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科用药与年龄禁忌儿科用药与年龄明显相关,很多有年龄限制。那么,该如何根据儿童年龄决定用药方案?一、镇静、催眠与抗惊厥药哌醋甲酯:6 岁以下避免使用 氨甲丙二酯:6 岁以下不用二、抗癫痫与抗帕金森氏病苯妥英钠:癫痫持续状态,小儿不作首选 地西泮:6 月以内的婴儿慎用 苯海索:4 岁以下儿童不用或慎用三、麻醉药相关丙泊酚:诱导麻醉 22.5mg/kg;维持麻醉 0.10.2mg/kg;3 岁以下不宜使用 利多卡因:早产儿半衰期延长慎用 泮库溴铵:对新生儿、未成熟儿作用时间长,使用警惕过量四、镇痛药吗啡:1 岁以内不用 氨酚待因:7 岁以下不宜使用五、呼吸系统溴己新: 多用于年长儿 (6 岁) 喷
2、托维林: 一般用于 5 岁以上 右美沙芬:2 岁以下要遵医嘱 福莫特罗:4 岁要遵医嘱 丙卡特罗:早产儿、新生儿、年幼儿慎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4 岁应慎用,遵医嘱 孟鲁司特钠:2 岁国外有颗粒剂,但需遵医嘱六、消化系统用药胶体次枸橼酸铋:年幼儿一般不宜服用本品 雷尼替丁: 8 岁以下禁用 奥美拉唑: 婴儿慎用 比沙可啶: 6 岁以下禁用 酚酞:婴幼儿禁用 活性炭: 小于 3 岁如伴长期腹泻腹胀禁用 消旋卡多曲: 不推荐 1 月以下儿童使用 东莨菪碱: 乳幼儿、婴儿慎用 多潘立酮: 1 岁以内应特别慎用 西沙比利: 早产新生儿不建议使用 磷脂酰胆碱: 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注射液 柳氮磺吡啶: 2
3、岁以下小儿禁用七、泌尿系统螺内酯: 小于 2 岁应用应遵医嘱八、内分泌系统二甲双胍:不推荐 10 岁以下儿童使用九、抗微生物药物头孢呋辛酯:药品不可嚼碎服用,5 岁以下不宜用 头孢孟多: 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丙烯:小于 6 月婴儿不推荐使用 头孢哌酮: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 头孢克肟:小于 6 月婴儿慎用 头孢泊肟酯:小于 2 月小儿安全性未确立 头孢吡肟:小于 2 月小儿安全性及疗效未确定 美罗培南:小于 3 月暂不推荐使用 氯霉素: 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乙酰螺旋霉素:小于 6 月安全性尚不清楚 克拉霉素:小于 6 月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 阿奇霉素:6 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小
4、于 16 岁儿童静脉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新增加) 氨基糖苷类:药典 小于 6 岁慎用,浙江省版抗生素应用指导为禁用, 多粘菌素 B:不推荐小于 2 岁小儿使用 克林霉素:小于 1 月新生儿不宜应用,(某些药品说明书中为 4 岁以下慎用) 去甲万古霉素: 新生儿禁用 磺胺嘧啶: 小于 2 月婴儿禁用 甲氧嘧啶: 小于 2 月婴儿禁用 呋喃妥因: 新生儿禁用 喹诺酮类: 一般不用于 18 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如病情需要,应完善知情告知。 利福平:不用于新生儿,少用于 3 个月内婴儿 酮康唑: 2 岁以下不宜使用,2 岁以上慎用 氟康唑: 6 月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未确定 氟胞嘧啶: 儿科用药
5、安全性尚不清楚 金刚烷胺: 不宜用于 1 岁以下婴儿 阿昔洛韦: 2 岁以下小儿用药剂量未确定 扎那米韦: 小于 7 岁用药安全性不详 左旋咪唑: 2 岁以下禁用 甲苯达唑: 2 岁以下慎用 阿苯达唑: 2 岁以下慎用 吡喹酮:4 岁以下小儿用药安全性未肯定十、解热镇痛类阿司匹林: 目前不推荐作为儿童退热药的首选 赖氨匹林:同阿司匹林 尼美舒利:不推荐作为一线退热药(2011 年 5 月 20 日后 12 岁以下儿童禁用) 布洛芬:用于 3 月以上儿童十一、抗过敏药苯海拉敏: 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茶苯海敏: 新生儿、早产儿忌用 异丙嗪:2 岁以下小儿慎用,新生儿、早产儿禁用 马来酸氯苯那敏:新
6、生儿或早产儿不宜使用,婴幼儿慎用 富马酸酮替芬: 小于 6 月儿童禁用 盐酸羟嗪: 婴幼儿禁用, 6 岁以下慎用 赛庚啶:小于 6 岁一次剂量不超过 1mg,2 岁以下不宜使用 氯雷他定: 2 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不清楚 富马酸氯马斯汀:新生儿、早产儿禁用十二、营养用药脂肪乳注射液: 新生儿和未成熟儿伴高胆红素血症或肺动脉高压者慎用 维生素 A(视黄醇醋酸酯) (可能是大剂量的)婴幼儿对大量或超量维生素较 A 敏感,应谨慎使用十三、免疫抑制剂环孢素:1 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十四、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适用于 2 岁以上儿童十五、皮肤科用药磺胺嘧啶银:2 月以下婴儿禁用 卤米松:2 岁以下儿童慎用
7、 樟脑: 婴幼儿禁用 他克莫司:2 岁以下儿童禁用 吡美莫司:2 岁以下儿童禁用十六、鼻用抗过敏药丙酸倍氯米松:6 岁以上使用 糠酸莫米松:3 岁以上使用以上 2010 年药典为模版快速上手儿科用药一、儿科常用药物剂量算法能在儿科使用的药物,其说明书上多标注有儿童用药计算方法,按公斤体重药量乘以患儿体重,则等于目前每天用药量,再按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即可。如果说明书上无儿童用量,只标注:儿童酌减。则常用儿童体重(公斤)50(约定成人体重值) 成人药量,即可得到目前儿童所用药量。二、儿科用药注意点1. 氨基糖苷类在儿科,所有氨基糖甙类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的所有剂型,因其
8、耳肾毒性,均列为禁用。目前仍常见到有使用庆大霉素颗粒口服或者其针剂雾化吸入、小诺霉素肌注者,现在可以替代的药品很多,不要因其不需要皮试而盲目选择。2. 喹诺酮类所有喹诺酮类抗菌素,如: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等的所有剂型,因其对幼年软骨的影响,在儿科均列为禁用。3. 止吐药吗丁啉(多潘立酮)、盐酸普鲁卡因、胃复安(甲氧氯普胺)等,因其锥体外系的的副作用,在儿科,尤其是 3 岁以下的婴幼儿,应该谨慎使用。实际上,呕吐的症状,在病因缓解前,用止吐药效果很差,如:秋季腹泻前期的呕吐,主要发生在进食后,适当补液、控制饮食,呕吐常在 1-2 天内缓解,少用止吐药物。4. 金刚烷胺金刚烷胺及含金
9、刚烷胺的制剂(如“好娃娃“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在 1 岁以下禁用。5. 止泻药任何形式的止泻药,如,含苯乙哌啶制剂,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腹泻实际起到了引流毒素的治疗、代偿作用,有其积极意义,盲目止泻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儿科临床工作中,极少使用止泻药物。其实,在其它部位,如果药物破坏了机体本身的“引流、排泄代偿作用”时,均应该谨慎或者禁用,如止咳药(事实上,儿科很少需要使用止咳药物,化痰药物使用相对更多)、止吐药,以及气道分泌物多时、使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的药物(如异丙嗪类抗过敏药、山莨菪碱(654-2)为代表的莨菪类药物等等,尤其是“喉气管支气管炎”时,因可能加重内生性异物阻
10、塞,更应列为禁忌)。6. 退热药如尼美舒利各种制剂,在新的规定将其解禁前,在儿科禁用。肌注退热药安痛定(复方氨林巴比妥),除非患儿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其它退热剂(如抽搐、昏迷等)、必须退热时,才可慎重选择使用,且在使用前一定要向家属解释其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用后建议严密观察 1-2 个小时。另外,为了达到安慰发热患儿家属的目的,常见加用激素类药物退热,而激素的使用适应征中,无退热这一项。疾病的轻重与发热高低无直接关系,一定不要把激素作为退热剂来使用。7肌注给药小龄儿童尽量不要肌注给任何药物,尤其是预计要多次给药治疗时,如现在社区常用的肌注抗菌素类药物、反复肌注退热药物等。原因有:(1)小儿的神经
11、走行、解剖可能有异于成人,在儿童肌注,更易出现大神经的损害,如果不是紧急抢救、来不及开通静脉通道,尽可能不要采用肌注的方式给药。(2)小儿的肌肉薄嫩,且肌注时药物都原药浓度、稀释很少,就像化肥散到娇嫩的叶片上,比成人更容易引起肌注部位的肌肉永久性的伤害,像臀大肌萎缩等。8. 复方制剂现在常用的各种中成药种类繁多,其中所含的药物很多都相同,且其中不能像西药一样明确各种成份的含量。如果我们要开这些药物,建议不要多种中成药同时服用。西药中也有复方制剂者,如各种感冒颗粒,一定要注意不同商品名称、却为同一种药的叠加服用。像 VC 银翘片、三九感冒灵、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都含有退热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
12、又像复方锌布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不同退热剂中都含有“氯苯那敏(扑尔敏)”等等。所以一定要熟读药品说明书,熟悉常用药物在儿童的用法、用量;熟悉常用复方制剂中各种成份的含量;熟悉公认的用药禁忌。9. 药物叠加的副作用有些药物有着相似的副作用,如一个发热、咳嗽的孩子,可能会用到: 异丙嗪、克咳敏(二氧丙嗪)、止咳颗粒类中药、退热类的复方制剂(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其中都可能会有镇静的副作用,患儿这样“综合治疗”3-4 天后,会出现嗜睡, 几天才缓解。儿科常用的西药类“感冒颗粒”如小儿三九感冒灵、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锌布颗粒、护彤颗粒等,其主要目的为退热,如果不发热,只有打喷嚏、流清涕等鼻炎表
13、现,并不推荐以上复方制剂,如果其有效,也是其中的“氯苯那敏”在起作用,还不如用氯苯那敏口服治疗来的直接。发热时,不要把两种退热药一起服用,常见到患儿发热时一起服用复方锌布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尤其是,常见到医生交待把以上的某种退热药一天三顿,不管有没有发热,都配合使用。可能在病初,患儿一天都在发热,这样用倒也不算很差,可是家属往往拿了药、不再发热就不复诊了,常见其把退热药配合抗感染药物一直服用 7-8 天以上。所以,开药后,一定多交待几句,减少患儿服错药的机会,发现家属可能有误解的情况,一定在下次交待病情、指导用药时说清楚。10. 其他有些疾病本身无特效治疗,如大多数的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14、、病毒性腹泻等,此时不宜在药物的使用上抱太大的希望,而应该作对对症、营养、补液支持的工作。如秋季腹泻时,一定要把口服补液提到第一位来,开始患儿常有呕吐、食欲下降,可以不用任何药物,但一定要指导其口服补液。不要只笼统的告诉家属“回家喝糖盐水”,结果,有很多的家属,自己回家“摄一点盐、抓一点糖”加到水里,就成“糖盐水”了,这样管用吗?效果应该很差,如果没有正规的口服补液盐,还不如交待家属回家用“稀面汤或米汤 + 盐”让家属更容易执行。这些药物 别忘提醒患者睡前服用根据机体的昼夜节律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可以说是医生的基本功,了解药物的属性,达到最小剂量、最佳疗效、最小毒性。有这么一些药,适合睡前服用
15、,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汀类降血脂药他汀类家族药物主要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等。其用法多为每日服药一次,宜晚上或临睡前服用,如氟伐他汀推荐剂量一次 2040 mg,一日一次,晚餐时或临睡前服用。这是由于肝脏在凌晨时合成胆固醇的能力最强,胆固醇合成酶有昼夜节律,夜间合成活跃,因此建议在晚间或临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酯效果最佳。降压药提到降压药,往往第一时间想到早晨服用,但是殊不知高血压也分为杓型和非杓型。其中若夜间血压下降的趋势变小,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夜间血压下降 10% 表示昼夜节律异常,称非杓型血压。对于这类患者,应于晚间睡前服药
16、。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于早晨或晚上服药对 24 h 平均血压的作用相同。但晚上服药可更有效地降低夜间平均血压,进而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的转化。另外,任何时间服用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阻断剂氯沙坦等均可达到全天有效降压的目的。但睡前服药使昼夜血压比值增高,并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转化。平喘药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及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等因素存在生理性昼夜波动。因此哮喘多在深夜或凌晨发作,故多数平喘药以睡前服用为最佳,此时哮喘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如特布他林(肾上腺能 2 受体激动剂)等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以利药物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
17、加时达较高血浓度。早上 8 点口服 5 mg,晚 20 点服 10 mg,可使该药的血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长效平喘药孟鲁司特钠一日一次给药,哮喘患者在睡前服用能有效控制夜间或凌晨的哮喘发作。值得注意的是氨茶碱则不同,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它在早晨 7 点左右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镇静催眠药常见的镇静催眠药有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用于镇静、催眠、抗焦虑。用于催眠作用时,起效较快,应临睡前服用。泻药治疗便秘的温和泻药有酚酞、液状石蜡等,需睡前服用。酚酞片口服后约 15% 被吸收,用药后 48 小时见效,因此成人一次 50200 mg,睡前服用,次日早晨排便。抑酸药
18、胃酸的分泌有昼夜规律,在清晨 5 点至中午 11 点最低,下午 2 点至次日凌晨 1 点,所以胃溃疡的腹痛症状多在夜间有发生。西咪替丁(H2 受体阻断剂):空腹服用吸收快;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出现早,与食物中和胃酸相重合;改用全天量睡前顿服。奥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有夜间酸突破现象,睡前顿服可克服。一些抗酸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应睡前服用,因为睡前胃部已经排空,药物形成的保护膜不宜被破坏。驱虫药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左旋咪唑等,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这样可以减少食物对药物的影响,增加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使虫体失去活动能力,不能附着于肠壁上,最后因肠的蠕动,排出体外,增强疗效。因此宜晚上临睡时服用,如左旋咪唑在驱蛔虫时,一日 23 mg/kg,空腹或睡前顿服。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异丙嗪、西替利嗪等,常用于过敏反应等,但是在服药后容易出现嗜睡、乏力、精力不集中等症状。因此这类药物建议在睡前服用,既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对生活的影响,还能让药物充分代谢,产生药效,解除过敏导致的身体不适。铁剂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葡萄糖酸铁、亚铁等铁剂等铁剂,铁剂对胃肠道有刺激,且必须在胃酸作用下才宜吸收。宜在胃酸分泌最活跃的时候用,晚间胃酸分泌最高,晚 20 点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 8 点高,疗效延长 34 倍。口服药物,服药时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