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576.03KB ,
资源ID:53155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3155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期中复习.doc)为本站会员(jw66tk88)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期中复习.doc

1、 个性化辅导讲义1高一生物学必修二学分认定知识材料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1、2 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

2、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 ,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

3、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F1: 高豌豆 F1: Aa自交 自交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3 : 1 1 :2 :1(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 黄圆绿皱 P:AABBaabb F1: 黄圆 F1: AaBb自交 自交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9 :3 : 3 : 1 9 :3 : 3 : 1在 F2 代中: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 9/16 绿皱 1/16两种重组型:黄皱 3/16 绿皱 3/16个性化辅导讲义29 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 AABB aabb AAbb aaBB

4、共 4 种1/16半纯合半合 AABb aaBb AaBB Aabb 共 4 种2/16完全杂合子 AaBb 共 1 种4/16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本概念:1、减数分裂2、受精作用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 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 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1 个精原细胞(2n) 1 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1 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 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

5、体分离(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 个次级精母细胞(n) 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个极体(n)前期:(n) 前期:(n)中期:(n) 中期:(n)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4 个精细胞:(n) 1 个卵细胞:(n)+3 个极体(n)变形 4 个精子(n)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部 位子细胞的数量细胞是否均等分裂是否有变形期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1、受精作用2、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减数

6、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个性化辅导讲义3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3、 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

7、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研究方法:类比推理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 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色体)P:红眼(雌) 白眼(雄) P: XAXA XaY F1: 红眼 F1 : XAXa XAY F1 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 白眼(雄) F2: XAXA XAXa XAY XaY 第三节、伴性遗传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类型:X 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等X 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Y 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一、X 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1、致

8、病基因 Xa 正常基因:X A 2、患者:男性 XaY 女性 XaXa正常:男性 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2)隔代遗传现象(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二、X 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1、致病基因 XA 正常基因:X a 2、患者:男性 XAY 女性 XAXA XAXa 正常:男性 XaY 女性 XaXa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2)连续遗传现象(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三、Y 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遗传特点:基因位于 Y 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四、性别类型:个性化辅导

9、讲义4XY 型:XX 雌性 XY 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XW 型:ZZ 雄性 ZW 雌性 鸟类、蚕、蛾蝶类五、遗传病类型的鉴别:(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4、(三)在完成(一)的判断后,用假设法来推断第三章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1、怎么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

10、实验、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2、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3、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习题:1、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 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 )2、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 )3、在原核生物中,DNA 位于: 拟核 4、赫尔希和蔡斯做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了:( D )A、病毒中有 DNA,但没有蛋白质 B、细菌中有 DNA,但没有蛋白质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 DNA D、遗传物质是 DNA5、结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分析 DNA 作为遗传

11、物质所具备的特点。答:1、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3、具有储存遗传物质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6、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核酸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7、DNA 分子是由许多 脱氧核糖核苷酸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由 磷 酸 、 五碳糖 、 碱基 组成,由于碱基有四种,所以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8、为了证明 S 型细菌的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科学家在实验中是将 S型细菌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得到纯净的 DNA 和 蛋白质,然后分别加入到培养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分别观察它们的转化作用。第二节 DNA 分

12、子的结构知识点: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1、DNA 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个性化辅导讲义52、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 T(胸腺嘧啶)配对;G (鸟嘌呤)一定与 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习题:1 右面是 DNA 分子的结构模式图,请用文字写出图中的 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2、已知 1 个 DNA 分子中有 400

13、0 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 2200 个,这个 DNA 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A、4000 个和 900 个 B、4000 个和 1800 个 C、8000 个和 1800 个 D、8000 个和 3600 个3、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 沃森 和 克立克 提出来的。4、DNA 分子具有的 4 种碱基分别是 、 、 、 ,两条链上的碱基是通过 键连接在一起。5、DNA 的碱基配对是有一定规律的,即 一定与 配对, 一定与 配对,这样的配对使 DNA 分子具有稳定的 ,同时能解释A、T、C、G 的 关系,也能解释 DNA 的 过程。附:一些根据碱基互补

14、配对原则推导的数学公式: A=T;G=C ; (A+G )/(T+C)=1 ;(A+C)= (T+G) 一条链中 A+T 与另一条链中的 T+A 相等,一条链中的 C+G 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 a 如果一条链中的(A+C )/(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 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 DNA 碱基总数的 50% 第三节 DNA 的复制知识点:DNA 复制的过程(DNA 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DNA 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DNA 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其特点是(非连续性

15、的)半保留复制。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习题:从 DNA 分子的复制过程可以看出,DNA 分子复制需要 、 、 和 等条件。DNA 分子的 、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正确地进行。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个性化辅导讲义6知识点: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2、DNA 能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3、DNA 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习题:1、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 1 个 DNA 分子,一个 DNA 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每个基因又由 许多 个

16、脱氧核苷酸组成。 2、 DNA 中碱基排列顺序 代表了遗传信息,不同生物的 DNA 中不同的 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同一生物 DNA 分子特定的 碱基排列顺序 构成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知识点:转录定义:在 cell 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mRNA 的过程。场所:细胞核模板:DNA 的一条链信息的传递方向:DNAmRNA原料:含 A、U、C、G 的 4 种核糖核苷酸产物:信使 RNA翻译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 AA,就以 m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 AA 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场所:细胞质(核糖体)条

17、件:ATP、酶、原料(AA) 、模板(mRNA)信息传递方向:mRNA 到蛋白质。密码子:mRNA 上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 个 AA。每 3 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 1 个密码子。mRNA 线形 tRNA 三叶草型 rRNA 线型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 mRNA 的结合部位形成 2 个 tRNA 的结合位点。 (一种 tRNA 携带相应的 AA 进入相应的位点)习题:如果 DNA 分子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CTT,那么,与它互补的另一条 DNA 链的碱基顺序是 TGCCTAGAA ;如果以这条 DNA 链为模板,转录出的mRNA 碱基顺讯应该是 UGCCUAGAA 在这段 mRA

18、N 中包含了 3 个密码子.。需要 3 个tRNA 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这些氨基栓酸的种类依次是半胱氨酸亮氨酸-谷氨酸。转录过程是1 DNA 双链解开2 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 Mrna3 合成的 mRNA 从 DNA 链上释放第 2 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点: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既 D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 DNA 流个性化辅导讲义7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DNA 或 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 RNA 到 RNA(即

19、RNA 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 RNA 流向 DNA(即逆转录) ,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 DNA 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习题:1、 “中心法则”最先是由 克里克

20、命名,指的是 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其过程是: 。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基因 控制的,但也受 环境 因素的影响。第 5 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1、镰刀型贫血症的原因DNA 的碱基对发生变化mRNA 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 AA 改变蛋白质改变性状改变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原因:物理原因、化学原因、生物因素。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 c、低频性 d、有害性 e、不定向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

21、材料。5、基因重组的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6、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7、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8、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 (具体见第 6 章 第一节 )习题:新基因的产生的途径是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基因突变 。进行有个性化辅导讲义8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基因重组 。第 2 节 染色体变异知识点: 结构变异1、染色体变异 个别增减数目变异成倍增减2、染色体

22、组(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Eg: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配子)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3、二倍体(1)概念:指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2)举例:人、水稻4、多倍体(1)概念: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2)成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但不分开(3)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含有机物多(4)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具体见第 6 章 第一节)5、单倍体(1)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2)成

23、因:由配子发育而成(3)特点: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4)应用:单倍体育种(具体见第 6 章 第一节)第 3 节 人类遗传病知识点:1、概念: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显性遗传病:并指、多指、肌强直常染色体单基因 隐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侏儒症遗传病 显性:抗维生素 D 佝偻病X性染色体 隐性: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肌营养不良人类遗 Y 毛耳病(只有男性患者)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数目异常 原因染色体异 结构异常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21 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

24、类型 性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如:特纳氏综合症) 2、特点:a、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因此其在胎儿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症状或处在潜在状态。个性化辅导讲义9b、往往是终生具有的c、常带有家族性,并以一定的比例出现于各成员中。3、危害:a、危害人体健康b、贻害子孙后代c、增加了社会负担4、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 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中、美、德、英、法、日参加了这项工作。习题:下图为果蝇染色体图解,据图回答:(1)图A所示的果蝇的性别是 果蝇。(2)图A中的性染色体是 。(3)图 B 中有 个染色体组。若用性染色体符号代替图中染色体编号,每 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是 。第 6

25、 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 1 节 杂交育种与诱导育种知识点:四种育种比较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处理 杂交 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原理 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后代中,从而产生符合要求的新类型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或新类型。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后不能形成两个细胞。诱导精子直接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子。优缺点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不能创造新的基因,育种进程缓慢,过程烦琐。能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副度的改良某些性状,变异性状较稳定,可加速育种进程。有利的少,需

26、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发育延迟,结实率底。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缩短育种年限(2 年) 。方法复杂,成活率底。个性化辅导讲义10实例 小麦高(易倒伏)抗锈病的纯种与矮茎(抗倒伏)易染病的纯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矮茎抗锈病小麦品种。青霉素经 X 射线、紫外线照射以及综合处理,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种。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抗病植株的育成。第 2 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知识点:1、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2、工具:基因的“剪

27、刀”:限制性内切酶基因的“针线”:DNA 连接酶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进化学说: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3、 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4、 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

28、在个体水平。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 生物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2) 突变和重组是随机、不定向的,只为进化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 基本概念:个性化辅导讲义11隔离物种生殖隔离地理隔离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9、1、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四、基础习题:1、最早提出生物进化学说的是 国的博物学家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是 国的博物学家 提出的。2、拉马克认为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和 。达尔文则认为生物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 的结果。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 、 、 、 。4、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概括为:从 核到 核,从 生殖到 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5、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 占的比率,通过 的方法获得。基因频率因 、 、 、遗

30、传漂变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 、 ,其中必要条件是 ,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 、生物与 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 。8、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基因型为 BB 的个体占 18%,Bb 的个体占 78%,bb 的个体占 4%。B 和 b 的基因频率为:A、18%、82% B、36%、64% C、57% 、43% D、92%、8%9、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 21C。 的气温下,生存

31、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 25.5 C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A、突变是不定向的 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是有害的。10、地球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B、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D、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11、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12、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13、下列哪一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

32、推移面变化的 B、生物种类从古到含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14、下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个性化辅导讲义12A、 把生物进行分类 B、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 C、来自共同祖先的遗传 D、用进废退15、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全部大熊猫 D、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主要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 血浆 细胞内液 组织液 淋巴3、内

33、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例如例如 例如外环境 细胞内环境稳态温度淋巴个性化辅导讲义13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NaHCO 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 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

34、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结构: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3、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时外负内正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 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 单向传导 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4、 突触

35、的结构特点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特点:单向性传递方向: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神经元(神经细胞)细胞体突起轴突(较长)树突个性化辅导讲义14促进作用抑制促进作用抑制原因:只有突触前膜周围存在突触小泡,能释放神经递质,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5、人脑的组成及各个部位的功能部位 功能大脑 调节机体功能的最高级中枢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脑干 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6、大脑 S 区受损会得运动性

36、失语症,大脑的 H 区受损会得听觉性失语症,大脑的 W 区受损会得失写症,V 区受损会的失读症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 CO2 的调节8、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9、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浓度升高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胰岛 B 细胞分泌) (胰岛 A 细胞分泌) 血糖浓度降低10、体温调节寒冷刺激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这

37、就是反馈调节。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 、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1、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 、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个性化辅导讲义15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13、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1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不少内分泌腺

38、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吞噬细胞15、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 :抗体)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 大脑皮层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个性化辅导讲义16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16、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7、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8、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

39、抗击抗原的免疫球蛋白19、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 B 细胞起作用) 、细胞免疫(主要是 T 细胞起作用)20、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 再次入侵记忆 B 细胞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 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少量 浆细胞抗体记忆 B 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1、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再次入侵记忆 T 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T 细胞 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 22、免疫失调引起

40、的疾 自身免疫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 狼疮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肺炎、气管炎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个性化辅导讲义171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2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浆蛋白 B葡萄糖 C钙离子 D呼吸酶3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

41、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5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6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醛固酮D抗利尿激素个性化辅导讲义187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抗体是由 T 淋巴细胞分泌的B有的抗原

42、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D记忆 B 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 T 细胞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再由 B 细胞呈递给 T 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 BC D9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

43、反应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10吲哚乙酸是( )A植物生长素 B垂体生长素C性激素 D脑激素11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A侧芽缺乏生长素 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 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12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个性化辅导讲义1913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

44、进果实的成熟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二、非选择题1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1)图中 a、b、c 表示人体的三大系统依次为 。(2)体内细胞只有通过 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图中 d 与细胞外液的关系是 。2 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国力的根本是人才。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结构 F 的数量将 。(2)健康是个永恒的主题。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适当进食些含磷脂丰富的食物(如卵黄、脑),神经细胞因具较多 ,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不仅磷脂丰富,且使其与 功能相适应。(3)生命是一个信息交换器。在典型的反射弧中,若图中 E 为神经细胞,内环境中的D_发挥作用后很快被酶分解,否则会使 E 发生 效应,通常 D 只能由 B、C 处而非 A 处合成,只能作用于 E 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正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 、效应 T 细胞只能作用于_ 一样,其根本原因是 。个性化辅导讲义203已知下面是人体血糖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正常情况下,发生变化的主要途径是_,发生变化的主要途径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