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40年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创 造了空前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空前的环境灾难。作为当代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怎样认识人类现在 的处境?如何理解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必须给出答案,我们责不旁贷,我们不能逃避与麻木 不仁。作为将来的环境保护的践行者,我们该如何履行历史 赋予我们的责任?创造与破坏共生,获得与失去同在。不能因为我们当代人的愚昧和无知而中断人类前行的脚步!不能因为我们当代人的错误与贪婪而丧失后代人发展的机遇。,序,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张承中 环境规划与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第一部分 环境规划与管理基础(第1-5章) 第二部分 环境
2、规划(第6章-9章) 第三部分 环境管理(第10-13章),主要参考书目: 1、叶文虎 环境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刘利、潘伟斌 环境规划与管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3、朱庚申 环境管理学 环境科学出版社 4、郭怀成,环境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讲授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等基本理论,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分析、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综合分析等基本方法。同时,针对流域、城市、生态等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划和组织层面、产品层面、活动层面等不同层面的环境管理的
3、基本内容、程序和要求开展课程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在环境规划与管理决策设计中综合应用基本原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内容与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现代管理理论、规划与管理的生 态学原理、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 原理以及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分析和综合分析方法的理解与应 用;水环境容量确定、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数学模型、大气 污染物总重控制的A-P值法、生态产业链的结构与构建、循 环经济理念、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价等知识点的 理解和综合应用等 考核方式:闭卷; 考试题型:名字解释、填空题、判断、问答等。 如何学好并通过此门课程?,学习难点,学习安排计划,Chapte
4、r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 1、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2、环境规划与管理含义的概念 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第二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1、第一个里程碑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2、第二个里程碑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3、第三个里程碑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对象与内容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原理与内容,第一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1.1.1、环境 概念 内涵 1.1.2、环境问题 概念 产生与发展 中国环境问题 1.1.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1、环境问题
5、及其产生根源,1.1.1、环境,1.1.1.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概念(某些书籍的定义) A、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体。 B、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物质基础。(将环境简单的定义为空间和物质)。正确的定义:环境是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即围绕人 类生存的空间及其中可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 种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外部条件:包括以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动植物和 人等资源为内容的物质因素,又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 则和空间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和社会因 素, 也包括了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环境科学大词典中的定
6、义根据环境科学大辞典,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 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 其总体。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开发利用的对 象”。 环境按其属性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 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按照环境要素,自然环境可分为大气、水、土壤、生物和 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 会劳动、加工、改造了的自然物质而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如城 市、乡镇、村落等。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经济环境、生产环境、 交通环境、城市环境,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1.1.1.2、环境的内涵、环
7、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环境总是相对于一个主体而言,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 随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概念首先:环境的主体的变化而变化,相对于不同的主体, 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环境本身是一个系统环境概念是抽象的,但是环境的形态和内涵又是具体的。 、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和谐统一)环境造就了人类,人类改造了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 境构成了人类环境系统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人 类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仅要深化环境概念的理解,而且又要不断发展环境这个概念,1.1.1.3 环境因素又称环境要素,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
8、,性 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 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自然环境因素:大气、水、土壤、生物、自然资源、动植 物等。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 观念等。环境因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 体或环境系统。例如,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成为水圈。大 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1.1.1.4 环境质量环境总体或各要素对人类生存繁衍即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劣 程度或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特定环 境评定的一个概念。环境质量的标志就是环境对人类所产生 的影响大小。定性上看:环境质量好说明适应于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
9、。按其属性分: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两大类。环境质量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概念。如何来衡量环境质量呢?环境质量标准:以满足人类对环境的需求程度为度量,在 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产不受 损害的前提下,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有害物质或因素 所做的限制性规定。,环境质量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 发展经 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优劣通过 社会财富的拥有量,环境质量状况,健康与教育水平四个指 标体系来衡量。环境质量具有可度量性、区域性和反馈性三大特征。信息: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过去20年里空气质量的提高使 美国人平均寿命延长近5个月。
10、、环境质量的可度量性。环境质量是由组成环境要素的种类、数量和性质决定。而 环境要素的种类、数量和性质都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科学方 法进行描述和判定。对环境质量的度量和评价可通过具体的 环境指标来进行。如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采用了四个指标。,、环境质量的区域性。不同的地域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环境功能属性和特征存在很 大的差异。就是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不同,其环境系统的 物质能量交换强度和循环规律表现不同,环境系统的抗干扰能 力和稳定性也不一样。其环境质量也截然不同。环境质量表现 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环境质量的反馈性。环境质量作为环境功能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取 决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11、处于一种被动,从属的地 位;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人类自身。这种反作用具有持续的后 续性,其反作用力的大小与人类对其影响程度成正比关系。 当受到较小的人类影响是,环境质量对人类的反作用就 小,反之,则将会使环境系统产生结构性破坏,环境质量很难 恢复。,1.1.2、环境问题,1.1.2.1、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的干扰下 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环境系统的结构损毁,从而对 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 题。按产生的原因: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因素引起)、 次生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引起)。后者可分为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按照环境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等。按照地理空间:区域、
12、全球等。,1.1.2.2、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不同时期,人类对环境影响不同,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不同,农业时代,科技进步,人口膨胀,大规模开发,全球环境恶化,工业时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来看待人和自然的有机统一。,1930.12.1-12.5月比利时马 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一周 内有60多人死亡。 20世纪40年代起美国洛杉矶 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碳氢 化合物紫外光形成浅蓝色烟 雾1955年400多人死亡。 1948.10.26美国多诺拉烟 雾事件:二氧化硫6000人生 病,17人死亡。 1952.12伦敦烟雾事件:二 氧化硫5天内4000多人死亡, 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1953-1
13、956日本熊本县水俣 病事件:氮肥厂汞,形成甲 基汞,1004人死亡。,1955-1972日本富山县骨痛病事 件:镉,骨骼严重畸形、剧痛、 身长缩短等。 1968.3日本米糠油事件:北九州、 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用多氯 联苯作脱臭中的载体,混入米糠 油中,生病5000多人,16人死亡。 1984.12.3印度博帕尔事件:美 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储罐爆 炸,死亡人数近两万。 1986.4.26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 件:乌克兰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 漏。 1986.11.1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 件:瑞士某化工厂失火,硫化物、 磷化物,使河“ 死亡”20年。,20世纪的十大环境公害事件,2010年6月的美
14、国新闻周刊评出 全球十大人为生态灾难 1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2010年4月14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 贝利核电站,20年前发生核泄漏事故的4号发电机组外部为防 止核泄漏而修建的混凝土外壳-“石棺”的加固工程正在进行。 加固工作于今年初开始,预计到2010年底结束。,2 金斯敦发电站倒塌事故 美国的煤炭发电厂多达600家,很多发电站都是随便将厚 厚的煤灰堆放在煤灰池里。 2008年12月,美国田纳西州的金斯敦发电站倒塌,煤灰弥 漫到空气里,摧毁数间民居,土地和河流受污染,积累了大 量水银,造成野生动物死亡。,3 波斯湾原油泄漏 世界最大的原油泄漏发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当
15、时萨达 姆故意向波斯湾倾倒多达100万加仑(约合3785.4立方米)的 石油,造成当地鸟类和鱼类的大量死亡。4 美国拉夫运河事件拉夫运河位于美国加州,是一个世纪前为修建水电站挖成 的一条运河,20世纪40年代干涸被废弃。1942年,美国一家电化学公司购买了这条大约1000米长的 废弃运河,当作垃圾仓库来倾倒大量工业废弃物,持续了11 年。1953年,这条充满各种有毒废弃物的运河被公司填埋覆 盖好后转赠给当地的教育机构。此后,纽约市政府在这片土 地上陆续开发了房地产,盖起了大量的住宅和一所学校。直到20世纪80年代,环境对策补偿责任法在美国议院通 过,以前的电化学公司和纽约政府被认定为加害方,共
16、赔偿 受害居民经济损失和健康损失费达30亿美元。,5 印度博帕尔毒气事故 6 “得克萨斯垃圾带”“得克萨斯垃圾带”是最大的海洋“垃圾漩涡”之一,位于 北太平洋亚热带海域。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个“海洋垃圾带” 的面积和得克萨斯州面积相当。得州是美国内陆面积最大的 一个州,约70万平方公里。由于垃圾带仍在不断扩大,很可 能已经超过了得州。这里的漂浮垃圾估计多达上亿吨,以塑 料为主,还包括玻璃、金属、纸等。7 雨林滥伐在过去10年里,牧场主、农民和伐木工对巴西亚马孙雨 林滥砍滥伐,每年破坏10088平方英里(约合2.6万平方公里) 的雨林。,8 过度捕捞在过去20年里,金枪鱼、北大西洋鳕鱼等鱼类数量
17、急剧减 少。这些鱼都跑哪儿去了?都跑到我们的肚子里了。但在北大 西洋和地中海等地,人们对鱼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供不应求。 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失去它们,人类的生存将 面临威胁。而且,海洋健康对气候变化影响至关重要。9 极地冻土侵蚀两极冰冠在夏季融化,冬季再生,但极地的永久冻土在此 过程中却受到侵蚀。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带走了其中的泥土等 沉淀物,没有海冰保护海岸线,越来越强烈的海洋风暴不断侵 蚀大片冻土。 10 工业采矿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发掘稀有金属都意味着可 观的经济利益,但是要为此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很大。过度开采 会腐蚀土壤,导致泥石流灾害,还会破坏生态平衡。而且,开 采
18、造成的破坏几乎不可修复。,1.1.2.3.中国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日益加剧A 大气污染严重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 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2004年对342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61%的城市空 气质量达不到居住标准。2005年,对全国509个城市进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 核年度报告全国44.9%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国家二级标准。 43城市空气质量劣于3级。2008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建 平:整个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还有1/3。粗放式 经营,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量较大。全国近三分之一国土监测到酸雨污染。2010年,监测的 4
19、03座城市,189个出现酸雨。,公司生产离子膜、烧碱等化工产品。工厂没有对污水处理就直接排放,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情况,B、水域污染问题突出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七大水系412个重 点监测断面中,近60%低于III类水质要求,其 中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均为劣V类。 全海域共发现赤潮96次。 紫金矿业的环保原罪2010年6月5日,福建龙岩上杭县紫金山铜矿 选矿废水泄露汀江。,我国废水排放情况,神州见不到青山绿水、民众喝不到干净甜水,垃圾围城现象普遍 2004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4亿 吨,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堆积,其中有害有毒 废物约占5%,安全处置率低下,危害很大。,、生态破坏极为
20、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2002年水利部公布的全国第二次遥 感调查结果,全国水土流失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全国沙漠化面 积等于一个新疆。 森林锐减:2000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资料,全国森林覆盖率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人均蓄积量 只有世界1/8。近10年间,我国森林面积减少了23%。 生物多样性减少:近50年来,中国约有10余种动物绝迹。如1962年野生麝共有18万只,目前还不到2万只。、生态环境代价巨大世界银行在1997年21世纪中国环境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环 境污染经济损失241亿美元,可计算的环境污染损失占GDP的5 10%,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为环境污染
21、损失的两倍。,1.1.3、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1.1.3.1、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人口膨胀带来的压力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面对可再生资源 的开发速度超过了开发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补给 再生速度,对不可再生资源加速其耗竭的速度。另 一方面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不重视无 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1.1.3.2、环境问题产生的观念根源,人类思想、基本观念 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传统观念的转变,1.1.3.3、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人类社会采取什么样的环境战略与对策完全取决于人类对 环境问题
22、的认识水平。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 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 本质的演化过程。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 手段的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即人类社会开始意识到 环境问题的存在开始到70年代末左右。由于最初人们直接感受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公害”问题即 局部的污染问题,如河流的污染、城市空气污染等。这时, 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可通过发展技术得到解决的单纯的技术问 题。因此,这个时期的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 “,实质上只是环境治理,环境管理成了治理污染的代名词。,在技术上则致力于研究开发治理污染的工艺、技术和设 备,用于
23、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炉、废弃物填埋场等。 在理论研究上,各个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污染物在 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研究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内、研 究污染物的降解途径等,从而形成了早期的环境科学的基本 形态,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 环境工程学等。 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减轻污染、缓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尖锐 矛盾,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著名的如英国伦 敦的泰晤士河一度曾被污染成生物无法生存的水体,在经过政 府的大力治理后重新变清。但总体说来,这一时期的工作因为 没有从杜绝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人手,因而并没能从根本上解 决环境问题。一方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4、去治理已 产生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新污染源又不断地出现。治理污染 成了国家财政的一个巨大负担。就连美国这样有着雄厚经济实 力的国家都不堪重负。,、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 的阶段 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环境问题诸如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等问题也都陆续凸现出来,加之使用尾部治理污染的技术手段 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酿成各种环境 问题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中环境成本外部性问题。因此,开始 把保护环境的希望寄托在对经济发展活动过程的管理。于是环 境管理思想和原则就变为“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即设法将环 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
25、品的成本中去。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对自然 环境和自然资揭进行赋值,使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本在一定程 度上由经济开发建设行为担负。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进步就是认 识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性。所以,对自然资源进行价 值核算,运用收费、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以及法律的、行政 的手段来进行管理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管理办法。环境规划、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得到蓬勃的发展。,、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出版以及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宣言的公布标志着人 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人们终于认
26、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在传统自然观和发展 观等人类基本观念支配下的发展行为造成的必然结果。在这种 根本发展现念和发展模式发生偏差的情况下,一切管理手段都 是苍白的、无济于事的。迄今为止无论是增长的极限还 是没有权限的增长,人们关注的中心仍旧只是人类自身的 生存和发展仍旧没有把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 生态系统的和谓作为发展的根本内容放在中心地位。 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人类的发展观“发展 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 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1.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的提出 1972年, 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
27、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提出了环境管理的原则,包括指定适当的国家机关管理环境资源;应用科学和技术控制环境恶化和解决环境问题;开展环境教育和发展环境科学研究;确保各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和有力的协调作用等。1974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 A、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 B、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C、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1.2.1、环境管理的定义,美国学者G.H.休威尔 环境管理 1974年 多诺尔
28、环境管理专业实践 1987年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年 刘天齐 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 1987年 赖斯对管理的定义 1992年 环境科学大辞典 叶文虎 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朱庚申 环境管理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环境管理的定义,1974年,美国学者G.H.休威尔编写的环境管理一书,指出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1987年,多诺尔在环境管理专业实践中认为环境管理是一个桥梁专业,它致力于系统方法发展信息协调技术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根据定量和未来学的观点,处理
29、人工环境的问题。 库克(Cooke)等在其环境管理中的地形学(1990)中采用类似的定义,将环境管理描述为人类利用土地、大气、植物和水的一系列活动。 1987年,刘天齐主编的环境技术与管理工程概论中对环境管理的含义作出了如下论述: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1992年赖斯对管理的定义:通过在有组织的群体里建立一个有利于人们发挥其成绩的环境,以实现既定的目标。,环境科学大辞典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
30、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从狭义上讲,环境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影响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叶文虎(2000)的定义: 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朱庚申(2000)的定义: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
31、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其中,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对环境管理概念的理解(7点理解),A、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B、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是对人的 管理。广义上,环境管理包括一切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保 护环境的关系而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自我约束的行 动。狭义上,环境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32、中 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所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C、环境管理主要是解决次生环境问题。 D、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部分,管理内容广泛,管理 手段多样,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E、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F、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 过程。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规模的发展,及时调整 管理对策和方法,使人类经济活动不超过环境承载 力和环境容量。 G、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超越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环境规划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在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中明确指出 “合理的计划是协调发展的需要和保护
33、与改善环境的需要相一致的”,“人的 定居和城市化工作须加以规划”、“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取得社会、 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必须委托适当的国家机关对国家的环境 资源进行规划、管理或监督,以期提高环境质量”。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区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定 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1.2
34、.2、环境规划的定义,、环境规划的含义,A、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B、环境规划的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C、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关系 A、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B、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C、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1.3、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
35、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一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基于这种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必须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目的是解决环境问题,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A、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 B、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政府行
36、为:是总的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令、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市场行为: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生产者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公众行为:是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休闲和旅游等方面的行为。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行为的转变,C、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作用A、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B、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C、 实施
37、环境政策、法规和制度的主要途径一系列环境法规、“三大政策”和“八项环境管理制度”需要通过强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得以实施。 D、 实现以较小的投资获取较佳的环境效益,第二节 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由于八大公害和增长的极限唤起了世人的环境意识,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认识高潮。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一个路标;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和我们共同的未来,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二次认识高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二
38、个路标;21世纪初,人类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日见明显以及联合国千年宣言,引发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第三次认识高潮。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召开,以人类、地球及繁荣为主题,对未来20年全球可持续发展制定执行计划,在全球环境保护发展史上树立起第三个路标。,2.1、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本世纪5060年代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 引起了西方工业国家的人民对公害的强烈不满,促使一 批科学家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报告和 著作,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观点和学派,并对环境规划与 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发展观念和行为的反思。寂静的春天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
39、的起点 增长极限引起世界对于资源问题的严肃忧虑 人类环境宣言和墨西哥会议形成了现代环境管理 思想的总体框架,2.2、第一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背景,寂 静 的 春 天 1962年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 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寂静的春天描述了杀虫剂污染的迁移转化及其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直以来的人类发展的道路看似平坦,其终点却 潜伏着灾难。“另外的道路”可以为我们提供保护地 球的最后唯一的机会。 作为环境保护的先行者,卡逊的思想引发了人类对自身传统行为和观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增 长 的 极 限 罗马俱乐部,1972年,报告认为: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 发展、资源
40、消耗和环境污染等五项基本因素的 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 食短缺和环境破坏在21世纪里将达到极限。避 免世界经济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的最好方法是 “零增长”。意义:对人类前途的“严肃的忧虑”以及唤起 人类自身的觉醒,2.2.1、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1972年6月5-16日,瑞典斯德哥尔摩),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 会议的成果,会议主要成果集中在以下两个文件上: 人类环境宣言文件: 人类环境宣言: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行动计划:109条建议 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41、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UNEP) 意义: 环境管理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标志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标志着环境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七个共同观点,1、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使人类已具有以空 前的规模改变环境的能力。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对于人的福利和基本人权,都是必不可 少的; 2、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关系到各国人民的福利和经济发展,是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 国政府应尽的责任; 3、在地球上许多地区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为损害环境的迹象。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 物中污染达到危险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一些无法取代
42、 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在人为的环境,特别是生活和工作环境里存在着有害于人 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缺陷; 4、在发展中国家,多数环境问题是发展迟缓引起的。因此,他们首先要致力于发展, 同时也要照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在工业发达国家,环境问题一般是由工业和技术发展 产生的; 5、人口的自然增长不断引起环境问题,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方针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6、当今的历史阶段要求世界上人们在计划行动时更加谨填地考虑到将给环境带来的后 果。为当代和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已成为人类的迫切目标。这同和平、经济和社会的发 展目标完全一致; 7、为了达到这个环境目标,要求每个公民、团体、机关、企业都负起责任,共同创造
43、 未来的世界环境。,26项共同原则,七个方面: 人权原则 自然资源保护原则 经济和社会发展原则 发展规划原则 人口政策原则 环境管理原则 国际合作原则,第二份文件: 只有一个地球 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为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供的非正式报告。报告涉及 人类所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污染问题与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工艺技术影响,发展不平衡以及城市化进程 不当等联系起来。力求找出协调环境与发展的道路。,由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顾问委员会为会议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英国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和美国生物学家勒内杜博斯组织完成,概括了地球行星的生物圈概念,及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相互依赖
44、性。,2.2.2、墨西哥会议(1974) (联合国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三点共识 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当得到满足 要进行发展以满足基本需要,但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 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环境管理首次提出“环境管理”的概念,人类环境宣言和墨西哥会议所提出的观点、原则和见解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重大转变,是环境管理思想的第一次革命,其主要成果:,唤起世人的环境意识,是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 一个转折点。指出了环境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在发展中去解决 环境问题的原则。明确提出现代环境管理的概念,构筑了环境管理 思想和理论
45、的总体框架。,2.2.3、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进入起步阶段,1973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会议之后,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从此,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艰难起步了。 1978年国家颁布的新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首次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1979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为我国环保机构的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这是环境保护工作战略思想的大突破、大转变,是环境管理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
46、环境保护会议,正式推出了新的五项环境管理制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我国明确地提出要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其主要内涵有两个方面:在大政方针上,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宗旨,把在80年代初以来陆续提出的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等政策思想确定为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在具体制度措施上,形成了以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污染物几种控制,限期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一套环境管理制度,促使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由一般号召走上靠制度管理的轨道。,2.3、第二个路标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全球环境
47、问题促使人类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实现重要飞跃。,1983年,新发展观一书中指出新的发展观是“整体的”、“综合的”和“内生的”。其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上的变化,而且还包括收入结构的合理化、文化条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其他社会福利的增进。1984年10月,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成立后,即在委员会主席、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下,编写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这是关于人类未来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分三个部分,共12章。我们共同的未来阐述了 “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的总观点,并明确提出持续发展战略,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 联合国世界环境
48、与发展委员会WCED 1987年,探讨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 题,揭示了当今世界环境与发展之间所存在问题的根源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持续发展的政策导向 和现实行动方案初步形成了新形势下环境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改革思路 引发现代环境管理思想的第二次革命,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92年6月3-1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两个纲领性文件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 其他文件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里约环境
49、与发展宣言 重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的观点和原则,并在认识到地球的整体和相互依存性的基础上,对加强国际合作,实行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性环境与发展问题。是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框架性文件,提出了27项原则。目的在于保护地球永恒的活力和整体性,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 21世纪议程 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旨在建立21世纪世界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相关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战略框架。全文40章,论述了117个方案领域。,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意义 环境管理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确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的行动纲领。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1.我们共同的未来推动环境管理思想实现重要飞跃 2.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人类环境与发展的行 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