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LTA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透视英伦汉语教学:学生能说流利汉语前程远大 中国侨网消息:据香港凤凰周刊报道,BBC 的商业记者 Mary Henhock 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能说流利的英文和汉语的学生将会前程远大。 新年翻开英国的报纸,发现一则有意思的消息:66%的英国人表示在 2007 年要学一门外语,具体到语种,排名前 3 位的是:法语、西班牙语和汉语。学习汉语的动力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地位,导致英国人从主观意识上缺乏学习外语的动力。据欧盟委员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欧洲其他国家 5 成以上的人能说一门外语,而仅有 3 成的英国人掌握一门外语。这在所有参加调查的欧盟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一。然而
2、,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许多英国人意识到会讲外语不仅能增强交流能力,方便出国旅游,更是找工作和升迁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点。BBC 的商业记者 Mary Henhock 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就提到:能说流利的英文和汉语的学生将会前程远大。他说:“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已经开始影响到全球的经济。我们不能够不面对这个现实。谁要想在任何行业中做出点名堂来,都需要考虑中国,学说汉语。 ”据 2006 年 7 月的英国工商界的最新预测显示:到 2009 年,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将占据英环球销售的 10%,对华出口总额将达到 2 千亿英镑,中国将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然而,目前最让人担心的是由于
3、缺乏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加上语言的障碍,很可能会导致这个目标落空。另据研究发现,英国目前每年有关汉语项目的专业毕业生不到 500 人,由于本土中文人才的匮乏,几乎一半以上的英国公司不得不雇佣中国的 MBA 毕业生来开拓中国市场,并呼吁欧洲所有的 MBA 课程加入中文模块。该研究的执行者 Deborah Allday 说:“英国公司争相招聘会讲中文并了解中国市场、商业文化的雇员,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中文人才战。英国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国家高等教育的课程安排,选择最佳的方案来促进毕业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意味着不仅要引入中文教育,更应该有意识地灌输亚洲的文化和商业实践。 ”不难看出,商业前景成为英国人下决
4、心学习汉语的最大动力。这一趋势在近两年内积极地推动了英国汉语教学的发展,尤其体现在中学的语言课程调整上。英国中学的汉语教学趋势据英国文化委员会估算,目前英国有 100 多家学校开设了中文课程。2006 年,3706 名英国中学生在中学水平考试(GCSE) 中选择了汉语,2571 名学生在大学会考(A LEVEL)中选择汉语,比 2001 年高出 40% 以上。去年,私立的布莱顿学院成为第一家将中文作为全校学生必修课的学校。校长 Richard Cairns 说他和学生一起开始学习汉语:“我的目标之一是确信布莱顿学院有足够的实力面对 21 世纪。去年中国经济超越英国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位,我们需要面
5、对这个挑战并视之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确保这个国家的孩子们能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ICLTA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从 2006 年初开始,许多公立和私立学校都在开始考虑汉语这门以前从来没有列入计划范围的语言。在众多研究的支持和像布莱顿学院这样的典型的推动下,尽管没有实践经验,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以中文老师的经历为例可能会更为形象地说明这个过程。我认识的一个叫张文华的老师,在国内时获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位,去年嫁到英国来后,试着给一些私立学校投简历,寻找教中文的机会,没想到很快就有四五家学校聘用了她。这些学校都是新近开始尝试开设中文课,所以都把课程时间放在
6、下午放学以后,一般在 15:30-17:30,它们称之为“学习俱乐部” 。学校先组织对中文感兴趣的学生听张文华上一次“汉语和中国文化介绍”的宣传课,然后自由报名参加俱乐部,当然,他们是需要额外交费用的。张文华所教授的英国学生,年龄从 7 岁到 15 岁,没有一点汉语基础。由于汉语不是一门容易掌握的语言,尤其对于说英语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张文华告诉我:一般学生在上了一个多月后,一半以上开始打退堂鼓。主要的两个原因是:一是笔划,汉字不像英语由字母组成,成千上万的独立存在的字让外国人不知所措;第二,汉语四声对西方人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英语单词不会因为声调的变化而转变意思。再加上和传统外语科目,如法
7、语、德语、西班牙语相比,适合外国人使用的汉语教学资料、教具寥寥无几。麻烦还在于由于是所谓的“副科” ,课时也最多能保证每星期两个小时,并且对于这种需要大量练习的语言,学生一般不做家庭作业。从这个状况来看,汉语不是母语的学生要想通过目前在英国的初级汉语水平考试,其难度被预言为:如果这个水平考试不降低难度,学汉语的英国学生将会大量减少。即使在已经开设汉语课近 10 年的著名私立学校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尽管学生用 3 年的时间来准备这个初级水平考试,大多也只能勉强达到及格水平(水平 C),对于这些习惯得优(水平 A)的学生来说,难免有一种挫败感。为了推动汉语学习,从前年开始,剑桥的一家考试中心(AS
8、SET)设计了一种改良的汉语水平考试方法:他们把听、说、读、写分成 4 个独立的考试单位,学生可以分阶段选择参加这 4 个单位的考试。由于汉语的语法相对于英语来说简单得多,因此听、说要比读、写容易掌握,所以,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可以参加听、说考试,由此增强信心,用剩余的一年半或两年时间攻克读、写难关。汉语教师队伍的现状 在英国的汉语老师大致分为 3 类:一类是正规军,一般需要在英国拿到教育学硕士学位(PGCE),这也是到公立学校任教的基本条件。这些老师专门钻研如何教外国人汉语,对英国的教育特征和考试体系比较熟悉。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中文老师,经验很重要,因此,在正式上岗之前,这些老师都需要到各个
9、学校实习一年。来哈罗公学实习的王铃就属于这类情况。王铃是两个孩子的妈妈,除了要照顾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她硬是挤出时间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学业。她说只有得到这个证书,找份教中文的工作才能得到保证。果然,刚一毕业,她马上就在一所离家不远的公立学校找到了ICLTA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一份正式工。而在谢菲尔德大学拿到教育学硕士学位的第一个中国人余芳,目前已经在爱丁堡的一所有名的公立学校任东方语言部主任。第 2 类汉语教师就是在英国居住的中国人或留学生。尽管中国学生在英国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数每年都在飞速增长,然而大多数都是学金融贸易或理工科、传媒等现在很热门的科目。对于教育学,目前中国人拿到这个文凭的并不是很
10、多。这样就有不少的私立学校聘请在英国居住的中国人或留学生。20 年前就从台湾移民英国的张太,在这边教了十几年的中文,现在在 5 家私立中学上课。由于她是科班出身(师范毕业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上等的私立学校都争相聘请她。她告诉我由于目前对中文老师的需求量增大,出现了一些资格水平欠缺的中国人也在汉语教师队伍里滥竽充数。他们没有一点教学经验,尤其是教外国人的经验,有的人说普通话有严重的口音,甚至经常写错别字。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的一代,尤其是学生,很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早已只知皮毛,忘其精髓。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时常常不得要领。比方说外国人非常感兴趣的中国书法、音乐、茶道、民间艺术等,这些是现代
11、中国年轻人正在放弃的东西,很难想象他们如何能把握正脉,传授正果。由于学校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母语是中文的汉语老师,近几年来,英国的学校开始培养英国人自己的中文老师,这是目前的第 3 类汉语老师。虽然现在还形不成规模,但一些好的私立学校,已经开始把对中国文化有兴趣或教日语的英国老师送到伦敦的亚非大学和中国培训,以期加固汉语教学师资力量的长期支持。比其伍德学校的大卫就是一名很出色的母语是英语的汉语教师。校长 PATRICK 告诉我,让本国人教授外语的最大益处在于:从同一文化背景出发,他知道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以什么方式上课最能让学生接受。以前他也用过一个中国人,发觉上课方式很不活跃,学生觉得很枯燥
12、,比方说学校给提供的电子黑板她也没有用过,而大卫却充分利用电子黑板做动画,有趣的教学形式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汉语教师培训迫在眉睫在英国,像王玲那样在学校全职(full time)教中文的并不多。据英国文化委员会统计,目前 85%的汉语老师都是临时工 (part time)。临时工一般都只和学校签订非正式的合同,约束性不是很强。工资普遍按小时计算,也没有一个标准的费用,一般从每小时 10-36 镑不等。这样的聘用方式是学校的中文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原因。在伦敦南部地区,有一个民间组织的中国文化促进会,会长刘彩云从各种民间渠道筹集了一笔中文教育资金,用于派遣中文老师到该区的普通学校免
13、费教授汉语。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十多所学校开始在课外时间加上一小时的中文课,形势颇为乐观。然而,最让刘彩云头痛的是,由于她大量聘用中国留学生作为中文教师,而这些留学生教书多办只是为了在业余时间有一些收入,所以缺乏教书的热情,对教学钻研不够,人员流动极大,稳定性差,这让她常常需要花大量时间找替补老师,而要聘请高级老师,作为一个公益组织,费用又让她捉襟见肘。由此可见,对于迅速增长的汉语需求,教师队伍的培训已是迫在眉睫。早在 2003 年,由英国专长基金会发起的英国中文学习网,开始有意识地组织全英中文ICLTA 国际汉语教师协会 老师在论坛上交流教学经验,互通信息。到 2006 年年底,这个论坛上
14、已经聚集了相当规模的人气,并列出了教材资源共享库。在里面你可以找到内容和形式相当丰富的汉语语言文化资源。最近,大家在讨论如何把春节用有趣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有的人提出教学生做风筝。而 2006 年中秋节一位老师做的嫦娥奔月的动画故事极受大家的推崇。该学习网的组织人 Katharine Carruther 是一个中国通,她不仅能说流利的中文,而且还会写繁体字。最近她忙于组织中英学校的互访活动,我打电话和她聊了一下汉语教学和师资的问题,她提出了几点:1、中文考试的难度要降低,让学生容易入门,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现在中文考试得高分的都是有出生或曾经居住中国的背景的学生,不能说明问题。2、教师队伍要整顿,收费和聘用合同要力求统一,以保障中文老师的利益。3、多元化的教材要尽快在英国本土组织编写。目前各学校老师自己编写的教程或仅有的一两本教科书,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的真正需求的。当中国开始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当外国人开始炫耀他们可以说一点点中文的时候,对于海外的中国人来说,也是有一点点扬眉吐气的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