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 25 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教学重难点: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2、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学习正确评价人物。教学设想: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四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顺句子,读懂文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正确把握事情经过,理解掌握议论的内容。 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导入:同学们,近期我们这里刚刚下了一场大雪,大家一定很兴奋,很多同学打起了
2、雪仗,当你面对纯洁、轻盈,漫天飞舞的雪花时,你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哪?(学生交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 ,你和文中的才子才女比试比试如何呢? 二、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作品,字词:(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 8 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 36 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谢太傅 f 俄而 雪骤 zhu 差可拟 ch n 柳絮 li x 无奕 y 王凝之
3、nng 谢道韫 yn 2、听读课文(教师范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节奏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小组合作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角色分配:谢安、谢朗、谢道韫、旁白。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沉醉其中读出韵味。4、再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预设字词、翻译:内集:家庭聚会 讲论 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山市 ,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儿女:古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专指子女。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风起:乘
4、着风飘起。 俄而雪骤:一会儿,雪下的紧了。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飞舞。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思辨):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预设: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示例: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 “俄而雪骤” ,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 “大笑” “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
5、答得最好?示例:对“公大笑乐” ,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 “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示例: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 ,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
6、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四、拓展延伸:1、背诵文章竞赛。2、片断练笔:以前一段下雪时的情景为内容,题目自拟,写一段描写性文字,200 字左右。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咏雪学习,了解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咏絮之才。谢道韫的咏雪一定会有很大的触发,希望同学们以后写景咏物,也要做到情景交融,富有意境。作业: 1、积累有关写雪的诗句。2、进一步背诵课文。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一、导入:我国
7、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学生谈司马光、孔融、曹冲等)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二、整体感知:1、检查上一节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情况。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3、小组朗读展示。4、再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预设字词: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门外戏:玩耍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这里指远方的父亲。待君久不至:您相委而去:丢下。离开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预设翻译: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8、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预设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三、合作探究: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然后结合课文中内容作一个具体的阐述。示例
9、:元方:聪明,据理力争。朋友:不守信,没礼貌,但知错能改。2、 “元方入门不顾” ,值得大家探讨,有人说他这样做,也是失礼,你是怎么看的?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示例: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3、你从这个故事学到了什么?示例:做人要守信、明礼等。四、拓展延伸:1、背诵课文。2、翻译下面文言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tng)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语:对说。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课堂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憾!作业:1、积累文言词语和有关“诚信”的材料。2、 完成课后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