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259.73KB ,
资源ID:557512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5751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pdf)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pdf

1、第 7 卷 第 2 期2005 年 2 月 中药研究与信息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l. 7 ,NO. 2Feb . 200 520 / R & I on TCMSummarizing综 述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王承智 1 , 石荣 2 , 吴志宏 1 , 胡筱敏 1( 1. 东北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16 ; 2.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应用现状以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同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趋势作

2、了简要阐述。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 ; 中药新药 ; 提取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 SFE)技术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虽相对于传统的分离技术起步晚, 但是研究发展较快, 应用日益广泛。 由最初的萃取分离不断向其它诸多领域深入, 如分离工程、 反应工程、 环境工程等。 而今已勿庸置疑的成为中药新药研发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1 SFE 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1 在中药提取物 ( 有效部位 )研究中的应用 超临界流体萃取有效部位相关成果较多, 往往提取物本身就是产品

3、( 标准提取物 ) , 只要达到标准, 便可进入市场。 表 1集中概括了相关实例 1 11 。1.2 在中药化学成分 ( 组分 ) 研究中的应用 超临界 CO 2 萃取( SFE-CO 2 ) 技术进行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与传统溶剂法比较, 可在简化提取分离工艺的同时得到一些传统方法得不到的组分, 而对有效成分的萃取率大大高于传统提取法, 对中药化学成分 ( 组分 ) 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中, 进行红豆杉中紫杉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传统的植物第 7 卷 第 2 期2005 年 2 月 中药研究与信息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

4、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l. 7 ,NO. 2Feb . 200 5R & I on TCM / 21化学分离要得到单体难度大、 步骤繁琐。 此过程中, 要用多种有毒有机溶剂。 而用 SFE-CO 2 对云南红豆杉 ( Taxusyunnensis ) 的化学成分进行 3 h 提取所得粗浸膏, 只需进行一次硅胶柱层析就能得到 6个紫杉烷类单体和 2 个其它单体,UV 、 IR 、 1 H-NMR 和 13 C-NMR 、 MS等光谱分析和化学鉴定为紫杉醇(taxol) , taxuchin A , taxinineE , taxinine J , baccatin

5、, 1-hydroxybaccatin 及 - 谷甾醇和硬脂酸 -1- 甘油酯。在姜黄 (Curcuma longa) 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采用 SFE-CO 2 技术, 对所得的姜黄油进行 GC / MS分离鉴定, 确定了包括姜黄酮在内的 26 个成分。在进行中药挥发油或脂肪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 采用 SFE-CO 2技术得到总成分后, 直接进行 GC-MS- 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 即可分析鉴定油中化学成分。 采用 SFE-CO 2 技术提取黄花蒿、 当归等挥发油, 能提取分离出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不出的成分。1.3 联用技术的应用 单独采用 SFE 技术往往满足不了高纯度的要求。 为此, 人们进

6、行了工艺改造, 开发了 SFE 技术与其他分离手段的联用。美国 Schaeffer 等人用 SFE技术从豆科植物美丽猪屎豆种子中萃取得到纯度为 50% 单猪屎豆碱, 然后结合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分离纯化, 可将纯度提高到95% 。 意大利的 Fabio 等人采用浓缩富集、 离心分离、 冷冻干燥等工艺从苜蓿中分离得到富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浓缩物, 而后联用 SFE 工艺, 分别得到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采用国产 10L 2SFE-CO 2 装置及平板超滤器等联合生产工艺设备, 以含量为 10% 14% 的银杏黄酮粗品为原料, 经联合工艺处理, 得到黄酮含量大于 30% 、 内酯为 6% 8% 的产品。

7、 经检测, 产品各指标均能达到国际质量标准。 从银杏中提取银杏黄酮的方法中, 单一溶剂法产物有残留,纯度难以提高, 纯化工艺复杂,成本高 ; 而单一 SFE-CO 2 法提取率低。 如联合应用溶剂法和 SFE-CO 2法, 则可避免和克服二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省时省料,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获取蒜油的得率和品质上讲, SFE-CO 2 法是最有效的, 但就工业化而言, 操作技术上有难点, 大蒜头在高压萃取釜中难以实现连续加料, 浆状蒜泥粘度大, 且蒜头规模化打浆属放热过程, 蒜素损失严重。 臧志清等提出, 由溶剂浸出与 SFE-CO 2 提纯结合提取的工艺。 先用乙醇浸出,获取大蒜浸出液,

8、 再经 SFE-CO2 连续萃取分离大蒜精油, 实现连续稳定的高压萃取操作。1.4 在复方中药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中药复方是传统中药的最主要的、 也是中药与国际接轨难度最大的部分。 迄今大量的研发工作几乎都集中在单味药物的提取方面, 而中药复方由于其成分多而复杂, 且各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药理作用复杂。 因此, 利用 SFE 技术研究复方难度较大, 国内的研究报道也很少。 但可以预计采用这种分离技术能为中草药应用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新领域。在对几味单方中药 SFE 技术研究 ( 包括药效学 ) 的基础上,用 SFE 技术对结合传统中医理论组成的复方新药研发过程中,葛发欢等人首次用 SF

9、E-CO 2 技术对中药复方进行研究, 并发现在合适的 SFE-CO 2 参数条件下,按处方比例混合四味中药一起提取, 四味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均被提出, 有效部位 ( 浸膏 ) 收率比单味提取有所增加, 复方浸膏收率比单味浸膏收率高。 这有可能是因为复方提取时, 一些中药成分的提取由于互溶作用, 促进其它中药成分的提取。 按照此类中药复方的传统用药和提取方法, 进行了该复方的传统提取, 发现此复方浸膏的收率比 SFE 高 0.34 倍, 然而其中有效成分, 比 SFE 低近 40倍。 这说明传统复方提取杂质多, 有效成分少, 外观颜色差, 且批与批间重复性较差,而复方的 SFE , 有效成分高度

10、浓缩, 杂质少, 外观颜色较好,各批次之间重复性较好 ; 药效学证明该复方的 SFE 有效部位,具有传统中医所要求的药效,且复方后具有协同补充效果 12 。研究证明, 中药复方的研究与开发可以应用 SFE 新技术,是改进中药复方生产工艺的有效途径, 其工业化应用将有可能对中药复方的提取带来革命性的进展。1.5 在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中的应用 质量标准是影响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又一重要因素。 采第 7 卷 第 2 期2005 年 2 月 中药研究与信息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l. 7 ,NO. 2Feb . 20

11、0 522 / R & I on TCM用先进、 准确的分析方法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有利于中药现代化。曾有报道, 分析型 SFE-CO 2 或超临界色谱用于药物分析具有省时、样品用量少、 条件易于控制、 不分解、 不污染样品等优点, 特别是能从复杂组分中分离、 鉴定痕量组 分。 因此, 对成分复杂的中药特别是复方中药的分析尤为适用。 特别是它应用于分析更能为准确客观评价所要分析的有效成分的含量 13 。2 SFE 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局限性及应注意的问题2.1 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局限性 当然 SFE 技术对中药的活性成分提取也不是万能的, 它同样具有自身固有的局限性 :2.1.1

12、 SFE 技术的普适性不好。由于 CO 2 的非极性和低分子量的特点, SFE-CO 2 主要适合那些非极性或弱极性、 分子量小的物质 ( 如油脂、 挥发油等 ) 的萃取。 对于极性强、 分子量较大的物质 ( 如多糖类、 皂苷类、 黄酮类等 ) 的萃取,则有难度, 要加提携剂或较高压力下分段进行萃取。 不过目前国外已有报道应用全氟聚醚碳酸铵(PEPE) 使 SFE 技术扩展到水溶性体系, 使难以提取的强极性化合物如蛋白等由 SFE 萃取。2.1.2 萃取过程中的装卸料未实现连续化生产。 中草药原料多为固体 (切制成片状或捣碎成粒状等), 装卸料多采用间歇式。 同时萃取产物的收集必须在无菌箱中进

13、行, 为防止交叉污染, 更换产品时, 装置的清洗尤为重要,也较为困难, 故存在萃取装置的转产问题。 所以, 在萃取过程中, 装卸料的连续化生产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2.1.3 设备造价昂贵, 一次性投资大。 建一套 500L 3 的国外进口超临界装置大约 4 000 多万 5 000 万元, 建一套 1500L 3 的超临界装置大约 8 000 多万 1 亿元, 实际投资还要更高。 这导致产品成本较高, 工业化普及困难。2.2 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SFE 技术是一个非常新的、 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的分离提取技术, 但不是一项万能技术。 这是所有从事这项技术研究开发的科技术工作者

14、必须面对的现实。 鉴于该技术还存在以上缺陷, 在中药新药研发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2.1 对癌症和心脑血管等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多糖类、 皂苷类、 黄酮类等的提取, SFE-CO 2 技术几乎无能为力, 这种尴尬局面促使人们大胆地将 SFE-CO 2 技术的长处与其它方法有机结合, 从而取得了各种联用技术的成功。 因此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SFE-CO 2 和各种分离手段的联用技术, 对于促进 SFE-CO 2 技术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2.2 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中药超临界萃取对象的多种多样, 选择应视情况而定。 从学术或科技立项的角度, 应该是没人做过或有人做过但有创新的

15、品种。 从经济角度考虑, 要有市场, 要考虑成本, 要符合药政要求。 目前, 搞中药标准提取物、中间体, 用于出口, 或注册后于国内销售 ; 对现有品种进行二次开发, 改革工艺 ; 从头到尾采用该技术进行新药研发, 根据新药的特点, 这是难度最大, 也最有竞争力的一种选择。 这都是较好的研究方向。2.2.3 虽然很多中药的超临界 CO 2萃取物可直接应用于中药制剂,也确实能解决质量、 剂量、 疗效等问题, 但是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 还是应以药理活性和药物疗效为核心。 不能将所有的萃取产物均视为有效成分。 如有研究发现, 超临界 CO 2 容易萃取出的地肤子油抗菌效果不明显, 而有效成分是在萃

16、取出油之后加入乙醇作提携剂提出的部分。2.2.4 迄今为止, 可以说大量的工作都是集中在单味药物的提取方面, 这显然与传统中药以复方为主的事是极不相称的。 中药或中药复方是一个复杂体系, 很多时候是多成分、 多靶点起作用,而进行中药的超临界萃取时, 不能将其中的一个部位代表该中药的全部有效部位。 今后在复方提取或分组提取方面的工作, 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2.2.5 在应用 SFE 技术进行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 无论是简单实验, 或是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都要有考查指标, 不能仅以指标性成分的得率或含量作为提取效果的判断指标, 还要兼顾指标性成分与药理疗效的相关性。 判断中药 SFE 效

17、果最好的方法是药理临床效果, 药理的配合是超临界 CO 2 萃取中药新药研发最好的方法。 如 : 丹参酮类,第 7 卷 第 2 期2005 年 2 月 中药研究与信息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l. 7 ,NO. 2Feb . 200 5R & I on TCM / 23当用作抗肝炎时, 丹参酮 A 就不是有效成分。2.2.6 提携剂使用范围越来越宽,装置腐蚀问题应引起重视。 不锈钢设备的腐蚀常为局部腐蚀, 当处于钝态和活态边缘, 在含有卤素离子的提携剂中可能产生孔蚀, 在 含有对应力腐蚀敏感离子( 如 Cl

18、、 OH 等 ) 的提携剂中, 受应力的部分 ( 如焊缝附板 ) 则可能产生应力腐蚀。2.2.7 由于天然药物种类很多,分子结构颇为复杂, 其蒸汽压、粘度、 表面张力等物系参数积累甚少, 物系的溶解度曲线、 状态方程与高压下的相平衡图等均需建立, 所以超临界 CO 2 萃取的基础研究应予以加强。2.2.8 在工业化方面, 尽管目前在实验室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然而要将这些初步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如将实验室的新的超临界 CO 2 萃取物让中药学家进行必要的药理药效实验, 并建立与之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 这就需要两类科学工作者之间建立良好而密切的联系 ; 对于基础

19、研究和化学工程方面, 要力求能对获取目标成分的可能性进行良好的预测, 能设计出最经济、 最高效的工艺流程, 能找到与其他方法最佳搭配的结合点。3 SFE-CO 2 技术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和趋势SFE-CO 2 技术是一项有生命力的技术, 将会为种类繁多、 组成复杂、 性质差异很大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随着入世的深入, 国际市场对中药标准提取物、 中间体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可以预计, 将给超临界 CO 2 萃取进行的中药标准提取物或中间体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就中草药原料而言, SFE 能用于各种植物固体原料和常规提取后的固体及液体粗品原料 ; 就提取对象而言, 可用

20、于挥发油、各种含氧化合物 如醇、 醛、酚、 酮、 酸、 ( 内 ) 酯等 、 色素及生物碱等的提取、 各种常规提取粗品的纯化及去除有机溶剂和有害杂质。SFE 所具备的这些优点是其他现有各种方法无法比拟的, 其萃取中药的优势及中药现代化的客观需求决定了该技术在中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中具有的广阔前景。 在国外, 特别是在日本, 经过 20 世纪 80 年代的大量应用后,目前这一技术已在中草药研究和生产的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近年来在我国, 继其成功用于食品和香料的提取之后, SFE具备的良好设备和技术背景, 利用 SFE 技术对中草药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发展迅速。 这一新技术在中药学领域正

21、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 早期萃取科学工作者与中药科学家正紧密地走到一起, 已对近百种中药原料进行了实验室小试研究和近 20 个品种的中间放大实验, 有些产品已经走向工业化应用。 国产 SFE-CO 2 设备已研制成功, 具备生产分析型和生产型两档 SFE-CO 2 设备的能力。 研究和开发出的成熟的 SFE-CO 2 工艺技术 ( 软件 )的中草药有 : 银杏叶、 金银花、紫草、 紫杉、 沙棘油、 牛膝、乳香、 没药、 月见草、 黄花蒿、白芍、 生姜、 当归、 珊瑚姜、石菖蒲、 飞龙掌血、 长春藤、 茵陈、 光菇子、 大蒜、 木香等近30 种。 同时国家的产业政策推进了该技术的的研究, 如鼓

22、励采用该技术进行新药的研究或二次开发、 对一些提取物或中间体将采用简化注册的方式等。 这将更加有利于该技术在中药中的产业化。就国产设备研发与工业化应用而言, 应加强基础理论和化学工程方面的研究, 完善和丰富超临界条件下各种物系的相平衡、物理化学和传热传质等数据, 预测和建立起有关超临界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 在计划产业化之前, 针对被开发对象的特点, 深入做好应用基础研究和全面的优化设计, 综合评估产品质量、 环境影响、 生产成本等各方面优势, 兼顾该技术的适用性、 安全性、 节能性以及是否符合 GMP 要求, 将 SFE 技术与其它分 离技术集成。 随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23、 国产化设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中医药界与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强强联手、协同攻关, 超临界萃取技术必将大量服务于中药的产业化、 中药 的现代化、 中药的国际化。参考文献1 杨战鏊, 杨天亮, 杨铁耀, 等 . 超临界 CO 2 萃取白芍中芍药甙 的研究 C.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 ( 下转第 44 页 )第 7 卷 第 2 期2005 年 2 月 中药研究与信息Research &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l. 7 ,NO. 2Feb . 200 544 / R & I on TCM条规定收集的药品一般信息。这些药品或是已经得到德

24、国药品当局的许可, 或是假定许可,或是许可已被取消。 有关许可的相关信息包括 : 药品名, 申请号 / 处理号 ( ENR ), 许可号, 申请人, 颁发许可日期,变更事项以及有助于确认该药品的必要信息。 AMIS 有关要点有 : ( 1 ) 领域为药品, 制药 ;( 2 ) 信息库存 103 000 条药品信息 (药品变更信息 420 000条), 33 000 条药物成分信息查看信息更新 : http:/www.dimdi.de/de/dbinfo/updatestatushtm ; (3) 费用分使用许可证及 DIMDI 的收费两种, 查看 http:www.dimdi.de/de db

25、/vertrag/index.htm ;(4) 信息库的建立和维护由联邦药监局、 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以及联邦血清和疫苗局共同负责。2 启示2.1 机构的属性 德、 美、 日等国药品监管均设卫生部或健康和社保部, 不必另设直属机构, 可与食品、 保健品、 化妆品、 兽药、 疾控和生物制品并列于某部统一协调管理。 药检部门可分为两种性质, 一种为药检局内设机构, 属法定的检验部门, 不必经任何外来部门的认可, 但需经实验室认可 ; 二是社会中介组织,自负盈亏, 需经认可和审批才能执业, 不必一刀切。 人员的性质也可考虑三种人, 即公务员、 专业技术人员和临时雇用工。2.2 标准及许可 对中

26、药材、 中药饮片和草药应尽快制定或健全标准, 规定准入或许可条例及程序, 特别是中药饮片的全国标准应及早出炉, 也搞许可准入制度, 可采用追加或假设 (先设定为正常) 许可的办法发给准入文号。 对草药的管理也应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可限定多少剂试用, 经过一定时期并积累一定数据后许可使用, 尽快将民间使用的草药合法化和规范化。2.3 天然药物与国际接轨 鉴于欧盟有使用天然药物的习惯及历史, 有中心程序这种准入许可程序, 还有与我国日益友好和使用天然药物日趋增进的总趋势,中药应抓住此机遇挺进欧盟, 勇敢的接受世界挑战, 使中药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辜负历史使命。( 上接第 23 页 )体技

27、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西安 : 中国化工学会, 2000 , 74-762 葛发欢, 史庆龙, 辉国均, 等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从薯蓣属植物中提取薯蓣皂素 P.CN : 98113267 ,2000-01-123 姚煜东, 金波, 向智敏, 等 . 超临界CO 2 提取穿心莲有效成分的研究 C ,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西安 : 中国化工学会, 2000 , 77-814 葛发欢, 谢健鸣, 李菁, 等 . 柴胡挥发油及皂甙的超临界 CO 2 萃取及其抗癫痫药效学研究 C. 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西安 : 中国化工学会,200

28、0 , 82-875 黄芳, 李菁, 史庆龙, 等 . 超临界 CO 2萃取益母草总生物碱 C. 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西安 : 中国化工学会,2000 , 92-936 曾健青, 刘莉玫, 李迎春, 等 . 香附的超临界 CO 2 萃取研究 C. 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西安 : 中国化工学会,2000 , 97-1007 雷正杰, 张中义, 王鹏, 等 . 超临界CO 2 萃取广藿香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C. 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西安 :中国化工学会, 2000 , 101-1038 刘博, 郑岚, 陈

29、开勋, 等 . 超临界 CO2萃取肉豆蔻的研究 C. 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 西安 : 中国化工学会,2000 , 146-1499 韩玉谦, 隋哓, 银杏叶活性成分萃取工艺的研究 J. 精细化工, 2000 , 17(9) : 505- 50610 刘本 . 法多索溶剂和超临界流体提取川芎中川芎嗪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999 , 3 0 (5) : 196-19811 蔡建国 , 周永传 , 邓修 . 超临界 CO 2提取莪术有效成分 C. 第三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论 文集 西安 : 中国化工学会 ,2000,70 - 72 .12 葛发欢, 辉国钧, 李菁等 . 中药现代化与超临界 CO 2 流体技术的应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0 , 12(3) : 88-9313 李迎春, 曾健青 . 超临界流体萃取中草药的研究进展 J. 广州化学 .2000 , 25(3) 30 : 58-64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