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270KB ,
资源ID:505412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50541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南昌二中 2019 届高三第六次考试历 史 试 卷命题人:朱文清 审题人:王继发一、选择题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A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为壮大自己的势力,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士人则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合则留,不合则去”。这一现象A加剧了争

2、霸战争的残酷B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发达C抑制了社会结构的变迁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成熟3、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门阀政治,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东晋大权)的民间谚语,而到了宋朝,“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A加强官僚政治 B削弱贵族集团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图 1 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5下表是明代小说家作品中部分章节的标题,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A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B八股取

3、士抑制文学形式C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6.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A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B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C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D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7.1875 年 3 月,李鸿章在处理马嘉理案时提到,马嘉理未经中国地方官同意,擅自带领武装探路队深入中国内地,“不独有违条约,亦显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这说明A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B李鸿章具有国家主权意识C清政府对外自主意

4、识增强D李鸿章否认领事裁判权8. 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91903 年,清政府制定“癸卯学制”,基本照搬当时的日本学制,但对来自日本的学科名称进行了彻底改换,如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等等。这反映了清政府A借鉴日本学制,复兴传统教育B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C不辨名实之分,追求全盘西化D坚持中体西用,抗拒制度变革10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指出,“人权说”“生

5、物进化论”“社会主义”这三件事是近代文明的特征,要实现这社会改革的三件事,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由此可见,陈独秀重在强调A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学习新文化知识C社会改革的必要性 D宣传马克思主义111927 年 9 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对这一重要战略口号的改变,认识合理的是A标志着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B说明党组织思想混乱的状况C反映出党独立领导革命的方向D体现了对俄国革命道路的照搬12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

6、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13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资料丛编载,1937 年 8 月 26 日,海关总税务司 F.W.Maze 致国府行政院长孔祥熙电: “应付日(本)庚(子赔)款及着后结款,为保持海关完整、维护税收计。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27 日孔祥熙回电,“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由此可见A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B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C列强积极在中日间和平斡旋D国民党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41953 年 4 月 3 日,政务院颁布

7、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 601938035 人。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151990 年深圳市政府为顺利推销股票,完成发行,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并以任务的形式进行摊派。1992 年,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上述情况的出现,说明A群众对股票买卖的认识更加深入B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C深圳市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提升D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进一步加大16罗马法规定: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

8、一方胜诉。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 B司法审判具有随意性C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 D审判程序有待于完善17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而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后世的史学家们,有些人肯定了英国的做法,而有些人则肯定了法国的做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A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而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B采用道德标准者肯定了英国,采用生产力标准者则肯定了法国C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D前者站在新贵族立场上看问题,后者站在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18拿破仑说:“如果波旁王朝控制住了那些文字,也许就可以保全自身。大炮的出

9、现摧毁了封建体制,而墨水的出现摧毁了近代社会组织。”材料中的“那些文字”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C丰富了人文精神内涵 D实现了人的彻底解放19.在美国制宪会议上,麦迪逊认为,如果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威,首先受害的是小州,“阴谋会将弱者卷入,但游戏属于强者”。这说明他A强调大小州不能取得平等的地位B主张中央政府控制小州对抗大州C认为强大的中央政府可消除内乱D提出君主专制有利于美国的发展20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的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里的“时代倾向”最可能是指A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B洋务派提出“

10、中体西用”C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D第二次工业革命211624 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到 1851 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 13023 项专利。189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1 年,洛克菲勒公司因市场垄断被肢解为 34 个独立石油公司。这两个法案A起因、宗旨和影响完全对立B维护公平秩序,促进社会良性发展C都和垄断组织有直接的关系D保护知识产权,助推两国产业革命221936 年美国总统大选时,罗斯福遭到大部分垄断资本家和大城市 3/4 的共和党与保守报纸的反对,却得到劳工强有力的支持。这反映出A罗斯福的政策只有利于劳工阶层B罗斯福政府失去对劳资关系的控制C发展工会成为罗斯福政策

11、的核心D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利益23西方学者劳伦斯萨默斯曾说,300 年以后的历史书会把“冷战”的结束作为第三等重要的事件,把伊斯兰世界和西方世界的关系作为第二等重要的事件,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说明在作者看来A冷战的影响在短期内将会持续存在B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中国与印度将是主导未来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24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友好的独裁者”政权时不得不推行“双重标准”;苏联为了实现扩张目标也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这一现象反映了冷战A重点是

12、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C形式上意识形态之争明显D本质上仍是国家利益的争夺252010 年 IMF 执行董事会通过改革议案,在 IMF 中,中国的份额计划由 3.65升至 6.19%, 2013 年 3 月 11 日,美国国会否决这一提案。这本质上反映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仍起关键作用BIMF 的运行机制CIMF 是美国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影响力大D中国经济势力大增,影响力扩大二、材料解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材料一 明清时期,北京每两三年就有一次会试,平时又有各种零星的“投考、选缺、引见、解饷”等事,各省有志上进的人都想到北京“结声气、谋出路”。他们在北京住

13、上一些时间,其见识学问长进,交游声气扩大,再向外省发展,又可培养出第二批人,再来接受北京的教育。清初,限制汉人和外来人口在内城居住,大部分官员、士子居住在外城。新兴名士显宦兴建了些名大宅,国绕这些宅第,经由同乡、同年、门生等人际纽带,形成了一些士大夫相对集中的街区。据统计,清代北京建有会馆 341 个,为各地来京应试的举子提供食宿、交往服务的士子会馆则多达 300 余所,均处于宣南地区。据銖庵文化城的文化等整理材料二 到 1907 年,北京已拥有 200 所学校,17053 名学生。其中新式学校中学生 12000余人,八旗官学仍然有 4000 余人。这时共有 4 所高校:外文专修馆(由外交部组

14、建)法政学校、高等技工学校、北京大学。到 1919 年,北京公立、私立学校数目为 324 所,其中 28所是大学或相当于大学水平。这些新式学校的分布主要在内城。以北大为核心的沙滩一带,被北大人自喻为中国的“拉丁区”,用以象征自由开放、带有波西米亚风格的现代学术和文化神。这些名士、学子大多是从完全的陌生人开给,凭借兴趣爱好、政治偏好等方面,围绕名师、班级社团、刊物等建立交往空间。摘编自王丽援从科举制中心到新文化发源地一近代教育转型与北京城市文化空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京宣南文化区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13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材料一的宣南文化区相比,近

15、代北京文化区的新变化,并分析其积极影响。(12 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材料 英国 18 世纪 5080 年代物价无太大的波动和攀升;18 世纪 80 年代1820 年,呈起伏较大的上扬之势;18201850 年,呈波动不太大的下降走势。其中,1850 年大多低于1750 年的水平。这一时期英国工资变化统计如下:1851 年与 1755 年相比各类工人全时名义、实际工资增幅(1851 年=100)摘 编 自 赵 虹 、 田 志 勇 英 国 工 业 革 命 时 期 工 人 阶 级 的 生 活 水 平 从 实 际 工 资 的 角 度 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表

16、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8、(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 唐代的食封制度分食虚封和食实封两种形式。食虚封的户数与一定的爵位相应,无具体经济利益和特权。食实封虽然与爵位的关系不大,但封家(亦称食封主)众多,据唐会要记载,唐中宗时期,食封邑者为一百四十余家,且能得到与实封户数(即真户)相应的物质财富与经济特权。唐中宗时期,入封家的庸调绢是一百二十万匹,政府收入则多不过百万匹,少则七八十万。开元初年,“天下户版刑隐,人多去本籍,浮食闾里,诡脱繇赋,豪弱相并,州县莫制”。开元三年开始,唐玄宗规定封家不得直接在封地收取赋税,均由

17、州县收取并转运入京,封户缴纳的租庸调全归封家,后又修改继承法:封家嫡男和诸男分食封户,到玄孙一代,只有承嫡房的封户可继续依法承袭,非承嫡房全部停止,并不须归入承嫡房。摘编自阁守诚论唐玄宗对食封制度的改革(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食封制度改革的原因和突出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食封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9 分)南昌二中 2019 届高三第六次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5 DBDBA 5-10 ABABA 11-15 CAAAB 16-20 CACCA 21-25 BDBDD26.【答案】(1)主要原因: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明清科举制的发展;名士与显宦

18、的支持,会馆的资助;清初满汉居住分离的政策。(7 分)特点:以同乡、同年、门生等人际纽带联系在一起,形成文化交流圈;以科举致仕为主要目的;与士人活动相关的会馆等设施迅速发展。(6 分)(2)变化:由外城转入内城;文化学者间联系的人际纽带松弛,更加注重兴趣爱好、政治偏好等因素;以接受新式学校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6 分)积极影响:有利于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为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培养了大批人才;有利于推动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6 分)27.【答案】示例:看法:工业革命后期,英国工人阶级的总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说明:工人工资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从表中数据看,到 1851 年,英国工

19、人工资不管是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另从材料中英国的物价变化来看,工业革命前后的总体物价水平没有多大变化,甚至还有所下降这就说明在工业革命后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只是由于工人的分工和行业等工作属性的不同,各个工人群体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当然工人阶级这种程度的改善与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其改善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的,难以缓解工人阶级的贫困状况。(10 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解析】28.【答案】(1)原因:食实封人数众多,地方势力过于强大;封家获取大量封物财富,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封建国家与封家之间占有土地与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特

20、点:严格限制封家的经济特权。(6 分)(2)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封家与州县的矛盾;削弱了封家的经济特权与经济实力,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将食封完全纳入了国家赋税制度和财政收支之中有利于解决财政危机,加强中央集权。(9 分)1.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由材料“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所以答案选 D 。材料并没有涉及分封制历史作用问题,所以排除 A;材料讲的是分封制的有关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宗法制,所以排除 C;材料也没有涉及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问题,所以排除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

21、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紧密结合,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但是分封制后来随着血缘的疏远,逐渐成为了国家分裂的因素。2.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士子潜心钻研,学术得以勃兴,故 B 正确;各诸侯国的国君及贵族、官僚,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争霸战争的残酷性无关,排除 A;士人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扬其学说主张,促进社会发展、改革,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迁,C 错误;官僚政治是建立

22、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D。3.D【解析】根据材料“由官僚负责运转” ,确实有利于加强官僚政治,但它仅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由“门阀政治”到“而非贵族负责运 转”,的确削弱了贵族集团的政治影响力,它也是一种手段,并非根本目的,故 B 项错误; 提高行政效率,可以成为一种主观目的, 但不是根本目的, 故 C 项错误; 不论削弱贵族集团, 还是加强官僚政治,根本上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皇权,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故 D 项正确。点睛: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王氏同皇族司马氏

23、共同掌握东晋大权”“宋朝”“各级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有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B【解析】我国古代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A 错误;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我国的天文、数学、农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的科技为主,B 正确;材料中未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 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D 错误。5.A【解析】明朝小说体现出市民文化,表格中“弃家赎友”“生死交”“谢知音”“让产高名”“至孝”都体现出小说对于孝顺廉洁以及重友谊等的教化功能,A 正确;材料并

24、不是说明科举考试对于文学限制,B 错误;小说主题还是宣扬传统儒家思想,C 错误;表格中主题仍然是重视儒家思想文化,并不是彰显特别个性,D 错误。6.A【解析】郑和和平友好的交往促进与当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哥伦布的殖民掠夺给当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两地对其不同的态度,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打破了世界隔绝,促进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意义更大;C 人们对郑和和哥伦布的态度与文明程度无关;D 项说法错误,哥伦布到美洲主要给美洲人们带来灾难。点睛:结合郑和和哥伦布对所到地区的态度和交往方式的角度分析即可。7.B【解析】从材料中的“不独有违条约,亦显

25、悖万国公法中国自主之国,岂容他国无故调兵入境?”来看,李鸿章具有明显的国家主权意识,认为马嘉理的行为侵犯了中国主权。故答案为 B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李鸿章的认识,排除 C 项;D 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8.A【解析】据材料“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重新解释经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康有为援西入儒,对儒家思想重新解释和整合,走向近代化,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康有为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的目的,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以西学取代中学的主张,故 C 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康有为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故 D 项错误。故选 A。9.B【

26、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癸卯学制”为清政府改革措施之一;同时,清政府并未完全照搬日本“学制”,而是将其科目名称改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名称,这体现了清政府回应改革诉求、兼顾文化尊严,B 项正确;“癸卯学制”包含“理财学”“格致科”等内容,其不属于传统教育范畴,A 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放弃日本学科名称,改为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名称,在当时的背景之下有其合理性,因此,不辨名实之分夸大其词、追求全盘西化表述错误,C 项错误;“癸卯学制”为清政府改革学制的措施之一,拒绝制度变革不符合史实,D 项错误。所以选 B点睛:解决此题需明确题眼意思“癸卯学制”是借鉴“日本学制”,体现变革;但“经济学”改称“理财学”、

27、“古文书学”改称“金石文字学”、“理科”改称“格致科”体现兼顾传统文化。10.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在于新一代青年的自身觉悟和观念更新”等信息可知,实现社会改革需要新一代青年对近代文明思想的宣传和接受,因此可以看出陈独秀重在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答案为 A 项。材料强调青年的思想解放,而不是仅仅学习新文化知识,排除 B 项;材料信息不是强调社会改革,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重点是新一代青年自身的因素,不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 D 项。11.C【解析】从“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到“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说明中国共产党字啊逐渐摆脱国民党控制,实行独立领导革命的战争,C 正确;A 是遵义会议

28、;B 是八七会议;D 中照搬错误。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时仍然属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也是内在吻合的。故选 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路线13.A【解析】根据“1937 年 8 月 26 日”可知,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根据“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表明国民政府仍旧付给日本庚子赔款,可见国民政府力避涉日外交纷争,A

29、 正确;1937 年 8 月,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蒋介石已经开始抗战,B 错误;1937 年 8 月,中国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和平局面已经不存在了,排除 C;1938 年 10 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军消极抗日,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信息是“1937 年 8 月 26 日”“仍应暂予照付,以全债信而免纠纷”“有电悉,月款可照议暂付。”结合抗日战争的知识分析解答。14.A【解析】联系所学可知,1953 年的人口普查是为 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准备条件,A 项正确;B 项不是政治目的,排除;材料反映了全国人口普查,并非只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 项销

30、错误;人口普查有加强户口管理之心,无扩大税源之意,D 项错误。故答案为 A 项。点睛:1953 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目的一是为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分配人大代表名额,二是为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前者为政治目的,后者为经济目的。15.B【解析】材料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无关,排除 A;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股票由“号召党员带头认购”到“深圳市出现了群众大规模的股权抢购风潮”,反映了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更加深刻,故 B 正确;C 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 D。【名师点睛】本题易错选 D,需要明白

31、改革和开放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经济体制改革问题。16.C【解析】“诉讼当事人一方过了午时仍不到庭的,长官应即判到庭的一方胜诉”体现出罗马法迅速审判的理念,诉讼当事人应按照法律规定时间内到庭,否则法律将判为败诉,体现出法律的权威,表明古代罗马注重维护法庭的权威,C 正确;A 材料表明诉讼当事人双方都应在规定时间内到庭,无法体现诉讼双方存在不平等,也无法体现随意性,排除 A、B;材料没有涉及审判程序,排除 D。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史观。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解决土地问题是为了适应英国的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运用现代化史观者肯定了英国

32、,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则是从革命的需要的角度去做的,即运用革命史观者肯定了法国,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道德标准方面的信息,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国大革命时期是将土地分成小块未对生产力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后者站在革命的需要的角度而非农民的立场上看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历史史观18.C【解析】根据“如果波旁王朝控制住了那些文字,也许就可以保全自身”,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猛烈批判封建制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武器,启蒙运动把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到理性主

33、义阶段,故 C 正确;材料中的“那些文字”指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没有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排除 A;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B 错误;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D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19.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央政府缺乏足够的权威,首先受害的是小州”“阴谋会将弱者卷入,但游戏属于强者”等信息可知,麦迪逊认为,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可以消除内乱、避免小州受害,故答案为 C 项。麦迪孙强调的是确立中央政府权威对于小州的重要性,不是强调大小州不能平等,排除 A 项;材料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并非为了对抗大州,而是为了稳定社会,排除 B 项;材料强调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意义,并

34、非加强君主专制,排除 D 项。【点睛】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 13 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由于国家权力太小而各州权力很大,导致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美国的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2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 1859 年,再抓住“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的信息来分析,俾斯麦“铁血”统一德国是在 1871 年,它体现了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信息,故 A 项正确;洋务运动并未受到进化论的影

35、响,故 B 项错误;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 1776 年,与进化论时间不符,排除 C;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题干信息“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不符,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的影响21.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垄断法、美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都是两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制定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 项错误,排除。英国通过垄断法,是为了鼓励人们进行发明创造,保护知识产权;美国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是为了防止极少数垄断组织通过行业垄断来操纵国计民生,可见,二者都是维护公平秩序,B 项符合题意,正确。C 项不符合史实,第二次工业革

36、命期间,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不符合英国垄断法,排除。D 项错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与题干时间相隔 100 多年,排除。所以选 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概况;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22.D【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使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失,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劳工的利益,因此罗斯福总统遭到垄断资本家、共和党和保守派反对,却得到劳工强有力支持。故答案为 D 项。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只有利于劳工阶层”表述错误,排除 A 项;材

37、料信息不能反映罗斯福失去对劳资关系的控制,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工会”的信息,新政的核心是加强国家干预,排除 C 项。2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而头等重要的事件是”、“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 两项表述的内容题干材料核心意思无从体现,排除 AC;D 项表述具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从而不符合作者意思,排除 D。进一步可知,B 项表述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表述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

38、答案选 B。考点:历史评价历史进程评价历史进程评价的标准(课标外)24.D【解析】在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双重标准”和苏联维持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实质是争霸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争夺,故 D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争夺的重点是第三世界,排除 A;根据“不得不维持那些并非真正认同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亲苏政权”可知,为了实现扩张的目标,苏联并不强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一致,排除 BC。25.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IMF 执行董事会的改革议案,受到美国国会的反对,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和影响力的扩大,故 D 项正确。1973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故A 项错误。IMF 执行董事会改革议案受到美国国会反对,与 IMF 的运行机制无关,故 B 项错误。MF 是美国国内金融机构不符合史实,故 C 项错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