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阳节的习俗作文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作文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一:重阳节的习俗作文【 重阳节的习俗:一】重阳节的历史很悠久,到了唐朝,才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节。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的习俗。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我也知道一首大家都熟悉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每到重阳节时,就
2、有不少人去关心老人,其实,真正关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只在节日的时候才表达关怀。平时我们也要多关心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和老人聊聊天,老人也会很高兴。看完我的介绍,你一定了解了不少重阳节的知识吧?相信你会比我了解的还要多。【 重阳节的习俗:二】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登高必不可少。从生理角度论,登高有益于身体健康。秋季气温给人的感觉是不冷不热,但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加之秋季温度的日变化幅度本身就较大,山体温度受小气候影响也难以预料。所以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能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
3、,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必要的时节登高非常有好处的,希望大家去附近的山峰登登高呼吸一下秋天的新鲜空气,给自己的健康增添活力。【 重阳节的习俗:三】九九重阳是个登高望远的节日,也是老年人的节日。周末,爸爸、妈妈和我一同去了姥姥家。次日清晨,我们一家就开始爬云龙山。刚到一半,姥姥姥爷就累得直喘气,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我是不安分的,听着耳畔松涛阵阵,看漫山红叶缤纷,还不忘在林中搜寻一闪而过的小松鼠。最吸引我的是路边的野花。话说“路
4、边的野花你别采” ,怎么能不采呢?山花烂漫,鲜艳夺目,点缀在绿草丛中,那么招人喜爱。我像鸟儿一样,追着蝴蝶雀跃,一不留神,就采了一大把。分了送给姥姥和妈妈,她们都很高兴,抱在怀里爱不释手。我们继续向上攀登,途中遇到不少登山的人。我突然记起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些风俗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体现。“ 哇!好美的山哦!”从小我就随家人爬了无数次,但每次爬山都是姥姥姥爷背我爬的。现在姥姥姥爷腿脚不利落了,不再是可以背着我上山的体魄了,妈妈爸爸的额头也爬上了皱纹。我的成长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在爱的氛围中成长,我好幸福。
5、成长是个过程,我愿我的成长如爬山一样,有时可以停下脚步,陪伴家人歇息片刻,欣赏路边无限风景,采撷鲜花装点他们的容颜,他们的梦。山景无限,秋景旖旎,九月九日重阳节去登山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重阳节的习俗:四】重阳节晚上我们世家星城举办了九九重阳节文艺晚会,我非常荣幸的为老爷爷老奶奶们献花了。晚上,世家星城广场上搭建起了晚会舞台,姥姥带着我早早坐在台下观看。广场上好热闹啊,人山人海,灯光灿烂,还有很多电视台的记者。人群中忽然走来一位穿着玫瑰花图案旗袍的老奶奶,请我上台为爷爷奶奶们献花。一起献花的还有七八个哥哥姐姐,我排在第一个。我抱着鲜花儿紧张极了,想放弃。妈妈鼓励我说,你都是一名少先队员了,为老
6、人献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我自己也在心里给自己鼓气。等了很久,终于轮到我们登台了,我大大方方的带头走上舞台,合唱了“祝你节日快乐”歌曲,给一位老爷爷献了花,很多人给我们拍了照片。克服紧张心里的我开心极了,很有成就感。妈妈告诉了我重阳节的来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王维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 1989 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 重阳节的习俗:五】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
7、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
8、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重阳节的习俗:六】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 ,粉红色曰桃花菊 ,白而檀心曰木香菊 ,黄色而圆者金龄菊 ,纯白 而大者曰喜
9、容菊 。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 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 :“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 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 。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 。 ”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 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
10、,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 ” 另如金瓶梅 、 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重阳节的习俗:七】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 ,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 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 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
11、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 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
12、佩带的。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 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 ,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 的地位最终盖过了 “避邪翁”(
13、茱 萸) 。【 重阳节的习俗:八】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 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 、 “吃糕”代替“登高”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
14、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 “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
15、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篇二:重阳节的习俗作文中国重阳节习俗爱国诗人屈原在其远游一文中,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句子,所明早在战国时代,就已把重阳视为吉日了。汉高祖刘邦的爱妃夫人被吕后残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被逐出宫,嫁与贫
16、民为妻。贾佩兰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惯例。于是渐成民间风俗。重阳节又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 。据南朝人无均撰写的续齐谐记一书记载:东汉年间,有一名叫费长房的道士,预言其徒弟恒景家,中 9 月 9 日这天要遭大难,但如果戴茱萸,因菊花酒,并出户往高山上走,就可以避难。桓景照他的话班,一家人到山上避了一天,回来看到家中的鸡、犬、牛、羊都暴死了,独家人庆幸。吴均认为重阳习俗来源于此:“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因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也。 ”重阳节正式定为节日是在唐代,使传唐代李泌,走清皇帝批准民间的中秋,上巳,重洋这三天为三令节,得到批准。于是诏令
17、百官朽沐。重阳佳节,历来受到我国人民的重视。唐代诗人王炜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到了现代,毛泽东主席在采桑子崇洋一词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课题制胜的大无畏精神,写下了“岁岁重阳,仅有重洋,战地黄花分外香”的不朽诗句。众多璀璨的诗句,为重阳佳节增添了光彩夺目的内容。我国少数民族的敬老节广西壮族于农历九月初九举行“祝寿节” ,凡是有寿满 60 岁老人的家庭,其子孙都要专门准备一个寿米缸。节日中,要给米缸中添满新米,平时里面总有些米。不断米,表示岁寿延续。云南哈尼族:农历每年十一月十五举行老人节。清晨,小伙子上山砍青松枝布置会场,妇女在家准备节日佳肴。请老人们边吃边欣赏歌舞,最后,有老人们轮流讲评自家的子女及晚辈一年来对自己的孝敬情况。朝鲜族:1984 年,吉林延边朝鲜自治州,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老人节,节日里各地都举行祝寿大会。重阳节的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