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前预习:通读全文,熟悉内容,能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熟读会写生字词。朗读全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贾芸、王熙凤、卜世仁等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言外之意。2理解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3领悟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评价任务:1、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故事情节2、画出文中故事情节衔接过渡的句子,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3、开展
2、交流,分析探究本文的细节描写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假不假,白玉为床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几句顺口溜,是红楼梦中对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描绘,作者以自己的笔,描绘了他们由盛而衰的经过。我们今天就来阅读其中的一小部分贾芸谋差 。二、自主学习1、简介作者及作品作者:曹雪芹:中国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生于 1715 年,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曹雪芹白旗包衣(家奴) 。他从小是富贵荣华锦衣玉食,直到雍正即位之后,曹府被抄家之后是一落千丈之后,在贫寒中写下了不朽之作红楼梦 。
3、作品: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作,后四十回多人为由高鹗续成。小说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不调和的矛盾。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要求如下:1、初读文章,标出重点字词并注音。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3、标出文章的段落,找出表明故事情节过渡衔接的句子。4、在黑板上出示思考的问题:a、本文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主要人物是谁?b、贾芸谋的是什么差?如何谋差成功的,经历了哪些波折?c、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小说的故
4、事情节,并概括相关情节的内容。5、学生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并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适当点拨、评析。6、对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全班探讨解决。【总结】小说的故事情节层次划分思路:第一部分:打探消息(1-4)贾芸在贾链处打探消息,为后文谋差做准备。第二部分:筹钱买礼(5-10)在舅舅家受训、受辱。偶遇倪二,受资助。第三部分:送礼奉承(10-17)给王熙凤送礼,为谋差铺路。第四部分:得差遂愿(18)贾芸得到了园中种花的差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三、品味语言,走近人物形象1、读完课文,大家想想贾芸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明确:容长脸儿,长挑身材 ,很年轻,甚是斯文清秀。2、研读贾
5、芸与贾琏、宝玉的对话,试分析贾芸的性格特点。 明确:贾芸听宝玉说自己“像他的儿子” ,便赶忙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顺水推舟,和宝玉攀上了关系,拉近了距离,他巧妙的引用俗语来奉承宝玉,讨宝玉欢心,为以后在贾府谋差办事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当贾芸从贾琏处探问差事未果后,半晌对贾琏说道:“既这么着,我就等着罢。叔叔也不必先在婶娘跟前提起我今儿打听的话,到跟前再说也不迟。 ”从这句话看,他从贾琏的答复中明白了走贾琏的门路行不通,不如直接讨好王熙凤。因此不想让王熙凤知道自己来打听过了,避免以后去求人时太尴尬。总之,从贾芸与贾琏、宝玉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其伶俐乖巧的性格特点。3、分析向卜世仁赊药时贾芸的对话,从中可
6、以看出贾芸是个怎样的人?明确:学生甲:贾芸提出自己借香料的要求,并许诺过后会送还银子,这说明他是个懂事理的人。学生乙:面对舅舅的一顿说教,贾芸虽然心里不服,表面上却和气恭顺,先礼后兵,给足面子再巧妙的反驳。这说明他少年老成,圆滑世故。学生丙:贾芸从卜世仁与娘子的对话中洞察出夫妻二人留自己吃饭不是出自真心,而是表面上的应付。不等夫妻二人唠叨完便起身告辞。从这可以看出贾芸是一个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人。总结:4、从对话中看出卜世仁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讨论交流,在文中标出关键词句,写出批注和评价。明确:学生甲:他是一个吝啬的人,开香料铺做生意,有钱却在外甥面前喊穷,即便是贾芸允诺赊欠后会定期还上也没
7、有答应。学生乙:他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一见到外甥便问, “你做什么来了?”当听明来意后又开始冷笑,从生硬的问话语气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温暖的亲情而是冷漠无情。学生丙:他是一个虚伪刻薄的人,他根本不愿意借,但他一句不愿意的话都没说,句句都是冠冕堂皇的大话,示无法借、不该借之形,行不愿借、拒绝借之实。学生丁:他是一个势力与世俗的人,不世仁在谈判老四出城的派头时,一副羡慕加谄媚的口气,足见他的势力与世俗。学生丙:他是一个吝啬、为富不仁、富有心机的人,这夫妻俩一唱一和,表面上是留外甥吃饭,实际上是赶他走,只不过不直说,而是以各种借口巧妙的让贾芸自动退场。总结:5、研读告求王熙凤时贾芸的对话,分析贾芸和王
8、熙凤两个人物形象。指名学生朗读贾芸与王熙凤间的对话,学生讨论交流,在文中标出关键词句,写出批注和评价。明确:四、感知探究,讨论交流,(一)学生朗读贾芸与卜世仁的对话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 卜世仁存心不把钱借给贾芸,大可三言两语打发他走,却说了一大通话,其动机是什么?明确:卜世仁的动机:(1)让贾芸死了心,不光此次赊借绝了念头,以后也不要再来打搅。为此卜连续说了五件事,第一是店里立了合同,谁也不许替亲友赊欠;第二是店里也没有货;第三是你赊去也不是办正经事,不能支持你胡闹;第四是你也不能再这样浪荡下去,应该自己去赚钱,不能老躺在你舅舅身上;第五是哭穷,说自己也没富余的(舅舅要有,还不是该当的)
9、,也经不起你这样折腾(见你一遭儿就派你一遭儿不是) ,并配合他老婆一起编造家里没米的谎言。其实只要说第一件就回绝了,连说五件就是表明他彻底拒绝、今后没有任何理由来找他的根本态度。此外他又大大教训、数落了贾芸一番,话又唠叨,让其受不了(唠叨的不堪) ;东西没借到反而挨了一通批,鱼没吃到却沾了一身腥,再也不敢来了。 (2)表明不是我不情愿借,实乃无法借(第一、第二、第五件事) ,不该借(第三、第四件事) 。由此表现的卜的思想性格是:刻薄虚伪、富有心机。2卜世仁彻底拒绝贾芸的技巧体现在哪里?明确:卜世仁实现这动机的说话技巧:(1)釜底抽薪,干脆把话说死,把所有的路都堵死,让他绝望。(2)心理战术,教
10、训、数落他,让他心理上难受,知难而退。(3)话里藏话,笑里藏刀。他根本上就是不愿借,但他一句不愿意的话都没说,句句都是冠冕堂皇的大话,示“无法借、不该借”之形,行“不愿借、拒绝借”之实。细说起来还可分为:以攻为守,明明自己不肯借,反说成他不该借;推卸责任,明明是主观上不情愿,反推到客观上无法借;假仁假义,明明是一点都不关心外甥,反而好像处处替他作想,不借给他是促他自立,还替他出谋献策,又说他赚了钱, “我看作也喜欢” ,还说和他老婆天天都在念叨他的事,最后还要开张空头支票,做个顺水人情,说“吃了饭去罢” 。(4)倚老卖老,居高临下。充分利用其母舅长辈的先机地位、有利条件,处处摆谱,迫对方处于被
11、动应战的状态。(5)旁征博引,理由十足。不仅一连摆了五件事,而且几件主要的事都说得细,都有事实,有依据,有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有根有据,有鼻子有眼,显得理由十足。当然以上技巧,很多在行为性质上是反面的。3、贾芸和他舅舅的对话为什么听起来不像口舌交锋?有一个版本将“舅舅说得有理”写成“舅舅说得倒干净” ,你认为用哪一句更合适?为什么?明确:这里主要指贾芸回答说“舅舅说得有理”以后几段对话。一是总的来说双方表面口气都比较和缓,贾先表恭顺,所说之事道理上和其舅一致;卜是一副关心体贴、谆谆教导的样子。二是都避开了正面交锋和表面的对抗,接过对方的话时都先予以肯定,然后迂回地并以话里藏话的方式表达自己
12、的意见和态度;贾是绵里藏针,卜是假仁假义。所以实质上暗地在交锋,但表面上却不像口舌交锋。具体说,在贾方面, (1)贾的“有理”是关键,因卜前面已说得不够客气,但话都是冠冕堂皇的,特别是末了说他赚了钱做舅舅的看着也喜欢,更不能正面批驳,所以是“有理” 。不应胡闹糟蹋钱财也是有理,不应死赖在舅舅身上也是有理。因为他正是这样做的,而且这些事情你舅舅全知道,言外之意是卜前头对他的指责却没有根据,但他不说舅舅无理,而是说他的所作所为正符合舅舅的要求。 (2)关键是要他自己找事做,赚钱。贾的辩解是找事儿做也得托门路,得花钱,而今正没钱才找你借你偏不肯。但这话他没有直捅桶说,而是说你舅舅也知道外甥家缺钱,巧
13、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叫我怎么办?让舅舅自己去领会。而且这话他也不是一开头就说,开头说交锋太直接,他是七转八转才转出此话。 (3)更关键的他是难得来麻烦舅舅的,且这舅舅并没帮过他家什么,只是在其父丧事上出过主意而已。但这最有骨头的话他更是放到最后才讲,而且分开说,尽管只是出出主意也以肯定的感谢的口气放到前头讲,先礼后兵。并且这有骨头的话也是以正面形式出现,即我是明事理的,你还得感谢我呢,不过带了弦外之音:外甥要是死皮赖脸,你做舅舅的也没法。在卜方面, (1)他看这外甥知根知底,伶牙俐齿,当即调整对话策略,不像前面那么生硬。首先也是接过话尾,予以肯定,说舅舅要有,当然是应该帮忙的,言外之意是舅舅还是
14、没有富余之财。而且加上一句“我的儿” ,表亲热,虽然又是倚老卖老,但作用和前头相反(如前头是说“小人儿” ) 。 (2)接着说,我物质上没有,精神上、内心里是一直思量你的。 (3) 再接着转到关键之处:这精神上的支持还是替你的根本着想,希望你自立。而自立的关键,这舅舅已听出外甥“要钱”的弦外之音,他的回答是举了个具体的事例,此人是靠自己的能干弄到事儿管的,弦外之音是你也应该学学他去。而“舅舅说的倒干净”是短兵相接的正面交锋,于这两段对话的表达风格和内容的衔接都不甚合,所以还是“有理”更合适。(二)指名朗读贾芸与凤姐间的对话(从“那天已是掌灯时候”到“命人驾起香车,径去了” ) ,思考问题。1、
15、贾芸与卜世仁间的对话和他与凤姐间的对话有什么不同?明确:贾芸的口头表达水平,在和舅舅的对话的时候,尽显其刚性的一面。而在与凤姐的周旋的时候,表现出另外的一面,即柔性的一面。贾芸与凤姐两人心理上虽充满了对抗,但双方口头上都很客气。2、贾芸说香料是朋友送的有什么好处?明确:说香料是朋友送的,其好处是(1) 不是特意花钱买的,减轻了凤姐的心理压力;(2)抬高了凤姐的品位,因这东西贱卖了可惜,其他人也不配使用,言外之意是自己用更不合适,因此只有孝敬婶娘;(3)显示了凤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因婶娘切需这些东西,朋友给了我,我就想到婶娘;(4)因此加强了孝敬她的诚意;(5)也因此好像不是另有所为的,减弱了送
16、礼走门路的成分。总之,目的就是更有利于凤姐能收下。3、贾芸与王熙凤的对话充满了谎言,哪些谎言最能显出他“伶俐乖巧”的品性?明确:说香料是朋友送的体现了贾芸的伶俐乖巧,但最能显出其伶俐乖巧的是另二处:一是编造出他母亲私下议论凤姐办事能力特强的谎言,凤姐满脸是笑,由不得止住了脚步。这个谎言满足了她自持能干、争强好胜、爱当面听奉承话的虚荣心。二是半真半假说求贾琏后悔了,当面贬低贾琏,把凤姐的权力和威望抬高到超过贾琏的地步,使凤姐的虚荣心特别是爱好炫耀权力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所以,尽管她明知他在求她派活一事上说了谎,也不计较了。4、王熙凤对贾芸的这一品性持什么态度?明确:凤姐对贾芸的这一品性自然
17、是欣赏的,其中这句话“看你这么知好歹有见识”是明显的表态,尤其“知好歹”用得贴切。但与其说欣赏其伶俐乖巧,不如说是满足自己的虚荣、擅权的欲望。5凤姐已有心给贾芸派活,也可以痛快答应他,却也说了一大通话,她的动机又是什么?明确:凤姐的动机(1)不要让他看轻了;(2)显示她大权在握;(3)让人感恩于她;(4)满足虚荣心。6凤姐的这一大通话,足见其说话技艺的高超,说说其具体体现在哪里?明确:技巧先打后拉;拖延战术;话中带骨,借批评为名,行炫耀权力之实。思想性格是擅权、虚荣。具体说, (1)先打后拉,先贬后予。先揭穿他的底细,让他先自矮了一截,越发巴结,然后再卖好,使对方越发感恩载德。(2)拖延战术,
18、又适可而止。原本此事实已定下,凤姐故意撂它几次,包括对话中已表示原则同意了,又说要拖到明年另派他事,贾芸再求情再叫几声“好婶娘” ,才笑着给了他,无非都是要满足她上述的动机欲望。 (3)话里有话,话中带骨。凤姐最爱炫耀权力,但在语言表达上很自然,都是在叙述、处理某件事时带出来的,有时候露骨点,有时候藏掖点,有时候是有意识的,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有时候是有意无意间,但总体上都恰到好处,这是凤姐语言表达的一个基本特色。这里表现的是借批评为名,行炫耀权力之实。最典型的是“早说不早完了”那段话,表面上是指责贾芸不会办事,骨子里是权力的炫耀和得意。又如“你倒会拉长线儿!罢了,也不是你叔叔说的,我不管你的事
19、”也是。再如开头指责贾芸“弄鬼” ,说“原来你有事求我”虽露骨点,但仍说得很自然。小结:在这场对话中,凤姐的戒备心理,被贾芸一连串的几个甜蜜的谎言消解了;凤姐的自豪感被贾芸一系列的谎言激发出来,最后二人进入推心置腹的层次。当然,贾芸的谋差自然以喜剧告终。五、布置作业。完成语文助学中的相关练习。教学反思:优 点:对学生学习的分析详细准确;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也全面详尽;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媒体的选择较合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讨论中训练思维,并在课后的作业中得到拓展。缺 点:“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诵读的方式很多,针对本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话里有话”的语言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时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还要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红楼梦影视片断镜头,以便更好的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表达的内容及言外之意,进而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等,这方面,我好像做得多了些,有些替学生包办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