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重点专题突破,专题五 综合应用题,专题解读,综合应用题是河南省中招考试的特色题型,常会涉及46小问,近8年考查分值为10或12分。整体来看可以将综合应用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多题型类综合应用题(2015、2014、2011、2008年);一类是实验探究类综合应用题(2013、2012、2010、2009年),其中常涉及的实验探究有物质性质探究、物质成分探究、物质变质探究。一般的考查方式是以一条或两条主线贯穿整个题,涵盖选择、填空、简答、计算等多种题型,且各题型之间关联性不大,相对独立。,综合应用题中计算的部分常涉及的类型有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015、2014、2013、2012年)
2、,含有杂质的不纯物质的计算(2011年),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010、2009年)。现将考查中涉及的主线知识点具体分析如下:,由上表可以看出,河南中招综合应用题有一定的 重复性和创新性,且主线主要集中在碳、金属和酸碱盐等相关知识。另外,按照单元知识点,主线知识还可能设题的有:氧气的制取和催化剂、质量守恒定律、燃烧条件的探究等。,专题分类集训,【解题指导】 题目较大,排除恐惧心理,一般各个小题之间相互独立,允许个别小题不会做,但不影响其他题目的得分。因此可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即仔细阅读,总览全题之后,再依次加以解决,解答问题时要注意紧扣主题,切忌答非所问,最后涉及的计算往往难度不大,注意格式的
3、规范性,细心解答即可。完成初步答案后,重新梳理检查,对个别不会、空缺的题目再加以思考。,【答题规范】 1.解答计算题要注意过程,不能省去一些必需的步骤,如不能缺少解设和答。2.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有时会给出,有时不给出,不论哪种情况一定要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错误将丢失后面所有的分数。 3.相对分子质量、比例式、计算结果要准确,否则会引起连环出错。4.计算结果除不尽,要注意题中“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位”等字样。,类型一 多题型类综合应用题 (14说明与检测题型示例)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 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 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 积的70。 (1)
4、如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 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 进入_ _ _。,烧杯,集气瓶中的原因是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 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么减少的呢? 【作出猜想】_。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氮化镁中氮的化合价是_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的类型是_。,21,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3,置换反应,(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
5、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_ _ (写出一点即可)。,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或燃烧也可以是置换 反应),(4)24 g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解:设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 2Mg+CO2 C+2MgO48 8024 g xx=40 g 答:24 g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可生成40 g氧化镁。,3. (14说明与检测题型示例)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在装置C中,通过分液漏斗活塞的开关,可以向锥形瓶中滴加液体。,(1)利用装置C可制取的气体有哪些?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答出两种气体)。(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
6、序是_ _(填导管口的字母)。,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任两个即可);2H2O2 2H2O+O2、CaCO3+2HCl CaCl2+H2O+CO2、Zn+H2SO4 ZnSO4+H2(与上空对应写两个即可),cefg (或cefg),(3)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物质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甲烷(CH4)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为_ (填字母代号)。如果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甲烷,气体应从_ (填“a”或“b”) 端管口通入。,B、F,b,(4)某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 时,反应前称得混合物的质量为1
7、97 g,反应一段时 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49 g,试计算:已参 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解:反应生成O2的质量为197 g-149 g=48 g 设已参加反应的KClO3的质量为x245 96x 48 gx122.5 g 答:已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 g。,5. (15新乡模拟)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1)在我市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抽到的化学实验题目是“配制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氯化钠溶液”。在该实验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是_。 烧杯 B. 玻璃棒 C. 量筒 D. 蒸发皿 【解析】(1)配制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需使用托盘天平称量
8、溶质氯化钠质量,使用量筒量取溶剂水的体积,需在烧杯中溶解,并使用玻璃棒搅拌,无需使用蒸发皿,故选D。,D,(2)下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性质时所做的实验。A中的实验现象为铜片_ _。 要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 实验是_。 开始反应时D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_ 。,Fe2O3+3H2SO4 Fe2(SO4)3+3H2O,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物质,溶 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AB,【解析】(2)铜比银活泼,铜能将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A中现象为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实验A可证明铜比银活泼、实验B可证明铁比铜
9、活泼,综合实验A、B可确定铁、铜、银活动性顺序,故选AB; 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显黄色。根据实验D中物质分析,可能铁片表面有一层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溶液和水,硫酸铁溶液显黄色,导致开始反应时D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反应为Fe2O3+3H2SO4 Fe2(SO4)3+3H2O。,(3)某化学兴趣小组想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CO、CO2,设计了如下实验:混合气体通过A装置时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B装置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 实验中,使气体自左向右流动,为了证明三种气体是否存在。装置的连接顺序是(假设药品足量,每种装置使用一次) _。,无水硫酸铜变蓝,CO+
10、CuO Cu+CO2,BCA,【解析】(3)根据实验目的确定B用来证明水蒸气的存在、C用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进一步分析可知A用来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说明硬质玻璃管中物质为金属氧化物,根据A中反应条件是加热,推测硬质玻璃管中物质是氧化铜,A中反应为CO+CuO Cu+CO2;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结合题干信息“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可知,B中现象可能为无水硫酸铜变蓝;,根据各实验步骤的作用,结合题干要求“每种装置使用一次”分析,如果先检验一氧化碳再检验二氧化碳,则A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会对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检验造成干扰,故应先检验二氧化碳再检验一氧化碳,即将A排在C后面;如果先检验二
11、氧化碳再检验水蒸气,则从装置C中带出的水蒸气会对原混合气体中水蒸气的检验造成干扰,故应先检验水蒸气再检验二氧化碳,即将B排在C前面,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CA。,(4)工业纯碱中含有氯化钠。小明取55 g工业纯碱,加入269.5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 g二氧化碳。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Na2CO3+2HCl 2NaCl+H2O+CO2106 117 44x y 22 g,x=53 gy=58.5 g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8. (2015河南模拟)碳是形成
12、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初中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光合作用,【解析】(1)自然界中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2)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 【解析】(2)由题中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12.01,(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均含有碳元素,其中甲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乙是黑色固体,通常状况下丙、丁是无色无味气体。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丁的
13、名称为_;丙转化为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CO2+Ca(OH)2 CaCO3+H2O,一氧化碳,【解析】(3)甲是难溶于水的含碳的白色固体,所以甲是碳酸钙;乙是黑色的固体且含有碳元素,所以乙是碳单质;因为乙和甲都能生成丙,所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含碳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丁是一氧化碳。,(4)如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其气密性良好。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盐酸,烧杯a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b中盛有石灰石。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实验操作中滴加液体的先后顺序如何?,先滴加稀盐酸后滴水,【解析】(4) 要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不能
14、使紫色小花变色,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小花变色,要先滴入盐酸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小花变色,再滴入水,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小花变红,所以顺序是先滴入稀盐酸再滴入水;,若甲中的液体是水,且挤出后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若该现象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则烧杯a中的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若该现象是由发生化合反应而引起的,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 Ca(OH)2,氢氧化钠,【解析】(4)气球鼓起来有两种情况:一是甲滴管中的水加入到烧杯a中,物质溶于水放热,使气球鼓起来;二是甲滴管中的水与烧杯a中物质反应放出热量,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使
15、气球鼓起来。若该现象是物理变化引起的,即物质溶于水放热,遇水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氢氧化钠等,但a中物质是固体所以是氢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的物质是生石灰,发生的反应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5)实验室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现取该固体样品10 g,加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 g,计算该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解: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OH)2 CaCO3+2NaOH 106 100 x 5 gx=5.3 g 所以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53%答:固体
16、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9. (11河南)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 (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填标号)。 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CO2,C,(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作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 。,CaO+H
17、2O Ca(OH)2,CaCO3,【解析】(3)丙能作干燥剂,可推测丙为CaO,根据甲和乙中都含有碳元素,可推知甲是CaCO3,则乙是CO2,丙是CaO,丙与水反应生成Ca(OH)2,CO2与Ca(OH)2反应又生成CaCO3。,(4)图3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 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 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 2NaOH+CO2 Na2CO3+H2O。,【解析】(4)解答此题需要联系物理学中气体压强的知识。,(5)利用图4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
18、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 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_ (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将尾气点燃或用气球进行收集等,CDB,Fe2O3+3CO2Fe+3CO2,【解析】(5)题目要求检验CO还原Fe2O3生成的CO2,因此首先要除去制取的CO中混有的少量CO2气体,除去CO2气体用浓NaOH溶液,检验CO2气体用澄清石灰水。为防止空气污染,实验中未反应的CO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应进行尾气处理。,(6)称取12.5 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 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
19、0 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为58.1 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解:生成CO2的质量为12.5 g+50 g-58.1 g=4.4 g 设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为x CaCO3+2HCl CaCl2+H2O+CO2 100 44 x 4.4 gx=10 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20%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类型二 实验探究类综合应用题 一、变质的探究 1. 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_ (填化学符号)。 (2)稀
20、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 _。 (3)用酚酞试液_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H+,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即有水生成,不能,【解析】(3)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与酚酞试液混合后仍变红。,(4)实验室有一瓶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钙固体。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只有Ca(OH)2; 乙同学猜想:含有Ca(OH)2、CaCO3; 你的猜想是:_,只含有CaCO3,【实验探究】为了证明乙同学的猜想,请完成以下实验。,溶液 变红,稀盐
21、酸,【拓展延伸】已知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敞口放置也会变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氢氧化钾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 。,2KOH+CO2 K2CO3+H2O,【拓展延伸】已知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敞口放置也会变质,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氢氧化钾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2KOH+CO2 K2CO3+H2O,【解析】(4)氢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还可能完全变质生成CaCO3。要证明样品中含有Ca(OH)2及CaCO3,需要证明样品遇酸可产生气体,但验证Ca(OH)2时需注意排除CaCO3的干扰。对比Ca(OH)2与KOH的性质,根据Ca(O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写出KOH与CO
22、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 CaO+CO2100 44 200 g xx88 g 答:产生二氧化碳88 g。,(5)加热200 g碳酸钙充分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二、成分的探究 1. (15安阳模拟)金属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1)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_ (用元素符号表示)。铁制品易生锈,在其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_。,Cu、Fe、Al,隔绝水和空气,【解析】(1)人类利用铁、铜、铝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铁制品易生锈是由于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
23、同作用的结果,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或镀铬等措施的目的是隔绝水和空气,防止铁制品锈蚀。,(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B. 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 C. 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D. 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解析】(2)钠元素是11号元素,其原子核外共有11个电子,D不正确。,(3)在研究金属性质时,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一定量Fe粉加入到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然后对滤纸上的物质进行分析和实验。 【提出问题】滤纸上的物质是什么? 【猜想】甲认为只有Cu;乙认为是Cu、Fe的混合物;
24、丙认为是Cu、Fe、Zn的混合物。 【交流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的猜想不合理,其理由是_。,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不能置换出锌,【实验与结论】同学们通过实验确定了滤纸上物质的 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稀盐酸 (或稀硫酸),Fe+2HCl FeCl2+H2(或 Fe+H2SO4 FeSO4+H2),有气 泡产生,【解析】(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所以不会置换出溶液中的锌,所以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甲、乙两同学的猜想不同之处就在于滤纸上的固体中是否含有铁,铁和铜的活动性不同,铁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所以可以向滤纸上剩余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有气体生成则证明乙同学
25、正确,如果没有气体生成证明甲同学正确。,(4)在实验室称取20 g赤铁矿样品置于玻璃管中,称得样品和玻璃管的总质量为70 g,通入足量CO后加热使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冷却后称得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65.2 g,试计算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解: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则反应后生成的铁 的质量为x-(70 g-65.2 g)=x-4.8 g Fe2O3+3CO 2Fe+3CO2160 112x x-4.8 gx=16 g 所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6 g20 g100=80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2. (12河南)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
26、研究内容。 (1)如图1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 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 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解析】(1)据图示可知,铝原子的原子序数是13,在 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故铝原子的质子 数是13,A正确;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有3个正电荷的铝离子,故在化合物呈现的化合 价是+3,B正确;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含量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C错误;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铝作导线,D正确。,(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
27、NO3)2混合溶液进 行了如图2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只有Zn(NO3)2 Zn(NO3)2、AgNO3 Zn(NO3)2、Cu(NO3)2 Zn(NO3)2、Cu(NO3)2、AgNO3,【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_(填标号),其理由是_ _ _ _。,猜想中无Cu(NO3)2,说明Cu(NO3)2已与Zn 反应生成Cu,而Cu能与AgNO3反应,故不可能有 AgNO3或Zn先与AgNO3反应,后与Cu(NO3)2反 应,当有AgNO3剩余时,溶质中一定还有Cu(NO3)2,【实验探究】若猜想成立,通过以下实
28、验可确定 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稀盐酸 (或稀硫酸等),Fe+2HCl FeCl2+H2(或 Fe+H2SO4 FeSO4+H2等),【解析】 (2)【交流与讨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银强,铜比银活泼,因此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在过滤后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单质银;而滤液中若有硝酸银的存在,则一定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存在,故猜想不合理。【实验探究】在实验探究中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这说明加入的试剂应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因为铜、银都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锌,即加入的锌粉过量,则反应后所得固体是锌、铜和银的混合物。,(3)如图3是工业炼铁示意图。
29、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_;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_ 。,Fe2O3+3CO 2Fe+3CO2,制取CO,【解析】 (3)在工业冶铁的过程中,需要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而一氧化碳的产生是由焦炭与焦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或由焦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因此焦炭的作用除提供能量外,还能提供具有还原性的一氧化碳。有铁生成的反应就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 铁。现有废硫酸49 t(H2SO4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 量的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30、xFe+H2SO4 FeSO4+H298 15249 t10 xx=7.6 t 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7.6 t。,三、性质探究 1.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金属的性质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研究内容。 (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 (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金属的导电性 金属的活动性,【解析】(1)铜、铁、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增强,说明金属的大规模使用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相关。,(2)如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该用途利用了金属的_性质(答出一点即可)。,导电性(或延展性),【解析
31、】(2)用金属制电线,一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二说明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3)如图B是两块金属相互刻画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_ _。 【解析】(3)黄铜能在纯铜上刻画出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黄铜是铜的合金,所以也说明合金的硬度较纯金属大。,黄铜的硬度比纯铜大 (或合金的硬度较其成分金属大),(4)铝是活泼金属,为什么通常铝锅却很耐腐蚀? 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解析】(4)铝虽然活动性较强,但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所以铝制品不易锈蚀。,(5)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32、,在相同温度下,取大 小相同、表面光滑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 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 回答:,【解析】(5)在相同条件下,锰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快,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MnCl2和氢气。,(6)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取金属铝,反应产物除铝单质外还有氧气,如果制得54 g铝,需要电解氧化铝的质量是多少? 解:设需要电解氧化铝的质量是x 2Al2O3 4Al+3O2204 108x 54 gx=102 g 答:需要电解氧化铝的质量为102 g。,四、反应因素的探究 1. (08河南)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
33、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请举出实例说明_ _。 (2)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应可得到的结论是_ _。,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 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等,反应物的量不同,得到的生成物可能不同(或由 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等),(3)H2在加热条件下可以与CuO反应,生成Cu和H2O。 亮亮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完成了该实验。 实验步骤:先通入H2,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入H2直至试管冷却。可观察到黑色CuO变成 红色。 明明同学利用图B装置也完成了该实验。
34、实验步骤: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迅速伸 入盛有H2的集气瓶中,片刻可观察到黑色CuO变为红色。,对比A、B两套装置,B装置 的优点是_ _ _。 在明明同学的实验中,当 铜丝表面生成CuO后,若继续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炽热状态时,则与H2反应较快;若只加热至红热状态时,则反应较慢,甚至没有明显现象。对比这两种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 _。,装置简单、操作方 便、节省原料、节省时间等 (合理即可),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或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等),(4)在用废铜屑制取硫酸铜的实验中,有下列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乙
35、方案:2Cu+O2 2CuO CuO+H2SO4 CuSO4+H2O 分别用上述两种方案制取80 g硫酸铜,甲方案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98 g,请计算乙方案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多少?,解:设乙方案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CuO+H2SO4 CuSO4+H2O98 160x 80 gx49 g 答:乙方案中参加反应硫酸的质量为49 g。,通过对比这两种实验方案及计算结果,你认为选用哪种方案更好? _ ;请说明你的理由_ _。 (5)通过对上述实验的对比与分析可知,探究某一化学问题时,除了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恰当的实验装置外,还应考虑_等因素。,此方案既可以 节省原料又可避免SO2污染空气,
36、乙方案,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操作步骤),2.(14说明与检测题型示例)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分解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催化剂作用的主要过程: 【猜想】H2O2分解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相同体积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红砖粉,测得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进行实验】如图是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是_,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 。,排水集气法,锥形瓶,【实验记录】,【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 _。,相同条件下,H2O2 生成 O2的快慢
37、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红砖粉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和_是否改变。 【归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你再举两例。,质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化学性质,【计算】做氧气性质的实验时需要5.6 L氧气,要制备这些氧气需要含过氧化氢10的双氧水多少克?(氧气的密度为1.43 g/L),解:设需要含过氧化氢1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x 2H2O2 2H2O+O2 68 32 x10 5.6 L1.43 g/Lx170 g 答:需要含过氧化氢10的双氧水17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