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周 周 月 日备 课 时 间年 月 日 主备 程俏 上 课 时 间班级 高一( )班 节次 课题 生物进化理论 2 总课时数 第 节教学目标1.阐明物种形成的机制 3.概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以及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 阐明物种形成的机制/2、概述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以及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 教学参考教师参考用书多 媒 体授课方法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辅助手段专用教室 无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一、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和进化的方向1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包括 、 和 。2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以保留对个体生存和繁衍后代有利的变异,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二、物种形成的重要
2、条件1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能够 并能生殖出 的一群生物个体。2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 、选择和隔离。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二次备课3.隔离(1)地理隔离:是指地理上的障碍,是一种主要的隔离方式。地理隔离可以导致亚种的形成,如东北虎和华南虎。(2)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 或交配后产生 的后代,如马与驴杂交产生的骡不可育。4、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1)提出者:日本学者木村资生。(2)内容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随机固定。每种生物的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进化速率。DNA 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对生物的生存既无利也无害。当随机漂变的突变,经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就会使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间出现巨大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物种。当中性突变积累导致生物性状出现差异之后,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而导致表现型进化。4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意义课外作业完成导学案随堂练习及同步练习册教 学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