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玉器.doc

[预览]
格式:DOC , 页数:32 ,大小:1.61MB ,
资源ID:562509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6250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玉器.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玉器.doc

1、玉器 第一讲 中国玉器概述1玉器缘起 中国从原始社会开始生产玉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手工业作坊,多集中于畿、都邑。因玉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故加工过程大体有选料、画样、锯料、做坯、打钻、做细、光压、刻款等若干工序。仿古玉还要增加“致残”和“烧古”等工序。奴隶社会治玉以青铜工具为主,封建社会由青铜工具逐步变为钢铁工具。石英砂硬度高于玉,因此自古用于磨玉,又名“解玉砂”。当无齿锯前后推拉或鉈、钻旋转接触玉材时,放进用水调匀的石英砂,随工具运动而琢磨成器。玉器的造型、花纹都是靠这种方法制成。所以,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以示与雕刻工艺有别。 2古玉种类1

2、玉璧:扁圆形,正中有孔。璧分大璧、谷璧、蒲璧,三者统称为“拱璧”;另有一种系璧,形较小,为佩于绅带之物。玉璧的用途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礼器,用作礼天或作身份不同的标志;三做佩系;四做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此外,瑗是一种大孔的璧。尔雅释器:“好倍肉谓之瑗。”2玉琮:是一种外方内圆长短不一的筒状玉器,用黄琮祭地。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有大量较长的玉琮出现,一般有花纹。而商周以后,反而扁矮,平素无花,汉代以后几乎绝迹,明清后又出现仿古玉琮。 3玉琥: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六器”中以白琥祭西方。 4玉璋:形与圭相似,只上端为一道斜边。古人以赤璋礼

3、南方。 5玉璜:半壁曰璜,以祭北方。考古实物所见的璜,大多只是“环”的 13 或14,或做成鱼形、蚕形等,一般四角有小孔,所以又是佩饰之物。 6环:一种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肉好若一谓之环。”郭璞注:“肉,边;好,孔。”邢疏:“边、孔适等若一者名环。”玉制的环。古时用作佩饰。宋史舆服志三:“衮冕之制小授三,结玉环三。”又:“后妃之服,小授三,间施玉环三。” 7玉佩:“佩”亦作“珮”。玉作的佩饰。诗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萧德言咏舞:“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 8玉剑饰:指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常见有剑首、剑格、剑鞘上带扣和鞘末玉饰(珌)四种。刀剑鞘口处

4、的玉饰叫“琫”,琫对面的小方玉叫“珌”。传:“琫,上饰;珌,下饰。”玉剑饰始于战国,战国剑较短小,剑首小而薄,边沿外敞,较锋利,格少(多用铜、铁),剑珌有厚长和薄短两种,带扣也小。汉代剑首长而大,格多,剑珌与战国相似。汉后,玉剑饰不多见;明清两代仿制较多。 9玉衣:玉制的葬服,又称“玉匣”、“玉柙”。把玉石琢成各种形状的小薄片,角上穿孔,按等级不同采用金镂后银镂、铜镂连缀而成。汉书霍光传:“光薨赐金线、缯,壁珠玑玉衣。”从 1946 年在河北邯郸郎村汉墓中发现象氏侯刘安意的穿孔玉片开始,到 1978 年底为止,相继共发现玉衣 22 套以上,属于西汉的共 11 套,属于东汉的至少有十一二套,其中

5、有 5 套保存比较完整,可以复原。 10玉鱼:刻玉为鱼,是一种珍玩和佩饰。冯贽云仙杂记:“贵妃(杨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程大昌演繁露鱼袋:“六典符宝即载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银,佩以为饰。”此外又用作殉葬品。 11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的玉饰的腰带,以之区别官阶之高低。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二:“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带,至三品则兼金玉带。本朝玉带虽出特赐,须得閤门关子许服,方敢用以朝谒。”又:“本朝亲王皆服玉带。”宋史舆服志五:“太平兴国七年正月,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奏曰:奉诏详定车服制度,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明代惟亲王及一品文官用玉

6、带,见明史舆服志二、三。清代惟特赐及一品用衔玉版带。见吴荣光吾学录制度。 12玉龙:龙长发后飘,嘴微张,眉目凸起如火苗。腰中一圆扎为系挂之用。红山文化玉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制龙形物。 13玉勺:勺作为餐具,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一件,距今约有五六千年,虽然工艺简单,但是见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 14玉人:玉料已沁色,变成鸡骨白色。玉人站立状。15玉龟:玉料灰白沁色。玉龟由背甲与腹甲组成,背甲隆起,中有一条突脊,两侧各有两个圆孔,。造型独特,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玉龟有较大区别。 16玉鹿:玉料青绿色,局部沁色较重。鹿首无角,卧地回首。玉鹿造型始于商代,盛于西周。 17玉猪:玉猪,也称玉握,是墓主人手

7、握的小玉件,为葬玉的一种,以猪形最为常见,造型和纹饰都较简单。这类葬器与早期的玉象牲有着某种渊源关系,春秋战国时已见使用玉握。 18玉犬:宋代玉器写实,不沦构图繁简,多取材于现实生活,表现浓郁的生活气息。19玉麒麟:新出现了一些传说中的神灵动物,以寄托人们特定的祈愿意蕴。麒麟便是其中之一。 20玉圭: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在“六礼器”中以青圭祭东方。其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 21.珩:玉饰品,杂佩上部的横玉。黄玉质,灰黄色,微透明。拱形龙,颈尾均

8、向上勾折,长唇圆边,上中部有一系孔。 22玉豚:古代死人手握的豚形玉器。在东汉、魏晋南北朝墓中,常有玉豚出土,造型和文饰较简单。用其随葬,主要是巫术的原因。 23.含玉:“含”亦作“晗”,有的书上还称“押舌”。古时入殓时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周礼天宫天府:“大丧共(供)含玉。”(大丧,指皇帝丧)。其余则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据徐广称:“蝉,取其清高,饮露不食,”史记屈原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污垢。”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是知,玉含作蝉形,似是借蝉的生理习性赋予死者特定的意义,意即人死后,不食和饮露,脱

9、胎于浊秽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浊水,这是战国以来死者含玉蝉的用意。 24玉塞:已知在汉代有九窍塞,即填塞或遮盖死者身上九孔窍的九件玉器,即耳塞(2 件)、眼塞(2 件)、鼻塞(2 件)、口塞、肛门塞和生殖器塞(各 1 件)。由于口塞不能全部含在口中,故与“含玉”不同。东晋葛洪抱朴子:“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这同玉衣也能使尸体不朽的迷信说法是一致的。 25玉节:玉作的符节,古代用作重要的信物。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与之玉节而走之。” 26玉玺:皇帝的玉印。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自秦以后,以玉为玺,为皇帝所专用。因而又以指喻皇位。 27环玦:

10、两种佩玉,圆形的玉环和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块。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28玉钩:玉制的钩,有带钩、帘钩、帐钩等。其中玉带钩又名“犀比”,可能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发明,用以钩连腰带。带钩有铜、玉两种。流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铜带钩上有的镶嵌绿松石。 29玉珠:用玉琢成的珠。晋书舆服志:“后汉以来,天子之冕,前后旒用真白玉珠。” 30玉藻:古代王冠垂挂的玉饰。礼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蔬:“天子玉藻者,藻谓杂采之丝绳,以贯於玉,以玉饰藻,故云玉藻也。”后汉书舆服志冕冠:“冕冠,垂旒,前后邃延,玉藻。” 古代玉器上的云纹云纹和道家思想

11、云纹从产生源于何时暂时无法考证,从战国到汉代云纹的发展和道家思想观念的产生是分不开的,从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开始,道家思想从朦胧变的清晰了,到秦始皇求长生不老,到汉人的神仙论,都是和道家的思想学说分不开的,为道家学说的最终产生奠定了基础。在青铜器物上,在日常生活用品上,云纹在春秋战国时候就已经演绎的相当繁华了,但是在玉器上受到工艺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相应的偏延迟,在玉器上为了表现云纹,开始产生了一种新工艺,战国时期开始有了蒲格纹,作为谷云纹的开始,先打好格子,再做云纹,因为工艺的必须而产生出的蒲格纹,但是,从战国出土的玉器中,几乎见不到单独雕琢成蒲格纹的玉器,还是“谷云纹”为主流,那么从战国后期

12、开始出现的“谷云纹”,经过秦再到西汉,在西汉后期演变及至衰落,谷云纹走完了一个历史过程,也正是仙家思想从开始到蔓延和产生的过程; 人类的愿望就是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在一个农业耕种的社会里,到晚上只有灯油照明,加上医疗科技水平的不发达,到了晚上对黑暗的恐惧心理,使人滋生出许多古怪的念头,渴望长生不老,天上是不是有神仙,黑暗里是不是有鬼怪,等等的这些问题,包括现在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念头,而如果能长生不老,那是不是就是神仙了,就会飞了,象仙人一样的来去自如,这无异于我们自己家的小孩子提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的祖先也有被提问过,他们却回答不出来,他们认为真的有神仙,真的可以长生不老,人真的可以

13、变成神仙,人怎么样变神仙?仙人在哪里?请仙迎仙成仙的思想很流行,于是,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都设计成跟仙人一样的生活,迎合仙人的思想,也是当时的时尚,天上有云,地上人的环境也要有云,就有了云纹,瓦当上有云纹,衣服上有云,生活器皿上有云,就是佩带的饰物上也有云,生活中处处有祥云,宛如置身在一片云海中,营造一个和天上一样的的生活环境,逐渐演变成社会时尚,自己也可以跟仙人生活的一样,这样是不是可以成仙呢,人修炼就能得道成仙了,道家思想也就产生了。从战国早期瓦当上的一树两动物纹的写实,逐渐被神仙思想的云纹替代,在玉器上的变化也同样的诞生出了蒲格纹到涡云纹,到汉代达到鼎盛,由于丧葬玉器的大量使用,加工制

14、作上跟不上,而只有把谷云纹简化,想成仙得道思想最终演变成道家思想的成型,而等到谷云纹被丧葬占主流的蒲纹简化替代后,蒲格纹也单独成形出现在玉器的纹饰上,社会动荡,通货膨胀,也是从西汉逐渐进入了东汉时期,由于汉人求仙论,方士的思想被黄老学说统一之后,道教也正式出场了,西汉时期,也正是道教在各地兴起的朦胧时期,在东汉道教思想得以迅速传播,以至到魏晋时期更是被吃玉成仙的理论迷惑,吃玉成了一种社会时尚的追求,而产生断代期。玉器上的云纹解我国古代常见玉器的主要种类时间:2006-8-24 10:48:00 点击:22311、璧 古玉器名。扁圆形,正中有孔。玉璧在我国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历代都颇为崇尚,精

15、工琢制。其用途很复杂,大致可分以下几类: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星、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不同身份的标志;三作佩系;四作砝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尸腐用。2、琮 古玉器名。外方内圆的管形玉器。玉琮的用途很多,据(三礼及汉儒解释,有祭礼时用以祭地、敛尸时放在腹部、朝聘时诸侯持以敬献君夫人等。今人则据其形状及纹饰认为是贯通天地的一种法器,是图腾柱,是巫师用以沟通神灵的工具等。玉琮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所见最多,大汶口文化、石峡文化等遗址中也有发现。到商代玉琮亦比较常见,但器形较短矮,不似良渚文化的那么细长高大。汉以后似已不再制造。3 、圭也作“珪”,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

16、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作扁平长条形,下端平直,上端作等边三角形。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圭、琬圭、琰圭等名称。商代有石圭出土,战国时玉圭方才盛行。4、璋古玉器名。古代朝聘、祭祀、丧葬、发兵用以表示瑞信。形如圭之一半,上端是一道斜边,下端平直。形制大小、厚薄、长短因所事不同而异。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等区别。瑞信用大璋,通身施纹。祭大山川用中璋,十分之七施纹。祭中山川用边璋,施一半纹、发兵用牙璋,首似刀而无刃。商代有石璋出土,战国时玉璋才盛行。5、璜古玉器名。是一种弧形玉器。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征召的玉制礼器。璜穿孔为

17、佩饰用,故有佩璜之称。新石器时代的佩璜,一般两端各有一孔,系以佩戴。商代的玉璜,多由璧环类改制而成。6、 琥古玉器名。一种琢雕成虎形的玉器,称“琥”。有孔者可称为虎形玉佩,无孔的应是玩器或陈列品,可称为玉虎。商代妇好墓中出土的玉虎,有细孔,应称虎形玉佩,属装饰品类,而不作为发兵或祷告之用。7、 玦古玉器名。形如璧而有一个缺口。其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之有 5 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带者凡事决断;四作刑罚的标志,犯法者处于一定之所服刑,见玦则不许还;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8、 琀古玉器名。古时入殓时用来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周礼天官玉

18、府:“大丧,共含玉”。大丧,指皇帝丧。此外还有含璧、含珠、含瑁、含贝等,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含玉,多为蝉形,故又称“玉蝉”。古玉中的鸡骨白关于鸡骨白的成因探讨 看了收藏界9 月刊,徐文宁的文章,也来谈谈我对鸡骨白的看法; 从徐先生的文章中,让我知道了还有做铸范使用的例子,加热玉器,在和铜汁融合时不至开裂,但是我对这个过程还是持谨慎态度,在加热玉器的时候,很有可能会把玉器烧白了,铜的熔点是 1083 摄氏度,这个实验很难做的出来,要加热玉器到多少度?玉又不会烧白,当然又要接近 1083 摄氏度,如果玉器温度不到的话,那么在灌浆的时候,玉器基本由于冷热不均会裂开,所以这种工艺一个不小心就会使

19、得玉器冷热不均而开裂,或者把玉烧白了,我不知道玉烧到一千摄氏度会不会变白,没有做过实验,这种工艺非常不可取!在古代能不能成功的玉铜合铸?对于鸡骨白的描述,在出土古玉中,有各种各样的白,它们的形成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描述的时候,应该是分开的,有鸡骨白,有尸沁白,有的是边框白,还有的是过去骨董商讲的所谓“饭渗”白,在沁色上来说,有各种各样的冻白,鱼脑冻,糙米白,饭花点,鱼肚白,象牙白等等的描述。 所谓鸡骨白就是象鸡的骨头经过熬汤后脱落出来,捞出来看白白的那种感觉!我把鸡骨白分成两种时期,一类是形成期,或者说是前期,第二类是成熟期。 形成期的表象:在形成过程中,玉质内部先形成有大小不同的圆球,和花

20、斑白的散花状,慢慢扩散开,扩散到玉器的表面,在表面形成白斑,是玉质内部的变化形成了外表的现象,受热是由外开始的,而变化是玉器内部开始的。 对于鸡骨白的形成目前有探讨,不过我还没有看到成书的描述,我认为应该是地温的热度使玉受热引起的,在干燥的环境中,经过两千年左右的时间,在与地面接触的一面,长期受到地火的蒸烤,才有机会出现,由于受地域降水的不同,有南土北土之分,南方湿润,墓穴容易漏水,就不容易出鸡骨白,鸡骨白的出现对墓穴的干燥要求比较高,长期的受地面下温度的影响,玉质的内部开始出现变化,温度的不同,内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温度高,内部容易出现冻白现象,有鱼脑冻,鱼肚白等等现象出现,所谓的“饭渗”现

21、象也是玉器受热的原因引起的,有些天然的玉石,也经常能看到有冻白现象,温度的高低出现的白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再高,就能形成全白!这种低温使玉质的变化很慢,最后玉质内部形成大小不等圆球状颗粒,没有结成冻白,这种圆球状与受热的一面接触部分,长时间的作用,散开形成了白色,时间的不同,受热越长,越加剧白化,最后直至全白,同一块玉在一个墓穴中所受的热度是不同的,地面和空气中的温度也有差异,温度的不同出现的冻白也不一样,还有和土壤中的腐烂物有关,边框发白现象应该是玉与土壤接触,由于土壤中富含有机物,这层有机物被玉器覆盖着,边框部分富含的有机物与墓室中的空气发生氧化腐烂作用,产生热量,而中间部分缺少空气,氧化腐

22、烂的慢,产生的热不足使玉器发生钙化!在讲到钙化的时候,要澄清的是,钙化只是一个名词的叫法,是一个现象,不是物理或化学意义上真的出现了钙,从矿物分子式来说也不会有变化,我没有做实验,所以是推测,这种现象上讲的钙化,应该是矿物分子之间的链接发生了改变,使原来的分子与分子间的链接发生断裂,而它的特性并没有改变,也不会真的产生出钙来,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排列,在受热后发生了变化,钙化只是一个笼统的叫法。 还有的因为进水,有浸在水中的,在墓室中的水受各种物质沁染,就会变成带酸碱性的水了,玉在水中长期浸泡,也会被酸碱腐蚀变白,还有的因为靠近尸体比较近,尸体在腐烂时候产生出酸水,这种带腐蚀的液体碰到玉器,也会产

23、生腐蚀,玉器受尸水的腐蚀也会变白,最后都会发生玉器的整体发白现象,这种化学作用过的发白,也是笼统意义上的钙化,在时间作用下,各种形式的腐蚀,都会变成全白,被液体腐蚀的,应该是个化学过程,而被地温腐蚀的应该是分子间的链接发生了断裂。当这些腐蚀作用让玉器变成全白,这就是鸡骨白的后期,后期的过程中,由于分子间的链接被破坏了,所以,分子间的黏结度非常不牢,如果长期浸泡在水里,慢慢就会松软,脱落,有的热度不一样,边框发白后浸水,使得有脱落现象的产生,这些各种各样的变化,也仅仅是我们的推测! 顺便说下,有鸡骨白的玉器,出土后,只要沾水,凉干就能吐白灰! 还有种玉器表面的钙化,先干坑,逢漏水受潮湿,玉器自己

24、吐白,吐出的石灰质腐蚀自己,形成大小不等的花斑白,由于吐白的时间长短,玉器受到石灰质腐蚀的时间也不一样,形成的钙化斑深浅也不同!形状跟玉器出白形成的覆盖物有关,在祛除覆盖物时能见到花斑白的坑点;大小深浅不一; 在鉴定汉代古玉时,一般少见出现全白玉器,都只是初期阶段,所以如果用放大镜看玉质内部有没有形成大小不等的圆球和冻白,就能鉴定真伪鸡骨白,还有用真老料加工,这点再从工上去分辨是不难的,冻白和真鸡骨白是仿不出来的,哪怕是用真老料加工的,在区分上还是能区分出来的,吐白出现的钙化斑其实在目前也是仿不出来的,看自然不自然,深浅不一; 顺便提到的是如果用火烧时间久了也能烧白出来,火的控制能烧出没有裂纹

25、的玉白来,两种是不一样的白,烧完了再上光,(上光有十几种方法,要什么样的光用什么样的方法),包浆就出现了,还有就是腐蚀法,现在有把做好的玉吊在氨水等腐蚀液体的容器中,酸性气体腐蚀法,也会发白,再上光,就是所谓的古玉了!仿钙化斑一般用气雾撒水的方法,也会形成大小不同的圆点腐蚀,但是没有化开的散斑,看上去不自然,仿冻白的作伪方法,是先用整料切成大样,再直接强酸腐蚀,强酸腐蚀玉石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把玉质的内部烧成冻白,再把腐蚀的白皮切掉,露出冻白,再打磨上光,分辨这种做工,在做成的器物上往往会留有酸水腐蚀的小坑点,同样这种强酸水腐蚀的玉料切片的话,腐蚀只有一个边,再切除,如果做成 4 边都这样,就变

26、成了边框白,中间没有腐蚀过的原石,而且这种做法目前都不加琢刻真伪古玉的鉴别方法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 美英等地的博物馆,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均喜欢收藏汉代以前的高古玉器。那么,对于古玉,如何加以初步鉴定呢? 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另外,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全集,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专家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

27、湾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等书,皆可拿来认真品读,细细揣摩。 二、直接接触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应该尽可能多地上手细看各门各类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 三、早在宋代时期,就出现了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而清以后的造假情况可谓越来越多,手法上也有不少“创新“,如“狗玉“、“羊玉“、“风玉“等,引人上当。四、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留心。 五、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

28、,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的是火烤的,有的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就此而言,弄清楚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六、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 V 形,半圆形和 U 形等,U 形是现代机器工特征。 七、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的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可以初步判断为真品,而线条槽口两侧有毛道崩裂现象,则是现代“机器工“制作的特征。市场玉的识别市场玉是泛指在市场上所见到的称为玉的“玉”(或美石)。其中有真玉,有杂玉,还有美石冒充的玉。市场玉很多、很杂,各地出材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但有一条是一样的,那就是很多人喜欢以假玉冒充真玉,以非和田玉冒充和田玉。 各种

29、玉的特点青海玉:比较接近和田玉,玉色白中透灰与和田玉中的青白玉、灰白玉有所不同,又比不上和田玉中的白玉。它的密度不如和田玉密实,所以重量稍轻,玉质偏松,压手感不强。水头好,比较透明,但油头不足,偏干。光泽以玻璃光泽、贝壳光泽为多,脂状光泽少,橘皮粗而无饭糁。 俄罗斯玉:比较像和田玉,但玉质看起来较嫩,水头好,油头不足。俄罗斯玉的玉质较纯、较白,略带灰头,上好的俄罗斯玉也很漂亮,容易与和田玉混淆,要仔细观察它的密度够不够。 阿富汗玉:白而透明,硬度小,油头少,不温润。 韩国玉:也是软玉,与和田玉很相似,但玉质不如和田玉温润,色青黄,偏干,玉质偏粗。 准噶尔玉:青而浊,多玻璃光少温润,水头、油头比不上和田玉,偏干,玉质不均,杂质多。准噶尔玉又名玛纳斯碧玉或新疆玉,以阳起石为主,要次于和田玉。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