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6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历史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学习过程】激情导入: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能够选取“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来展现中国的灿烂文明,说明其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那么,西洋指的又是什么地方呢?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怎样的航海奇迹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段历史。一.阅读教材“郑和下西洋”的内容,完成学案。1.背景: 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2.目的:为了 。3.时间:从 年到 年, 派 率领船队先后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沿岸和 东海岸。郑和是世界上伟大的 。
2、4.意义:增 进了 。开创了 。5.拓展延伸(师友互助):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得出什么结论?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时间次数 14041433/7 次 14921504/4 次人 数 27800 1500船 数 大船 62 艘(连小船共有 200 艘) 17 艘船只大小 长 44 丈(151.8 米)宽 18 丈(61.8米)长 24.5 米宽 6 米到达范围 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设 备 航海图、罗盘针二. 阅读教材“戚继光抗倭”,完成学案。1.明政府派 组建“ ” ,在 、 、 三省沿海抗 倭, 他领导抗倭的是正义的 战争,他是_ 英雄。2
3、.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小组交流):三、课堂小结:交往:( ) 示中国富强冲突:( ) 国力日渐衰落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1.一个旅游团要实地考察郑和下西洋时庞大船队的出发地,他们应到(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青岛2.在郑和船队与西洋各国的友好贸易中,最受当地人喜爱的物品是( )A.丝绸、茶叶 B.丝绸、瓷器 C.丝绸、药材 D.珠宝、香料3.倭寇一般是指 13 至 16 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倭寇指的是日本的( ) 渔民 武士 商人 海盗A. B. C. D. 4.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为敢忘危负年华。”可以了解他的志
4、向是抗击哪国侵 略者(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日本 D.荷兰5.右 图人物是一位古代民族英雄。若请你为他配 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6.1553 年,摄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西班牙 B.荷兰 C.葡萄牙 D.英国7.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A. B. C. D.9.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10.“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 忘忧。”“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这几句诗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