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乡县龙泉高中高二上学期首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庄子说,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那么逍遥是否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庄子在齐物论篇中又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似乎又要反对执著追求大知大年了,然则我们应如何了解庄子的意思?“逍遥” ,自然是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然而这理解只是初步的。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看,任何事情都必然是已被置于因果网络之中。而所有现实存在又皆有其实际条件之依待,有果必有所依之因。要说有待,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就算列子御风亦有待于风。那么,庄子所讲的破除依待是如何可能的?郭
2、象庄子注认为,逍遥之义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立言。逍遥所描述的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境界,而非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放在境界上讲,则“一逍遥一切逍遥” ,宇宙万物从逍遥境界观照而言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这种观照的境界,乃一艺术境界,而非道德修养境界。这种境界即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去碍” ,从而达致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一种含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之境。所以,从无待逍遥而言,则大鹏小鸟皆同。郭象说:“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然而这里或会产生一个问题:反观逍遥游的文本里,庄子似乎有意抬高大鹏列子彭祖大椿,
3、而贬低斥鹞宋荣朝茵蟪蛄,即庄子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岂不是与郭注“各适自性,逍遥一也”的说法矛盾吗?郭象认为,这当中不仅没有矛盾,而且还透露了庄子的精义。因为在庄子那里,所谓大小、长短、夭寿、高下之差乃是由于对待比较而成,是我们成心的知见。正是由于出自比较,则小年固然不及大年,然而大年却永远可以有一“更大之年”去与它相比,则大年亦成小年了。可见落在对待关系之中,有待是必然的,永远无法逍遥。我们必须平齐是非,抛却时待,正如齐物论中说:“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既然“莫寿于殇子” ,则如何“小年不及大年”?可见逍遥游中的讲法不可执实。其实,逍遥
4、若是一精神境界,则无论是彭祖还是蟪蛄皆可逍遥,端视其有否为物所累而已。我们要明白“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之说所透露的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却不应执实于此。郭象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至者之不亏哉?” “圣人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 ”真正的圣人, “出世”而未尝不“入世” , “入世”又未尝不“出世” 。所以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正因为他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与俗情世界对立为二。相反,尧虽在庙堂之上,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无为而治天下,不以柱梏为桎
5、梏连桎梏之为桎梏也被超越了,便做到真正的无待,真正的逍遥。 (有删改)1. 下列关于“逍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逍遥” ,指对任何依待与条件的超越和破除,只有平齐是非,抛却对待,才能逍遥。B. “逍遥”不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经验描述,而是心灵观照宇宙万物的一种艺术境界。C. “逍遥”不属于道德境界,所以从逍遥境界来看,宇宙万物都自尔而独化,自生自在。D. “逍遥”即是对己、功、名的去除,达到含真抱朴、各适其性、天机自张的道家境界。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庄子在齐物论篇中说“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似乎反对“逍遥就是超越小知小年,突破限制”的
6、猜想。B. 客观世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待的,要破除依待,理解逍遥,郭象认为必须从圣人的修养境界上来说。C. 郭象认为尧才是真正的逍遥,是因为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不似许由自限于深山之中。D. 我们只要同于成心的知见,落入了大小、长短、天寿、高下等对待关系之中,就永远无法达成逍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的圣人,既“入世”又“出世” ,其心不为物所累,所以,即使整天忙碌于世俗事务,也能神气无变,淡然自若。B. 既然庄子还说过“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那么对他在逍遥游中“小年不及大年”的这一讲法就不可执实。C.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之说,透露的
7、是超越自身限制的意思,不应认为这是主张有大小对待和是非分别。D. “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 ,郭象认为,大鹏小鸟都是自由的,而大鹏高远的境界仍然值碍小鸟羡慕。【答案】1. C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B 项强加因果关系。【2 题详解】试题分析:A“尧身在庙堂之上而心系俗情世界”错,原文说身在庙堂之上, “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差别,即可得到答案。【3
8、 题详解】试题分析:D“大鹏仍然值得小鸟羡慕”无中生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不速之客梁晓声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 1985 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教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他见我困惑,
9、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的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一位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一胜利油
10、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是可以叙叙父子情的。队友们一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最后交给我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
11、过面了。他也落泪了。后来我们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的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
12、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线,就节省几元钱吧!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中的
13、主要人物是他,但作者并没有给他一个具体的名字,颇具匠心,强调了主人公的平凡,凸显了他所代表的普遍意义。B. 去见小侯父亲之前领导交给 他小侯父亲照片的细节看似闲笔,其实它是情节发展的关键,否则,他和父亲无法见面。C. 文中多次使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用来表现石油工人高尚的精神境界,或用来表达我对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D. 作品完成于 20 世纪 80 年代,通过两个石油工人冒充父子关系的故事,赞扬了石油工人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5. 小说以“不速之客”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
14、4. C 5. 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不速之客”略带贬义,而文中的“他”厚道热情、乐于助人,这样使读者形成理解上的反差,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6. 1情节特点:出乎意料:小侯是假的,父亲也是假的;他们都发现对方的假之后,还愿意再假下去。符合情理:小侯父子为国家建设献出生命,感动了“他”和老孟,再加上中国人对亲情的传统 认识,所以“他”和老孟愿意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2艺术效果:这样的情节安排表现出平凡的石油工人伟大的家国情怀。(意思对即可给分。答“主要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平中见奇”等,并解释清楚都可以酌情给分。)【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
15、析和概括能力。C 项, “多次使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说法有误,只有最后“我”拿出蜂王浆的言行才从侧面表现出“我”对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故事内容主要是“不速之客”讲述的,在结构上, “不速之客”是整个事件的串联着,故事又围绕“不速之客”展开。从人物形象的表现角度看,“不速之客”代表着普通的石油工人,从主旨角度看,两个石油工人冒充父子关系的故事,展现了石油工人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不速之客”这个标题非常具
16、有吸引了,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6 题详解】试题分析:文章在情节的设置上具有戏剧性,跌宕起伏。在故事中,巧妙设置了“父子”均是冒充者来相会的情节。本已是冒充牺牲的小猴去车站见久别的父亲,却万万没想到“父亲”也是别人冒充来的。这样的情节出人意料,但细想起来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非常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现。同时,这样的情节又极富戏剧性,波澜起伏,具有感染力。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此题主要从前后文的关系的角度分析。阅读
17、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先生,蹬起一辆半旧的电动自行车, “呼呼”地穿行在清华大学校园里。车轮子不时滚过枯黄的落叶,一路把他从北边的宿舍楼,带到机械工程系的焊接馆。这年,潘院士已经年过 80 了。对这位“身陷”焊接领域 50 多年的专家而言,年龄不是衡量他是否已经“老”了的唯一指标。这位老院士像年轻人一样,玩微信、看微博,家中电脑 QQ“噔噔”上线的声音不时响起。尽管已过耄耋之年,他可以不借助眼镜,轻松地翻查手机号码。他自由穿梭在铁块拼接起来的焊接机器人和墙角的缝隙间,俯下身随手拣起一块普通成年人掂得动的钢板。当然,他还能清晰地说出某个发动机焊
18、接转子的转速、直径以及气压值。这位中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摊开双手,自信地说:“我现在研究的课题,是焊接领域的前沿,比如高超超临界 ,仍是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 ”他和年轻的同事吃饭时,时常念叨他的西南联大。2012 年 11 月 3 日,在“西南联大建校 75 周年纪念大会”上,潘际銮和一百多位老校友,他们中的很多人双手抚着桌沿,颤颤巍巍地站着,齐声唱着西南联大的校歌。他们唱到“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时,潘际銮的心里“激动不已” 。1980 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时, “填了一张表” ,简单地写下完成的工程成果,而且“当时也没发几篇论文” 。 “
19、我所获得的荣誉,都不是我追求的结果。 ”潘际銮说。不少接触过潘际銮的人一致评价他, “对名和利,不敏感” 。(节选自陈璇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 , 中国青年报2013 年 11 月 27 日)材料二:高中毕业时,云南省会考,我拿了全省第一,被西南联大录取。我父亲一直怀抱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受他的影响,我选择了机械系。西南联大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每学期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概有三分之一,没有一个人能在联大随随便便就混到毕业文凭。当时的教室是土坯墙,屋顶仅盖一层铁皮,夏天像蒸笼,冬天寒风穿堂入室。下雨的时候,雨点打在屋顶上叮叮当当作响,老师得提高嗓门大声喊叫,才能压得过风声和雨声。1948 年我本科毕业,19
20、50 年赴哈尔滨工业大学继续深造,从此选择了焊接领域作为我的终身职业。当时有人笑话我:“学焊接?焊洋铁壶、修自行车吗?”实际上,焊接是非常重要的。火箭、导弹、军舰、航母都是焊出来的,清华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是我负责的,建秦山核电站时,我也是顾问。我常说,这辈子我做事有两个驱动力,年轻时候父母很少过问我的学习,靠的是“兴趣”。后来是“成就感” ,当自己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成绩、为国家建设解决了实际问题时,那才是最快乐的时刻。(节选自潘际銮自述 , 环球人物2015 年第 22 期)材料三:潘际銮知道焊接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先进技术,这门发展中的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1952 年哈工
21、大决定成立焊接专业,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室代理主任,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创建了第一个焊接专业。1955 年夏天,潘际銮返回清华,又在清华大学建立焊接教研组,潘际銮被任命为焊接教研组主任,成为我国第二个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组的建设者。60 年代,他率领一支队伍,承担了由清华大学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历时 3 年终于成功完成了核反应堆的焊接工程任务。为了解决反应堆中的燃料棒和控制棒焊接问题,他又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潘际銮获得了很多荣誉,如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焊接终身成就奖等。谈到这些荣誉,他说:“那只是奋斗的结果,绝不应
22、是奋斗的目标!”他始终认为,只有当自己的创造发明获得成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利益时,才会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节选自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都涉及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其中,第三则材料概括得最充分,第二则材料中只是略微提及。B. 材料一从如今清华园里的潘际銮先生写起,在记述潘老先生人生片段的同时,侧重表现年过八旬的他老而弥坚的精神。C.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回顾了潘际銮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的经历,再现了联大师生治学环境的艰难以及联大严谨的教学风格。D. 材料三侧重记述潘际銮先生研究焊接技术以及创建我国高
23、校焊接专业的艰难历程,同时表现了潘老先生面对荣誉时的态度。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潘际銮先生的“年轻”主要表现在:他虽为耄耋老人却骑电动自行车穿行校园,还玩微信、QQ 等,并且行动自如、记忆力好。B. 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对学生要求严格。潘际銮先生和他的同学在联大求学期间学业大进,以致几十年后老人们唱起校歌时仍然激动不已。C. 潘际銮先生当年选择焊接专业时,有人对这个专业缺乏了解,但潘先生义无反顾地将它作为终身的职业,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D. 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潘际銮先生谈到荣誉时表述有所不同,但是这都体现了潘先生在奋斗的过程中并没有把荣誉当作
24、自己追求的目标。E. 潘际銮先生的事业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对焊接科学的兴趣,第二个阶段的驱动力来自于他在焊接科学领域获得的成就感。9. 材料三的原文标题是“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句话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表现。【答案】7. A 8. CD 9. 基本含义:潘际銮先生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具体表现:潘际銮先生的学业和事业的选择与祖国紧密关联。考上西南联大,受父亲工业救国思想的影响,选择机械系;清华毕业,潘际銮意识到焊接技术一定会在新中国的未来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于是选择了焊接作为终生职业。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取得的巨
25、大成就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他是我国焊接科学的奠基者,先后在哈工大和清华大学创立了中国大学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焊接专业;在我国自行建设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时,担任焊接顾问,并为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潘际銮先生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上。【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表述不全, “年轻”更表现在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与自信。B 项“激动”应是出于对祖国和母校的情感。C 项,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应是正确的。E 项与原文“两个驱动力”的表述不符。故选 D。【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理解标题的基本含义及其具体表现。理解标题含义要抓关键词, “把自己与祖国的发展焊在一起
26、”这个标题只要理解了“焊” ,就能准确理解标题的基本含义。“焊”即焊接,这里指紧密连接,再看焊在一起的是什么,这样就可知其基本含义是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结合材料分析具体表现,潘际銮先生的学业和事业的选择与祖国紧密关联。潘际銮先生在焊接科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与祖国的发展密切相关。潘际銮先生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上。点睛:解答信息筛选类题目,通过审题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是综合信息筛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
27、罴,字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乃拜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还,授西河内使,辞不拜。时人谓曰:“西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罴尚卧
28、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 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罴安于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卒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谥曰忠。(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29、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B.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C.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D.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和“名”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 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
30、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受官职。C. 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用来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免死券。D. 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B. 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C. 王罴胸怀坦荡,做事不修边幅。他曾当面训斥台使不珍惜食物,也曾亲手捡起别人削在地
31、上的瓜皮面吃,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D. 王罴安于清贫,不屑置办家产。虽然多次被任命为太尉、都督和诸州刺史等职,最后死于任上,但清净的名声得到时人的认可。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2)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如果私自办理那些事,则是(我的)能力达不到的,如果向民间发布命令(去做) ,又违法了法律规定,因此就推辞了。(2)王罴举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诈之势。凡他任职过的地方,即使看不见他当时的功劳事迹,在他离开之后都怀念他。【解析
32、】【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尔”是你的意思,作为“选择”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 C 项、D 项。 “愕然大惭”的主语是“使者”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 A 项。句意: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 ”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故选 B。【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
33、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 “用来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错误。铁券是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有特别的法律效力。故选 C。【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 项,结合文本内容“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分析可知, “两次使被招待的官员蒙羞”有误,第二次说的客人不一
34、定是官员。故选 C。【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 “私” ,私下里、私自;“堪” ,经受得起,能够承受;“若” ,如果;“科” ,法律、法律条文;“人间” ,民间(古今异义词) ;“若科发人间” (状语后置句) ;“以” ,连词,因为;“此” ,代词,这。 (2) “率” ,遵循、遵从;“为” ,做;“巧诈” ,巧诈之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虽” ,即使;“功” ,功劳;“咸” ,全、都;
35、“去” ,离开;“乃” ,连词,才。【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王罴字熊罴,是京兆霸城人。 王罴刚直倔强,处事公平,州郡人对他又敬又怕。魏太和年间,被任命为
36、殿中将军,不久升为雍州别驾,他为人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勤于公事。在此之前,南岐、东益之地的氐羌人反叛,就授命王罴为冠军将军,镇守梁州,讨伐并平定了叛贼。归来,朝廷封他为西河內史,他没有接受。当时有人对他说:“西和地域辽阔,俸禄优厚,你为什么辞去这个职务?”他答道:“京城洛阳建筑需要的木材,都是西河出产,朝廷的显贵政要们营造府第,都必须有求必应。如果私下办理,则人力物力都负担不起;如果向百姓摊派,又违反宪典。所以我要辞去这个职务。 ”梁国又派曹义宗围攻荆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头只有几块墙板的距离。当时内外多事,没有余暇救援,于是授给王罴铁券,说如果能保全城池,则当授他为该州刺史。城中粮尽,王罴煮
37、粥,与将士们均分而食。每次出战,不曾穿盔戴甲,屡次作战,也不曾受伤。齐神武帝派韩轨、司马子如从黄河东岸乘夜渡河,偷袭王罴,王罴没有发觉。等到天亮,韩轨的将士已经登梯入城。王罴还没有起床,听见门外闹哄哄的,便光着身子,露着头发,光着脚,抄起一根木棒,大呼而出,说道:“老罴当道卧,貉子怎能过!” 敌人见了,惊慌后退。王罴追到东门,部下也有一些人赶到,合力击败敌军。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 ”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
38、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每次宴会,王罴都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当时的人推崇他为人平均,嘲笑他为事琐碎。王罴的举止出自真情,不做巧诈之事,凡是他所任过职的地方,虽然在当时没有什么功迹,在他离任后却都思念他。王罴安与清贫朴素的生活,不置买家业,去世的时候,家里一无所有,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清廉高洁。王罴死于官任上,他曾经被授予太尉、都尉和相冀等地的刺史,谥号为忠。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39、 ( )A. 首联中的“春光晚” “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B. “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C. “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 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E. 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15. 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14. AD 15. 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
40、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 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A 项错在“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全诗并非一味悲凉。D 项“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错误,陶醉于美景中的诗人应是为“远役”所“惊” 。【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古典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再在读懂诗的基础上,结合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来分析该联的精妙。颈联描摹岚州山水的可爱,流水淙淙,清音若琴声,白雪皑皑,山如画的一般。用画卷比喻山间的
41、美景,生动贴切。 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 “水作琴中听” ,又唤起人们的艺术联想,产生了伯牙弹琴的意境: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怡人心神,荡除烦嚣。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 ,对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42、。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抒情的方式、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_ 。(2)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3) 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答案】 (1). (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3).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解
43、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啸” “滨”“誉” “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
44、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在本赛季西甲末轮赛事中,皇家马德里客场取胜马拉加,C 罗带领球队勇夺第 33 个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书见解透彻,入木三分,深受读者好评,获得了 201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七月流火,天气炎热,逃离都市,走进深山,看夏山苍翠,听泉水涓涓,感受一份难得的宁静与清凉。因受电商的强大冲击,实体百货业利润持续下滑,日薄西山,整个行业亟需整合升级,才能找到出路。电视剧老有所依直面“养老困局
45、” ,用感人故事反映了现实养老问题,被观众评为哀而不伤的作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对象错配。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七月流火: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望文生义。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对象错配。哀而不伤: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这次军演中,所有参赛部队要经过 12 个科目进行逐对厮杀,其中既包括空地对抗,还设置了特种车辆驾驶、轻武器射击等。B.
46、 我们认为,朝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至于能否真正的解决朝核问题,考验着特朗普政府的诚意和执政能力。C. 由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不利于云的产生,使太阳辐射增加了对近地层大气的持续加热,造成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高温多雨的天气。D. 战狼 2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 项, “通过 12 个科目进行逐对厮杀” ,应删去“通过” ,调整为“进行 12 个科目的主队厮杀” ,另外“设置”却宾语;C 项,主语残缺;D 项, “讲述”却宾语。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
47、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 CD 成分残缺。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B. 他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不妥之处我已斧正。C. 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栩栩如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 项“惠存” ,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B 项“斧正”敬辞,用于请
48、人改文章;C 项, “忝”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20.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进行想象推理,然后把空缺处填补完整。一位政客在拉选票时不停地承诺,说今后要为当地弄来更多的钱。当地的一位老太太插嘴说:“我们不再需要这么多钱了,钱已经够花了。我们需要的是先解决好一件小事儿,那就是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继续到海边捡拾贝壳。 ”老太太的话让在场的人一愣,随即赢得一片掌声。政客懵了,过了好大一会儿才有所感悟地说:“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儿。 ”孩子们不能到海边捡贝壳,是因为_,而_确实是一件大事,_,_都是政客所要考虑的问题,因而他认为这不是小事儿。【答案】 (1). 海水污染时,海洋贝类动物消失 政府把海滩圈起来
49、收费孩子们没有玩儿的时间 (2). 怎样使贝壳重现海滩 让市民拥有休闲的环境 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3). 保护环境 发展经济 保证教学质量 (4). 发展经济 和谐生活 规范教学秩序【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从老太太的要求和作为“政客”的身份回答问题。既要答应老太太的要求,实际上做法只是表面的内容。21.下面是某地全民阅读活动的标志,请写出除汉字以外的主要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字。【答案】标志主体为一本竖立着的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封底上分别画有窗户和阶梯的图案。其寓意是:书籍是一扇窗户,可以打开眼界;读书是阶梯,通向更远的未来。【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