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0KB ,
资源ID:497408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d-49740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iwoduzun)主动上传,道客多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道客多多(发送邮件至docduoduo@16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2 1.1 发达的古代农业 教案 Word版含解析.doc

1、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的第 1 课。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中国又是世界上四大农业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以农立国的历史传统。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副食品,为手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因此,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有利于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形成整体认识。【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3)学会自学探究,用历史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问题探究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2)通过本节课教学,

3、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的生活却相当困难。【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学生对于经济史的掌握难度比较大,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学习历史有普遍较差,因此在讲述经济史的内容,特别是古代经济史时,需要我们尽量联系实际,借鉴浅显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述给学生。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 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古代的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那大家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在古代文明中寻找农业的影子,比如文字、成语、诗歌、建筑、风俗、历法等各个方面。例:文字:田、禾、年成语: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精耕细作、风调雨顺、气象万千、象耕鸟耘诗歌:农事诗、田园诗归园田居、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历法:二十四节气【新课讲授】一、早期农业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备课资料】河姆渡氏族遗址河姆渡遗址于 1973 年,在距宁波市以西 25 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口北面被发现。遗址总面积 4 万平方米,

5、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深度有四米,用碳-14 法测定,第四层距今约 7000 年,第一层距今约 5000 年。经两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 6700 余件。这些文物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考古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遗址中大量用动物肩胛骨制成的耜、骨铲及木杵等农具的发现,表明早在7000 年前,河姆渡已进入耜耕阶段,证明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河姆渡人已过上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为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 )民间传说【备课资料】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据拾遗记记载,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

6、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神农氏从这里得到启发:谷子可年年种植,源源不断,若能有更多的草木之实选为人用,多多种植,大家的吃饭问题不就是解决了吗?那时,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草药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谁也分不清。神农氏就一样一样的尝,一样一样的试种,最后从中筛选出的菽、麦、稷、稻五谷,所以后人尊他为“五谷爷” 、 “农皇爷” 。 (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参见教材 P4“历史纵横”提及的世界三个农

7、业起源中心)2原始农业:(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资料回放】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财。 盐铁论通有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 汉书地理志(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1)表现: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8、(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2)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备课资料】耦犁由二牛合犋牵引、三人操作的一种新式耕犁。汉武帝时赵过在推行代田法的同时,发明了二牛耦耕的耦犁,其操作方法是一人牵牛,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这种犁犁铧较大,增加了犁壁,深耕和翻土、培垄一次进行,可以耕出代田法所要求的深一尺、宽一尺的犁沟。二牛三人一个耕作季节可管五顷(汉大亩每亩当今六分九厘,每顷当今六十九亩)田的翻耕任务。耕作速度快,不至耽误农时。此后,耦

9、犁构造有所改进,出现了活动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浅,不再需人掌辕。驶牛技术的娴熟,又可不再需人牵牛。(3)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备课资料】曲辕犁曲辕犁,也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2耕作技术进步:(

10、1)耕作方法: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 ;代田法(西汉) 。【备课资料】垄作法垄作法,又称畎亩法。中国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曾推行畎亩法,它是井田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崩溃,畎亩法作为当时的基本耕作技术在迅速发展。由于这一时期农田土壤的突出特征是存在“畎亩” ,所以当时人们把畎亩作为农业的代名词。经过西周至春秋战国长期的垄作实践,大约在战国后期,人们对垄作的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从而为中国垄作物的理论与技术奠定了初步基础。这一时期的垄作法由于受着人力耦耕和耒耜这种耕具的限制,还是比较粗放的,作物质量较差。(2)耕作技术: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

11、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3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 、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分析】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国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西周时期,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

12、所有的劳动产品。在当时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这种耕作方式有利于提高工效,但这种耕作方式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1)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分析】铁犁牛耕技术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

13、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2)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提高生产积极性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提高耕作技术承担沉重的徭役 小农经济脆弱【本课小结】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成为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力。我们如今应该从中汲取精华,发展现代化农业。略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