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临朐实验中学高二年级 地理 科学案 NO: 编写人 宋波编写时间 2011-08-29使用时间 2011-09-01审核人 刘永强 主任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 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 最新考纲 特别关注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以景观图、形态示意图切入,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2、【自主梳理】一、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类型类型 概念 规模 举例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规模有大有小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系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分布广泛,规模大小不一 华山、庐山、泰山火山地下深处岩浆沿地壳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2、,冷却凝固形成规模大小不一日本的富士山,我国长白山主峰2、地质构造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地 貌地 质 构 造类 型形 态 特 征 (岩 层 新 老 关 系 )未 侵 蚀 侵 蚀 后褶 背 斜 岩 层 向 上 拱 起 (中 心 老 , 两 翼 山 岭 顶 部 受 张 力 常 被 侵 蚀 成 谷褶 皱 常 形 成高 大 山 脉23. 山岳对交通的影响二、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2.河流的堆积地貌新 ) 地皱向 斜岩 层 向 下 弯 曲 (中 心 新 , 两 翼老 )谷 地槽
3、 部 受 挤 压 , 物 质 坚 实 不易断 层岩 体 发 生 破 裂 , 并 沿 断 裂 面 两侧 岩 块 有 明 显 错 动 、 位 移断 块 山 , 裂 谷 或 海 洋形 式 概 念 影 响 河 段 时 段溯 源 侵 蚀向 河 流 源 头 方 向 的 侵蚀使 河 谷 不 断 向 源 头 方 向伸 长河 源 、 上游河 谷 发 育 初 期 (沟 谷期 )下 蚀 垂 直 于 地 面 的 侵 蚀使 河 床 加 深 , 河 流 向 纵深 方 向 发 展上 中 游河 谷 发 育 初 期 (沟 谷后 )侧 蚀垂 直 于 两 侧 河 岸 的 侵蚀使 谷 底 展 宽 , 谷 坡 后 退 ,河 流 向 横
4、 向 发 展中 下 游河 谷 发 育 中 后 期 (V形 槽 形 期 )类 型 在 流 域 中 的 空间 位 置 形 成洪 积 冲 积 平原 发 育 于 山 前山 区 河 流 流 出 谷 口 , 地 势 平 缓 , 水 道 开 阔 , 水 流 放 慢 , 泥 沙 堆 积 形 成 洪 积扇 或 冲 积 扇 , 多 个 连 接 而 形 成 冲 积 洪 积 平 原河 漫 滩平 原发 育 于 河 流 中下 游凹 岸 侵 蚀 、 凸 岸 堆 积 形 成 水 下 堆 积 体 , 堆 积 体 面 积 逐 步 扩 大 , 枯 水 季 节 露出 水 面 形 成 河 漫 滩 , 洪 水 季 节 淹 没 , 接 受
5、 沉 积 。 河 流 改 道 , 河 漫 滩 被 废 弃3图释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重难点突破】一 、 主 要 地 质 构 造 的 对 比 分 析 及 地 质 构 造 的 应 用1.褶 皱 和 断 层 的 对 比 分 析褶 皱 和 断 层 是 两 大 基 本 的 地 质 构 造 类 型 , 二 者 在 产 生 原 因 、 结 构 特 征 和 形 成 的 主 要 地 貌 方 面 存 在 明 显 的 区 别 ,具 体 分 析 如 下 : 三 角 洲平 原形 成 于 河 流 入海 口 和 海 滨 地区河 流 入 海 口 处 , 河 水 流 速 减 慢 , 泥 沙 堆 积 在 河 口 前
6、方 , 形 成 三 角 洲地区类型 聚 落 分 布 原 因高 原地 区呈 带 状 , 分 布 于 深 切 河 谷 两 岸 狭窄 的 河 漫 滩 平 原 上深 切 河 谷 , 地 势 低 , 气 候 温 暖 , 河 漫 滩 平 原 土 壤 肥 沃 , 水 资源 丰 富山 区分 布 在 洪 积 扇 、 冲 积 扇 和 河 漫 滩平 原 上 , 形 成 明 显 的 条 带 状 ,或 分 布 于 山 前 , 或 沿 河 流 两 岸山 前 的 洪 积 扇 、 冲 积 扇 和 河 漫 滩 平 原 地 势 平 坦 , 地 下 水 或 地表 水 资 源 十 富 , 并 淤 积 有 肥 沃 的 土 壤平 原 区
7、有 的 沿 河 发 展 , 形 成 沿 河 聚 落 带 ;有 的 沿 海 岸 发 展 , 形 成 沿 海岸 聚 落 带土 壤 肥 沃 , 水 资 源 丰 富 , 有 便 捷 的 内 河 航 运 和 海 上 运 输452.地 质 构 造 的 应 用地 质 构 造 在 工 程 选 址 、 找 水 、 找 矿 等 方 面 具 有 实 践 意 义 , 具 体 如 下 图 所 示 : 6【 例 题 解 析 】( 2010重 庆 文 综 T8、 9) 下 图 是 某 区 域 地 质 地 貌 剖 面 图 。 读 图 , 回 答 ( 1) 、 ( 2) 题 。( 2009上 海 地 理 T7 9) 板 块 构
8、 造 学 说 是 20 世 纪 最 重 要 的 科 学 成 果 之 一 。 下 图 为 某 种 类 型 的 板 块 边 界 示 意图 。 7( 1) 图 示 的 板 块 边 界 是 ( )A.大 陆 板 块 与 大 陆 板 块 的 碰 撞 边 界B.大 洋 板 块 内 部 的 生 长 边 界 C.大 洋 板 块 向 大 陆 板 块 的 俯 冲 边 界D.大 陆 板 块 内 部 的 生 长 边 界 ( 2) 以 下 地 貌 单 元 中 , 成 因 与 图 示 机 理 相 关 的 是 ( )A.东 非 大 裂 谷 B.日 本 列 岛C.阿 尔 卑 斯 山 脉 D.落 基 山 脉 ( 3) 板 块
9、构 造 学 说 有 助 于 人 类 进 一 步 认 识 ( ) 海 陆 间 水 循 环 的 机 理 洋 流 分 布 和 运 动 规 律 地 震 分 布 和 活 动 规 律 矿 产 资 源 的 分 布 规 律 A. B. C. D. 【 信 息 提 取 】 通 过 图 文 材 料 可 获 取 以 下 有 效 信 息 :( 1) 图 示 为 某 种 类 型 的 板 块 边 界 。( 2) 图 示 箭 头 指 示 板 块 相 向 运 动 。( 3) 两 板 块 大 致 在 同 一 水 平 线 上 。【 思 路 点 拨 】 ( 1) 选 A, ( 2) 选 C, ( 3) 选 C。 本 题 着 重 考
10、 查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 板 块 运 动 及 其 对 地 形 地 貌 的 影响 。 第 ( 1) 题 , 由 图 可 知 : 两 板 块 相 向 运 动 相 互 挤 压 褶 皱 隆 起 消 亡 边 界 ; 两 板 块 大 致 在 同 一 水 平 线 上 两 板 块 为 同 一 性 质 的 板 块 皆 为 大 洋 板 块 或 大 陆 板 块 。 第 ( 2) 题 , 东 非 大 裂 谷 板 块 张 裂 地 带 ; 日 本 列 岛 大洋 板 块 向 大 陆 板 块 的 俯 冲 边 界 ; 阿 尔 卑 斯 山 脉 大 陆 板 块 与 大 陆 板 块 的 碰 撞 边 界 ; 落 基 山 脉 大
11、 洋 板 块 向 大 陆板 块 的 俯 冲 边 界 。 第 ( 3) 题 , 板 块 学 说 有 助 于 解 决 和 解 释 地 表 形 态 、 地 貌 的 形 成 原 因 , 地 震 等 自 然 灾 害 的 形 成机 理 、 分 布 规 律 , 矿 产 等 资 源 的 分 布 等 问 题 。( 2010重 庆 文 综 T8、 9) 下 图 是 某 区 域 地 质 地 貌 剖 面 图 。 读 图 , 回 答 ( 1) 、 ( 2) 题 。8( 1) 图 中 高 速 公 路 隧 道 穿 过 ( )A.向 斜 谷 B.背 斜 谷 C.向 斜 山 D.背 斜 山( 2) 图 中 甲 地 多 见 石
12、芽 、 溶 洞 等 地 形 , 推 断 未 知 岩 层 应 为 ( )A.页 岩 B.板 岩C.石 灰 岩 D.花 岗 岩【 信 息 提 取 】 通 过 图 文 材 料 可 获 取 以 下 有 效 信 息 :( 1) 高 速 公 路 穿 过 的 地 质 构 造 区 岩 层 及 弯 曲 状 况 。( 2) 高 速 公 路 穿 过 的 地 貌 与 两 侧 地 形 的 关 系 。( 3) 甲 处 多 见 的 地 貌 类 型 。【 思 路 点 拨 】 ( 1) 选 D, ( 2) 选 C。 第 ( 1) 题 , 交 通 线 路 在 山 区 打 隧 道 时 要 经 过 背 斜 构 造 , 背 斜 的 顶
13、 部 虽 然受 到 侵 蚀 , 但 仍 然 高 于 两 侧 , 是 山 地 。 第 ( 2) 题 , 由 石 芽 、 溶 洞 等 地 形 可 推 断 此 处 的 未 知 岩 层 为 石 灰 岩 。【 当 堂 训 练 】一 、 选 择 题( 2011济 南 模 拟 ) 下 图 为 某 地 地 质 构 造 示 意 图 。 读 图 完 成 1、 2 题 。 1.有 关 图 示 地 区 地 质 、 地 貌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A.地 质 构 造 为 褶 皱 B.乙 地 背 斜 成 山9C.丙 地 向 斜 成 谷 D.丙 、 丁 之 间 有 断 层2.受 侵 蚀 作 用 影 响 最 强
14、 的 地 区 及 其 作 用 , 对 应 正 确 的 是 ( )A.甲 -风 力 侵 蚀 B.乙 -流 水 侵 蚀C.丙 -冰 川 侵 蚀 D.丁 -人 类 活 动读 大 洋 板 块 俯 冲 示 意 图 , 回 答 3 5 题 。3.下 列 各 类 岩 石 中 , 在 H 处 常 见 的 是 ( )A.玄 武 岩 B.页 岩 C.花 岗 岩 D.石 英 岩4.若 图 中 M 板 块 为 太 平 洋 板 块 , 则 N 板 块 的 名 称 是 ( )A.亚 欧 板 块 B.南 极 洲 板 块 C.印 度 洋 板 块 D.美 洲 板 块5.若 图 中 N 板 块 边 缘 受 挤 上 拱 , 形 成
15、 的 是 安 第 斯 山 脉 , 则 M 板 块 属 于 ( )A.南 极 洲 板 块 B.太 平 洋 板 块 C.非 洲 板 块 D.印 度 洋 板 块( 2011郑 州 模 拟 ) 读 下 图 , 完 成 6 8 题 。6.按 照 发 生 的 顺 序 , 下 列 排 列 正 确 的 是 ( )A. B. C. D. 107.图 中 所 示 的 地 理 现 象 , 可 能 位 于 ( )A.大 洋 板 块 与 大 陆 板 块 的 张 裂 地 带 B.大 陆 板 块 与 大 陆 板 块 的 碰 撞 地 带C.大 洋 板 块 与 大 洋 板 块 的 碰 撞 地 带 D.大 洋 板 块 与 大 洋
16、 板 块 的 张 裂 地 带8.图 中 所 示 的 地 理 现 象 , 可 能 是 ( ) 裂 谷 海 岭 山 系 海 沟A. B. C. D. 读 下 图 , 回 答 9、 10 题 。9.图 示 地 区 分 布 着 许 多 褶 皱 山 脉 , 对 这 些 山 脉 的 描 述 正 确 的 是 ( )A.由 印 度 洋 板 块 与 亚 欧 板 块 碰 撞 、 挤 压 形 成B.由 太 平 洋 板 块 与 亚 欧 板 块 碰 撞 、 挤 压 形 成C.一 般 情 况 下 , 山 顶 最 高 处 与 山 下 最 低 处 温 差 最 大 超 过 60 度D.一 般 情 况 下 , 山 顶 最 高 处
17、 与 山 下 最 低 处 温 差 最 大 不 超 过 50 度10.对 图 示 地 区 交 通 运 输 的 描 述 正 确 的 是 ( )A.修 建 交 通 运 输 干 线 , 成 本 高 , 难 度 高 B.交 通 运 输 以 铁 路 为 主C.修 建 的 公 路 一 般 比 较 平 直 D.河 流 众 多 , 可 以 以 水 运 为 主在 下 图 所 示 的 区 域 内 , 准 备 修 建 从 A 城 ( 120.5E, 28N) 到 B 城 的 铁 路 。 读 图 回 答 11、 12 题 。1111.上 图 所 示 的 四 条 备 选 线 路 方 案 中 , 最 佳 的 是 ( )A.
18、 B. C. D.12.一 般 来 说 , 影 响 现 代 铁 路 线 区 位 的 主 导 因 素 是 ( )A.地 形 B.水 文 C.气 候 D.经 济二 、 非 选 择 题 ( 共 45 分 )12.读 图 , 完 成 下 列 各 题 。 ( 29 分 )12(1)A 图 表 示 的 是 在 _作 用 下 形 成 的 _地 貌 。 ( 4 分 )( 2) B 图 是 _地 貌 , 在 我 国 往 往 形 成 于 _地 区 ; 近 年 由 于 人 类 _等 不 合 理 的 活 动 , B 图 中 的 景观 出 现 不 断 蔓 延 、 扩 大 的 趋 势 。 治 理 这 种 危 害 应 采
19、取 的 措 施 为 _。 ( 10 分 ) ( 3) 根 据 等 高 线 数 值 判 断 , C 图 中 地 形 是 五 种 基 本 类 型 中 的 _, 判 断 理 由 是 _; 根 据 岩 层 的 新 老 关系 判 断 , C 图 上 的 地 质 构 造 是 _, 判 断 理 由 是 _; 此 处 地 形 的 形 成 原 因 是_。 ( 15 分 )13.( 2011潍 坊 模 拟 ) 某 大 学 地 理 系 科 考 队 暑 假 期 间 对 图 示 地 区 进 行 了 地 质 、 地 貌 等 野 外 考 察 。 据 此 完 成 下 列问 题 。 ( 22 分 )( 1) 出 发 前 老 师 提 示 : “此 次 考 察 要 注 意 安 全 , 特 别 是 A 区 域 常 常 发 生 火 山 喷 发 、 地 震 等 地 质 灾 害 ”, 请 你 帮助 解 释 其 中 的 原 因 。( 2) 考 察 中 , 同 学 们 发 现 庐 山 地 质 构 造 与 图 中 C 地 非 常 相 似 , 简 述 其 成 因 。( 3) 当 同 学 们 到 达 B 山 山 麓 地 带 休 息 时 , 发 现 B 山 山 势 高 耸 , 请 说 出 B 处 地 貌 形 态 形 成 的 原 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