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习,城市化是: 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向 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转化为 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农村型,城市型,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早,慢,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晚,低,城市化发展不合理,快,工业化,工业化一般是指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推 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指标的比较,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完全城市化率为35%36%),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
2、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问题也日益凸显。,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提及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5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珠三角城市分布特点?,读图说出珠三角的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影响,交通便利,便于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内背景,优惠的国家政策,引进技术、管理、资金、降低税率、降低租金、
3、国家政府补贴,珠三角是全国的侨乡之一,侨居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达500万人,港澳同胞400多万人。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其中90%以上是侨资。,著名的侨乡,勇于创新 敢于挑战 地区人文精神,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变动,读图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良好的发展契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影响,珠三角工业总产值增长图,第一发展阶段,第二发展阶段,读图观察,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1990年前后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差异如此大呢?,1990年前 增长缓慢,1990年后
4、 增长迅速,开放初期,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附加值相对较低,外商投资规模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珠三角城市化,对比1985年与2002年的珠三角地区 城市数量变化特点是: 城市规模变化特点是:,本报综合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网站八月公布了1979年和2003年分别两次拍摄的太空鸟瞰中国珠江三角洲的照片。照片非常明显地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24年里,这片热土上发生的巨大变化。,从图上可以看出,都市和工厂(图中的灰色区域)在24年中急剧扩张,与此同时,植被(图中红色区域)及水系、滩涂(图中蓝色区域)缩减了不少,水系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北美,欧洲,长江以南,世界三大酸雨
5、区,珠三角全国重要的酸雨区,问题1: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变化说明珠三角的发展受到了长三角的严峻挑战。,国际直接投资额、进出口贸易总额珠三角所占的比重都在下降,长三角的比重都在上升。,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问题2: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中村,问题3: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6、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 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的现象普遍。,问题3: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对策1: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了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对于外来人口加强管理要求企业依法办理招工备案手续,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对私招滥雇的企业加大查处力度;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对策2: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对策3:建设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第一阶段(19791990年),2、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