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7 ,大小:322KB ,
资源ID:551744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5174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市(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大纲.doc)为本站会员(杨桃文库)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市(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大纲.doc

1、三明市“十一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 项 规 划二七年四月目 录一、环境现状与面临的形势1(一)“ 十五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1、环境质量逐步好转12、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稳步推进1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34、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35、全民环境意识日益提高4(二) 环 境形 势仍然严峻4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42、生态环境比较脆弱53、生态环境安全存在隐患54、环境监管能力仍较薄弱6(三)“ 十一五”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1、环境保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62、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6二、指导思想与环境目标8(一) 指 导思想 8(二) 基本原则8(三) 环 境目 标9(四)

2、主要 环 境指标9三、主要任务11(一) 发 展循 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11、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11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11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124、开展循环经济试点121(二) 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121、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提高达标排放的稳定性122、严格新建项目审批,不欠环保新帐133、优化城市工业布局,多还环保旧帐134、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实施重点突破13(三) 加 强城市 环境保护,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161、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162、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突出的水环境问题,改善水环境质量173、加强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提高无

3、害化水平184、加强城市噪声污染控制195、倡导绿色文化20(四) 加 强农 村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201、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安全202、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213、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改善农村生活环境21(五) 以推 进 生态市建设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21、扎实推进生态市(县)建设222、开展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223、分类监管资源开发234、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25(六) 加 强环 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251、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52、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263、提高环境监督执法装备水平264、建设环境安全应急处

4、理体系265、提升环境信息网络的功能及应用水平266、加强辐射环境安全管理277、建立全民环境教育工作体系271(七) 增加 环 保投入,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27四、保障措施29(一) 加 强对环 境保护工作的领导291、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292、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29(二)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291、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292、严格环境执法30(三) 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和政策311、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312、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313、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31(四) 加 强环 保科技工作,推动环保产业发展32(五) 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321、增强

5、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322、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333、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33前 言 三 明 市 “十 一 五 ”环 境 保 护 与 生 态 建 设 专 项 规 划 由 三 明 市 环 保局 牵 头 组 织 编 制 。 本 规 划 依 据 国 务 院 关 于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加 强 环 境 保护 的 决 定 、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十 一 五 ”规 划 、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建 设 纲要 (试 行 ) 、 福 建 生 态 省 建 设 总 体 规 划 纲 要 、 三 明 市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发 展 第 十 一 个 五 年 规 划 纲 要 和 福 建 省

6、人 民 政 府 关 于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加 强 环 境 保 护 的 实 施 意 见 精 神 制 定 。 规 划 的 基 准 年 为 2005 年 , 规 划时 段 为 20062010 年 , 规 划 范 围 为 三 明 市 全 辖 区 , 包 括 梅 列 、 三 元 2 区 ,永 安 市 , 大 田 、 明 溪 、 清 流 、 宁 化 、 沙 县 、 尤 溪 、 将 乐 、 泰 宁 、 建 宁 9县 。本 规 划 以 科 学 发 展 观 统 领 环 境 保 护 和 生 态 建 设 , 从 推 进 海 峡 西 岸 经济 区 建 设 与 环 境 资 源 协 调 发 展 的 客 观 需

7、要 出 发 , 在 总 结 “十 五 ”期 间 我市 环 境 保 护 和 生 态 建 设 取 得 的 成 绩 和 存 在 的 问 题 的 基 础 上 , 明 确 了 我 市“十 一 五 ”期 间 环 境 保 护 和 生 态 建 设 的 指 导 思 想 和 主 要 目 标 , 确 定 了“十 一 五 ”工 作 的 重 点 任 务 , 提 出 了 规 划 实 施 的 保 障 措 施 , 是 指 导 全 市环 境 保 护 与 生 态 建 设 工 作 的 重 要 依 据 。 制 定 并 组 织 实 施 本 规 划 , 对 推 动我 市 创 建 资 源 节 约 型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及 生 态

8、 市 建 设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1一、环境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环保业绩纳入县(市、区 )领导班子的工作政绩考核内容,恢复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地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得到较好的落实,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日益增强,为三明市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先进城市” 、“国家园林城” 、 “国家卫生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作出了贡献。1、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十五”期间,在全

9、市经济保持年均 9.5%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全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总体状况趋于好转。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居全省前列,水土流失面积逐步减少。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2005 年全市 3 条主要水系达到或优于类标准的水质上升到 90.5%,其中沙溪类水质达标率 86.7%、金溪和尤溪优于类水质。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良好,2005 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99%以上,其中市区 99.6%、沙县 98.4%、其余各县(市 )100%。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05 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良好( 二级)天数占全年的 81.1%、辖区各县( 市)

10、 空气质量均优于二级标准。城市噪声污染有所控制,2005 年市区及辖区各县(市) 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范围为 50.555.8 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 65.370 分贝,总体呈下降趋势。2、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稳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组织实施了以工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的“三2溪”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市累计完成废水治理项目 282 个,形成日处理 110 万吨废水的能力,取缔、关停“十五小”企业 50 家,关停三农公司乐果、三唑磷、甲胺磷 3 条污染严重的生产线, “三溪”污染程度明显减轻;制定了闽江流域三明辖区水环境保护规划 ,推动闽江流域三明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开展。

11、组织实施了环境敏感区烟(粉) 尘污染治理,完成了三钢焦炉地面除尘站建设、转炉及混铁炉除尘系统建设和130m2 烧结机电除尘系统建设,以及焦化备煤布袋除尘、烧结 11#与 12#转运站除尘、炼铁喷煤除尘、石灰窑除尘等除尘系统改造,完成了三化1#、3#、4#电石炉出炉口烟气无组织粉尘治理、130 吨/时循环流化床锅炉及除尘脱硫项目和 22 根造气炉吹风气除尘系统改造,完成了水泥业粉尘“无烟无尘”治理,同时强化城市扬尘、饮食业油烟和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整治,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加强了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整治,重点开展了市区及各县(市)城区文化娱乐业现场执法检查,对违法“三厅”进行了行政处罚,并限期整改,

12、“三厅”噪声投诉明显下降。进一步巩固工业污染治理成果,通过实施“一控双达标”再提高工程和排污申报登记动态管理、组织开展环境容量核定工作、制定并实施三明市酸雨控制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 ,目前除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十五”计划指标值外,其余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控制。饮用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完成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并经省政府批准执行,依法保护水源地;制定了东牙溪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组织实施第二轮“东牙溪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 ,完成了富兴堡水厂取水口上移工程、过境道路防护设施建设和污染企业拆除及搬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一批污染综合治理项目,

13、东牙溪水源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逐步实施。 “十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累计投资 27.34 亿元,达到 GDP 的 1.83%,高于“九五”3期间 1.38%的水平。目前三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永安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三明市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建成并投入正常运行;明溪县、宁化县、清流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动工建设,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大田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完成立项和环评,计划开工;沙县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泰宁县、宁化县、尤溪县、明溪县污水处理厂完成可研,将乐县污水处理厂完成预可。3、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断加强开展生态保护基础工作,

14、完成了所有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写,并由政府批准实施。林业生态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全市森林面积 176.4 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76.8%,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 48.67 万公顷。积极推进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建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确立了泰宁县、明溪县 2 个新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和5 个省级、2 个市级生态示范试点乡(镇)。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新增 7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永安天宝岩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 52096.06 公顷,截止 2005 年底,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 13个(其中国家级 2 个、省级 10 个、市级 1 个 ),自然保护

15、区覆盖率从 2000年的 1.17%提高到 2005 年的 3.4%。开展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划定了秸杆禁烧区范围;批准建设了省级有机食品基地试点 6 个;完成了畜禽养殖禁建区、禁养区的划定工作,各县(市、区 )政府先后成立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72 个乡镇通过考核。4、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高颁布实施市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导向 ,形成了建设项目环保形势季分析制度,狠抓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强化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形成了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为重点、以全市环保“110”联动为依托的环境执法工作体系

16、,严厉打击4环境违法行为。建成了三明市环境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一期) ,逐步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在线监测监控,处理突发环境事故的能力得到加强。完成了环保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的改造和升级,建立了卫星通讯系统、三明环保网站,实现了与县(市、区) 环保系统、市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的联网以及环境管理“网上申报和审批” 。通过加强监测标准化建设和省环境监测体系一、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了市环境监测站生化实验室改造,建成了三明市区和永安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市区空气质量日报发布。5、全民环境意识日益增强“十五”期间,每年开展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法制宣传日等纪念活动,组织“中华环保世纪行”宣

17、传活动,开办市委学习中心组“生态建设”专题讲座,开辟市委决策参考 “生态市建设”栏目,举办环保专题讨论讲座和环保知识广播讲座,宣传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深入社会各阶层、影响不断扩大。开展了“绿色学校” 、 “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共建成 1 所国家级、12 所省级、45 所市级、26 所县级的“绿色学校” , “绿色社区”创建开始启动。编辑出版三明环境期刊,定期更新三明环保网页,环境信息公开取得重要进展。全市开通 12369 环保举报热线,公众参与渠道进一步拓宽,新闻媒体积极参与,舆论监督日益活跃。全民环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二)环境形势仍然严峻1、环境污染依然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

18、较高水平,我市工业以重工业为主,重污染行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高,仍然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上,污染物排放总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单位 GDP 化学耗氧量排放量 11.98 千克/万元、单位 GDP 二氧化硫量排放量 20.99 千克/万元,市区大气和水环境已超过环境容量。市区大气5污染仍为主要环境问题,三钢和三化等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废气排放量大且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及城市二次扬尘、油烟污染等长期影响市区大气环境,加上所处的狭长河谷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造成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酸雨污染呈加重趋

19、势。沙溪河水环境污染仍然突出,沙溪两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加上沙溪梯级电站开发造成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但污染治理滞后、市区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沙县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等因素影响, “十五”期间,沙溪河三明、沙县段水质呈现富营养化趋势,氨氮、溶解氧时有超标。城镇环境污染日渐突显,随着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和人口增加,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滞后的矛盾将愈加突显,饮食业油烟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等将越发突出。农村环境状况令人堪忧,畜禽、水产养殖、农药、化肥、农膜、秸秆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土壤污染问题逐步显现;农村卫生环

20、境差,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危及农村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2、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森林覆盖率虽然高达 76.8%,但林分结构不尽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仍较明显,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6.67%。过度的水资源开发改变了流域水流特性,造成河流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甚至有的河段出现断流,生态用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成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葫芦等外来物种入侵,已对局部区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3、生态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遗留的历史欠账,新一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及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体系不够完善,应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

21、预警、响应和处置能力亟须加强等因素,生态环6境安全存在隐患,需要十分注意避免爆发大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确保基本生态环境稳定。4、环境监管能力仍较薄弱环境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不够健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基层环境管理能力薄弱,环境监测、监察、宣教等机构的能力建设离国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环境应急监测监控能力不足。(三)“十一五”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环境保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了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2、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手段的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综合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为环境保护提供财力保障。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提高,环 境 保 护 目 标 责 任 制 和 责 任 追 究制 的 落 实 , 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动环保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2、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十一五”是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仍占主导地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

23、转变需要较长时间,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将持续,污染物排放量可能还会大幅度增加,包括三钢、三化在内的工业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土地、矿产和7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压力加大,生态环境将面临严峻挑战;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市环境改善难度加大;我市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全省发展,环保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制约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新生的环境问题逐步显现,提出了新的环境挑战。总之,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既要努力还清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旧账,维持基本的环境稳定,又要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压力,防止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新

24、帐,因此如何运用好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容量,以较低的资源环境代价促进经济建设,是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8二、指导思想与环境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大局,深入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区域发展格局,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制,完善监管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着眼于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

25、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二)基本原则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清洁发展,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破坏;综合应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治理和解决环境问题。二是不欠新帐、多还旧帐。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新、扩、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防治污染和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努力做到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三是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科学制定对策措施,努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改善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同时抓好沙溪

26、河水污染防治。四是体制创新、强化监管。坚持政府引导、法律监督、市场推动和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行为对环境保护的调节作用,推9进环境保护体制创新,努力形成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的环境保护新机制。五是项目带动、整体推进。统筹兼顾,分期实施,突出重点区域、流域的重点工程,通过项目实施带动环境保护的整体推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条件下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并力争有所改善,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较大的环境空间。(三)环境目标到 2010 年,全市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工业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得到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整治,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

27、善,地表水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城乡饮水安全得到保障,重要生态环境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基本稳定,环境统一监管能力明显增强,现代化环境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建成,生态市建设整体推进。(四)主要环境指标1、水环境质量指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 99%以上闽江(三明段) 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 90%以上2、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三明市区全年 API 指数小于等于 100 的天数不低于 292 天( 占全年的 80%)永安市区全年 API 指数小于等于 100 的天数不低于 329 天( 占全年的 90%)辖区各县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103、声环境质量指标区域环境噪声小于 56 分贝交通干

28、线噪声小于 70 分贝4、生态环境质量指标森林覆盖率保持 76.8%各类特殊保护区域面积占全市陆域面积的 12%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下降到 2.91%以下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3.5%5、污染防治指标废水中化学耗氧量排放量比 2005 年削减 1.7%,控制在 4.62 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比 2005 年削减 16%,控制在 6.91 万吨,其中火电行业不超过 1.40 万吨城市(含县城) 生活污水处理率达 60%以上城市(含县城)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7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 80%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70%以上11三、主要任务(一)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

29、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各项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强化循环经济政策,制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强化节约意识,做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政府和节约型社会,建设节水型城市。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全面推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资源开发、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等重大决策过程中的落实,通过规划评价,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产业的发展、生产力的布局与区

30、域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功能相一致,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基础。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要求,在生产、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大力推行建筑节能节材,发展绿色建筑。到 2010 年,单位 GDP 能耗达 1.15 吨标准煤/万元,火电、钢铁、

31、合成氨、水泥等高耗能工业产品的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70%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 6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的取水量降到 120 立方米/ 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 8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平均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50。12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强化政策引导,制定清洁生产实施意见,支持、鼓励和推动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引导有条件企业开展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和其它绿色认证。鼓励污染物排放达标的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依法监督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强制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

32、质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争到“十一五”末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达 80%以上,规模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全部通过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积极推进三明市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建设。开展沙县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积累经验。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以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和福建尤溪经济开发区建成生态工业园区为试点,推进现有的工业园区进行生态化建设,使工业园区经济成为三明市今后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主流。开展沙溪沿岸虚拟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依托三钢集团公司建设生态钢铁工业系统的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工

33、业园区,依托建福水泥厂建设水泥行业生态工业链,依托永林集团以及青山纸业公司建设林纸行业生态工业链。开展再生资源产品基地建设试点,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创建一批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旅游区。(二)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到 2010 年全市化学耗氧量排放总量比 2005 年削减 1.7%,控制在 4.62 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 2005 年削减 16%,控制在 6.91 万吨,其中火电行业不超过131.40 万吨。1、巩固和深化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成果,提高达标排放的稳定性全面实行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强化限期治

34、理制度。充分利用法律、技术、行政手段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停产整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禁无证或超总量排污,严格控制污染严重的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完善排污申报制度,对污染源排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对企业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测监控,提高污染防治设施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运转效率。实施总量控制定期考核和公布制度。2、严格新建项目审批,不欠环保新帐严格新建项目审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

35、源保护区等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对增加排污总量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在市区对污染严重的新建项目,一律不批;对现有污染严重的企业,原则上也不批准在原地技改扩建。3、优化城市工业布局,多还环保旧帐加大原有布局不合理的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迁的力度,大力推进城市污染企业“退城进园” 、 “退二进三” 。2010 年前对市区污染严重的企业(如印染厂、三重机厂、三化机厂、三农公司等) 和污染严重的工序(如三化电石厂)实施搬迁。4、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实施重点突破结合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

36、,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依14法坚决关闭、取缔“十五小” 、 “新五小”和能耗物耗高的重污染企业。以冶金、化工、建材、造纸、采选等行业为重点,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并通过技术改造、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实现污染全过程控制,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冶金行业:取缔小钢铁企业,淘汰小高炉、小烧结、小转炉等落后工艺和装备,大力推动以清洁生产为中心的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干熄焦、炉外精炼、高效连铸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余能、余热和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化工行业:以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为重点,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化工企业,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涂料品种。

37、开发高效、低毒、广谱、安全、经济、方便的农药新品种;发展以尿素、碳铵或普钙为基础的复合肥、专用肥、缓释或长效肥料;扶持无机复合超细活性填料、精细橡胶粉、橡胶改性沥青、赖氨酸和氟制品等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开发医药、高档涂料新品种。加快技术进步,推行清洁生产,节能节水,降耗减污。建材行业:逐步淘汰机立窑、立波尔窑、中空窑等落后工艺,禁止新建、扩建立窑生产线,推行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工艺,严格执行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发展以各种高强复合板、防水阻燃复合板、轻质板材等为主的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以耐火纤维、硅酸钙绝热制品等为主的保温隔热材料,发展以建筑防水涂料、密封材料为主的防水密封材料。造纸行业:

38、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及时关闭和取缔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符合规模的小制浆厂,鼓励利用废纸造纸。采选行业: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采选技术、工艺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加15强矿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推广回水选矿技术;强化尾矿设施的规范化设计和安全运行管理。工业废气治理重点:一是加强三钢、三化的大气污染防治。以市区的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合理制定三钢、三化排放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总量控制计划和消减方案,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技术改造,加大现有污染源治理力度,确保做到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和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要求。二是以消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为重点,实施烟气脱硫

39、工程。2010 年底前全市燃煤电厂分期分批全部配套脱硫设施,并按照新建电厂的要求核定排放总量指标;中小型燃煤工业锅炉(产热量20 蒸吨/时)和窑炉应使用低硫煤和洗选后的动力煤,大中型燃煤工业锅炉(产热量20 蒸吨/时)和窑炉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低硫煤替代、循环硫化床锅炉改造或采用烟气脱硫技术;建设烟气脱硫的企业,在脱硫设施未投入使用前,必须使用低硫煤。三是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工业锅炉和窑炉,关闭或改造布局不合理、煤烟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四是要将消减 PM10 等细颗粒污染物作为尘污染防治的重点,在工业行业开展新一轮的除尘改造。五是开展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研究,将氮氧化物纳入环境监测和统计范围,为实施总量

40、控制创造条件。工业废水治理重点:一是建立高耗水行业用水限额制度,淘汰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鼓励企业进行工艺改造,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总量;二是加强工业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推广中水回用;三是对不达标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扶持纳入整治计划的重点整治企业和项目;四是按产业有序聚集,污染集中控制的原则,对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有计划的搬迁;五是加强重点工业污染源废水的监督性监测。工业固废治理重点:一是大力推进固体废物重点产生行业实行清洁生产审计,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的技术16和工艺,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固

41、体废物产生。二是推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集中控制,提高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三是重点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尾矿等固废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突出抓好三钢污染治理项目 7 项:焦化厂干法熄焦工程,烧结厂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烧结厂 4 台 30 平方米烧结系统烟气除尘改造,炼铁厂 3 座高炉出铁厂无组织粉尘治理,炼钢厂 2#、3#转炉烟气治理,煤化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设施建设,厂区交通运输过程的扬尘污染控制,共计总投资 2.42 亿元。突出抓好三化污染治理项目 7 项:热电厂 3#6#煤粉炉烟气脱硫除尘,有机厂碳化煤球渣场无组织粉尘治理,全公司原料输送系统无组织粉尘治理

42、,电石厂 4#电石炉除尘系统改造,合成氨厂氨氮生化系统改造,氨库、一合、二合、一尿、二尿等区域排水系统改造,厂区交通运输过程的扬尘污染控制,共计总投资 4690 万元。同时,鉴于三化总口外排废水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建议在枯水季节,提请省政府予以限产减排,以确保辖区的环境安全。(三)加强城市环境保护,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结合城镇化发展战略,围绕发展壮大中心城市,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修编完善城市环境规划,逐步解决城市功能区混杂问题;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工业污染防治水平的同时,强化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重点解决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垃

43、圾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以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为重点,带动全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致力于呼吸清洁的空气;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致力于喝上干净的水;以沙溪三明市区段和沙县段治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沙溪、金溪、尤溪水环境综17合整治。1、综合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实施能源结构调整。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城市气化率,加快城市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的改造工作,禁止机关、事业单位、饮食服务业、建筑工地使用燃煤设施,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比重,至 2010年三明市区、永安市区和有条件的县城区内取消燃煤锅炉。二是创造条件引进建设液化天然气中转接点站。三是使用洁净煤技术代替污染严重的、落后的煤炭使

44、用技术。四是加强燃料含硫量的监管,加强对燃料流通渠道的控制、市场引导和技术监督,燃煤及燃油含硫量控制在 0.8%以内。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一是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保证行车顺畅;二是优 先 发 展 公 共 交 通 , 鼓 励 发 展 节 能 环 保 型 汽 车 ; 三 是 严 格 执 行 机 动 车 尾气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加 强 机 动 车 污 染 排 放 监 督 , 加 快 淘 汰 尾 气 排 放 不 达 标的 机 动 车 ; 四 是 逐 步 建 立 和 完 善 在 用 机 动 车 检 测 维 护 制 度 , 禁 止 不 合 格 机动 车 上 路 行 驶 ; 五 是 提 高 车

45、用 燃 油 品 质 , 严 格 监 控 加 油 站 油 品 质 量 。 2008年 底 前 三 明 市 区 和 永 安 市 区 公 交 车 必 须 达 标 排 放 , 2010 年 底 前 全 市 所 有 机动 车 必 须 达 标 排 放 , 逾 期 未 达 标 的 由 公 安 交 通 管 理 部 门 按 规 定 强 制 报 废 。防治饮食业的油烟污染。根据“先大后小,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将经营面积 100 平方米以上的饮食业单位和污染扰民的饮食业单位列为重点单位,将学校、繁华街道、居民住宅集中区和旅游风景点等环境敏感区列为重点区域,有效进行饮食业的油烟污染治理,限期达标,并在市区开展饮食城建设试点。加强对扬尘的控制和管理。一是加强建设施工场地的环境管理。建设工地实行文明施工、密闭运输和封闭堆放,进出车辆一律经浅水池清洗;拆迁工程一律采取喷淋等湿式作业;市政工程实行全程围栏施工和渣土封闭清运。二是加强道路扬尘控制。加强城市主次干线道路两侧隔18离带建设;加强路面保洁和洒水消尘,减少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辆的保洁和清洗,严禁带泥汽车进入中心城区。三是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城市绿地率,减少裸露地面和地面尘土。四是控制堆场扬尘。煤场、料堆、渣堆等堆放场地要四季表面遮盖、围档和喷水,对易起尘物料实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