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文明,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考点4 西周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依据:根据宗法制的原则层层分封。(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3、内容: 1)授民授疆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诸侯服从周王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守卫疆土,带兵随同天子作战。,4、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权责一致,5、影响: (1)积极影响: 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链接】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完善于西周,秦朝废除。西汉
2、、西晋和明朝曾一度实行,后来被废除。,1、政治特征: (1)社会大动荡:大国争霸春秋五霸;兼并战争战国七雄;,考点5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分封制的瓦解,2、经济特征: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水利工程的修建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3、思想大解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于春秋,大规模使用在战国,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1、背景: (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增多; (2)新兴阶级出现: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3)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考点6 商鞅变法,2、概况: 时间:公元前
3、356年(战国时期) 支持者:秦孝公 所属学派:法家,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3、目的:富国强兵 4、主要内容: (1)富国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奖励农耕; (2)强兵措施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集权措施推行县制,实行法治 5、性质: 是战国时期效果最显著封建地主阶级改革。,6、意义: (1)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战斗力不断加强,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使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重要启示】 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成功的改革必然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2、必须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商鞅在变法时曾
4、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 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 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 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考点7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1)原因: 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个学派著书立说,发表意见,相互辩论(2)表现:,(3)性质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4)影响: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儒家,兵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战国时期,“仁政”“可持续发展”,道家,春秋晚期,“无为”、辩证转化,墨子,战国前期,“兼爱”、“非攻”,韩非子,战国时期,”改革”、“法治”、“集权”,春秋末期,“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时期,“战胜而强立,天下服矣”,战国时期,“制天命而用之”,“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战国晚期,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的应用和发展,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老子 孙子,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素质教育等,仁政、可持续发展,关注弱势群体、和平,依法治
6、国,人和自然和谐共处,【重要启示】 1、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开办,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 2、孔子“仁”的思想与文艺复兴运动提倡的“人文主义”、当今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思想基本一致。 3、应当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百家争鸣”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 都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 都是在社会生产力推动下出现 A B C D,【答案】C,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