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过程与方法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对三味书屋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对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出示幻
2、灯片)二、 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 40 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 根据学案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正音。2、根据文章的题目,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3、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句和中间的过渡段。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出示幻灯片)1、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2、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
3、么?3、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从中引出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如: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从中引出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出示幻灯片)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
4、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五、结合学案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齐读过渡段,回答学案上的几个问题:1、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2、“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3、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4、“他有一条戒尺。
5、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课堂讨论,解疑答惑。(出示幻灯片)1、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2、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3、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七、拓展延伸1、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2、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还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八、课堂巩固完成学案上的其他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