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琏湖笔的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我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毛笔在书法、绘画及作文、赋诗等方面,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古今图书集成称:“治世之功,莫尚于笔,能取万物之形,序自然之情,实天地之伟器也。 ”素有“毛颖之技甲天下” 之称的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代表了毛笔的正宗。地处 浙江湖州的善琏镇,是湖笔的发源地,是我国主要的湖笔产地,在这个小镇上,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还有许多的“ 湖笔世家”。善琏出名笔,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撰写于明孝宗弘治年间(公元 1488-1505 年)的弘治湖州府志中记载着:“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也,其地名善琏村,村有含山,山 巅浮屠,其卓如笔。 ”现位于
2、善琏东南五公里的含山之巅矗立的七层宝塔,刚劲挺拔,犹如一支精美的湖笔,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在 这里,人 们 根据西晋(公元 265-317)崔豹所撰的古今注中关于“蒙恬造笔,即秦笔耳,以柘木为管,鹿毛为 柱,羊毛为被”说法,视秦朝大将蒙恬为毛笔的最早发明人,他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和兔毫制笔,并将技艺传授给村民,因善琏隶属湖州,故善琏所产毛笔,通称湖笔。关于蒙恬造笔的说法,在湖州府志上是这样记载的:“小博物志云蒙恬造笔,古非无笔,也但用兔毫,自恬而且制法较胜于故,至今善琏者必祀性为笔祖耳。 ”善琏一带,为纪念蒙恬,在村西建有“ 蒙公祠”,每当蒙恬生日(相传为农历 9 月 16 日),当地笔工必举行盛大
3、祭祀活动,一直沿续至今。善琏制笔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二千多年。二千多年来,在这块丰沃的土地上,培育出无数的制笔巧匠,世代相传,工 艺 精益求精、日臻完善。在西吴枝乘一书中,便有“ 吴兴毛颖之技甲天下”的赞语(湖州曾称吴兴)。在唐朝,由于纸张的普遍使用,为制笔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前景,元代以后,湖笔的制作更臻成熟,和现代的制笔工艺已相当接近,尤其是善琏笔工把从汉代以来的各种制笔工艺结合起来,使湖笔的质量又大大地提高了一步。明清时期,善琏的制笔巧匠不仅在笔毫上施展技艺,在笔管上也创造了许多装饰典雅的品种,使湖笔更是别具一格,成了一种工艺品。明末清初,湖州善琏的湖笔逐渐外传,分布于江苏、天津、上海及北京一
4、带,并在各地生根开花,建立起了在国内外有一定声望的北京戴月轩、上海周虎臣、苏州贝松泉、杭州的邵芝岩等一批湖笔名店。到了二十世纪,善琏湖笔经受了大起大落的考验。1929 年是善琏湖笔业的兴旺时期,全镇有湖笔从业人员近千人,产量也达到 48 万枝,并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湖笔经销业笔商、笔庄。但是在旧社会,单家独户的个体生产者却十分艰辛,特别到了抗战时期,制笔原料遭到严重破坏,迫使湖笔停产达三年二个月之久,并有一百余家制笔者迁往苏州、上海等地避难,这便是我国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 “湖上生花笔,姑 苏发一枝” 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经济文化也开始得到发展,枯萎的善琏湖笔工艺之花
5、,又重新绽放其绚丽的色彩。1951 年,善琏镇组织了有制笔工人参加的湖笔同业工会,1956 年 4 月办起了善琏生产合作社,1959年,又分别创 建了善琏湖笔厂和含山湖笔厂,工厂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湖笔产业的发展和湖笔质量的提高,品种不断增多,市场也不断得到扩大,甚至还远销到日本、新加坡、英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善琏湖笔业日益兴旺。1964 年,善 琏湖笔的内外销均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免检,1965 年,善琏湖笔注册的“双羊 ”商标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批准。善 琏湖笔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但十年动乱,给善琏湖笔的生产带来了灾难,集体和个人的养羊受到严格控制,制笔原料严重不足,产量
6、急骤下降,湖笔又一次面临厄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湖颖逢春花益红,善琏的湖笔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湖笔的制作工艺得到不断的改进,产量也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对湖笔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2000 年,借湖州市政府举办首届国际湖笔文化节的契机,成立了湖笔虚拟集团,把全镇所有的湖笔企业纳入其中,进行宏观管理,改变过去湖笔业一盘散沙、相互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同时,又委托湖州技术监督局和市湖笔行业协会制订了新的湖笔地方标准,为提高湖笔质量、提升湖笔产业层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01 年初,结合善琏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开发建设善琏湖笔文化园的项目的设想,拟建设善琏湖笔文化一条街
7、、恢复善琏历代的湖笔文化名胜古迹等建筑,现已付诸了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善琏镇湖笔业乃至善琏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有湖笔生产和经销户 94 家,湖笔从业人员人,全年湖笔产量达到 4000 万枝,实现产值 3.63 亿元,在善琏整个工业总量中占据相当的份额 。当然,湖笔的沿革和发展,也离不开历代书画名人和有识之士的推动。湖州素有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雅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均在湖州任过太守他们能书善画,且十分器重湖笔,经常和笔工一起研究磋商,并动手改制湖笔,不断提高湖笔的工艺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隋朝有名书法家智永禅师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8、,智永禅师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云游到善琏,在善 琏永欣寺一住就是三十个春秋,他一边临池习书,一边与当地笔工切磋湖笔制作技艺。他用败的五簏笔头,被埋在善琏镇南的晓园里,还在石碣上亲笔题写了“退笔冢 ”三字,至今仍保存在善 琏。书画家赵孟頫,是湖州人,他非常讲究湖笔的质量和制作方法,稍不如意便折断重制,由于他对湖笔制作这种精益求精的要求,使善琏湖笔在制作工艺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名笔出自名手,最杰出的当属元代冯应科和陆文宝两位制笔大师了,据湖州府志记载:“制笔巧匠多出 归安善琏,村西元 时冯应科、 陆文宝善制笔,其相专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 ”至今还有“赵孟頫的字,钱舜举的画,冯应科的笔”为吴 兴
9、三绝的 说法。在当代,善琏湖笔更上得到了全国书画名人和政界领导的青睐和高度重视。我国著名文学家、 书画大师郭沫若先生十分喜爱湖笔,与湖笔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 湖上生花笔,姑苏发一枝 欲将天作纸,写出长征词”的赞美之辞。 1978 年 10 月,善琏“双羊”湖笔在北京展销期间,李苦禅、徐之谦、启功、李可染、董寿平、范曾等我国著名书画家均前来试笔,并当场挥毫泼墨,以表达对湖笔的爱慕之情。1980 年 10 月,年逾古稀的我国著名书画家叶浅予老先生,兴致勃勃地到善琏湖笔厂参观,仔细观看了湖笔生产的各个工艺流程后,挥 毫作画,留下了墨宝。另外,全国 摄影家协会主席徐肖冰、新华社社长穆青、 电影表演
10、艺术家赵丹等先后来善琏参观。还有单晓天、应野平、费新我、沙孟海、程十发 、唐云、夏学清等到众多书画名人均用他们喜爱的湖笔,挥毫题词,以示对善琏湖笔有赞美之情。特别是我国著名书画家、杭州西冷印社社长沙孟海先生,不仅为湖笔写下了“柔不絮曲、 刚不玉折、贮云含雾、应手从心”的高度 赞誉,还亲自为善琏湖笔厂 题写了厂名。善琏湖笔不仅为书画名人所喜爱,同时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赏,曾多次被列为国礼赠送国际友人,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促进了中外友谊和文化交流。另外,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中央领导,生前曾用湖笔修改文件,董老还特意写下了“赖此优良传统笔,指挥如意鼓东风”的题词,可见他们对湖笔的喜爱之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领导人刘华清、李铁映还先后亲临善琏湖笔厂视察,李铁映同志还留下了“三千毛瑟军,笔下春秋史 ”的题词,并 为正在筹建的善琏湖笔文化园亲笔题下了“湖笔园” 三个大字,为善琏湖笔业的振兴与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