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敬业与乐业教案 (新人教版九上)14教学目标:1. 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2. 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思路安排。 教学设想本文从内容上来说理解起来不算太难,梁启超讲道理的方式也比较通俗,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容易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我认为在学习本文时以生自学为主,只是需要教师一定要设置好自学的程序、内容和方式。既培养了学生自
2、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习步骤:一、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由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并抄录下来。 (这点可以留作课下预习作业)课上小组交流自己划出的字词,并交流自己为什么要积累这些字词,易错点在哪里。教师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检测。(二)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参考答案:1、这篇讲演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过人类合理的生活。2. 反复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参考答案: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
3、“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文章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 “合理的生活”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3.讨论并交流:作者说:“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 “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这跟我们平常所说的每个人做事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分有没有矛盾?参考答案:没有矛盾。前者是就劳动价值同等
4、和职业神圣的角度说的;后者是从人的才能和工作性质不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有所不同角度说的。作者认为凡是职业都是神圣的、可敬的。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 ,劳动价值相等, “并没有高下” 。所以,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二、理清课文思路可以先出示问题,学生交流解决。(一)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主体部分别论述了 和 的重要。末段总结全文,简言之,敬业就是“ ” ,乐业就是“ ” ,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 式。通过几个词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体部分采用
5、了 结构,这几个词语分别是 、 、 。参考答案: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 乐业 责任心趣味 总分总 总分 主眼 第一第二 (二)课文是怎样论述敬业的?试找出表明论述层次的语句,并说出主要的论证方法。 先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 ,再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最后论述怎样敬业。文中体现论述层次的语句:“惟有朱子解得最好” 、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主要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找出文中自己欣赏的句子进行赏析交流,然后展示。教师可以指导:1.从讲演词的角度分析下
6、面两段话,你认为哪一段表达效果更好些?为什么?A 、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B 、这件事分明不能不作,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意做又不能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替自己开玩笑吗?参考答案:B 句表达效果好。A 句“不愿意做又不能逃过”是一般陈述句,B 句改成设问“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 ”不但能吸引听众,启发思考,而且使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更加有力。A 句“这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 ,也是一般陈述句,B 句改成否定反问,表达了强烈的肯定意思,语气活泼而有变化,感染力比
7、 A 句强。2.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 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品味: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中的格言并且进行组合再造,开明宗义地提出“敬业乐业”的主旨,言简意赅、观点鲜明。3.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品味:用“蛀米虫”和“盗贼”的比喻,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无业之懒人”彻底讨伐的态度,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业”之必要。4. 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一是“责任心” ,二是“趣味”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
8、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起受用。品味:课文的总结句。作者之前先后谈论了“有业” “敬业” “乐业”三个问题,最后把“敬业”和“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乐趣” ,简而言之, “合理的生活”首先应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含义深刻、简洁明了地总结了全文,回应了首段中的“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9、” 。5.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概括、严密,本文除这些特点外,还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参考答案:语言表达通俗浅显,让听众容易理解。全篇讲演多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语句时,如果文字较深,就用语体文加以解释,很自然地化深为浅。四、积累1.这篇讲演词,作者引用了不少名言警句,自己也提炼了一些警句,使语言表达简练而精辟,试找出并积累几条你认为论述敬业与乐业最精彩的警句,并注明自己积累这些句子的理由。2.课文论述为什么要敬业时,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件事论证;论述怎样做到敬业时,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一个共和国、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
10、敌军这两组例子,这样以两种差距悬殊的职业作比,对比鲜明,说服力强。试仿照这种举例论证的方法,为课文第三、第四段再补充一组类似的事实论据。3.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例如, “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
11、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 ,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五、延伸拓展1. 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课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
12、业不分高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从现实的个人生活幸福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 、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另一方面,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职业分工的确有“尊卑”之别,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重;这时候,还要让职业卑贱者“敬业乐业” ,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既有等级秩序之嫌。拿破仑的话也有问题:在一支部队里,元帅只能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不安心做士兵,
13、都怀揣着元帅梦,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大可怀疑。毕竟,社会所提供的“元帅”职位是少之又少的,如果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又当不成,人生岂不尽是一场失败?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人生观。2.新时期各行各业爱岗敬业的人层出不穷,请搜集一个感人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六、课文小结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2写作特点。(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