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20 ,大小:825.50KB ,
资源ID:540884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4088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专利法详解.doc)为本站会员(saw51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专利法详解.doc

1、新专利法详解目 录第一章 总则. - 1 -引言. - 1 -第一条. - 1 -一、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 - 1 -二、鼓励发明创造. - 2 -三、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 - 3 -四 、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 4 -五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4 -第二条. - 4 -一、发明. - 5 -二、实用新型. - 6 -三、外观设计. - 7 -第三条. - 7 -一、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 - 8 -二、省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 - 10 -第四条. - 11 -一、需要保密的发明创造. - 12 -二、保密专利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 12 -第五条. -

2、13 -一、概述. - 13 -二、违反国家法律的发明创造. - 13 -三、违反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 14 -第六条. - 15 -一、概述. - 15 -二、职务发明的界定. - 16 -三、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 - 18 -四、非职务发明的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 - 19 -第七条. - 20 -第八条. - 21 -一、确定权利主体的原则. - 22 -二、合作和委托关系. - 22 -三、共有权利的行使. - 23 -第九条. - 24 -一、禁止重复授权的原则. - 24 -二、先申请原则和先发明原则. - 24 -三、判断申请先后的标准. - 25

3、 -四、对不同申请人同日提出的专利申请的处理. - 26 -五、同样的发明创造. - 26 -第十条. - 27 -一、专利申请权的含义. - 28 -二、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可以转让. - 28 -三、向外国人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 - 28 -四、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转让合同. - 29 -五、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转让的登记. - 29 -六、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转让的生效. - 30 -七、其他有关问题. - 30 -第十一条. - 31 -一、概述. - 32 -二、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效力. - 32 -三、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效力. - 40 -第十二条. - 41 -一、专利实施

4、许可的性质. - 41 -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应当是书面合同. - 41 -三、被许可人应当支付使用费. - 42 -四、专利实施许可的类型. - 42 -五、专利实施许可与第三人的关系. - 43 -六、专利权终止或者无效对许可合同的影响. - 43 -七、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订立. - 44 -八、对专利实施许可的限制. - 45 -第十三条. - 49 -一、给予临时保护的必要性. - 49 -二、临时保护的效力. - 49 -三、使用费的标准. - 50 -第十四条. - 50 -一、制定本条规定的出发点. - 51 -二、推广应用的对象、条件和方式. - 51 -三、其他问题. - 5

5、2 -第十五条. - 53 -第十六条. - 54 -第十七条. - 55 -第十八条. - 56 -第十九条. - 57 -第二十条. - 60 -一、关于向外国申请专利. - 60 -二、关于专利国际申请. - 61 -第二十一条. - 62 -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 64 -引言. - 64 -第二十二条. - 64 -一、概述. - 65 -二、新颖性. - 65 -三、创造性. - 72 -四、实用性. - 75 -第二十三条. - 77 -一、不相同和不相近似. - 77 -二、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 78 -第二十四条. - 84 -一、概述. - 84 -

6、二、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 - 85 -三、宽限期的效力. - 87 -四、享受宽限期的方式. - 87 -第二十五条. - 88 -一、概述. - 88 -二、不能授予专利权的内容. - 89 -第三章 专利的申请. - 93 -引言. - 93 -第二十六条. - 93 -一、请求书. - 94 -二、说明书. - 95 -三、权利要求书. - 98 -第二十七条. - 101 -一、请求书. - 102 -二、图片或者照片. - 102 -三、筒要说明. - 102 -四、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样品或者模型. - 103 -第二十八条. - 103 -一、申请日的重要性. - 103 -二、申

7、请日的确定. - 104 -第二十九条. - 104 -一、概述. - 105 -二、优先权的意义. - 105 -三、外国优先权. - 106 -四、本国优先权. - 109 -第三十条. - 110 -第三十一条. - 110 -第三十二条. - 112 -第三十三条. - 113 -一、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 - 113 -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的修改. - 115 -第四章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 115 -引言. - 115 -第三十四条. - 116 -一、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布. - 116 -二、发明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 117 -第三十五条. - 118 -

8、第三十六条. - 120 -第三十七条. - 121 -第三十八条. - 123 -第三十九条. - 124 -第四十条. - 125 -一、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 - 126 -二、关于初步审查制度的讨论. - 127 -第四十一条. - 127 -第五章 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 129 -引言. - 129 -第四十二条. - 130 -第四十三条. - 131 -第四十四条. - 132 -第四十五条. - 132 -一、取消专利权撤销程序,保留无效宣告程序. - 133 -二、无效宣告请求的请求人和提出的时间. - 134 -三、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 - 134

9、 -第四十六条. - 134 -一、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 - 135 -二、司法程序. - 136 -第四十七条. - 137 -一、专利权无效宣告的效力. - 138 -二、专利权无效宣告的追溯力. - 138 -第六章 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 - 139 -引言. - 139 -第四十八条. - 140 -第四十九条. - 141 -第五十条. - 142 -第五十一条. - 142 -第五十二条. - 143 -第五十三条. - 144 -第五十四条. - 144 -第五十五条. - 145 -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 145 -引言. - 145 -第五十六条. - 1

10、46 -一、概述. - 147 -二、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 147 -三、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范围. - 152 -第五十七条. - 152 -一、专利权被侵犯的救济途径. - 153 -二、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 - 156 -第五十八条. - 160 -一、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 160 -二、假冒他人专利的法律责任. - 163 -第五十九条. - 164 -第六十条. - 165 -第六十一条. - 167 -第六十二条. - 169 -一、专利侵权纠纷的诉讼时效. - 170 -二、专利临时保护纠纷的诉讼时效. - 171 -三、规定诉讼时效的理由. - 171 -第六十

11、三条. - 172 -一、概述. - 172 -二、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 173 -三、关于善意第三人的免责规定. - 179 -第六十四条. - 181 -第六十五条. - 182 -第六十六条. - 183 -第六十七条. - 184 -第八章 附则. - 185 -引言. - 185 -第六十八条. - 185 -一、费用项目. - 185 -二、费用标准. - 186 -三、费用的缴纳方式. - 186 -四、费用的减缓. - 186 -第六十九条. - 187 第一章 总则引言1984 年制定的专利法共分八章 69 条。分别为总则,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的申请,专利申请的审查

12、和批准,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专利权的保护和附则。专利法的第一次修改对 19 条条文进行了修改,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对 36 条条文进行了修改,但是两次修改对专利法的篇章结构和主要条款序号均未作变动。总则,顾名思义是一部法律中提纲挈领的部分。我国专利法的总则部分在整个专利法中更占有突出的地位。首先,总则部分包括 21 条,约占整个专利法所有条款数的三分之一;其次,总则部分涵盖了立法宗旨、主管专利工作的部门、专利申请的客体、申请专利的主体、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界定、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发明人和设计人的权利、专利代理和专利工作人员的保密责任等重要内容。在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中

13、,总则部分的条款数目虽未增加,但内容上有许多重要的修改和补充。主要包括:(1)明确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包括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2)肯定了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保护制度,明确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设立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3)取消了全民所有制单位对专利权持有的规定,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创造更好的市场竞争条件;(4)放宽了对职务发明的界定,向发明人倾斜,以更好地鼓励发明创造;(5)与 TRIPS 协议接轨,强化专利权人的权利,规定专利权人的权利包括禁止许诺销售行为;(6)对中国作为专利合作条约(下称 PCT 条约)成员应当履行的义务和享受的权益做了原则规定;(7)

14、为保护发明人合法权益,明确了专利代理的职业道德;(8)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其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处理有关专利的申请和请求。第一条为了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法。本条规定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我国专利立法以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为宗旨:一、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是专利法的核心。专利法第一条开宗明义点明了我国用单一的授予专利权的形式保护发明创造。什么是专利?人们曾经试图用各种方式准确予以定义,其中为人们较为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专利是由政府机关

15、或者代表若干国家的地区性机构根据申请所颁发的一种文件,这种文件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内容,并且在一定的时间期间内产生这样的一种法律状况,即获得专利的发明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经专利权人的许可才能予以实施。”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知识产权是一种关于无形财产的财产权,其保护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创造”。这是将其称为“知识产权”的原因。正如任何财产权的内容、范围以及财产所有人的权利、义务要受到某些限制一样,专利权也不是一种绝对的权利。例如当一项在后专利是对他人的在前专利的某种改进时,在后专利的专利权人未经在前专利的专利权人同意,就不能实施自己的发明创造,否则就构成侵犯在先专利的行为。当发明创

16、造涉及国家和公众的重大利益时,国家可以对该专利予以推广应用或者批准强制许可。在我国历史上,专利制度的孕育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商品市场的逐渐形成联系在一起的。19 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演变,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受到破坏,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一些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将专利制度的思想引入中国。1898 年(光绪 24 年),光绪皇帝接受维新派建议,决心变法,在“百日维新”运动中提出了“除旧布新”的设想,发布了包括奖励新发明在内的数十条改革政令,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设置了为期50 年、30 年、10 年的专利制度。这是

17、我国历史上实行专利制度的初次尝试。然而,从那时直到新中国诞生前,中国人民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侮,长期陷入战火之中,没有真正实行专利制度的客观环境。新中国诞生初期曾经实行过对不同的发明分别给予专利证书或发明证书的双轨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种制度并没有真正予以施行。直到 1984 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我国才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了自己的专利制度。鉴于双轨制对发明创造的鼓励作用不大,不利于调动发明人作出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与其他国家交往也有一定麻烦和困难,经过充分酝酿和比较分析,我国 1984 年制定的专利法明确规定用单一的专利制度保护发明创造。二、鼓励发明创造国家应当鼓励发明创造的必要性是不言而

18、喻的。本条规定专利法旨在用授予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发明创造是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发明创造的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水平,而科学技术的水平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最为重要的因素,这是当今世界形势的重要特点之一。发明创造不仅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引起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加快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促进市场竞争,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进而导致地区和国家力量的对比产生变化。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鼓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对此,我国进行过不同的尝试。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依靠奖励制度来鼓励发明创造,实行的是所谓“一家开花,百家引进”的体制,也就是发明创造做出后归国家所有,任何

19、单位都可以无偿的予以使用。在这种体制下,发明人得到的回报是获得奖状、奖章、奖金等奖励,发明人及其所在单位不能从发明创造的实施中获得经济效益,因而也就无法回收为完成发明创造所作的投资。这种状况不利于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因此,虽然国家年年拨款搞科研,年年拨款奖励发明创造,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总不是很多。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为了更为有效地鼓励发明人多发明创造,国家必须建立一种制度,使完成发明创造的单位或者个人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对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权保证了专利权人享有优越的竞争地位,能够帮助他们收回完成发明创造所付出的投资,国家往往不需另外花钱奖励,就能够促使发明人公开新的技

20、术,为公众及时输送有用的技术信息,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美国前总统林肯有一句名言,即专利制度是“给天才之火增添利益之油”,这个比喻是很恰当的。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发明创造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社会效果。只有取得效果的发明创造才应当得到社会的回报,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如何正确、公正地评价发明创造能否产生效果以及能够产生何种程度的效果,却是我国过去一直在努力,但结果却始终不甚理想的一件事情。而这一点正好体现了专利制度和过去的奖励制度之间的高下。在专利制度下,专利权人获得经济利益是通过自己实施专利、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以及制止他人的侵权行为来实现的。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是否有价值由市场来决定,专利权

21、是否值得保留由专利权人自己来判断,而不是由某些人或者某个机构以审核、鉴定的方式予以评判,因而其结果也就更为公正和客观。换句话说,专利制度的运作方式确保“利益之油”能够有选择性地增添在价有所值的“天才之火”上,这是专利制度的突出优点之一。三、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鼓励作出发明创造并不是专利法的终极目的。发明创造的意义在于通过其实际应用,能够减少投入、增加产出、提高质量、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如果一项发明创造仅仅停留在技术方案上,完成之后就束之高阁或不予实施即推广应用,再好的发明创造也没有实际意义。我国决定建立专利制度来保护发明创造,其重要原因之一还在于专利制度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

22、用。首先,专利制度能够鼓励专利权人主动实施其专利技术。授予专利权为申请人提供了优越的竞争地位,任何他人使用其发明创造都应当向专利权人支付一定的报酬,从而为专利权人提供了获得经济利益的可能。但是,真正获得经济利益还要靠专利的实施,这就要求申请人通过自己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将先进的技术付诸实践。在专利制度下,由于发明人有望通过实施其发明创造获得经济利益,这就为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增添了动力。专利制度是利用经济杠杆,而不是行政命令来鼓励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实践表明,这种经济杠杆的作用更为有效。其次,专利制度为他人实施专利技术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申请人必须对发明创造做出清楚、完整

23、的说明,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阅读说明书就能实施该发明创造。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以政府公告的方式予以公开或公告,因此最迟到授权时,公众就能够通过正规的渠道获知发明创造的内容。专利文献构成了专门一类技术信息源,有专门的分类体系,其详细深入程度远远超过目前普遍采用的图书分类体系,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方便、 迅速地找到他所关心的内容。专利文献除了纸件形式之外,还有各种载体形式,公众可以很容易地获得。目前,各种类型的专利信息数据库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十分强大的检索功能,公众可以通过联网方式进行查阅。 这样,专利制度就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内容详实、格式统一、查找方便,并覆盖各个技术领

24、域的巨大信息源,大大地方便了技术信息的获取,从而也就大大促进了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能够减少重复研究,降低研究开发的成本。第三,专利制度有利于从外国引进先进科学技术,也有利于我国的先进科学技术走向世界,从而促进发明创造的国际推广应用。发达国家的新增国民产值一大半是靠跨国公司经营国际贸易,占领国际市场而获得。专利制度的建立为我国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技术贸易竞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应当指出的是,专利法提供的保护要有利于其保护的客体,即发明创造的“推广利用”,这是专利法与商标法、著作权法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本条将“有利于发明创造的应用”作为专利法的宗旨之一,是因为从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应当鼓励和号召

25、使用新的、更好的技术。商标专用权的保护客体是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区别于其他商品或者服务的标记,国家并不鼓励和号召生产相同产品的厂家都使用相同的商标。倘若如此,商标就失去了其意义。因此,对注册商标的保护对象来说,没有“推广应用”一说。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是文学、艺术作品,所保护的是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作品的内容,对其保护的对象来说也不存在“推广应用”一说。TRIPS 协议第 7 条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执法应当有助于技术创新以及技术转让和传播,有助于技术知识的创作者与使用者相互收益并且是以增进社会和经济福利的方式,以及有助于权力和义务的平衡。”上述规定在谈到促进转让和传播时,所涉及的也是“技术”

26、,而不是其他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专利法中有些规定就是为了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专门订立的,从而导致对专利权的保护具有一些与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的保护不同的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保护期限。在这三种知识产权中,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最短,世界各国的法律都如此规定。这决非偶然,而是包含了深刻的内在原因,因为从建立专利制度的宗旨出发,专利独占权的时间不能过长,较短的保护期限有利于公众尽快地自由使用专利技术。四 、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专利制度能够促进技术信息的交流,有利于发明人回收科技研究的投资,避免重复研究,因而可以起到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对这一点,1984 年制定的专利法和 1992

27、 年专利法修改案都予以充分肯定。在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中,将原来的“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改为“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一是因为“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含义层次上有所不同;二是因为“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我国 1999 年全国科技大会确定的目标,是一个富国强民的系统工程。将“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写入专利法,意味着专利工作必须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的精神,在专利的观念、管理和保护上都更上一层楼。具体而言,“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将专利工作纳入技术创新体系。是指应当正确处理好专利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把专利的拥有量、质量和专利技术的实

28、施程度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把掌握和利用专利技术和专利信息纳入到科技跟踪、立项、研究开发、产业化等技术创新的全过程,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现象,为科技成果和新技术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创造条件。第二,确立和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指应当通过开展以获得专利为主的技术创新工作,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专利管理和专利保护制度,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根本问题。五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全党全民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国防

29、现代化。应当说,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通过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明确规定专利法除了应当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有利于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外,还应当“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这就为专利工作纳入全国科技创新体系奠定了法律基础,也将使专利工作更有效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本条规定“发明创造”一词的含义。专利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专利法的立法宗旨是通过授予专利权来保护发明创造,这表明专利权的客体是发明创造。在日常生活中,“发明创造”一词泛指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至于这个“新”和“前所未有”究竟是以什么时间和什么范围为标准

30、,则没有明确的概念。有的人将科学发现也称为发明。我国专利法中采用的“发明创造”一词有特定的含义,是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合称。在专利法条文中,凡是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者都适用的,称为“发明创造”;如果仅对发明适用,称为“发明”;仅对实用新型适用的,称为“实用新型”;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二者适用的,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余者类推。与此相对应,专利法中提到的发明创造专利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例如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适用于发明专利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权,同条第二款只适用于外观设计专利权。如果某一规定适用于三种专利权,则条文中一般只提“专利权”,例如第五条和第十六条。专利

31、法中没有规定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定义,该定义规定在实施细则第二条中,现分别说明如下:一、发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从这一定义可知,一项发明具有如下特点:(1)发明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案一般而言,技术方案是指运用自然规律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某一特定技术问题的具体构思,是利用自然规律、自然力使之产生一定效果的方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经典教材指出:发明是人脑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利用自然规律解决生产、科研、实验中各种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方案一般由若干技术特征组成。例如产品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零件、部件、材料、器具、设

32、备、装置的形状、结构、成分、尺寸等等;方法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可以是工艺、步骤、过程,所涉及的时间、温度、压力以及所采用的设备和工具等等。各个技术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技术特征。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只是人们对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未知物质、现象或变化过程的认识和对其规律的总结,不是利用自然规律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因而不属于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不是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例如发现闭合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会产生电流并不能申请专利,但根据该原理制造出发电机就显然是一种可获专利保护的发明。此外,经济活动和行政管理工作等方面的计划、规则和方法等,由于只涉及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则,没有利用自然力或自然规律,因而也不

33、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对象。其他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例如下棋规则、游戏规则、汉语拼音方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等,由于只是指导人们判断、记忆、推理、分析的规则和方法,不具有技术内容,也不能成为专利法保护的对象。关于是否属于专利法保护对象的问题,请详见对专利法第二十五条的解释。(2)发明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型产品发明包括所有由人创造出来的物品,例如对机器、设备、部件、仪器、装置、用具、材料、组合物、化合物等等作出的发明。方法发明包括所有利用自然规律的方法,又可以分为制造方法和操作使用方法两种类型,例如对加工方法、制造工艺、测试方法或产品使用方法等所作出的发明。专利法保护的发明也可以是对现有产品或

34、方法的改进。绝大多数发明都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例如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组合,对某些技术特征进行新的选择等,只要这些组合或选择产生了新的技术效果,就是可以获得专利保护的发明。二、实用新型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专利法所称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与发明的相同之处在于实用新型也必须是一种技术方案,而不能是抽象的概念或者理论表述。实用新型与发明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用新型只限于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不能是一种方法,例如生产方法、试验方法、处理方法和应用方法等,也不能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产品,如药品、化学物质、水泥等;第二,对实用新型的

35、创造性要求不太高,而实用性较强。针对后一特点,人们一般将其成为小发明。产品的形状是指产品具有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确定的空间形状;产品的构造是指产品的内部构造, 即产品的组成部分及其结构,它们具有确定的空间位置关系,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整体。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分子结构、原子结构等,不属于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二款所称的“构造”。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1989 年 12 月 21 日,中国专利局依据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五条发布了第二十七号公告,规定下列各项不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对象:(1)各种方法,产品的用途;(2)无确定形状的产品,如气态、液态、粉末状、颗粒状的物质或材料;

36、(3)单纯材料替换的产品,以及用不同工艺生产的相同形状、构造的产品;(4)不可移动的建筑物;(5)仅以平面图案设计为特征的产品,如棋、牌等;(6)由两台或两台以上的仪器或设备组成的系统,如电话网络系统、上下水系统、采暖系统、楼房通风空调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轧钢机、连铸机等;(7)单纯的线路,如纯电路、电路方框图、气动线路图、液压线路图、逻辑方框图、工作流程图、平面配置图以及实质上仅具有电功能的基本电子电路产品(如放大器、触发器等);(8)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电、磁、光、声、放射或结合的医疗器具。上述各项不授予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有的是从实用新型应当具有确定三维形状、适于实用的产品的定义出发的,例如无

37、确定形状的产品、单纯材料替换的产品;有的是出于政策上的考虑,例如不可移动的建筑物、系统。第 8 项主要是考虑到这些以电、磁、光、声、放射或其结合方式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医疗器具关系到人身的健康和安全,而我国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进行实质审查,经过初步审查即授予专利权,为了维护公众和消费者的利益,防止一些未经严格科学试验或测试、会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医疗器具借专利的名义对公众产生误导作用,因此将它们排除在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对象之外。第二十七号公告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范围作出的补充规定。多年的实践表明其总体效果是好的,对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正常运行起了保障作用,但是,对获得实用

38、新型专利权的主题范围的限定应当是专利法或者实施细则予以规定的重要问题之一。该公告只是原中国专利局的部门规章,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一个重要问题作出变通规定,从法律效力上看存在问题。专利法实施细则对驳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理由以及请求宣告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的理由都作了穷尽性的规定,因此多年以来一直对能否依照该公告驳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以及能否依据该公告宣告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存在争议。此外,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公众对该公告的具体内容也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见。基于这种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于 2001 年 6 月 25 日发布第七十七号公告,宣布第二十七号公告于 2001 年 7 月 1

39、日起废止。随着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第二次修改,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将对其审查指南进行修改,其中将对第二十七号公告所涉及的内容作出相应调整。三、外观设计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专利法所称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根据这一定义,外观设计可以分别针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作出,也可以针对三者之间的结合作出。从实施专利法以来的情况看,产品的形状和图案可以分别单独构成适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设计方案,但是色彩却难于单独构成,需要与形状或者图案结合起来,才适于获得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基于这一原因,在第二次修改实施细则时,将外观设计的定义修改为

40、:“专利法所称的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相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观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都可以涉及产品的形状,但不同的是,实用新型是一种技术方案,它所涉及的形状是从产品的技术效果和功能的角度出发的;而外观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案,它所涉及的形状是从产品的美感角度出发的。从上述定义出发,外观设计是关于产品外表的装饰性或艺术性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是平面图案,也可以是立体造型,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一般而言,它具有下述特点:(1)只有与产品相结合的外观设计才是我国专利法意义上的外观设计。(2)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应用,也就是能够为生产经营目的而制造,如果

41、产品的形状或图案不能用工业的方法复制出来,或者不能达到批量生产的要求,就不是我国专利法意义上的外观设计。(3)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即“富有美感”。对外观设计授予的专利叫外观设计专利。授予外观设计专利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商品外观的改进,既增强竞争能力,又美化人民生活。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外观设计给予有效保护的必要性已变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改善外观设计与扩大商品销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同时,外观设计的好坏能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影响产品的销售量。事实证明,一个企业可能因为快速、大量生产在外观上适合公众爱好的产品而获得显著的经济

42、效益。反之,产品将难于销售。正因为如此,工业界和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加强对产品外观设计的保护。TRIPS 协议第 25 条明确规定: “对独立创作的、具有新颖性或原创性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全体成员均应提供保护。”第三条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全国的专利工作;统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依法授予专利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本条规定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巴黎公约第 12 条规定,该联盟各国承诺设立工业产权专门机构和向公众传递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商标的中央机构。该专门机构应定期出版公报,按时公布专

43、利权人的姓名和取得专利的发明概要,以及注册商标的复制。在多数国家,承担上述工作的机构也负责审查批准专利。在 1984 年制定的专利法中,本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受理和审查专利申请,对符合本法规定的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权。”1992 年第一次修改专利法时对上述规定未作改变。在专利法的第二次修改中,本条有重大修改。这首先是因为在 1998 年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中,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被赋予了宏观管理全国专利工作的职能。受理、审查、批准专利申请的任务已委托其下属单位专利局负责。其次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专利工作体系,强化专利保护,明确我国行政执法和司法执法并行运作的专利权保护模式。本

44、条首次在专利法中明确了地方专利管理机关的地位,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这意味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下的人民政府也可以设立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其行政区域内的专利管理工作。对本条的修改与对专利法第一条的修改是一致的,即专利立法要为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服务。一、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本条所称的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 1998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原中国专利局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国务院直属的行政机构。更名后的国

45、家知识产权局增加了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的职能,并规定由其承担原国务院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的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原中国专利局承担的对专利申请的受理、审查、复审以及对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业务委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承担。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下属事业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职能包括:(1)提出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草案;研究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组织制定专利工作的规章制度。(2)研究拟定知识产权涉外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国外知识产权发展动向;统筹协调涉外知识产权事宜(含必要的对外知识产权谈判);负责专利工作的国际联络、合作与交流活动。(3)组织制定全国专利工作发展规划和专利信息

46、网络规划。(4)组织制定专利确权、侵权判断标准并指定管理确权机构;指导地方处理专利纠纷和查处冒充专利行为的工作;负责专利代理机构的审核、人员资格的确认;指定涉外专利代理机构。(5)组织、推动专利法及有关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规划有关知识产权的教育与培训。(6)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对专利申请的受理和审查以及专利权的授予统一集中进行,而不是分散在各省市进行。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专利权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一种独占权,对一项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授予给一个人,就不能再授予其他人,为了避免专利权的重复授予,只能采取集中受理、审查的方式。第二,专利审批是一项技术性和法律性

47、很强的工作。为了统一审查标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专利法作原则规定,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即专利法实施细则加以具体化,再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部门规章即审查指南(以下简称审查指南)进一步制定审查规则。由于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很广,审查员在依据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专利审查时要准确地掌握标准也并非易事。在国家同一个行政部门内进行审查工作,有利于统一审查标准。第三,专利审查需要一批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审查员。这些人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要懂技术、懂法律、懂外语,还要懂专利审查业务,熟悉专利文献。除了审查员之外,进行专利审查工作还必须具备必要的审查手段,其中主要是专利文献和计算机管理系统。 PCT 条

48、约规定的最低检索文献必须包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俄罗斯(包括前苏联)、瑞士、欧洲专利局、PCT 条约、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的专利文献,以及 169 种科技期刊。所有这些文献加在一起,其数量相当庞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专利审查中所利用的信息源在不断扩张,各种类型的科学技术电子数据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利用。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检索,需要配备大型的计算机系统和容量巨大的数据库。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专利审查工作也应当集中进行。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为了方便申请人,根据专利申请业务的需要,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沈阳、济南、长沙、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设有 9 个代办处,代为受理专利申请。需要注意,除了判断

49、申请是否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受理条件之外,这些代办处不进行专利申请的其他审查工作。根据本条,我国经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批准授予下述三种专利:1. 发明专利对发明专利申请所授予的专利叫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各类专利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种,也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类别。其他一切种类的专利,都或多或少从其派生、演变而来,或是对发明专利的补充和完善。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授予发明专利应当经过实质审查,实行早期公开、请求审查制。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自申请日起 20 年。2. 实用新型专利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授予的专利叫实用新型专利。除我国、巴西、南朝鲜等称其为实用新型专利外,其他国家一般称其为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证书,以示与发明专利的不同。从历史上看,实用新型保护制度比发明和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建立的晚。世界上第一部实用新型条例在 1843 年颁布(英国)。其后,德国于 1891 年、日本于 1905 年分别颁布了实用新型法。建立实用新型保护制度是对专利权仅仅授予创造性较高的发明创造的专利保护制度的补充。例如,德国当时制订实用新型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小而实用的改良被竞争者模仿而几乎得不到保护的状态”,是为了保护“介于专利发明和外观设计之间的发明”。日本出于产业政策方面的考虑,也认为需要对那些单纯以实用为目的的小发明予以保护。据日本特许厅的统计,自日本于 1905 年建立实用新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