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和、差、倍、半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注意所列方程中的单位要统一;2培养学生解等积变形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方程解等积变形问题难点:等积变形问题中找等量关系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已知甲比乙多 5 个:(1)如果乙有 a 个,则甲有几个?(2)和等式表示甲、乙间的数量关系(甲-5=乙:甲-乙=5,甲=乙+5,三者之中答出一个即可)教师强调:由此题所列等式可以看到, “多的” 应当减才能等于“ 少的” ,或“少的”应当加才等于“多的 ”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要注意单位在书写方面的要求,
2、而且更要注意方程中的单位是否统一 本节课,学习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有关和、差、倍、半问题及等积变形问题二、讲授新课例 1 一瓶药水,用去它的 31后,又用去 升,还剩下 327升,问这瓶药水原有多少升?师生共同分析:1同学生审题并找出已知量、未知量?2第一次用去它的 31,第二次用去 31升, “它的 ”和“ 31升”是不是一回事 (学生答)3让学生找出题中存在的相等关系(原有的药水-原有药水的 - 升=27升)以上问题,若学生在回答时有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设这瓶药水原有 x 升由题意,得 x-31x- =27,解方程, 3x=8,所以 x=12答:这瓶药水原
3、有 12 升教师指出:所列方程的右、左两边的单位要统一;某数的 31与 升不是一回事例 2 某工厂锻造直径为 60 毫米,高 20 毫米的圆柱形零件毛坯,需要截取直径 40 毫米的圆钢多长?师生共同分析:这是一个有关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那么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呢?(圆柱本积=底面积高)由学生审题并找出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此时教师要讲授锻造的意义,使学生明确锻造时,虽然钢的长度和底面直径变了,但体积没有变化 然后请学生说出本题中的相等关系(圆钢的体积=零件毛坯的体积)设需要截取的圆钢的长度为 x 毫米,再分析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便可得下表解:设需要截取的圆钢长度为 x 毫米依题意,得 24
4、0x=2620,解方程 400x=18000所以 x=245答:需截取的圆钢的长是 45 毫米(解答过程,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三、课堂练习1圆柱(1)的底面直径为 10 厘米,高为 18 厘米;圆柱(2)的底面直径为 8 厘米 已知圆柱(2)的体积是圆柱(1)的体积的 15 倍,求圆柱(2)的高2将内径为 200 毫米的圆柱形水桶中的满桶水倒入一个内部长、宽、高分别为 300 毫米、300 毫米、80 毫米的长方体铁盒,正好倒满,求圆柱形水桶的水高(精确到 1 毫米 3.14)3某校初一有学生 153 人,分成甲、乙、丙三个班,乙班比丙班多 5 人而比甲班少 8 人,问三个班各有学生多少人?四
5、、师生共同小结在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出:(1)解决和、差、倍、分问题,需注意所列方程两边的单位统一 这在其它类型题中也会经常遇到;(2)对于等积变形问题,解决它的关键是明确锻造前后的体积相等,同时要记准求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不要把直径当成半径五、作业1长方体甲的长、宽、高分别是 260 毫米,150 毫米,325 毫米,长方体乙的底面积是130130 毫米 2(长、宽都是 130 毫米) 已知甲的体积人乙的体积的 2.5 倍,求乙的高2内径为 120 毫米的圆柱形玻璃杯,和内径为 300 毫米,内高为 32 毫米的圆柱形玻璃盘可以盛同样多的水,求玻璃杯的内高3用内径为 90 毫米的圆柱形玻璃杯(已装满水)向一个内底面积为 131131 毫米 2,内高是81 毫米的长方体铁盒倒水,当铁盒装满水时,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多少?4某工厂三个车间共 180 人,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一车间人数的 3 倍还多 1 人,第三车间人数是第一车间人数的一半还少 1 人,求三个车间各多少人?5有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少 1 米,第二次用去剩下的一半多 1 米,结果还剩下2.5 米,问这根铁丝原长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