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送礼礼仪摘要:送礼所需注意事项,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关键词:因人;因时;因地;穆秋月的送礼艺术。一、 引言送礼礼仪礼物是人与人之间心意的载体,是沟通人与人情意的桥梁与纽带。俗话说:礼尚往来,送礼的确能为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许多便利,但送礼是很有讲究的,对什么人送什么礼,什么时候送礼,什么时候不该送礼,这都有约定俗成的礼仪,不了解各种送礼礼仪,非但不能实现送礼的初衷,相反会导致事与愿违。(一) 因人1、 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对自己的长辈,送礼还需要
2、根据对方对自己要求,以及送礼所需要达到的目的。如家长是个事业有成,并且平时用的东西又都是自己所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时,则需要挑长辈感兴趣的东西来作为礼品送与长辈。(二) 因时1、友人,伴偶,亲人,领导,生日时;结婚时;生孩子时;搬家时;升职时;过节时。(1)生日时生日时属于非正式场合,送礼时主要针对的就是寿星的平时爱好以及年纪决定。若是 80,90 大寿则一般需要送重礼,以及黑色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我国人民还常常讲究给老人不能送钟表,因为送钟,“送终”。所以老人大寿时千万不能送这种钟表类的礼品。若是普通的生日则根据寿星的喜好选
3、择礼物即可。(2)结婚时,生孩子时,搬家时这种场合,根据中国的习俗一般都是送红包。这种时候一般不送送其他的物品,除非是提前送结婚的新人家庭用的电器或是其他生活用品,或是在南方还有送金饰的习俗,则另当别论。而送红包,则需要跟据这对新人的男方或女方跟你的关系,以及你个人的经济实力而定红包内金额的多少。一般有666,888,等。中国习俗对这种红包内的金额或多或少还是会很注意的。(3)过节时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再好,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
4、,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再根据不同的节日送不同的礼物,例如中秋节则应送月饼等,春节则送其他物品,如名贵烟酒等。(三)因地(1)美国人最盛行在圣诞节互赠礼品。圣诞节时,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为收到各种新奇玩具而兴高采烈,以为这是圣诞老人送给他们的礼物。大人们之间常送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或盆景等。礼物多用花纸包好,再系上丝带。按照美国传统,圣诞节的前几天还有个“白圣诞节”,届时,人们用白纸包好礼物送给附近的穷人。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薄,不同于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收到礼物,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礼物包装讲究,外表富
5、丽堂皇,里面却不一定是太贵重的东西。有时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露出来的只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2) 英国人讨厌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讲究外表,一般送礼都是花费不多的东西,如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也是英国人收礼的最爱之物,合适的送礼时机应是晚餐后或看完戏之后,对标有公司标记的礼品,英国人普遍不欣赏。公司若送礼,最好以老板和私人名义。(3)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俄罗斯人送礼和收礼都极有讲究。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送钱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但他们很爱外国货,外国的糖果、烟、酒、服饰都是很好的礼物。如果送花,要送单不送双,双数是不吉利的。(4) 德国送礼讲究包装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
6、否精美要格外注意,玫瑰是专送情人的,绝不可送给主人,德国人喜欢应邀郊游,但主人在出发前需用要细致周到的安排。(5) 阿拉伯初次见面不送礼在阿拉伯,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阿拉伯习俗,用旧的物品和酒不能送人;特别不能送礼物给有商务往来的熟人的妻子。更不可询问他们的家居情况,去阿拉伯人家参观做客,千万不能盯住一件东西看个不停,那样阿拉伯主人一定要你收下这件东西,否则心里将鄙视你。(6) 法国送花别捆扎在法国送礼,一般选在重逢时。礼品选择应表示出对法国主人的智慧的赞美,应邀去法国人家用餐时,应送几枝不捆扎的鲜花。日本人有送礼习惯日本人讲究礼仪,有送礼的习俗。但一般送些对其本人没啥用途的物
7、品,于是收礼人可以再转送。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丝绸和名酒及中药,对一些名牌货也很喜欢,但对狐獾图案的东西则比较反感,因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7) 拉丁美洲不能送手帕,刀剪等礼品拉丁美洲不能送刀剪,否则认为友情的完结,手帕也不能作为礼品,因为它是和眼泪相联系的。拉丁美洲人喜欢美国生产的小型家用产品,比如厨房用具等。在拉美国家,征税很高的物品极受欢迎,最好不送奢侈品。(三) 穆秋月的送礼艺术礼尚往来的奥妙玄机 礼物交换有一套自己的规则和仪式,人们通过参与礼物的交换来学习、 实践这些规则和道德原则,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进程。 礼
8、物在发展演变中始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 好心会有好报或者一份 好礼总会换来另一份更好的礼物。这就是所谓的“互惠利他主义”,也是人 们互赠礼物的深层动力。(1) 菲兰说:“这有助于帮助人们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何时需要帮助。身边有朋友,情况将会好很多。 ”在最 近的几项研究中他发现,互惠利他主义有助于人类生存,从而演化出人们慷 慨大方、乐善好施,并为此感觉良好的本能倾向。 毛利人的礼物交换是普遍存在的,是非契约的、自愿的、表达性的行为 。同时,毛利人认为礼物有灵魂,礼物具有一种精神 豪。 “豪”是一种 存在于某个人送给另一个人的贵重物品中的神秘力量。 “豪”总是希望返回 它的原地,
9、是“豪”迫使受礼者作出回报。一个人送出的礼物实际上是这个 人精神、灵魂的一部分,接受某人的礼物也就是接受送礼者的一部分精神实 质。接受他人的礼物而不作出回报,也就等于保留他人的“豪”,这样做不 仅有悖道德、规则,而且是很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因为礼物中的“豪” 会控制你。(2)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莫斯认为,正是礼物中的“豪”迫使受礼者要作出回 报,他把这称为“礼物之灵”,认为人们是迫于“礼物之灵”的压力,而进 行回礼的。礼物中“豪”的存在和保留“豪”的危险 l 生,以及由此产生的 压力使得回礼成为一种义务。赠与 接受 回礼作为礼物交换的三个环 节,也都成为一种义务。 莫斯在指出是“礼物之灵”迫使
10、人们作出回报后,他还专门分析了安德 曼群岛、美拉尼西亚社会、苏格兰、美洲印第安人,古罗马、印度、中国等 社会的礼物馈赠文化。尽管这些社会都有其特有的贵重物品,社会的礼物馈 赠文化的规则也各不相同,但莫斯通过不同社会礼物交换文化的分析反映了 共同主题,发现处在不同文化下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礼物中 包含一种神秘力量,是礼物中的神秘力量迫使受礼者作出回报。 俗话说“来而无往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也是如此。你欠了 别人的情,总是要找机会想法回报,而别人欠了你的情时,内心深处也有同 样的想法和愿望。对方也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你给他送的礼物,绝对不会 像打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
11、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3) 三国时期“ 关云长释曹操”就是典型的还礼的故事。 关羽被俘之后,曹操因为爱惜人才,不但没有杀他,而且还听从了谋士 的话,将从吕布处缴获的赤兔宝马送给了关羽,并且赐予了关羽爵位。这些 礼物尽管在当时没有留住关羽,然而在曹操危难的时候,他在华容道还是饶 了他一条命。赤壁之战时,曹操兵败,落荒而逃,在华容道遇到了把守的关 羽。此时曹操身边仅剩几员大将和几个随从,早已是人困马乏,只要关羽一 声令下,立刻会束手就擒。结果关羽念着昔日曹操对他的赐予之恩,把他放 跑了。 社会学家认为礼物交换之所以能够持续,是因为送礼总会产生回礼,回 礼又是新一轮送礼的开始,这样不断反复循环,将
12、人们纳入礼物交换之中。 也就是说礼物通常不是白送的,它总是能做好铺垫,即礼物暗示了一套权利 与义务的体系,收到礼物的一方不用送礼者说出来就心知肚明自己应当在将 来的某些时候作出回报。(4) 如果一个人只收取礼物,却没有相应的回赠或者回 报,就会遭到别人的批评和疏远。 很多时候,求人办事都会让人很为难,不是张不开口,就是怕被对方拒 绝。你不妨利用人们无功不受禄的心理,先不着痕迹地给对方送一份礼,等 着对方回礼。有时候因为你“不经意”的一件礼物打动了别人,也许就会收 到意想不到的大礼。 然而,礼物交换的目的并不是工具性,而是情感性。礼物的实际价值不 是最重要的,它的价值在于礼物及礼物交换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在于它所象 征的权力、声望和荣誉。所以,当我们给对方送礼物的时候,对方更为看重 的是礼物的象征意义,而不是礼物的实际价值,而对方的回礼也必须着眼于 象征意义,而不一定是等价交换的物品摘自,穆秋月,送礼艺术,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