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涉世家(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 陈涉世家选自 ,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 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长达3000 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篇。鲁迅称它是“ “。 ( 6 分)2、解释加点的“之“ 字:(1)辍耕之垄上。_(2)怅恨久之。_(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3、解释加点的词。尝与人佣耕:_辍耕之垄上:_苟富贵,无相忘:_若为佣耕:_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佣者笑而应曰:_4、写“佣者笑而应曰 “的作用是 _
2、。5、“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中“燕雀“比喻_, “鸿鹄“比喻_。陈涉的“ 鸿鹄之志“ 是_ _ _(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回答)。6、文字中画龙点睛,关涉全篇的短语是_。7、解释加点的字:(4 分)A、若为佣耕: B、陈涉少时:C、怅恨久之: D、辍耕之垄上:8、解释下列句中的“之“ 字:( 3 分)A、怅恨久之: B、辍耕之垄上: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下列各句中语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1 分)A、尝|与人|佣耕。 B、佣者| 笑而应曰; 、C、辍耕 |之垄上;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0、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1 分)A、陈涉少时; B、苟富贵,
3、无相忘; C、若为佣耕; D、佣者笑而应曰。1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陈胜,而且本文也不是“合传“ ,为什么还要列出吴广的姓名、籍贯和表字?(1 分)12、写出表现陈胜年轻时胸怀大志的句子。 (1 分)13、“ 苟富贵,无相忘“ 反映了什么?( 1 分)1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句中的“燕雀“和“ 鸿鹄“分别指什么?(2 分)15、写“佣者笑而应曰 “有何作用?( 1 分)16、哪两个短语逼真的写出了人物的情态?(用原文回答) (2 分)17、翻译下列句子:(4 分)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B、尝与人佣耕。C、苟富贵,无相忘。D、陈涉太息曰。(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戌渔阳九百人,屯
4、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
5、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注音:(1)闾左( ) (2)皆次当行( ) (3)度( )已失期 (4)二世少子也( ) (5)数( )有功 (6)陈胜王( ) (7)宜多应( )者 (8)上使外将( )兵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固以怪之矣: (4)苟富贵,无相忘:(5)卜者知其指意:3、词类活用:(1)苦秦久矣:(2)上使外将兵:(3)此教我先威众耳:(4)乃丹书帛曰:(5)置人所罾鱼腹中:(6)固以怪之矣:(7)夜篝火:(8)狐鸣呼曰:(9)皆指目陈
6、胜:(10)大楚兴,陈胜王:4、解释加点的词:(1)举大计亦死: (2)今或闻无罪:(3)等死,死国可乎: (4)吴广以为然:(5)会天大雨: (6)度已失期:5、一词多义:(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又何间焉:(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4)或异二者之为: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发闾左 戍渔阳900 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与“ 扶苏以数谏故“ 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是(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固以怪之矣C.祭以尉首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填空:(1)起义的导火线是_(2)起义的
7、根本原因是_(3)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 陈胜等人绝不只是逞匹夫之勇,陈胜等人对朝廷、庶民的情形、庶卒的心理都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和了解。他采用了哪些正确的策略?_ _(4)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_ (用文中语句概括) 四字短语。(5)本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标出并概括层意:第一层:_第二层:_第三层:_9、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发闾左 |适戌渔阳|九百人;C、今亡 |亦死,举大计|亦死; D、扶苏以| 数谏故,上|使外将兵。1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和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A、扶苏以数谏故 B、珠可历历数也 C、
8、归之数万人 D 、几死者数矣11、下列各句中的“乃“ 字与 “陈胜、吴广乃谋曰“中的 “乃“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行卜; C、断其喉,尽其肉,乃去。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宜多应者 不宜妄自菲薄C、固以怪之矣 而吾以捕蛇独存 D、死国可乎 去国怀乡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 “字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 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 B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C、咨臣以当世之事; D、辍耕之垄上。14、加点词的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C、扶苏以数谏故 桓侯故使人问之 D、发闾左适戌渔阳九百人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15、与“扶苏以数谏故 “中的 “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固以怪之矣C 祭以尉首 D 不以物喜,不能己悲16、翻译:(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4)天下苦秦久矣。17、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根本原因又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8、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了“宜多应者“ 的结论,根据是什么?19、
10、陈胜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 的办法有哪些?并谈谈你对这些做法的理解。20、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陈胜认为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立为国君,该立的是太子扶苏 B“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C 吴广去算卦,算卦的人对他说一定能成功;D“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说明陈胜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树立。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死国可乎 “体现了陈胜远大的抱负和反抗暴秦的信念;B、“天下苦秦久矣“是对形势的分析,体现了陈胜敏锐的洞察力;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反映了陈胜同情扶苏和项燕,并决心为他们复仇的思想;D 、“宜多应者“是
11、陈胜对形势发展的预测,体现了陈胜卓越的判断力。(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戌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
12、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1、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 2、解释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忿恚尉: (2)尉果笞广:(3)将军身被坚执锐: (4)诸郡县苦秦吏者:(5)皆刑其长吏:3、一词多义:立 :(1)不当立: (2)复立楚国之社稷:与 :(1)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2)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以 :(1)以数谏故: (2)以吾众诈自称:故 :(1)广故数言欲亡: (2)以数谏故:者 :(1)陈胜者,阳城人也
13、: (2)宜多应者:当 :(1)皆次当行: (2)不当立:数 :(1)卒数万人: (2)广故数言欲亡 (3)数有功:将 :(1)将兵徇蕲以东: (2)将尉醉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为“ 字:(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号为张楚(3)功宜为王 (4)为天下唱(5)士卒多为佣者 (6)为坛而盟(7)为屯长 (8)项燕为楚将5、指出下列句中“而“ 的用法:(1)夺而杀尉 : (2)而戌死者固十六七 : (3)为坛而盟:6、划分朗读节奏:(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翻译:(1)藉第令毋斩,而戌死者固十六七(2)等死,死国可乎(3)乃诈称公子扶
14、苏、项燕,从民欲也8、“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 一句说明了什么问题?9、“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一句说明了什么问题?10、根据课文原文填空:(1)“广故数言欲亡 “的目的是什么?(2)能够反映陈胜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句子是什么?(3)写出起义队伍迅速壮大的句子是:(4)照应上文“宜多应者 “的句子是:(5)起义的第一步是: ;接着用 作起义口号。(6)这段文字是起义开始的情形,能准确表述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词语是: 、 、 。 11、把这段文字用“ 分为三层,把层次大意写在下面:(四) 、比较阅读。【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
15、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安徽县名)令(县官)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口才)而涉猎(广泛地阅读) 书传。永平五年,兄固(班固) 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雇佣) 书( 写书) 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砚台)间乎?“左右皆笑之。超
16、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后汉书 班超传 )1.甲、乙文都选自史书。甲文选自_ ,作者_;乙文选自_ ,作者范晔。下列有关这两本史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书是编年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B.甲书是纪传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C.甲、乙二书均为纪传体通史。D.甲、乙二书均为编年体断代史。2.鲁迅先生所称道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指: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左传3.比较两文,你能看出传记作品首先应介绍什么吗?_4.陈涉与班超有很多共同之处:家_;尝为_,胸怀_。表现在:陈涉为佣耕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班超为_时,尝_叹曰
17、:“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 _?“然而,他俩的志向都遭到_。对此,班超以“_“予以回答。陈涉与班超意思相同的话是“_“5.比较两文,甲文写得_,仅介绍了陈涉的出身与抱负;乙文则写得_,还介绍了班超的经历:_,思想性格:_,才学:_。两文除直接描写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外,还都运用了_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宏大志向。6.下面两句中“而“ 的用法是: ( )(1)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2)佣者笑而应曰:A.承接 承接 B.并列 承接C.并列 修饰 D.承接 修饰(五)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六五毕,四海一,阿房出。覆压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这是_中的一段话,文中加点的“毕“
18、 、“一“的意思分别是_,_。2.这段话提到的是什么建筑?这座建筑是什么时候修建的?_3.文中的“楚人 “指谁? 你能说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吗?_阅读(一)1、 史记纪传体通史。汉武帝、13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A、你; B、年轻;C 、怨恨(叹恨)D、停止。3、A、语气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B、到。C、结构助词,的。 4.反衬了陈涉年轻时就胸怀大志。 5.见识短浅的人;有远大志向的人。反抗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6.鸿鹄之志 7.(1)到 (2)凑足音节,无意义 (3)的 8.曾经 停止 一旦 你,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怎么 回答 9、D 10、
19、D;11、因为吴广在起义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头列出其姓名、籍贯和表字。1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3、反映了陈胜不甘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14、“燕雀 “指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指有远大抱负的人。15、反衬陈胜年轻时就胸怀大志。16、怅恨久之、笑而应。17、A 、陈胜是阳城县人,字涉。B、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C、假如今后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咱们。D、陈涉长叹说。(二)1、略。2、 (1)“适 “同“谪“,责罚。 (2)“ 唱“同“倡“ ,倡导。 (3)“以“同“已“ ,已经。 ( 4)“ 无“同“毋 “,不要。 (5)“指“同“ 旨 “,意旨,意图。3、 (1)形容词作动
20、词,被所苦。 (2)名词作动词,带领。 (3)形容词作动词,树立威望。 (4)丹,名词作状语,用丹砂;书,名词作动词,写。 (5)名词作动词,用网捉到。 (6)形容词作动词,诧怪。 (7)名词作动词,用笼子罩着火,装作“鬼火“ 。 (8)名词作状语,像狐狸那样。 (9)名词作动词,用眼睛注视。 (10)名词作动词,称王。4、 (1)起义。 (2)有的。 (3)同样。 (4)对。 (5)适逢。(6)估计。5、间:秘密的,悄悄的、参与、或:有的;或许。6、D。7、A、D。8(1) 失期,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故作神秘,动摇人心,完成起义的舆论准备 (4)鱼腹置书
21、篝火狐鸣 (5)写起义的背景( 法皆斩) ;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吴广以为然);威众之策 9、B。10、B。11、D 。12、B。13、D 。14(1)扶苏因为屡次劝诫的缘故,皇上派他到外面带兵打仗。 (2)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3)项燕担任楚国将领的时候,曾多次立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很爱怜他。 (4)天下的人民被秦朝的统治所苦已经很久了。15、导火线:会天大雨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16、三点:一天下苦秦久矣;二、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三、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也可将二、三合起来答: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17、
22、“鱼腹置书 “和“丛祠狐鸣“;陈胜、吴广根据卜者的暗示利用迷信制造舆论,在士兵中打下了陈胜起义称王的思想基础,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的不可超脱的阶级局限性。18、略。19.略 20、C。(三)1、被同披,披着。2、 (1)使动用法,使恼怒。 (2)名词作动词,用竹板打。 (3)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4)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苦。 (5)名词作动词,惩罚,惩办。3、 (1)立:即位;建立。 (2)与:同,跟;一起,一同。 (3)以:因为;把。 (4)故:故意;缘故。 (5)者:语气助词,表语气停顿;相当于“的人“ 。 (6)当:正好;应当。 (7
23、)数:几;多次,屡次。 (8)率领;军官;将军。4、 (1)给,介词,介词宾语省略,或“当“ 。 ( 2)叫,称,动词。 (4)替,对,介词。 (5)被,介词。 (6)动词,做,筑起。 (7)担任,动词。 (8)是,动词。5、 (1)表顺接。 (2)表转折。 (3)表顺接。6、 (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循蕲以东。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 (1)即使是不杀我们,可是戍边而死的人本来十个中也有六七个。 (2)同样是死,为国而死可以吗?(3)就冒充说是公子扶苏和楚国项燕率领的队伍。8、守令闻起义军所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9、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 “和“宜多应者“,说
24、明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 10、 (1)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4)当昆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5)并杀两尉,诈自称公子抚苏、项燕。 (6)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11、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号为张楚 |第一层,写起义开始时的情形;第二层,写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和陈胜立国经过;第三层,概述诸郡县反秦斗争情形。(四)1.史记 司马迁 后汉书 B 2.C 3.传主的姓名、籍贯 4.贫 佣 大志 官佣 辍业投笔 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左右之人的耻笑 “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5.简略 详细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与母随至洛阳 有大志,不修细节,内孝谨,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侧面衬托 6.C(五)1.阿房宫赋 灭亡 统一 2.阿房宫 秦朝 3.项羽 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