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 仿佛,泰戈尔,【教学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等方式,感受小诗中诗人丰厚的念母、爱母、颂母的情怀。 2. 学会一种“美读”(从欣赏的角度去读)诗歌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反复诵读,仔细品味,用心感受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的念母、颂母的深情。 2. 难点:感悟作者朴实的文字背后的浓烈的感情。,【课文简析】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怀念和依恋。全诗三节,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然后分别选取三个生活场景,从歌调、气息、形象三个方面,表达了母亲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诗歌的第节,作者写道:“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这些内
2、容告诉我们,这一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第节,诗人选取了特殊的意象:初秋早晨的合欢花香,暗喻母子和欢的温馨、甜美。再者,诗人由花香联想到庙里晨祷的馨香,既自然,更见精妙:人人都知道,到庙里烧香祈祷,心情该是何等的虔诚,而作者此时此刻竟那么真切地仿佛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足见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切、之烈。,第节,诗人选取的环境是卧室,而且是“我”一个人在“外望悠远的蓝天”。起初,诗人也许感到孤独,或许原本就是因为孤独而“外望”渐渐地思念母亲、渴盼母爱的心荡漾开来,强烈起来。于是,正如母亲的眼光“凝注在我脸上”一般,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具体起来、真切起来。因此,孤寂的内心顿时开阔起来,温暖起来,仿
3、佛觉得母亲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这告诉读者:虽然“我”过早地失去了母亲,但“我”并不孤单,因为随时随地,母爱都相伴相随,甚至弥漫在“我”的整个生活中,将“我”包裹,“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厚重而丰富的母爱。,说明: 这首诗文字简朴而浅显,对当今大多数八年级学生来说,阅读它,字面上不会形成任何障碍,反而会因为文字过于简单,容易形成阅读审美疲劳。,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老师就应该巧妙合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朴实的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深厚而浓烈的怀念母亲、歌颂母爱的真挚、,崇高、丰厚的情怀。,【思维训练】 1为什么每节都以“我不记得我的母亲”起笔? 引出下面的内容,表达母亲始终在“我”的生活中,一直
4、在“我”的心中。 2诗歌的第1节,是回忆“我”幼年时感受的母爱,其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在游戏中间”、“歌谣在玩具上回旋”、“晃动摇篮时”等。 3为什么诗人从“庙殿里晨祷的馨香”感觉到母亲的气息? 因为母亲在孩子的心中,就像花一样美好温馨;而母亲对孩子的心,就像晨祷的人们那样虔诚。,4“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是什么含义? 母亲始终在“我”的整个生活中,母亲一直在“我”心中,“我”一直想念她。 5. 这首诗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母亲为我哼的歌谣、母亲的气息、母亲的眼光。 6. 模仿本诗的格式和主题,再写一节诗。 7. 学习了这首诗,写一百字左右欣赏性文字。
5、,【思路点拨】 1. 以泰戈尔名言(尽量用学生熟悉的)引入课文激发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读想想说说背背,最后达到理解全诗的目的。 附泰戈尔名言: 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胃口,而去责备你的食物。 生命因为付出了爱,而更为富足。,2. 也可从介绍作者入手,激起学生对诗人泰戈尔的 崇敬之情,然后把该诗与金色花进行比较阅读 ,两首诗共同点是:语言简洁浅显。形象清新 生动。情节简单真实。情感丰富深厚。反复 吟咏,意味深长,余味无穷。不同点是: 仿佛选取的画面代表性更广,幼年、青少年、 成年各个时期的影子都可发现;金色花只选取了 少年这一特定时期的生活画面。仿佛中的“我” 是深沉的、孤寂的(有时)、渴望得到母爱的、叫人 同情叫人敬重的;金色花中的“我”是活泼的、淘 气的、惹人爱怜的。仿佛诗节排得更工整, 诗句节奏显得沉、稳、悠长;金色花诗节排得 更自由多变,诗句节奏显得灵活、明快、情趣盎然。,【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3预习陈毅市长。,