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4KB ,
资源ID:525368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2536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古今中外的教育名家也有许多相关观点,古代教育家孔子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 “行有馀力” ,才是学习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生学习文化,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 ”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成就思想、丰富心智、提高灵魂、锻铸人格为己任。那么如何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

2、化为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 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就要语文教师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中实现。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一、析词品句渗透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中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段落,即“ 文眼” ,有 层次地剖析、点拨是帮助学生掌握 课文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学生进行

3、德育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时,让学生了解树叶与人的联系。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说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一开始很多孩子都找两者的相似点,未进行深层的联系。我给了他们启发:我们三(2)班就是一棵大树,你们就是?孩子们立即回答:一片片树叶。就这样找到了联系,继而延伸出了伟人、英雄、凡人这样的类似于树叶的人,又延伸出了集体、国家、地球这样的大树。孩子们明白了树叶离不开大树,要为大树奉献一生,人离不开集体,要为集体荣誉而奋斗。最后,我呼吁: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为了我们的祖国和地球的生生不息,都来“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学生真实的体会生存、奉献的意 义。二、指导朗读渗透法。古人云:“书读 百

4、遍,其意自 见。 ”作者思想感情可以通 过对文章语言的分析来领会,但是借助朗读来体会则更加具体可感,因为朗读是以声音作为载体把思想感情“物质化” 了,对学生来说更直接更好接受,甚至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学生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如教学第八次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段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至此学生在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布鲁斯王子大无畏的气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的过程。让学生

5、在朗读中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从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三、知识迁移渗透法。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把文本之意、教授之意与学生所悟之意有机地串联起来,用简洁的课堂语言让课堂气氛活泼生动,让学生融入情景,投入感情地展开思维,达到“形散” 与“神不散” 的和 谐统 一。如 海燕一课,当教师在讲析“ 愁”和“烟” 所牵连的情感关系时,首先让学生谈对“愁” 和“烟”的印象。学生所谈都是很表象的直觉,教师巧妙地引导,导出了“魂牵梦绕” 一 词, 紧接着启 问:“ 愁”和“烟” 这一特点与什么东西相似?要求举出例句。学生思路一下打开了,有的答“麻” ,如“剪不断,理还乱”;有的答 “丝”,如“春蚕到死 丝方尽”?

6、教师再提示“水” ,学生随即答出“抽刀断水水更流”。这时老师一收,问:作者身居海外,愁什么?如烟的思念是什么?学生豁然开朗:这是绵绵地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强烈爱国主义感情,于是,一堂课就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迁移自然地达到对主题的理解,对学生的德育也水到渠成了。四、言行感染渗透法。苏联教育名家加里宁说过:“学生们还处处模仿老师,所以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查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应处在最严格监督之中,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的监督。 ”播洒阳光的人首先自己心中就要充 满阳光, “正人者必先正己

7、。 ”如今, ?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学生的自主意 识大大增强了,他们并不是对教师百依百顺,言听计从,而是特别注意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实践中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并从教师身上选取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榜样。教师的形象可以具体地告诉学生如何想问题、如何行动、如何对待人生、如何对待事业。教师正是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进行“言 传 ”,还 表现在以身作 则,身体力行 进行“身教”。 “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最佳方式。所以教师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学生才会对教师发出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从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随教师,实现德育渗透的目标。这正如俄国教育者乌申斯基说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自觉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高尚职责,把握时代跳动的脉博,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渗透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让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是象油与水似的游离状态,截然分开,而是如水乳交融似的难以分割。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能得到长进,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2013.12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