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107 ,大小:150.50KB ,
资源ID:537538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3753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史2.ppt)为本站会员(hwpkd79526)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史2.ppt

1、第四章,中国工业化起步,第一节 中国工业化思想,一、早期工业化思想 早期启蒙思想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人翻译西方书籍报纸,编著四洲志。 魏源:海国图志一百卷,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必先离夷馆翻夷书”。,洋务派官僚的经济思想,曾国藩:“购买外洋船炮,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将来师夷智以造船炮,尤可期永远之利”。 李鸿章:“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左宗棠:“中国自强之策,必应仿造轮船,以夺彼族之所恃”。 张之洞:“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提出“速讲商务”、“亟治铁路”、“讲求工政

2、”、“用洋法精炼铁”。,洋务派幕僚和干才的思想,王韬:“商为国本,商富即国富”。 马建忠:通商致富,重商主义迟了三百多年。 薛福成:工基商纲,机器养民论。 郑观应:商战,“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维新派的经济思想,康有为:“定为工国,而讲求物质” 梁启超:“凡欲加力使大莫如机器”,“他日必以工立国” 严复:翻译原富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其思想主要表现在译事例言和6万多字的按语中。 赞成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但并未真正理解和接受西方经济学基本观点。,二、实业救国思想,张謇的棉铁主义 进口替代,扭转外贸逆差 作为先导产业,重点突破 孙中

3、山的实业计划 发展铁路、公路、港口、采矿、机器制造业和移民垦荒,核心是“废手工采机器”。 各产业部门是一个整体,应万端齐发,平衡发展。 必须大规模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第二节 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一、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条件 (一)自然经济的瓦解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倾销和国内农业商品生产的发展而逐步完成。 洋货倾销冲垮农村家庭手工业; 农民成为世界市场的消费者和世界市场的原料生产者; 农业和手工业中分别出现资本主义经营。,(二)商品和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商品市场在洋货冲击下扩大,地方市场逐渐成为统一市场; 农民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形成广大的劳动力市场。 到甲午战争前,破

4、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总数在1000万人以上,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仅约10万人。 供大于求,廉价劳动力产生更多利润,同时又阻碍机器使用和技术改革。,(三)财富积累转化为产业资本,官僚集团投资 地主缙绅投资 传统商人(包括钱庄等)投资 买办商人投资 华侨商人投资 其中形成早期官僚资本,形成民营资本。,贫穷的恶性循环圈,资本供给方面:收入低剩余少,造成储蓄低,导致投资少资本稀缺。 资本需求方面:收入低购买力小,导致需求低,缺乏投资引诱,资本不足,导致生产率低、收入低。,收入低,资本不足,需求低,储蓄低,劳动 生产率低,资本供给,资本需求,“均衡增长理论”,纳克斯(R.Nurkse)提出 如何打破恶性循环圈

5、? 同时投资各生产部门,创造市场需求;扩大市场,提高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不发达国家陷入贫穷的恶性循环怪圈不可能自己冲出,须由外力来打破。 非均衡增长理论:不发达国家不可能均衡增长,应选择突破口,重点投资某些部门,带动其他部门。,二、外资经营的近代工业,概况 无条约保障的非法经营,数目不大。18401895年约23亿美元,其中工业投资仅1400万元。行业集中在船舶修造、进出口加工和公用事业。 影响 显示强大的生产力,竞争优势。 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 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三、洋务运动与洋务企业,(一)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 目的:“借师助剿”、“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推动者: 中央:

6、总理衙门奕忻、文祥迎合世界潮流,抵制顽固派; 地方:地方督抚在实践中领悟到先进生产力的威力,为富国强兵,也为增强自己的实力。,发展轨迹,1861年曾国藩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李鸿章办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 1866年崇厚办天津机器局 1866年左宗棠办马尾船政局 1889年张之洞办湖北枪炮局,(二)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转轨原因: 经费枯竭,“求强”转为“求富”。 原料、燃料、运输、通讯供应不上。,发展轨迹,1872年轮船招商局 1876年开平煤矿 1880年唐胥铁路、天津电报总局 1879年上海机器织布局 1890年汉阳铁厂 1892年湖北官织布局,(三)洋务企业的特点,资金来源近代化。

7、 开办费、日常维持费由政府拨款,其中关税83%;外债5%,封建收入12%; 70年代后民间私人资本增加,先官款垫支,再向民间招募,官款逐渐退出。 体制多样化,政府控制紧。 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官总其大纲:经营决策、人事和财务。,(三)洋务企业的特点,技术依赖洋人,设备、原料多依靠进口。 江南制造局洋技师对无烟火药配方制作严格保密。 生产目的逐步变化,开始走向市场。 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管理总体落后,但部分开始接受新的管理模式。 如开平煤矿,“一切仍照买卖常规”,讲求利润和效益。,(四)洋务企业的历史作用,开风气之先,引进西方先进生产力。 增加国内的资本主义因素,如雇佣劳动制、股

8、份制等。 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材。新式学堂、留学生。 为民营企业的诞生创造条件。,四、民族资本工业的诞生,(一)民族资本的概念和性质 相对官僚资本、外国资本而言,实际上是指华商资本。 中国的民族资本与西方不同,有其独特的道路。 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而是外国资本入侵的结果。,(二)初创阶段,1860年代至1890年代。 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前身是合伙手工打铁作坊,为外商船厂修造船用配件。1869年使用车床,1873年使用机器动力。 1872年广东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1890年代广东成为私人缫丝业中心,上海后起,数量不多,但资本和规模(24万两,千人以上)超过广东。,(三)初

9、期经营的特点,从轻工业和小规模的采矿业开始起步; 集中在上海、广州等通商口岸; 大部分投资少、规模小,且多采用集股经营方式; 大多经历一段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逐步发展的过程,生产技术落后外资企业。,五、中日现代化起步比较,(一)日本门户的被动打开 伯理叩关:19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准将伯理率舰队驶入江户,以武力强迫日本幕府当局签订通商条约。又称“黑舰事件”。 1854年2月,签订日美和好条约(神乃川条约) 。开放下田、函馆两口通商,给予最惠国待遇等。不久,英、法、俄等也威胁日签订类似条约。,(二)开放后的变化,1858年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安政条约): 开放长崎、兵库、神乃川、新舄等四港和江户、

10、大阪两市;协定关税;治外法权等,丧权辱国与中国相近。 激起幕府和地方强藩创办和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设备技术。,(三)日本现代化起步,明治维新(18681889) 1866年萨摩、长洲下级武士联盟,发动倒幕运动,“尊王攘夷”。 1868年政变,推翻江户幕府,“王政复古”,德川庆喜被迫还政天皇,维新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改良政治。 殖产兴业,全面推进工业化。 文明开化,发展教育,移风易俗,欧风西雨。,(四)比较研究,时间、开放方式、路径和目的大致相同,结果却大不相同。 探究原因: 地理环境、国情条件 历史人文、意识形态 推动者和领导者素质 国际环境和机遇,第三节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

11、、投资环境的改善 法制环境的初具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颁布一系列商法、公司法和奖励发展工商业的章程。 1912年国民政府设立农商部,再次颁布一系列商法、公司法和奖励发展实业的章程。,实业教育的发展,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新式学堂、实业学堂发展起来。 1911年成立教育部,蔡元培任总长。 1913年颁布实业学校令。,商会与同业公所的建立,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 1904年商会简明章程 1915年 商会法 1919年全国有总商会55家、商会1238家。,现代企业制度的引进,介绍和引进公司制度 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均有论述。 薛福成论公司不举之病(1893年)

12、:“纠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众财以为财”,“举无败事”。,移植公司制度,洋务企业大多有公司之名,无公司之实。算不上是独立法人。 民营企业家根据需要选择用有限公司或无限公司形式,并根据个人偏好进行改造。 法制不全,投资人权益难以保障,向企业投资风险太高,社会集资困难。 家族制倾向较为严重。,抵制外货运动,20世纪初,国内兴起大规模爱国运动。 收回利权运动 收回路权: 1902年赎回粤汉铁路运动。 收回矿权: 1905年反对英国福公司霸占晋矿。,抵制外货运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针对美国排华的劳工法)。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提倡“不吸美国烟”。 1915年抵制日货运动(反对“二十一条”)。 191

13、9年“五四运动”,提倡国货、抵制日货。,二、民族资本工业的黄金时期,(一)国际环境的变化 19141918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被迫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控制和掠夺。 具体表现为: 对中国出口商品明显减少 1917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1913年的53.6%,法国为43.6%,德国几乎完全停顿。,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对外出口增加 出口总值:1913年4亿海关两,1918年4.9亿海关两。 外资在华直接投资减少 外资企业收缩经营范围,甚至撤回本国。 国际物价上涨,带动国内物价上涨 工业利润增加:生产一包16支纱,1916年获利7.61元,1917年36.93元,1919年70.65元。,

14、(二)快速发展的主要表现,工矿企业数和投资总额迅速增长 19121919,新设工矿企业470余家,总资本9500万元,超过前40年设厂总数。 产业结构得到一定调整 棉纺、面粉、矿冶业、机器工业发展快,水泥、化工等新兴产业诞生。1918年范旭东天津永利碱厂。 开始形成大企业或资本集团 大生、荣氏、永安、南洋烟草等初具规模。,(三)黄金时期的二次高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政府无能,社会动乱,1922年民族工业步入萧条。 1925 1927年再度发展, 政治因素刺激较大。速度、 规模均超过前一高峰。 上海发展尤为突出。纱 丝烟粉四大行业设厂总数: 1915年82,1921年109,

15、 1927年315。民营船运吨位 1919年28万,1926年48万。,1914 1922 1925 1927,三、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缺陷,虽有较大发展,但尚未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成分 与农业相比,工商业为次; 与商业、金融业相比,工业为次; 与传统手工业相比,机器工业没有明显优势; 与外资企业相比,民族工业占制造业的比重极小。 1936年工农业总产值约306亿元,机器工业产值为33亿元,工场手工业产值约29.5亿元。,工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局限于轻纺工业,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远快于生产资料生产,无法形成工业体系,发展没有后劲。 中国起步晚,环境不利,资本原始积累十分艰难,要以重工业为龙头起步,资

16、金、技术、市场都有不可逾越的困难。,投资选择的连锁效果,投资应选择连锁效果最大的部门: 前向连锁效果:供给联系,向其他部门提供中间投入,发达后带动其他部门。 后向连锁效果:需求联系,从其他部门获得中间投入,发达后带动其他部门。 。,后发国家的投资选择,中国从军事工业转为民用工业,是一次正确的选择,本可引起连锁效果,如纺织业的后向连锁,可带动动力、机械、运输等,但却由外国供应。无制衣工业,不能发挥前向连锁效果。张謇:“棉之始,农之事;棉之终,商之事;其中则工之事”。 亚洲四小龙的起飞,从中间开花,发展进口半成品加工业,等市场成熟,再发展中间产品制造业,最后发展基础工业。 西方国家为防止旧中国走通

17、此路,设下障碍。从美国进口的另件、汽配件上注目“To be sell in China only and not for re-export”。,工业配置的不平衡性,集中于东南沿海及各口岸大城市,内地少。 1913年至1921年,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 工业生产大部分是外向型的,原料、市场主要都不依赖内地。国内原料品质不思改良,运费高,转运中奸商搀假混杂,计算成本反不及从国外进口。国内工业品市场狭隘,消费对象限于都市及邻近居民。,资本不

18、足,规模偏小,至1913年民族工矿企业开办462家,共计资本8969万元,平均每家不到20万元。同期外资在华开办的工矿企业,平均每家资本达76万元。 适应恶劣的投资环境。行业景气,一哄而上;形势不妙,小厂先逃。 办企业只有开办资金,开张后再筹营运资金。小厂不自造厂房,弄堂工厂,规模小,分工细,一件产品多道工序分几家厂完成。 为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承包制风行。,机械化程度低,技术进步慢,机器贵,廉价劳动力充足是重要原因。 徐润接办热河三山煤矿,封掉采煤机器,雇工从500增加至3000人,利润反大增。 三友实业社生产三角牌毛巾,日本引进的电力织机封存不用,宁愿增设木机工场,多雇工人。怕同行采用,故

19、作反宣传。 电力机300元,木机10元,生产率31。 劳动密集型行业多,火柴、卷烟、牙膏、蚊香、肥皂,凡能用手工替代的,不用机器。 新兴产业较重视技术进步,但主要是引进、仿制、改造。,投机性重,投资心态: 追求低成本,价廉第一,质量性能在其次; 短期获利,投资当年收回,赚了就走。 跟风严重,看他人赚钱就学样,一哄而上。,企业家目光短浅,爱国抵货运动给民族工业带来发展机遇,但大多数厂商视其为投机发财良机,乘机高价销出劣质国货,等热潮过去,人们发现还是洋货好,国货处境更艰难。 辛亥革命后,去辫易服,西服、中山装以呢绒、卡其为料,丝绸不宜。中华国货维持会要求政府明令:常服提倡传统,礼服西式。以保护丝

20、绸业。,第四节 国家资本的发展,一、发展国家资本思想 孙中山“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思想 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止私人资本过度膨胀,造成社会贫富严重不均,引起社会革命。 一切有关国计民生的部门皆由国家经营,其余不太重要的、难以垄断的,或分散琐碎的部门留给私人经营,国家予以奖励和保护。,国民政府实业政策,1929年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训政时期经济建设实施纲要方针案,规定: 中央政府着重发展铁道、国道为代表的交通事业,煤、铁为代表的基础工矿业,治河、开港、水利、灌溉、垦荒、移民等社会工程; 地方政府着重发展省道为代表的交通事业,农林、畜牧、垦荒、水利等产业,都市改良及

21、公用和卫生事业。 “以国家收入之半,为中央建设费”, “以地方收入之半,为地方建设费”。,二、国家资本发展概况,1894年清王朝国家资本总额为4757万元,占中国境内总资本的4% 1911年国家资本总额为5.3亿元,占中国境内总资本的10.8% 北洋政府国家资本额为9亿元,占中国境内总资本的12.8% 其中金融资本2.3亿元,产业资本6.7亿元。 1936年关内国家资本额为76.56亿元,占关内总资本的38% 其中金融资本56.3亿元,产业资本19.9亿元,商业资本3千万元。 ,三、国民政府国家产业资本,(一)交通运输业 国营铁路 1929年设立铁道部,提出10年兴建铁路32000公里计划。

22、1931年提出五年计划,到1937年筑路8500公里。 19271937年实际新筑铁路4598公里。借外债19488万元。 清政府16年借洋债45924万元,筑路5107公里; 北洋政府15年借外债38840万元,筑路3186公里。,公路,1927年全国公路总长2.9万公里;1934年全国公路总长8.5万公里;1936年全国公路总长10.8万公里。 航空 计划1935年底航线5万公里以上,商用飞机1000架。 1936年,机场31个,飞机28架,通航里程1.5万公里。 19291933年,先后成立中国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和西南航空公司。 船运 1932年接收轮船招商局。,(二)电力和基础工业

23、,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静江,陈果夫、陈立夫插手。 接办首都电厂、戚墅堰电厂、淮南煤矿等。 企图控制国内钢铁、机械、化工、纸浆、细纱、酒精等工业,计划投资2亿元。 后因CC派政治上失势,计划流产,再无大的发展。 1934年办中国酒精厂,1936年办中央机器厂。,(三)国防资源的开发,资源委员会 1932年10月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蒋自任委员长,翁文灏、钱昌照任正副秘书长,又函聘近二百名专家名流学者参加。 1935年4月改组为资源委员会。 12月国民党政府改组,CC派失势,翁文灏任行政院秘书长,王世杰、张嘉敖、吴鼎昌任部长,人称“三元巷内阁”。,资源委员会,内部不设人事处长,使党部无法插手, 吸

24、引一大批有志中国工业化的名校毕业生、留学生参与: 孙越琦(复旦校友、计划局副局长、政协委员)、吴兆洪(工业部副部长)、严爽(石油工业部副司长)、黄育贤(政协委员、水力发电局副局长)等。,“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拟投资27120万元,建大中型厂矿30余家;计划在湖南、江西建一适应国防军事需要的重工业区,发展钢铁、水电、化工和机器制造等工业。 5年实现国防物资自给。 中央拨款仅2820万元;中德易货偿债协议,1亿马克贷款中分得1000万购置机器设备,引进技术;资委会设立锑业和钨业管理处,统制锑钨贸易,偿还德国债款。,实施结果,到1938年抗战爆发中止,成了“三年计划”。 动工兴建的厂矿21家,但均

25、未完成。抗战中在内地发展中小厂矿121家,设备简陋,产量不大。,抗战期间的发展,1938年作战略调整,原有企业停办,另行举办适应抗战需要的工矿企业,一年中增设37家,经营范围扩展到煤炭石油金属矿、冶金、机械、电力、化工等部门。 1939年制订“工矿三年建设计划”,蒋认为“切实可行”,批准拨款,从此进入扩张期。1942年下属企业有96个,垄断后方能源和重工业,成为国营工业的龙头。,抗战期间的发展,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时,拥有131个总公司(工业58,矿业37,电力27,其他9)。近1000个生产单位,3.2万技术和管理人员,22.6万技术工人。,抗战胜利后的发展,接管敌产,再次壮大。 在行政

26、院长宋子文、经济部长兼战时生产局长翁文灏支持下,重要企业均由资委接收。 1946年起调整事业方向,重点发展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产业。并与美国18家大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合同。 1949年5月孙冶方作为华东野战军的军代表接收资源委员会。,(四)国家资本的膨胀和崩溃,接收敌产,国家资本扩展 抗战胜利后即成立“收复区全国性接收委员会”,把全国分成七个区,分设“敌伪产业处理局”。 接收处理敌伪工矿单位9千多个,除少量发还原主,绝大多数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接收,以国营名义经营。,国家资本的高度垄断,国营工矿资本占全国产业资本总额的80%以上,其中石油100%,有色金属100%,钢铁98%,煤炭80%,电力7

27、8%,机械72%,化肥67%,纺织60%。 铁路、公路、航空100%,轮船44%。,国家资本的高度垄断,外贸由中央信托局和输出入管理委员会垄断;纺织管理委员会和花纱布公司、中国植物油公司、燃料委员会等分别垄断本行业的贸易活动。 国营银行占全国总数的70%以上,存款总额占全国91.7%,并垄断黄金、外汇市场。,国统区经济的衰败,工业: 19461947年上海等20城市倒闭27000多家,还有许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 1948年轻工业产量比战前减少30%,重工业减少70%。 国营企业更差,电力生产比战前下降60%,钢铁60100%,化工33%,食品50%。 商业: 投机资本大量涌入商业领域,囤积居奇

28、,获取暴利。,第五章,新中国工业改造和发展,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经济,(一)清除旧经济残余 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没收官僚资本 二、稳定财政和金融 消除恶性通货膨胀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二) 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国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私营经济 私营工商业的衰落 1950年上半年起普遍发生经营困难。,私营工商业的第一次调整,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 放松银根,刺激需求;调整税收,简化税目; 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改善经营环境; 调整产销关系,及时通报产销信息。,(三)“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运动 缘起 1951年底,沈阳揭发出3269人贪污。12月1日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

29、、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过程 1952年1月3日毛泽东起草关于立即抓紧三反斗争的指示,中央由薄一波主持。 1月19日,进入打“老虎”阶段。贪污1亿元以上为“大老虎”,以下至1千元(10元)为“小老虎”。,结果,采取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方式。主观下达打老虎指标,造成过火打击。 全国抓出大老虎29万余人,但定案时落实10万余人。贪污金额6万亿元。 9942人被判处有期徒刑,67人无期徒刑,42人死刑,9人死缓。 没有从制度和机制上寻找办法,不解决根本问题。, “五反”运动,“三反”牵出“五毒” 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

30、情报。 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城市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 过程:2月,检举揭发和坦白交待阶段;3月以后,定案处理阶段 5类:守法户(10%)、基本守法户(60%)、半守法半违法户(25%)、严重违法户和完全违法户(5%);6月结束。,结果,积极方面: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打击了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巩固了新政权。 消极方面:不通过制度安排,不采用法律手段,依靠临时性的群众政治运动方式,时限短,力度强,打击面过宽,定性随意性很大。 民生公司卢作孚自杀。实业界不能忘记的四人(张之洞、范旭东和张謇)之一。 全国市场萧条,生产下降,失业增加,部分劳动者生活水平下降。

31、政府不得不对工商业进行再次调整。,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任务: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基础; 完成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制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1954年),由政府或国营企业向私营企业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将私营企业从外部(流通领域)与国营经济联系起来。 也称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国家基本控制私营企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将其

32、纳入国家计划控制的轨道。,第二阶段(19541956年),公私合营,由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与私营企业在内部结合,称为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 1954年前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以解决生产问题,尚未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推出。 1954年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扩展公私合营企业规模,年底占产值1/3的私营企业转为公私合营。 1955年开始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底88000余户的私营企业已有99%公私合营,组成33000多个公私合营企业。,第三阶段(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后,国家派出干部领导企业,原企业主或资方代表也参与管理。1956年以后就完全按照国营企业的计划模式管理。 全国私股共24亿元,资本家

33、按其股份比例提取收益。所有资产不分行业,不分工商,不分企业大小,不分盈亏,统一规定年息5%,称为定息。自1956年1月1日起算,至1966年9月后终止,标志改造彻底完成。,(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1955年) 组织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从供销入手在流通过程中把个体劳动者联系起来,属于手工业改造的初级形式。 第二阶段(19551956年) 把原生产组织全部改造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实行按劳分配。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的范围。,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业,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一) “一五”计划 1955年7月正式公布实施。

34、 “一五”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以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项目为中心。必须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要求中央对经济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二)计划管理体制的特点,“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直接计划与间接计划想结合。 直接计划:对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下达指令性指标,生产资料计划供应,产品统一收购、调拨。 间接计划:对农业、手工业、私营企业,通过合同、政策等手段,纳入国家计划,生产资料市场供应。农业合作化后,征购、派购任务也下达指令性指标。 。,(三)计划经济下的市场,统购统销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计民生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1951年

35、棉纱统购;1953年10月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计划供应; 以后统购统销扩大到粮、棉、食油、糖、烟、茶、生猪、桐油、木材等农副产品。,统购统销政策的后果,积极作用: 保障基本供应,稳定物价,特别的粮价; 促进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增强了国家调控能力。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和文革期间,对保证人民基本温饱和经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作用: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率; 影响了农业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否定市场,不等价交换,扩大了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还增加了国家的负担。,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变化,(一)社会主义总路线 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提出,“鼓足干劲,

36、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良好的主观愿望,希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快建设好中国,摆脱落后状况。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讲速度,不讲比例、效益和质量,结果只能是事与原违。,(二)“大跃进”运动,1956年“反冒进”大有成绩,但遭到毛泽东批评。急躁冒进的思想倾向空前高涨。 19581960年,以高指标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一天等于二十年”、“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三本账:中央二本(必成、期成),地方二本(必成、期成),地方必成账就是中央期成账,使计划层层加码,指标越来越高。,大跃进“成果”,工业:以钢为纲,大炼钢铁运动。 三易其数,从

37、624.8万吨到1070万吨,年末108万吨 。 小土群,全国投入1亿人力,占1/6。 农业:以粮为纲,大搞农田水利,深耕密植。 放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1958年6月河南遂平县小麦亩产5103斤,7月7320斤;8月湖北、福建早稻36900斤、花生10000斤;9月广西发射中稻亩产13万斤的“卫星” 浮夸风越刮越烈,所报数字多为虚假。,(三)庐山会议后的再跃进,1958年11月郑州会议纠“左” ,批共产风,提出要整顿人民公社,压缩高指标,取得一定成效。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上万言书,毛认为是向他下战书,提议举行八届八

38、中全会,揭发批判所谓“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 党内民主遭受践踏,左倾思想又泛滥。毛的主张受挫越大,对自己的威信越在乎,疑心就越大。 共产风,高指标,浮夸虚报,样样“大办”。“小土群”变为“小洋群”。小钢铁、小煤窑、小化工、小水泥、小水电遍地开花。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冒进的后果,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盛行。 破坏了等价交换和按劳分配的原则,败坏党风,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增加他们对共产主义的误解。 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 基建规模失控,农轻重比例关系、积累与消费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不讲经济效益,损失浪费严重。 1958年财政赤字21.8亿元,货币流通量增加82%。仅土法炼钢就亏损

39、50亿元。,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81960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中苏交恶,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农业生产力遭到破坏。 农业劳动力1960年比1957年减少11.8%;耕畜减少28.8%;耕地减少1亿多亩。 农产量大幅下降。 粮食:1958年4000万斤,1960年2870亿斤; 棉花:1958年3937万担,1961年1600万担。 物资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困难。 1960年全国人口死亡率达到25.43,超过40的省份有5个(安徽、贵州、四川、甘肃、青海),严重的超过100,60年代人口净减少约2000万。,冒进的根源,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

40、基本国情认识不足。轻视了传统的影响,共产风不是先进的,而是落后的农民平均主义。 革命战争的胜利使许多领导人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主观片面,急于求成,好大喜功。 集权体制,缺乏民主,缺乏监督。党的领导变成个人领导,听不得不同意见,用政治高压维护个人迷信。 不尊重知识,无视科学。相信外行能领导内行,主观决定一切。亩产万斤、十几万斤有人信。有人汇报山药亩产百万斤的计划,毛兴奋地说,应该考虑粮食生产多了什么办的问题。,三、国民经济调整,(一)八字方针的提出 1960年提出,决定从1961年起,在二三年内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调整国民经济部门失衡,巩固已有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项目,

41、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标志着“大跃进”的结束,我国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二)国民经济调整的实施,压缩基本建设战线 1960年基建投资388.69亿元,1962年71.26亿元。 调整工业内部结构 放慢工业生产速度,降低指标,“关、停、并、转”,调整结构。,试办“托拉斯”,1960年提出,1963年决定在工交企业组织托拉斯,以一个行业为主,兼管其他行业。 1964年4月华东煤炭工业公司成立。 以后中央试办了烟草、医药、盐业、汽车、橡胶、内燃机配件、纺织机械、地质机械、制铝、石油、仪器仪表、木材加工工业公司等;地方省市也办起各种托拉斯。 组建后,调整生产组织,逐步减少行政管理,增加经济管理

42、,提高效益,扭亏为盈。 存在三大矛盾:跨地区托拉斯与地方;内部统一经营与分级管理;托拉斯与原有经济管理体制。,(三)调整的成果和经验教训,成果:经过五年调整,经济全面好转。 196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984亿元,比1957年增长59%; 农轻重比例、积累和消费比例大体趋于合理。 财政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改善。 经验教训: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建设规模速度要符合国情;各部门发展必须平衡;经济效益和市场作用不容忽视。,四、 “文革”十年动乱的经济,19661968年,动乱夺权, “抓革命,促生产”。 GDP连续下降5.7和4.1个百分点。 19691971年,暂时稳定。 农村经济恢复,

43、继续实行六十条,农业学大寨; 地方发展“五小”(小钢铁、小煤窑、小化肥、小水泥、小农机)工业,备战、备荒,三线过度建设; GDP与上年相比,1969年增长25.3%,1970年24.1%,1971年10.4%。 三个突破: 全民单位职工突破5千万,工资突破3百亿元,粮食销售量突破800亿斤。,十年动乱时期的经济,19721976年,两起两落。 19721973年林彪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经过调整,经济出现转机; 19741975年,“批林批孔”,经济再陷困境; 19751976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以铁路、钢铁为突破口,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当年立见成效,第二年“反击右倾翻案风”,被迫

44、中断。,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由于没有及时清算“左”的思想错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再次失误。 确立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指标;推广大寨经验;拉长基建战线,比例关系进一步失调。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方针。随后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时期。调整与改革相结合,中国经济开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1979年8个到1980年6000个,相对独立,利润留成,调动企业积极性,但仍难真正搞活。 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为落实财政上缴任务,

45、推行利润包干的经济责任制;国家对企业、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 两步“利改税” 第一步:国营大中型企业,按利润的55%征所得税,税后部分上缴国家,部分留给企业; 第二步:税后利润全部留给企业,由企业自负盈亏。同时改进调节税,并规定税前还贷和提取两金。,三、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一)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1984年下半年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发展过热和结构进一步失衡的端倪,工业增长速度过快,引发“投资解渴症”。 1985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1.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75%;1986年初实行紧缩政策,不久放弃。全年投资反而增长18.7%。 经济效益继续滑坡,产品严重积压,效益低下。,农工商比例失调,工、商比

46、例失调,流通秩序混乱。 短时间内冒出十几万家商贸公司,倒买倒卖。 农业发展滞后,工农业比重拉开。 19861987年,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4.2%,种植业增长1.4% ,而同期工业增长16.9%。 再度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二)88年抢购风潮,1988年2、3月部分城市出现市场抢购。 5月中央决定加速价格改革,先后放开猪肉、蔬菜、鲜蛋和白糖的零售价格,并逐步扩大到彩电、棉纱、棉布、名烟名酒等。因涉及面广,幅度大,引发新的抢购高潮。有“长痛不如短痛”之说。 8月赵紫阳在接见外宾时,透露深化价格改革的消息,人民日报社论又推波助澜,引起全国性更凶猛的抢购,波及中小城市和乡村,抢购了约60亿元的商品

47、。,(三)治理和整顿,1988年9月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方针。 压缩固定增产投资 1989年压缩358.8亿元,下降24%;1990年增长不到5%。 整顿市场秩序 对大米、化肥、农药、彩电,部分钢材和有色金属等实行专营,并扩大限价范围。 稳定金融形势 提高利率,引导居民储蓄,公布保值补贴率。,第五节 南巡谈话和改革开放新浪潮,一、邓小平南巡谈话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与中央和地方的领导人多次谈话,主要内容: 提出改革是否正确的标准。 三“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不排斥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

48、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提出发展经济是关键。 发展才是硬道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治理整顿稳定放缓加快改革步伐 1992年10月十四大明确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三、90年代初的经济快速增长,19921993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快速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1992年比上年增长12.8%,1993年增长13.4%。 基础工业发

49、展态势良好,农轻重发展协调,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工业资金利税和资金周转率有较大提高。 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急剧扩张,经济总量失衡,货币发行过多,金融秩序出现混乱,通货膨胀明显抬头。,第六节 国民经济“软着陆”,(一)1993年下半年出现的经济过热 四高:投资规模、货币信贷投放、工业增长、物价上涨; 四热:股票、房地产、开发区、集资; 四紧:交通运输、能源、重要原材料、资金; 一乱:经济秩序,尤其是金融秩序严重混乱。 19901993年,年均物价上涨率为5.9%;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27.4%; 1993年上半年货币同比多投放500多亿元,而银行存款同比少增加200多亿元。,(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1993年下半年开始新一轮宏观调控,三阶段: 至1994年一季度,整顿混乱的金融秩序,抑制由“四热”引起的“泡沫经济”; 至1995年四季度,治理高通涨,提高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固定资产投资需求; 至1996年底,在总量控制适度从紧的同时,启动中间需求,成功地避免了因调整而可能出现经济大的滑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