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0.50KB ,
资源ID:523591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2359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doc

1、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论文关键词】劳动法 解雇 企业行为 影响 【论文摘要】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其中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对解雇的规定主要包括解雇理由、解雇程序、解雇补偿和违法解雇后果四个方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主要解雇条款及其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2007 年 6 月 29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的劳动关系、企业用工行为、解雇成本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解雇成本没有标准的定义,其中 Michelis(2003)认为解雇成本是企业调整雇员存量所承担的成本,不包括工人不良生产率

2、导致的解雇成本。解雇成本的形式可以是补偿、提前通知、烦琐的程序、对解雇的限制、提前与工会或者工人讨论等。鉴于经济补偿是企业实际感知到的解雇成本并对企业行为产生较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劳动合同法对经济补偿、解雇限制的影响。本文侧重于解雇成本中的经济成本方面,主要用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代表解雇成本。 一、 劳动 合同法对解雇成本的影响 1、增加了 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情形 一是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或降低条件签订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在劳动法规定中,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二是规定若企业违法,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

3、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与劳动法相比,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用人单位违法则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未依法缴纳社会,企业规章制度违法,企业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致使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以此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要支付经济补偿。也就是增加了劳动者可以不用提前 30 天通知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减弱了企 业用工的灵活性 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4、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提出或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 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企业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企业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必须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使企业用人的灵活性大幅下降。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主要从三个方面增加企业的解雇成本。一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如果劳动者不愿续签,企业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没有确定的合同终止时间,没有不用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5、。除劳动者过失企业解除合同外,企业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要支付经济补偿,增加了企业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二是企业因为担心用工灵活性的丧失而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就需要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或及时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为此支付经济补偿。三是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优先留用与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这增加了企业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程序上的困难。 3、加大了企 业的违法成本 首先,不 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企业用工之日起超过 1 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 2 倍工资;超过 1 年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支付 2 倍工资外,视为与该劳动

6、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次,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风险增大。企业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企业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 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三,解除、 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企业应按照应付金额的 50%以上 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而合同法中规定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的,企业按经济补偿金的 50%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支付赔偿金的情形,同时加大了处罚力度, 劳动合同法放宽了部分解雇理由和解雇程序

7、,进而起到降低解雇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劳动合同法细化了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并且对经济补偿做了封顶限制。 劳动法中工作年限不满 1 年的一般按 1 年计算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对 1 年以下的工作年限进行了细化,规定满 6 个月不满 1 年的按 1 年计算,不满 6 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法规定经济补偿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工资。 劳动合同法在 12 个月支付限制基础上对高收入劳动者的经济补偿进行了封顶限制,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数额支

8、付。对于高薪企业而言,这一规定有效控制了企业解雇员工经济补偿支出水平。第二, 劳动合同法放宽了经济性裁员的标准与范围。 劳动合同法对裁员情形和理由均进行了相应的扩大,增加了“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以及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企业可以经济性裁员。 劳动法的裁员不管裁减人员数量,一律要走裁员程序,需要通知工会或者全体员工,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劳动合同法简化了小规模裁员的程序,在裁减人员 20 人以上或裁减不足 20 人但占企业职工 10%以上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才需提前 30 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向劳动行政部门

9、报告、提交裁员方案。第三,提高企业非过失性解除合同程序的灵活性。 劳动法规定企业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非过失性解除合同可以提前 30 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企业在非过失性解除合同时,可以选择提前 30 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或多支付一个月工资,提高解除合同程序的灵活性。 总体而言, 劳动合同法通过增加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和提高违法成本等提高了企业的解雇成本。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其对解雇成本的提高大于对解雇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解雇成本的平均水平。程延园(2008)认为, 劳动合同法严格人员退出

10、机制,提高了解雇标准,促使劳动关系趋于固化,降低了用工灵活性。 二、提高解雇成本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1、劳动 合同法提高解雇成本的消极影响 (1)企业可能在短期内大量清退不规范用工人员,加大解雇力度,减少续约。 劳动合同法致力于通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但可能会由于企业对未来解雇成本和丧失用工灵活性的恐慌而产生反作用,如大规模裁员。先被裁减的人员多是劳动力的弱势群体,他们是劳动合同法着力保护的对象,却可能成为最早的利益受损者。 (2)企业在挑选新员工时会更加谨慎,新进劳动者就业难度加大。根据 LindbeckSnower(2001)的内部人外部人理论,解雇成本的提高有利于保护

11、现有在职者的利益,而损害失业者、非正规部门就业者等外部者的利益。因为企业解雇成本提高,企业在筛选新员工时会精挑细选,没有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低技能工人等的就业概率会降低。企业在经营困难时会解雇生产率低的员工,那么平均而言在职者比失业者的生产率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会从在职者中招用新员工而不愿意招用失业者。因此,解雇成本的提高可能会加大对失业者的歧视,增加失业的持续时间。 (3)劳动者的初始工资可能下降。Lazear(1990)认为,在理想的状态下,企业可以通过向劳动者收进入费或降低劳动者的初始工资来抵消解雇成本的影响。因此,如果劳动合同法的解雇成本足够高,劳动者的初始工资可能下降,企业把

12、解雇成本转移给劳动者。 (4)非全日制用工、调整工作时间等可能会成为企业降低解雇成本的方式。 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限制较少,非全日制用工可以采用口头协议形式,企业可以随时终止非全日制用工,同时不用支付经济补偿,因此非全日制用工可能增多。由于解雇员工的经济补偿提高,企业可能更多地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应对需求的变化,在产量降低时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在产量增加时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以避免解雇成本。Houseman(1993)认为,不管就业保护法规对雇主存在何种程度的约束,雇主可以发展替代性的战略以增加用工灵活性,这些战略包括工作时间调整和灵活用工等。 (5)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分割。

13、HeckmanPage(2000)通 过对拉丁美洲和化国家的数据分析 认为,就业保护政策(文中主要指补偿金)是无效率和加剧不平等的机制,它降低劳动力需求,降低年轻工人、女性、低技能工人的就业前景,将劳动力市场分割为有稳定工作的和很少有机会就业的两种劳动者,内部人获益而外部人受损,有可能增加非正规部门规模。因此, 劳动合同法提高解雇成本可能加剧一级劳动力市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加剧高技能工人、核心员工与低技能工人、年轻工人、女职工、临时工之间的福利待遇差距。 2、劳动 法提高解雇的积极影响 (1)促使企业与员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维持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增强企业与员工的合作。 劳动合同法

14、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和解雇成本的提高,使企业不能随意解除合同,使劳动者享有工作安全、职业稳定的保障,有利于培养劳动者的忠诚、正直和自律,增强劳动者与企业的合作,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2)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因劳动者过错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付补偿,这就提高了劳动者严重违规、失职、违法等过错性行为的成本,进而减少劳动者的过错性行为,鼓励劳动者遵守劳动纪律、努力工作。 (3)鼓励企业增加培训,有利于特殊资本的积累。由于解雇成本的提高,企业更倾向于对低技能员工进行培训以使其适应岗位要求,而不是解雇这些员工并支付高额经济补偿。同时经济补偿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作稳定性,员工有更长的时间来享

15、受特殊人力资本收益,经济补偿的提高能激励员工积极进行特殊人力资本投资。这两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提高生产率。SuedekumRuehmann 认为,经济补偿对特殊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不明确,如果企业获取的人力资本投资回报较少,特殊人力资本的投资就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经济补偿则员工的特殊人力资本投资增多。 (4)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减少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员工的效率提出了挑战,完善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和人员退出机制是企业实现员工流动、应对经济补偿提高的有效办法。解雇成本的提高促使企业规范用工以避免高额的违法成本,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企 业应对

16、劳动合同法的建议 1、完善企 业规章制度 首先保证企业的规章制度、程序及内容合法,避免劳动者以企业规章制度违法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其次,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明确界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严重失职”、 “营私舞弊” 、“给用人单位造成严重损害”、 “不胜任工作” 等解雇情形,员工出现这些情形时,企业可以掌握解除劳动合同的主导权,避免支付经济补偿及处于不利地位。 2、加 强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保证企业人员的正常退出 企业担忧用工自主权的丧失,主要是担心不能解雇不胜任的员工,因此加强管理可能是企业适应劳动合同法的最有效办法。绩效考核体制应该成为企业实现人员正常退出的有效保

17、障。 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用支付经济补偿;员工如果不胜任工作,经过培训和调岗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企业可以依照一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只要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就不用担心无法解雇绩效不良的员工。也就是说,人力资源的健全能够使企业有效、合法地实现企业人员退出。【参考文献】 1 程延园: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5). 2 程延园:人力 资源管理面临的和挑战(非出版物)Z.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2008. 3 Abraham,K.G.and S.V.Houseman(1993),Doe

18、s Employment Protection Inhibit Labor Market FlexibilityM.Lessons from Germany,France and Belgium,NBER Working Papers,NO.4390. 4 Heckman,J.and C.Pages(2000),The Cost of Job Security Regulations: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n Labor MarketZ.NBER Working Paper,NO.7773. 5 Lazear,E.P.(1990),Job Security Provisions and Employment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5(3).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