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格律大全】诗词, 民歌, 戏曲, 格律, 押韵格律诗词的概念 诗和词都是韵文。格律诗词,故名思义,就是遵循一定格式和规则的韵文。这些格式和规则都是通过诗词中的字、词、句表现出来的。字有音、形、义三要素,格律诗词对字的要求主要是指字音。字音由音节和声调组成,音节构成韵,声调体现平仄。词则通过词性和构词方式表现对仗,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句式表现在一个句子中的字数多少与节奏,比如,诗是整齐的句式,一首诗中或五字一句,或七字一句。词是长短句,每句字数不一样,但哪句长哪句短是有规则的。这些字词句的格式和规则组成格律诗词的基本要素,我们通常把押韵、四声、平仄、对仗称为诗词的四大要素。一 押
2、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一首诗词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诗词中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韵母。大家知道,汉语拼音一个字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一种韵母就是一种韵,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字。 如“东”dng、 “同”tng、 “隆 ”lng、 “宗”zng、 “聪” cng 等,它们的韵母都是 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
3、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南歌子 宋张泌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xing)。画堂开处晚风凉(ling),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y ng)。这里“香” 、 “凉” 、 “阳”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 ang。在汉语拼音中,韵腹 a、o、e 前面可能还有 i、u、 组成另一个韵母,如 ia、ua 、iao 、ian 、uan、an 、 iang、uang 、ie、e、iong、uen 等,这种 i、u、 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麻(m)” 、 “家(ji)” 、 “瓜(gu )”的韵母虽
4、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来是同样和谐的。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词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和谐,甚至很不和谐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化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山 行 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xi),白云深处有人家 (ji)。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 )。这里的“斜“字在唐代读作 sia(s 读浊音) ,和现代上海 “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和谐的。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 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词。古人押韵是依照韵
5、书的。古人所谓“官韵” ,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较为不合理了。今天我们如果倚声填词作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词时,却还是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二 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么形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他语言 )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
6、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 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2) 上声。 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 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
7、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成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古代四声的大概。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的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
8、别应该注意的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 “做” ,就读平声(阳平) ;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 、 “为了” ,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举一些例子: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 ,形容词,频繁。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9、。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 ,不及物动词,衰落。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 “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 “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 。在现代汉语中,除了“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 “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辩别四声,是辩别平仄的基础。三 平仄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
10、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 “声调铿锵” ,虽然有很多讲究,但是平仄和谐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么样交错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例如毛泽东长征诗第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
11、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 “金沙”对“大渡” ,是平平对仄仄, “水拍”对“桥横” ,是仄仄对平平, “云崖”对“铁索” ,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 ,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还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 ,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
12、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份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凡在普通话里读除阳平外其它三声而在这些方言里又读作阳平的字多属入声)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
13、。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 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 或-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 等韵基本上没有入声字。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
14、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四 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 ,“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对中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 、 “援” 、 “保” 、 “卫”都是动词相对, “美” 、 “朝” 、“家” 、 “国”都是名词相对。实际上,名词还可以细分
15、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和“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 “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词都用得着它。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乾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这些对仗都是适应修辞的需要的。 (但是,律诗中的对仗
16、还是有它的规则的,而不是象诗经那样随便的。在此不赘述)附:入声字的辨别方法一、用谐声的声旁类推:孰足谷发伐甲夹白索莫国出豕匊尃乍各畐敝失吉夬厥只合鬲商及夕析息弗伏蜀二、声韵母特点辨记法:1) B、D、G、J、ZH 为声母而又读为阳平的字必定是入声字(指普通话)2) 韵母为 e 的字都是入声字( 注:“靴”字例外)3) 川黔等地方言中韵母为 、u( 如或、国、黑、白 )的均为入声字。三、同音字辨记法:凡与下列字同音的字均为入声字直十及鼻笛习读竹孰局足筏扎杂夹伯夺国茁得格折则别迭洁决学答拔四、根据诗词押韵来记忆如词牌满江红 念奴娇格律要求押入声韵。五、用方言对应规律来记忆:凡普通话里阴平、上、去三
17、声字在西南方言里读阳平的字多为入声字。 本主题由 烟锁秦楼 于 2010-9-15 21:54 分类收藏 分享 天涯醉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涯醉客 当前离线 论坛创始人发书经验 2830 点 阅读权限 150 性别男 来自天涯 No.1论坛功勋 头衔: 论坛创始人积分: 50739帖子: 10544精华: 26威望: 10939 银子: 17147 充值金币: 11139 贡献: 11514 发书: 2830 来自: 天涯状态: 当前离线注册: 2006-12-11沙发 发表于 2007-10-6 15:29 | 只看该作者 诗韵和词韵 一、平水韵(旧韵)( 详见 平水韵表)写诗填词都离不
18、开韵。古人科举以诗赋取仕,如果考生所操方音不同,作诗韵脚也会各不相同,这给考官阅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字典,如切韵 、 唐韵 、 广韵 、 集韵等,即所谓“官韵” 。唐开元年间,由礼部颁行礼部韵略 。 礼部韵略在唐宋两朝又经过了几次修订,其中最著名的修订本是南宋淳祐壬子年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由于编者刘渊是山西平水人,所以这部书也称平水韵 ,后人说的诗韵即指平水韵 。平水韵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五卷,每卷又按韵母的异同,把汉字分为一百零六类,即一百零六韵。写诗填词只许用同韵字,无论哪个时代的、操哪种方言
19、的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这样一来, 平水韵就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从而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平水韵的一百零六韵中,分为平声三十韵,其中上平声十五韵,下平声十五韵。上声二十九韵,去声三十韵,入声十七韵。所谓上平声、下平声,是平声上卷、平声下卷的意思,没有别的意思。根据平水韵分类,诗韵共 106 个韵:平声 30 韵,上声 29 韵,去声 30 韵,入声 17 韵。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 19 部。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如下:上平声 15 韵: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声 15 韵:一先,二萧,
20、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上声 29 韵: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 ,十六铣,十七篠 (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去声 30 韵: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 ,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願(音愿 ),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音个),二十二祃( 音骂) ,二十三漾,二十
21、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入声 17 韵: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 ,十七洽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 合并使用。词韵:第 一 部 平声:一东二冬通用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第 二 部 平声:三江七阳通用仄声
22、: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第 三 部 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通用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 、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 半十一队 半通用第 四 部 平声:六鱼七虞通用仄声: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第 五 部 平声:九佳(半) 十灰(半) 通用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半) 、去声九泰(半) 十卦( 半)十一队(半)通用第 六 部 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通用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 、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 (半)通用第 七 部 平声:十三元(半) 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仄声:上声十三阮(半) 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願 (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第 八
23、部 平声:二萧三肴四豪通用,仄声:上声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第 九 部 平声:五歌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箇通用第 十 部 平声:九佳(半) 六麻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 二十二祃通用第十一部 平声:八庚九青十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第十二部 平声:十一尤独用仄声: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通用第十三部 平声:十二侵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第十四部 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第十五部 入声:一屋二沃通用第十六部 入声:三觉十药通用第十七
24、部 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第十八部 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枼通用第十九部 入声:十五合十七洽通用二、普通话韵表(新韵)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之言大同小异,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 新韵部 韵母及韵母组合 对应的古词韵 佳麻 开来 先寒 江阳 逍遥 国歌 灰微 森林 冬青10 希奇11 诗词12 别叠13 忧愁14 读书15 须臾16 绝学a ia uaai uaian ian uan anang iang uangao iao e o uoei uien in un neng ing ong iongi (er 并入)i (整体认读)ie (y)eou iuue第十部 麻、
25、佳半,部分入声第五部 佳半、灰半第七部 寒、删、先、元半,十四部 覃、盐、咸第二部 江阳第八部 萧肴豪第九部 歌,部分入声第三部 支微齐,部分入声第六部 真、文、元半,十三部 侵第一部 东冬,十一部 庚青蒸第三部 支微齐,部分入声第三部 支微齐,部分入声部分入声,佳麻二韵部分字十二部 尤第四部 鱼虞,部分入声第四部 鱼虞,部分入声部分入声TOP 天涯醉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涯醉客 当前离线 论坛创始人发书经验 2830 点 阅读权限 150 性别男 来自天涯 No.1论坛功勋 头衔: 论坛创始人积分: 50739帖子: 10544精华: 26威望: 10939 银子: 17147 充值金币
26、: 11139 贡献: 11514 发书: 2830 来自: 天涯状态: 当前离线注册: 2006-12-11藤椅 发表于 2007-10-6 15:30 | 只看该作者 诗 律 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
27、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蜀道难 、白居易的卖炭翁 、琵琶行 ,杜甫的石壕吏等。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押平声韵。、每句平仄都有规定。、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 ,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 )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绝句比律诗字数
28、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 则属于近体诗。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
29、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TOP 天涯醉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涯醉客 当前离线 论坛创始人发书经验 2830 点 阅读权限 150 性别男 来自天涯 No.1论坛功勋 头衔: 论坛创始人积分: 50739帖子: 10544精华: 26威望: 10939 银子: 17147 充值金币: 11139 贡献: 11514 发书: 2830 来自: 天涯状态: 当前离线注册: 2006-12-11板凳 发表于 2007-10-6 15:31 | 只看该作者 律 诗 格式说明:蓝字表示可平可仄,红字必须入韵!(一) 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
30、四种、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句: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 ,其余不变。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例句:唐王维观 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
31、千里暮云平。注:疾,入声。看,平仄两读。第七句是拗句(详见下文) 。、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例句: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 ,其余不变。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天官动将星,汉
32、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二) 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啄、足、白,入声。例句: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
33、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注:十、笛,入声。、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宋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仄起首句不
34、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 句 格式说明:蓝字表示可平可仄,红字必须入韵!上文说过,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我们分开讨论。(一) 律绝五言绝句:分平起和仄起入韵与否四种、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柳宗元零陵早春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例句:无名氏 画远看山有
35、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注:看、听都是平仄两读!、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 ,其余不变。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李益鹧鸪词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注:竹、合,入声。、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句:唐王之焕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平平” ,其余不变。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例句:卢伦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黑,入声。骑,名词,仄声。七言绝句:分平起和仄起入韵
36、与否四种、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句: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 ,其余不变。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 ,其余不变
37、。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句: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注:泊,入声。(二) 古绝古绝是和律绝对立的,它是不受格律束缚的。凡符合下面情况之一的(或都具备的) ,应该认为属于古绝:() 用仄韵;() 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即使用平声韵,也属于古绝。例如: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例句:唐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例句:唐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例句: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
38、翁,独钓寒江雪。 TOP 天涯醉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涯醉客 当前离线 论坛创始人发书经验 2830 点 阅读权限 150 性别男 来自天涯 No.1论坛功勋 头衔: 论坛创始人积分: 50739帖子: 10544精华: 26威望: 10939 银子: 17147 充值金币: 11139 贡献: 11514 发书: 2830 来自: 天涯状态: 当前离线注册: 2006-12-11地板 发表于 2007-10-6 15:31 | 只看该作者 “粘”和“对” 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 。“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 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对”指对句( 双数句)和出句( 单数
39、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合粘对规则!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 。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 。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例如: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 句失粘。4、5 句失粘。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至于失对,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拗句和拗救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
40、) 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常见的有:、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平仄平仄 ”。七言则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唐 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 杜甫恨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这两首的第七句就是这种格式!、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
41、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 ,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 。七言则是由“(仄) 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是本句自救。例如:唐李白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 ,就在对句第三字改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了“(仄) 仄(平) 仄仄,( 平)平平仄平” 。七言则成为“(平)平(仄) 仄(平)仄仄,( 仄)仄( 平)平平仄平” 。例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拗) 尽,春风吹 (救)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
42、孙去,萋萋满别情。、第、种拗救情况可以联合使用!、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 ,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仄” ,不要救,但是很少用。例如:唐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入声) 不(入声) 转,遣恨失吞吴。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 。TOP 天涯醉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涯醉客 当前离线 论坛创始人发书经验 2830 点 阅读权限 150 性别男 来自天涯 No.1论坛功勋 头衔: 论坛创始人积分: 50739帖子: 10544精华: 26威望: 10939 银子: 17147 充值金币
43、: 11139 贡献: 11514 发书: 2830 来自: 天涯状态: 当前离线注册: 2006-12-116 楼 发表于 2007-10-6 15:33 | 只看该作者 近体诗的避忌 、孤平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除韵脚处外一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孤平。比如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就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了。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在词、曲之中也一样。、三平调在平脚的句子里,末尾三子都是平声,即:“(仄) 仄平平平 ”、 “(平)平平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平”或“( 仄)仄(平)平平平平” ,叫“三平调” ,也是大忌!绝对不
44、允许的!在古风和古绝里则可以使用。、重字重字损伤诗的意境,所以要回避。但如果不损伤意境,可以重字。例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关于律诗的平仄,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七律和七绝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自然也要分明的。如果就五律和五绝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者是有用的,因为它简单明了。但是,它也是不全面的,很容易引起误导,且影响很大,所以不能不批评!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同样在
45、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里,第三字也是不能不论的,否则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同理,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 “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看“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但是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 。依五言“平平仄平仄
46、”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可以换成“仄仄(平) 仄仄” ,只需要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 “二四六分明”的话也是不对的!近体诗的对仗 对仗是指词性而言。要求上下句相应位置上的字词词性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是必须对仗的,而首联和尾联是可对可不对的。绝句形式上等于律诗的一半,对仗与否是自由的。对仗要求同类的词相对,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名词 .形容词 .数词 .颜色词 .方位词 .动词 .副词 .虚词 .代词注
47、:1.数目自成一类, “孤” “半”等字也算数目。2.颜色自成一类。3.方位自成一类。4.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对。5.代词“之” “其”归入虚词。连绵字只能和联绵字对,而且词性同类。如:鹦鹉对鸳鸯(名词) ,逶迤对磅礴(形容词),踌躇对踊跃(动词)。专名只能对专名,最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名词还可以细分: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近体诗的句式 其实诗的基本句式就四种,七言只是五言的扩展(可平可仄字有规律) 。记住这些后,再掌握粘对规律和拗句拗救,诗律就掌握了!五言诗的四种句式如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8、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只需在五言诗的句式之前加两个字,加字的规律是:在仄仄之前加平平,在平平之前加仄仄,形成如下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果这样来记,近体诗的格式就很容易记住了。亲爱的朋友:你掌握诗律了吗?如果已经熟练掌握了律诗和绝句,可以进一步学习词律!如果还没有掌握,就不要急着学词律,否则很难理解词律! TOP 天涯醉客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天涯醉客 当前离线 论坛创始人发书经验 2830 点 阅读权限 150 性别男 来自天涯 No.1论坛功勋 头衔: 论坛创始人积分: 50739帖子: 10544精华: 26威望: 10939 银子: 1714
49、7 充值金币: 11139 贡献: 11514 发书: 2830 来自: 天涯状态: 当前离线注册: 2006-12-117 楼 发表于 2007-10-6 15:34 | 只看该作者 词 律词和词牌 (一) 什么是词?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 。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词根据长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60 字以内为小令,6090 字为中调,90 字以上为长调。在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