情况,降低排出比,提高基质初始浓度,并对 SBR 强制排泥,一般就能够对污泥膨胀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于连续进水的
8、 SBR 如 ICEAS 和 CASS 等工艺如果发生污泥膨胀的话,就有必要在进水端设置一个预反应区或生物反应器了。 B. 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 低负荷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内基质浓度较低,丝状菌容易获得较高的增长效率,所以是最容易产生污泥膨胀。除了在水质和曝气上想办法外,最根本和有效的是将曝气池分成多格且以推流方式运行,或增设一个分格设置的小型预曝气池作为生物选择器,在这个选择器内采用高污泥负荷,吸附部分有机物并消除有机酸。这个办法不但有助于抑制污泥膨胀,并能有效的改善生化处理效果。在曝气池内增加填料的方法也同样在低负荷完全混合工艺中适用。 对于 A/O 和 A2/O 工艺可通过在在好氧段前设置缺
9、氧段和厌氧段以及污泥回流系统,使混合菌群交替处于缺氧和好氧状态,并使有机物浓度发生周期性变化,这既控制了污泥膨胀又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而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和 UNITANK 工艺等连续进水的系统因为其本身在时间和空间上就有了实际上的“选择器” ,所以对污泥膨胀有着效强的控制能力。如果这两种工艺发生污泥膨胀,则可通过调整曝气控制溶氧量和控制回流污泥量来调节池内的污泥负荷及 DO,通过一段时间的改善,一般能够控制住污泥膨胀现象。 3、 总结 总的来说,污泥膨胀由于丝状菌的种类繁多,且生长适宜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在不同工艺不同水质的情况下,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非常微妙,这就要求发生污泥膨胀时,需要水处理工
10、作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大量切实的实验和分析,大胆实践,才能解决污泥膨胀问题。这里对本文观点作一个总结。 丝状菌是生长处理微生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污泥膨胀现象在于丝状菌的过度生长,消除污泥膨胀的根本在于使丝状菌与活性污泥菌胶团平衡生长;完全混合式较推流式更产生污泥膨胀,低污泥负荷较高污泥负荷易易产生污泥膨胀;进水水质在水温、pH、营养成份及是否有处理前的消化反应等方面是处理污泥膨胀应该首先考察的问题;高负荷下的污泥膨胀一般在于溶氧不足;低负荷下的污泥膨胀采用生物选择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由于丝状菌的多样性,关于污泥膨胀的理论解释和实际报道仍有很多不尽一致,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并和同行广泛交流,才能更快找到行之有效地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