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共 70.0 分)1. 候云德院士终其一生和各种烈性病毒作斗争,为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构建了一座坚固堡垒,获得 2017 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病毒与人体细胞相比,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 )A. 无成形的细胞核 B. 无 DNA 分子C. 无细胞结构 D. 无蛋白质分子【答案】C【解析】解:病毒与人体细胞相比,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选: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因此其生命活动必须依赖于活细胞,即需要在活细胞内代谢和繁殖。本题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病毒没有细
2、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识记病毒的组成成分,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2.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换成高倍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 目镜上 B. 低倍物镜上 C. 实验材料中 D. 高倍物镜上【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则异物不在装片上;“换成高倍镜后,异物观察不到了”,因此此异物可能存在于低倍镜上。故选:B。显微镜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判断方法如下:先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上;不动再转换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就在物镜上。本题属于简单题,着
3、重考查了考生显微镜的操作能力,考生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要学会污物判断的一般方法,即排除法。3. 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 细胞中都有核糖体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C. 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 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答案】A【解析】解:A、细胞学说中未提到细胞器的相关内容,A 错误;B、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 正确;C、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通过细胞分裂产生,C 正确;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 正确。故选:A。细胞学说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4、。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只有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4. 如图是某多肽分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是在高尔基体上合成的B. 的形成方式及结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C. 该多肽链完全水解后产生 4 种氨基酸D. 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54【答案】D【解析】解:A、图是某多肽分子结构示意图,多肽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的,A 错误;B、为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
5、子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结构式是-CO-NH-,肽键的形成方式及结构不是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 错误;C、构成该多肽的 4 个氨基酸的 R 基依次是-CH 2-CH2-COOH、-CH 3、-CH 2-SH、-CH 3,R 基有 3 种,所以该多肽链完全水解后产生 3 种氨基酸,C 错误;D、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的脱水数=肽键数=3 个,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 183=54,D 正确。故选:D。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
6、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 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
7、水分子数18。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4、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多肽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是氨基(-NH 2);、表示R 基(依次是-CH 2-CH2-COOH、-CH 3、-CH 2-SH、-CH 3);、是肽键(-CO-NH-);是羧基(-COOH)。本题结合某多肽分子结构示意图,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特点,明确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和实质,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5. 下列化合物与其
8、功能不符的是( )A. 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B. ATP-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C. 脂肪-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 脱氧核糖核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解:A、自由水的生理作用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A 正确;B、ATP 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B 正确;C、糖类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C 错误;D、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 正确。故选:C。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脂质
9、分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只要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6.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重要色素下列离子中,参与叶绿素合成的是( )A. Ca2+ B. Cu2+ C. Mg2+ D. Fe2+【答案】C【解析】解: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 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故选:C。部分无机盐离子的具体
10、功能分析:无机盐功能 含量异常I-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Fe2+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贫血Ca2+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Mg2+ 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 缺乏时叶片变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B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油菜缺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K+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缺乏时植物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Na+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缺乏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无机盐参与大分子化合物组成的功能,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对于相关知
11、识点的记忆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7. 下列碱基中,RNA 分子不含有( )A. 腺嘌呤(A) B. 尿嘧啶(U) C. 胞嘧啶(C) D. 胸腺嘧啶(T)【答案】D【解析】解:构成 RNA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根据所含碱基A、U、G、C 的不同分为四种,即 RNA 分子不含有 T(胸腺嘧啶)。故选:D。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 DNA(脱氧核糖核酸)和 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 DNA 与 RNA 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
12、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 A、U、G、C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核酸的种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 与 RNA 两种核酸在构成上的异同是解题的关键8. 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将 0.1g/mL 的 NaOH 和0.05g/mL 的 CuSO4等量均匀混合,可用于检
13、测( )A. 豆浆中的蛋白质 B. 花生种子中的脂肪C. 梨汁中的还原糖 D. 小麦种子中的淀粉【答案】C【解析】解:A、蛋白质鉴定利用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是 0.1g/mL 的 NaOH 和 0.01g/mL的 CuSO4溶液,并且两种试剂不需要混合,先后使用,A 错误;B、脂肪的鉴定用苏丹或苏丹,B 错误;C、还原糖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斐林试剂是 0.1g/mL 的 NaOH 和 0.05g/mL 的 CuSO4等量均匀混合的混合液,C 正确;D、淀粉利用碘液鉴定,D 错误。故选:C。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14、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淀粉用碘液鉴定产生蓝色。(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本帖考查了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机物鉴定的试剂种类;能够区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之间的区别,难度不大。9. 糖原、核酸和淀粉酶都是生物体内的大分子物质,它们的单体分别是( )A. 碱基、单糖、氨基酸 B. 葡萄糖、碱基、氨基酸C. 葡萄糖、核苷酸、葡萄糖 D. 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答案】D【解析】解:(1)淀粉属于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2)
15、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3)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选:D。淀粉是由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所以其组成单位是单糖(葡糖糖);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所以淀粉酶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糖类、蛋白质和核酸的种类及基本单位,在结合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淀粉酶,要求考生明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10. 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具有色素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液泡
16、 D. 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解: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具有色素的细胞器只有液泡,而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不含色素。故选:C。1、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2、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3、液泡主
17、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4、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所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对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11.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根尖成熟区细胞时,观察不到的结构是( )A. 叶绿体 B. 细胞核 C. 液泡 D. 线粒体【答案】A【解析】解:A、根尖成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观察到,A 正确;B、根尖成熟区细
18、胞具备细胞核,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B 错误;C、根尖成熟区细胞具备大液泡,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C 错误;D、根尖成熟区细胞具备线粒体,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D 错误。故选:A。细胞器分布的归纳:1、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2、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3、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4、根细胞没有叶绿体。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明确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亚显微结构,有时还要能准确区分哪些结构属于显微结构,哪些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2. 下列结构中
19、含有遗传物质的是( )A. 核膜 B. 核孔 C. 染色质 D. 核仁【答案】C【解析】解: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DNA 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位于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内,故核膜、核孔、核仁都没有遗传物质,染色质上才有遗传物质。故选:C。细胞结构的核酸含有 DNA 和 RNA,遗传物质是 DNA,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 DNA。对于核酸的分类、分布和功能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3. 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A. 细胞膜 B. 核膜 C. 液泡膜 D. 核糖体【答案】D【解析】解:A
20、、细胞膜具有单层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A 正确;B、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B 正确;C、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C 正确;D、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 错误。故选:D。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细胞器,而中心体和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因此不属于生物膜系统本题着重考查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并明确核糖体和中心体两种细胞器没有膜结构,不属于生物膜系统14. 被喻为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的是( )A. 高尔基体 B. 叶绿体 C.
21、内质网 D. 核糖体【答案】A【解析】解:A、高尔基体被喻为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A 正确;B、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存储能力,因此比喻成“养料制造车间”,B 错误;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场所,脂质的合成车间,C 错误;D、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比喻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D 错误。故选: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存储能力,因此比喻成“养料制造车间”;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因此比喻成蛋白质的“发送站”;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比喻成“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场所,脂质的合成车间,
22、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其上附着许多酶,为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本题考查细胞器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对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15. 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 )A. 维持细胞自身的相对稳定 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 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D【解析】解:A、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使得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A 错误;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B 错误;C、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
23、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C 错误;D、ATP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D 正确。故选:D。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6. 被大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是( )A. 双螺旋模型 B. 流动镶嵌模型C. 脂质-脂质模型 D.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模型【答案】B【解析】解: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脂质主要以磷脂为主,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
24、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具有流动性。该结构模型称为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被大多数学者认同。故选:B。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主要是流动镶嵌模型,指的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都是可以运动的,以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熟悉细胞膜结构模型,了解一般的史实,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属于考纲理解层次17. 下列物质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 氨基酸 B. Ca2+ C. O2 D. 葡萄糖【答案】C【解析】解:A、氨基酸进入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 错误;B、Ca 2+进入细胞属
25、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B 错误;C、O 2进入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 正确;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进入其他细胞属于主动运输,D 错误。故选:C。1、根据题干分析,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2、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 不需 水,CO 2,O 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 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等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1
26、8. 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是( )A. 氧气进入肌细胞 B. 钾离子出神经细胞C. 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答案】C【解析】解:A、氧气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A 错误;B、钾离子大多数存在于神经细胞内,钾离子出神经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B 错误;C、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胞吐,最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 正确;D、水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D 错误。故选:C。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胞吐和胞吞过程依
27、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胞吞或胞吐的过程和意义,旨在考查学生量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综合解答问题的能力。19. 将哺乳动物的新鲜红细胞放入下列液体中,会使红细胞涨破的是( )A. 蒸馏水 B. 5%盐水 C. 10%盐水 D. 0.9%生理盐水【答案】A【解析】解:A、蒸馏水是低渗溶液,将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红细胞会吸水涨破,A 正确;B、将红细胞放入 5%盐水中,细胞会失水皱缩,B 错误;C、将红细胞放入 10%盐水中,细胞会失水皱缩,C 错误
28、;D、0.9%的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浓度等渗,不会使红细胞涨破,D 错误。故选:A。制备细胞膜实验的:1、实验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2、实验原理: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吸水胀破。3、实验过程:选材(0.9%生理盐水稀释)制备临时装片(用滴管吸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观察滴清水(在载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制备方法,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0.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 30%的蔗糖溶液中,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29、( )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 细胞膜、液泡膜结构非常明显A. B. C. D. 【答案】D【解析】解: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 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正确;错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正确;细胞膜、液泡膜与细胞质紧紧贴在一起,不易观察到,错误。故选:D。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
30、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本题着重考查了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和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1. 下列物质不属于酵母菌呼吸产物的是( )A. H2O B. 酒精 C. CO2 D. 乳酸【答案】D【解析】解:A、酵母菌有氧呼吸能产生水,A 正确;B、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B 正确;C、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 C
31、O2,C 正确;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不能产生乳酸,D 错误。故选:D。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 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 6H12O6 2C2H5OH+2CO2+能量(少量)。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能结合题意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2. 植物根尖细胞中的 ATP( )A. 含有 3 个高能磷酸键 B. 由 C、H、O、N、P 元素组成C. 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D. 合成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
32、【答案】B【解析】解:A、ATP 含有 2 个高能磷酸键,A 错误;B、ATP 由 C、H、O、N、P 元素组成,B 正确;C、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 错误;D、植物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TP 合成的主要途径是呼吸作用,D 错误。故选:B。ATP 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 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 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 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 来源于
3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本题考查 ATP 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 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23. 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二氧化碳产生于(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C. 第一和第二阶段 D. 第三阶段【答案】B【解析】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反应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大量H,释放少量能量,所以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二氧化碳产生于第二阶段。故选:B。有氧呼吸的过程:C 6H12O6 2 丙
34、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2 丙酮酸+6H 2O 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24H+6O 2 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有关过程、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葡萄糖 丙酮酸 CO2+H2O。A. 产物均相同 B. 都产生 H2O C. 反应物相同 D. 都释放能量【答案】D【解析】解:A、过程的产物有丙酮酸,过程的产物没有丙酮酸,只有 CO2+H2O,A 错误;B、过程不会产生 H2O,过程产生 H2O,B 错误;C、过程的反应物是葡萄糖,过
35、程的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C 错误;D、过程和过程都能释放能量,D 正确。故选:D。有氧呼吸的过程:C 6H12O6 2 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2 丙酮酸+6H 2O 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24H+6O 2 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 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B. 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C. 恩格
36、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 18O 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证明了氧气中 O 的来源【答案】C【解析】解: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 正确;B、萨克斯的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光照,因此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 正确;C、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 错误;D、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O2来自水,D 正确。故选:C。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7、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 O2来自水;(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 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了解各位科学家的基本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6. 如图中代表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结果,则所示结果最可能来自于( )A. 水培的绿萝叶片 B. 初夏的柳树叶片C. 秋
38、季的上海青叶片 D. 秋冬的银杏落叶【答案】D【解析】解:据图分析,由下而上的色素依次为叶绿素 b(黄绿色)、叶绿素 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图中无叶绿素,只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水培的绿萝叶片、初夏的柳树叶片、秋季的上海青叶片都具备上述四种色素,而秋天的银杏落叶中叶黄素、胡萝卜素含量高,在低温条件下叶绿素已分解。故选: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
39、;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叶绿素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本题考查叶绿体中的色素,设计巧妙,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27. 在酶量一定、温度和 pH 适宜的条件下,如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解:在酶量一定、温度和 pH 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是酶的量是一定的,所以达到一定范围,底
40、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也维持不变。故选: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8.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光反应需要有光,但是不需要酶B. 光合作用
41、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C. 暗反应不需要光,但需要多种酶D. 光合作用释放的 O2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答案】A【解析】解:A、光反应需要有光,除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外,其余反应仍需要酶催化,A 错误;B、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前者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后者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 正确;C、暗反应不需要光,有光无光都可进行,但需要多种酶催化,C 正确;D、光合作用释放的 O2在光反应阶段产生,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D 正确。故选:A。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9
42、. 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大棚种植蔬菜产量的是( )A. 适当提高大棚中 CO2的浓度B. 适当提高大棚中 O2的浓度C. 阴雨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D. 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答案】A【解析】解:A、适当提高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暗反应速率,增加农作物的产量,A正确;B、O 2的浓度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能增产,B 错误;C、阴雨天光合作用较弱,要降低大棚温度,减少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才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 错误;D、虽然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是对其它光也有吸收,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只允许红光透过,反而会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D 错误。故选:A。提高农作
43、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3)光照强弱的控制; (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5)CO 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生产实践中相关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利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光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因素考虑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同时要提高产量还要注意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30. 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选项 色素名称 色素含量 色素颜色 分离后色素带与滤液细线的距
44、离A 叶绿素 a 最多 蓝绿色 较近B 叶绿素 b 最少 黄绿色 最近C 叶黄素 较少 黄色 最远D 胡萝卜素 较多 橙黄色 较远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A、本实验结果说明叶绿素 a 含量最多,颜色蓝绿色,分离后色素带与滤液细线的距离较近,A 正确;B、叶绿素 b 不是含量最少的,含量最少的是胡萝卜素,B 错误;C、叶黄素不是与滤液细线的距离最远的,最远的是胡萝卜素,C 错误;D、胡萝卜素含量最少,D 错误。故选: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
45、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 a(最宽)、叶绿素b(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1. 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染色体数加倍和 DNA
46、分子数加倍 B. 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C.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D.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答案】B【解析】解:A、染色体数在后期加倍,而 DNA 数目在间期加倍,A 错误;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都发生在间期,B 正确;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而细胞质的分裂发生在末期,C 错误;D、细胞板在末期出现,而纺锤体在前期出现,D 错误;故选:B。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出现染色单体;(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
47、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两种行为或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时期,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2.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最主要的区别是( )A. 无染色体的复制 B. 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少C. 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不同 D. 无染色体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答案】D【解析】解:A、两者均有染色质的复制,A 不符合题意;B、两者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本细胞相同,B 不符合题意;C、两者都是均等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大小基本相同,C 不符合题意; D、
48、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D 符合题意。故选:D。无丝分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核内染色质复制倍增,核及核仁体积增大,核仁组织中心分裂第二期:以核仁及核仁组织中心为分裂制动中心,以核仁与核膜周染色质相联系的染色质丝为牵引带,分别牵引着新复制的染色质和原有的染色质新复制的染色质在对侧核仁组织中心发出的染色质丝的牵引下,离开核膜移动到核的赤道面上第三期:为核拉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缢缩变细,这是因为赤道面部位的核膜周染色质不与核膜分离,而核仁组织中心发出的染色质丝(与核膜周染色质相联系)螺旋化加强,产生的牵引拉力导致赤道面部位的核膜内陷第四期:核膜内陷加
49、深,终于缢裂成两个完整的子细胞核每个子核中含有一半原有染色质和一半新复制的染色质与有丝分裂作比较答题解题的重点在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本质区别,应加深理解33. 图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周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 1 时期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B. 在 2 时期染色体和 DNA 的数量比为 1:2C. 在 4 时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D. 在 5 时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A【解析】解:A、洋葱是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细胞在 1 时期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A 错误;B、2 时期(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和 DNA 的数量比为 1:2,B 正确;C、细胞在 4 时期(末期)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C 正确;D、细胞在 5 时期(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 正确。故选:A。分析题图:图示为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周期示意图,其中 5 表示分裂间期,1 表示前期,2 表示中期,3 表示后期,4 表示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