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94KB ,
资源ID:521358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213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四单元(4课时).doc)为本站会员(HR专家)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四单元(4课时).doc

1、13 致 蒋 经 国 先 生 信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思想感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劝说的同时反驳对方的言论。教学难点文言色彩浓厚。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民党蒋介石占领台湾,一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怀抱。海峡两岸人民一直盼望着祖国的统一,很多仁人志士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0 年前廖承志先生给蒋经国先生的公开信。 二、作者作品1.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1908 年 9 月 25 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

2、领导人。1925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 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 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 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8 年初至 1942 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 年 6 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

3、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六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并获国家副主席提名)。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2.写作背景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中共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由过去强调武力解放台湾改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并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1982 年 7 月,蒋经国在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 ,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

4、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 。很快,中共方面就作出了反应。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给蒋经国发出公开信,刊发在 7 月 25 日人民日报上,出乎台湾当局的意料,引起海内外瞩口。这封公开信的发表,引起海内外极大震动,以个人私谊,浸透民族感情,这个角度极为自然生动,亦切合廖蒋两人的实际,完全触动了中华民族之深情,海岛当归祖国大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中华民族大义昭然明示于天下。1982 年 7 月,身为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组长的邓颖超看到蒋经国在台湾发表的一篇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思乡之情浓浓。邓颖超立即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

5、同窗蒋经国先生写一封公开信。当然,廖承志致蒋经国的公开信虽是个人名义,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共中央。国家统一是中国历代政府的大要,也是中国亿万百姓的恒愿。现今,中国内地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台湾问题便摆上了桌面,是时,廖承志负责台港澳事务,深感责任重大,听了邓颖超的意见,他亦感到,现在出面利用自己与蒋家的世交关系,采取多种形式先与台湾当局沟通,为日后两党坐下来商讨统一之事创造条件是切实可行的。邓颖超与廖承志一起推敲公开信文句,中引用了周总理当年在张治中给台湾故旧公开信中增加的“寥寥海天,不归何待”的话,稍加变动,又引用了鲁迅的著名诗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既极为感人,又道理铿锵,这都

6、是邓颖超的妙思。正是在邓颖超领导的有情有义的对台工作推动下,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当局终于放弃了“三不”政策,开放了对祖国大陆的探亲旅游,迈出了打破两岸阻隔的第一步。廖承志公开信发表之后五年,个突出的回应是蒋经国终于开放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是蒋经国晚年最大的历史功绩之一。在岛内,大陆籍人士大都是国民党 1949 年退守台湾的军政人员,他们一代而亡的危险是存在的。因为他们的后代不得回大陆,就只有向四海走散,留在台湾的并不多,就是留在台湾的,也日渐本土化,失去了与大陆的气息相应。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传统势力日渐凋零,国民党政权的本土化已不可避免。晚年的蒋经国,在大陆发出的强有力的统一声音和台湾岛内党外运动

7、的呼声及“台独”声浪的夹击下,感到形势严峻,不能不考虑与大陆的联系了。因为对于一贯支持“中国必须统一”的蒋经国和赴台的老一代国民党统治集团来说,台湾今后往何处去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严肃课题,蒋经国为此作出了有限度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重大决策。具体分两步实行,自 1987 年 7 月 28 日起,解除赴港澳观光限制,允许台湾民众以港澳为出境第一站;自 1987 年且月 2 日起,允许民众除现役军人和公职人员外,凡血亲、姻亲均可申请到大陆探亲,从而迈出台湾当局调整大陆政策的可喜步伐。此后,台湾当局又逐渐开放大陆非政治性出版物的进口和翻译,有限度开放大陆中药材和农产品进口,放宽对两岸通邮和经贸往来

8、的限制。海峡毕竟有了春水涌动,作为对台湾当局的善意回应,1987 年 10 月 14 日,国务院有关部门立即发表谈话表示欢迎,保证台胞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和照顾,并进一步敦促台湾当局取消不合理的限制,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功月 16 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公布了对台胞来大陆的接待办法,祖国大陆各地相继建立了台胞接待站。这样一来,以廖承志公开信为切入点,在中共和平统一政策的推动下,经过两岸的共同努力,峡两岸持续了 38 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三、初读感知1.生字 2.字词积累幼时同袍:形容幼年时很亲密。政躬违和:文中指蒋经国患病。政躬,对对方身体的尊称。违和,不平和,即生病。珍摄:保重身体。同捐

9、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难辞其咎:难以推卸责任。咎,罪过。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经纬万端:指形势错综复杂。 旨哉斯言:这话说得对呀。旨哉,赞美之词。斯言,这番话。时不我与:时间不等待我。指要抓紧时间。未雨绸缪(mu):原指趁着天还没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束装就道:整装上路。3.分析课文结构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问候蒋经国,表达挂念之情。第二部分(2):点明写信口的,劝说蒋经国为实现和平统一作出贡献。第三部分(3-6):分别从民族利益、历史、蒋经国的个人抱负三个角度加以劝说。第四部分(7)表达挂念之情,并提出如有可能,可赴台探望。四、

10、指导练习本文是一封用文言写的信,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且全文气质凝重,文采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含义:居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含义:如若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含义: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含义:远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

11、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诚等候回音。五、课堂小结本书信写的是作者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与蒋经国进行的推心置腹的恳谈。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14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学目标1.理解父辈的殷切希望。2.选用大量事例的方法。3.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教学重点理解信中饱含对儿子的一片深情。教学难点赏析有关精彩语段。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但给了我们无私的爱,还传授给我们他们在几十年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有这样一个比喻:父亲像一张弓,积蓄了一生的力量,也要把儿子射出大山。你们认为你们的父亲是这样吗?(学生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将军,读一读他给儿

12、子写的一封信,从中感受父辈对自己子女的拳拳之心。(板书课题),注意这位将军的名字(亚洲)并展示多媒体,了解作者。二、 作者简介刘亚洲,1952 年 10 月出生,安徽宿县人。1968 年参军,1972 年入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 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 1977 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口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 攻击,攻击,再攻击等。1984 年,南国有战事,随军采访,负伤,创作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 ,引起反响。1984 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

13、国作家协会理事。1986 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语言系客座教授。1990 年后创作了广场 胡耀邦之死 实录等作品。 两代风流获第四届解放军八一文艺奖, 恶魔导演的战争获全国第二届报告文学奖。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三、初读感知1.词语注释倚马万言:晋恒温领兵北征,命令袁虎靠着马拟公文,袁虎一会儿就写成一七张纸,而且写得很好。(见世说新语文学)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锐减:急剧减少。悸动: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馅(chn )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作(zu)践(jin):糟蹋。取悦:取得别人的喜欢,讨好。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

14、侮辱,侵害。:形容人瘦得好像要露出骨头。嶙峋、清瘦、骨头突出的样子。2.朗读体会四、研读课文1.文中父亲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提出了哪些希望。明确:父亲首先肯定了儿子最大的优点是心地善良,对大自然,对所有的生命充满爱心。决不干些弄虚作假的事。父亲认为儿子的另一个优点是具有平民思想。比如对胡同特别感兴趣,不喜欢搞特殊化,对家庭和附加于家庭上的东西没兴趣。父亲重视的是儿子的思想品质,而不仅是他的学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父亲又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应有博大的胸怀。要豁达,要跨越心理的雄关,要征服自己,不要纠缠于一些小事。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这是针对儿子小事尚可,中事不够,大事更不够提出的,希望儿子

15、成为坚强者能办大事。这两点希望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希望儿子不断完善自我,这也是对我们广大青少年提出的要求。2.信中举了哪些事例,举出你印象最深的谈谈感受。(1)为了说明儿子心地善良,作者举了儿子四岁时见人摘花、砍树就生气,直到今天为保护海洋生物而不吃鱼,考试做错题而已从同桌得知正确答案而不改。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十分关注,对十年前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在叙述中父亲如数家珍,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作者还将自己同儿子进行对照,反省自己。(2)在信的开头,为了激励儿子积极进取,举了“我和你妈妈” “你爷爷” “你外公”十五、六岁就参军的事例,还有甘罗,刘胡兰的事迹。举这些事例,希望儿子从小胸怀大志,有

16、一个与众不同的精彩人生,可以看出父亲的良苦用心。(3)举儿子对胡同文化特别兴趣,不搞特殊化,不炫耀自己的家庭。在儿子的诸多优点中,作者特别珍视这个优点,作者认为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可以看出儿子正是受了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具有了这个特点。这个事例看似平凡,但给人深思。(4)举了儿子在意别人的批评,别人的看法,无端地被一些小事所困扰。父亲表达了自怀的担忧,用了邓小平三次栽倒三次站起来的事例启发儿子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3.文中有很多可以做为名言警句的段落,请摘录你喜欢的,并加以分析。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人心如海,世事如烟,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在狼面

17、前是羊,在羊面前是狼,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自古人们就如此:当别人强大时,用馅媚取悦对方;当自己强大时,用作践别人来取悦自己。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其实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自己。应有博大的胸怀。天空大,比天空还大的是人心。放得下,拿得起,举泰山如茶几。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聪明人办小事,坚强者办大事。战斗最难坚持的是最后三分钟。五、细读品味1.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饱含父亲对儿子的甜犊情深和殷切期许。作为胖胖的同龄人,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这封信体现了作者和儿子之间深厚的父子之情,也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没有代沟,像朋友一样促膝谈心。信中

18、,作者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对儿子进行教育,在叙述中时常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给儿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信中提出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 ,一是“具有平民思想” ,并且都举了很多事实。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父母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给儿子一种无形的鞭策和鼓励。2.这封信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在学习中,你感受到哪些艺术特色?甲生:信中列举了大量具体事例,说服力强。作者先以自己的成长过程及祖辈的坎坷经历,对儿子进行教育。写“我和你妈妈都是十五岁参军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十六岁参军的” ,意在教育儿子,从小就要立大志。信中再举邓小平爷爷的三落三起的事例,说明一个

19、革命者应具有博大的胸怀,在人生道路上,不怕遭受挫折,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伟业。乙生:信中在谈儿子的优点时也举了很多事例。谈儿子“心地善良” ,列举了他对大自然充满爱心的事实,同时称赞他诚实,不说谎。谈儿子的“平民思想” ,写他喜欢去平民居住的胡同,不以高干子女自居,儿时坐小汽车到学校感到特殊化, “宛如做了亏心事” ,有时在街上拾起别人扔的废纸扔进垃圾筒。事情虽小,却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丙生:信中还以红九军军长孙玉清之妻的催人泪下的事迹,说明要办成一件事,必须有铁一般的意志。信中以正面教育和鼓励为主,即使批评,语气也很委婉,以易于下一代接受。师评:是的,信中用了丰富的事例来教育和鼓励儿子

20、。另外,信中所讲的道理,使用了富有哲理的语言,言简意赅,发人深省。如“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 , “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先做自己,再做别人” , “聪明是一种财富,意志是更大的财富”等等。这些含意深刻的话语,正是作者人生经验的宝贵结晶。六、语言品析1.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人生之旅。(这句话意在说明什么?)这句话先打比方说树叶没有一模一样的,引出人生也是各不相同的结论,语言呼应流畅,说理清晰明白。2.人心如海,世事如烟,偏你心中是一片净土。(品味这句话的语言特点。)“人心如海”与“世事如烟”的构词方式相同,表达出人心复杂,世间虚无的感慨;“净土”是佛教用语,作

21、者高度赞扬了儿子纯洁的心地。3.十四过了,就奔十八;十八过了,就奔三十;三十过了,就如江河一泻千里。(这段话是什么句式?)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式,指出时间宝贵,应该珍惜生命,抓住分分秒秒。4.黎明前最黑暗。胜利前最绝望。成功前最渺茫。坚持住,你就会迎来黎明,迎来胜利,迎来成功。(仔细体会这句话的含意。)这句话言简意赅,富有哲理,也饱含对儿子的鼓励之情,同样运用了排比句式。你能不能仿照这种句式造一个句子?语言凝练,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儿子善良、淳朴的美德。七、指导练习一、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试站在这位父亲的角度体验一下他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并谈谈他肯定了儿子的哪些优点,又提出了哪些希望。这封信

22、充满了深厚的父子之情,寄托着父辈的殷切希望。信中指出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 ,一是“具有平民思想” 。信中对儿子提出了希望,其实,这是针对儿子存在的缺点提出的。所提两点希望为“应有博大的胸怀” , “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二、信中谈到了大量的事例,其中哪些事例你印象最深?谈谈你的感受。可以重点选择一两件事谈感受,不必面面俱到:要联系自己、同学或社会实际来谈,不要泛泛而论。三、雨果说过,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结合作者对儿子的希冀,谈谈你自己应怎样培养博大的胸怀。此题为开放题,应谈个人的真实想法,同学们不必强求一致。八、课堂小结本文表达了父辈对

23、儿子的殷切希望,在字里行间我们真切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九、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15 *给女儿的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2. 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的这一写法的好处。 3. 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教学难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

24、情重。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问“敢问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同学们,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二、 作者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家,出身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巴甫雷什中学 公民的诞生 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1957 年他 39 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 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1968 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 年 9 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25、。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人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三、 整体感知1.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四、 研读赏析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在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3.作者为

26、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五、 拓展延伸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3.真正的爱,应该是爱叶之绿,而不是仅仅爱花之红,因为“红”随花的飘零迅速逝去而“绿”却与生命同在。4.青少年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的曙光,这一

27、时期需要积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东西,其中包括为人类明智而勇敢的爱所创造的精神力量。是的,孩子,你要深思,需要有自己的力量,包括爱情的力量,这种力量需要坚持终生。珍惜它、爱护和发扬它直到生命结束,使之成为专一不二忠贞不渝的精神力量,避免犯错误和遭到失望。我把爱情称之为明智的、勇敢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人类真正的爱。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爱情,是一种炽烈的感情,一定要让理智做心灵的主宰。一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5.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一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6.

28、爱情不会因为理智而变得淡漠,也不会因为雄心壮志而丧失殆尽。它是第二生命,它渗入灵魂,温暖着每一条血管,跳动在每一次脉搏之中。一英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迪生7.爱情是一片炽热狂迷的痴心,一团无法扑灭的烈火,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一分如糖似蜜的喜悦,一阵如痴如醉的疯狂,一种没有安宁的劳苦和没有劳苦的安宁。一英国学者理查德弗尼维尔六、 梳理小结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是作者对女儿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这个火辣辣的词,撞击着每个青年的心扉,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就像爬山虎攀上了年轻人的心房,稍不留神就容易踏上早恋的航船,教书育人,是语文教育

29、应尽的责任。七、 布置作业以“善待自己的感倩”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16 给 巴 特 勒 的 信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运用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2.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3.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丑恶行径的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这封信中所流露的爱憎分明的感情。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北京的西郊,曾有一处规模浩大,金碧辉煌的清代皇家园林,它就是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130 多年前,一伙强盗闯入圆明园,他们大肆洗劫之后,为了掩盖其罪行,一把火烧毁了这座名园。今天,当我们漫步

30、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沉思在断壁残垣的遗迹旁,心中总是忘不了那一把罪恶之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雨果先生对这次掠夺的看法。二、作者背景 1.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 。2.历史背景鸦片战争以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于 1857 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 年 9 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功月 6 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接着,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在此条约中,将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割给英国。三、整体感知1.学生通读全文,谈谈作者对英法远

31、征中国之行是褒是贬,为什么?名为赞誉,实为贬斥。因为英法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2.雨果在信中是怎样评价被焚毁的圆明园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是属于人类的” “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是东方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反映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3.作者通过怎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朗读文章第三段,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先从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加以探究,再仔细品读。)4.学生讨论回答:作者在

32、信中是怎样贬斥英法联军的,表现作者怎样的态度和感情?“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川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筐。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痛斥英法两个强盗、窃贼对圆明园大肆劫掠放火焚毁的罪行,指出这些所谓文明人其实是最野蛮的,对他们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人类文明的罪恶提出了强烈控诉。5.这封信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洗劫,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至,这就是以“美”衬托“丑”的手法。四、课堂小结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大义凛然,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年后写下了本文,倾情讴歌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严厉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野蛮行径。信中运用反语明确表达对英法联军的憎恨,愤怒谴责了他们放火焚烧圆明园的罪行。文章义正词严、爱憎分明,是书信,也是一篇酣畅淋漓的檄文。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